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苹果税全球博弈:英国20亿罚单落地,中国消费者的公平诉求何时回响?

2025-10-31 15:47| 查看: 20| 评论: 0|来自: 雷科技

摘要: 2025年9月19日,苹果最新款手机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售。在中国许多城市的苹果线下直营店门口,顾客大排长龙,工作人员不得不摆放更多排队用的黑色栅栏。工作人员透露,只有提前预约购机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店领取新机。 ...
2025年9月19日,苹果最新款手机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售。在中国许多城市的苹果线下直营店门口,顾客大排长龙,工作人员不得不摆放更多排队用的黑色栅栏。工作人员透露,只有提前预约购机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店领取新机。





一面是新款手机火热发布、消费者争相抢购、各大科技圈博主如火如荼测评。另一面,鲜有人知的是,一个月之后的10月20日,55名中国消费者针对苹果税垄断,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集体提出公开投诉,称苹果公司的规则限制了竞争,并迫使用户支付高达30%的佣金。而仅在三天之后,英国竞争上诉法庭作出判决,认定苹果收取过高佣金构成不公平交易,苹果可能面临高达20亿美元的消费者赔偿。


一边是监管裁决的明确落地,一边是集体投诉的刚刚启程。当中国作为苹果全球第三大市场,却承受着最高费率的“苹果税”,中国消费者不禁发问:在全球监管围剿的大背景下,这场集体维权能否打破垄断坚冰?中国消费者何时能受到公平对待?


全球围剿与中国特例:苹果税的国别歧视图谱


事实上,许多普通消费者或所谓的“果粉”其实并不清楚何为“苹果税”


“苹果税”并非法定税收,而是苹果对App Store内数字交易所收取的佣金,本质是其封闭生态下的“数字过路费”。而这笔费用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刺眼的国别差异,中国正处于这张歧视图谱的最顶端。





放眼苹果的全球市场,此次英国的判决或许将成为打破垄断的最新注脚。伦敦竞争上诉法庭经过审理认定,苹果利用iOS系统的独占性,将30%佣金设定为“不公平高价”,其通过限制第三方支付和应用分发构建的壁垒,实质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一判决延续了全球监管的高压态势:欧盟依据《数字市场法》已对苹果处以5亿欧元罚款,强制其开放第三方支付并将佣金降至10%-25%;美国加州法院裁定苹果不得禁止开发者提供外部支付链接,变相终结了部分场景的佣金收取;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则给出最后通牒,要求2025年底前开放应用分发渠道。


反观中国市场,苹果缄口不言,30%的标准佣金率一分未降,仅对年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小开发者提供15%的“优惠”;微信、支付宝等主流第三方支付被完全封锁,用户必须通过Apple Pay完成交易,App Store成为获取应用的唯一渠道。这种封闭程度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极为罕见,直接导致2024年中国消费者缴纳的“苹果税”高达64.4亿美元,占苹果在中国营收的10%,这一比例不仅高于美国,更是欧洲市场两倍以上。


这种差异绝非“市场自主调节”所能解释,而是典型的国别歧视。


垄断枷锁下的利益绞杀:从开发者到消费者的全方位伤害


据统计,中国是苹果税实际费率最高的市场之一。这源于中国数字内容生态的特殊性:游戏、直播、知识付费等数字消费领域极为活跃,而这些正是受苹果税影响最深的行业。


中国开发者与消费者长期处于双重困境: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全球最高的苹果税负;另一方面,维权渠道相对有限。此前虽有个别开发者对苹果提起反垄断诉讼,但多以和解告终,未能形成判例效应。例如本次55名中国消费者的集体投诉,其实是2024年中国首例针对苹果的反垄断民间诉讼的一次延续。当时,该案被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驳回原告诉请,判决中虽明确认定苹果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没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不公平高价和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而苹果正是依托这一垄断地位,构建了闭环利益链条:开发者若想进入iOS生态,必须接受支付系统的强制绑定,任何引导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的行为都会招致应用下架风险;用户若想使用热门应用,除了忍受更高定价外别无选择。





开发者成为这场垄断游戏的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对中小团队而言,15%的佣金意味着利润的切割,许多初创企业因渠道成本过高而被迫退出iOS市场;对大型开发者来说,30%的抽成大幅压缩了创新空间。更严峻的是,这种成本最终必然传导至消费端——视频会员涨价、游戏道具提价、付费内容缩水,消费者在毫不知情中为苹果的垄断利润买单。


苹果税的危害早已超越单一的费用问题,而是形成了对数字生态的全方位侵蚀。


维权之路的破与立:从个体诉讼到集体攻坚


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税的抗争从未停止,但此次55人集体举报的意义远超以往。这标志着维权行动从分散的个体诉讼,升级为有组织、有明确诉求的行政投诉,为打破垄断僵局带来了新的可能。


相较于此前的民事诉讼,此次行政投诉的诉求更为精准有力:(1)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且对该种除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免收任何形式、任何金额的佣金;(2)开放苹果App Store以外的iOS应用获取渠道,且免收任何形式、任何金额的佣金、技术服务费等费用;(3)降低中国苹果税(30%),且必须低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最优惠之比例。这种诉求直指苹果商业模式核心,与全球监管改革方向完全一致。





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反垄断监管已形成共识性高压。2020年,美国司法部联合多个州对谷歌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谷歌通过与苹果等设备制造商签订排他性协议,使其搜索引擎成为浏览器和设备的默认选项,从而非法维持其在搜索市场的垄断地位。此案仍在审理中,被认为是数十年来美国最重要的反垄断案。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更易形成“苹果行为具有全球性违法特征”的判断,为调查取证提供参照。


消费者的集体发声正在引发连锁反应。这种来自开发者与消费者的双重期待,正在汇聚成推动市场变革的强大力量。此次的集体投诉是迈向权利觉醒的重要一步。苹果税铁壁的裂缝已经出现,全球围剿的号角已经吹响。


资本与权利的天平:公平交易权不应有国别之分


英国的判决与中国的投诉,共同指向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命题:资本巨头与消费者的权利失衡。当苹果2024年在华营收突破600亿美元时,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中每10美元就有1美元来自中国消费者缴纳的“苹果税”。这种失衡的本质,是垄断资本对消费者基本权利的漠视。


苹果的国别差异策略,暴露了其对不同市场监管强度的精准算计。在监管严格的欧美市场,苹果选择妥协退让;在中国市场,由于此前维权力量分散、监管案例不足,苹果便长期维持最高标准的垄断模式。这种“欺软怕硬”的策略,不仅违背商业伦理,更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中的公平交易原则。举报信中“构成对中国消费者的国别性歧视”的指控,正是对这种双重标准的有力驳斥。





消费者的诉求本质上极为朴素:同等付费,应享同等权利。购买同款iPhone,中国用户支付的硬件价格并不低于欧美,但在数字服务上却要承受更高成本和更少选择。这种权利落差,与我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反垄断法》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这种基于垄断的国别歧视,理应走到尽头。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场维权行动关乎整个数字生态的未来。若苹果税的垄断模式持续存在,不仅会剥夺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更会让开发者陷入“为渠道打工”的困境,最终导致创新活力衰退、市场活力枯竭。反之,若监管能够打破垄断,释放的不仅是消费者的购买力,更是整个数字产业的创新潜力。


结  语


英国20亿美元罚单的落地,为全球消费者维权提供了范本;中国55名消费者的集体投诉,则拉开了国内反垄断攻坚的新序幕。苹果税的国别差异,本质上是监管力度与权利意识的差异。当中国用户的权利意识已然觉醒,当全球监管经验已然成熟,当《反垄断法》的利剑已然出鞘,中国消费者的公平诉求不应再被忽视。


苹果公司或许正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维持双重标准,承受监管处罚与市场信任流失的风险;还是主动开放生态,与中国消费者、开发者构建共赢关系。但无论苹果如何选择,有一点已然明确:数字经济时代的垄断壁垒终将被打破,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不应有国别之分。


这场维权行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对30%佣金的争议。它考验着监管部门维护市场公平的决心,丈量着数字经济治理的水平,更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当英国消费者即将迎来赔偿款时,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消费者的公平诉求也终将得到回响。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1 00:5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