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129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DR2同组信号线需要在同一层走线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31 1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比如,D[0:7]这8根线应该在同一层吗?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4-1 09:39 | 只看该作者
综上所诉,总结一下,低频率DDR不同层也可,不过尽量做到同层同长,越高频率就越严格。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5 收起 理由
jimmy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3-31 19:25 | 只看该作者
czx08 发表于 2014-3-31 16:41
- j( z* z  _8 K# a2 B非常感谢!
! o% C7 ^- c, O  A# f现在资料太多了,不知道以哪个为准

3 N$ n- ^! z9 f/ ]最好,同一层,同一层意味着过孔数量一样。过孔的电容效应,对信号的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
) S  H: X3 |7 a3 v+ \* x
7 K1 S' ^2 w% `3 C不同一层也可以。平板上DDR3的数据线打两个过孔,DDR3 时钟可以稳定跑456MHz。这就是说数据线频率最高可达2*456MHz。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4-3-31 16:26 | 只看该作者
在不在同一层没关系,做到等长就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6:41 | 只看该作者
way 发表于 2014-3-31 16:26( y7 Z  z1 l, `
在不在同一层没关系,做到等长就好了.

5 Y4 j# k; [2 b, {: {- j - j3 e( w2 Z9 b( d+ L
非常感谢!( k! Y% C, s9 V; U$ Y1 e, }) N
现在资料太多了,不知道以哪个为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10:45 | 只看该作者
tanyaofeng 发表于 2014-4-1 09:39
9 X+ R3 z+ V: z$ N6 Z1 G综上所诉,总结一下,低频率DDR不同层也可,不过尽量做到同层同长,越高频率就越严格。
$ C7 W- g8 g& j* f/ }! B# d
谢谢各位!
6 y$ [' t& Z  S7 K对于DDR2,多少算低频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4-4-3 09:07 | 只看该作者
阻抗也很重要,比在同一层走线都重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7 15:02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9#
    发表于 2014-4-4 08:11 | 只看该作者
    问几个人 就有几种不同的回答  大家回答的都是自己做过的项目的经验 不能抄的 还是要根据自己的CPU和DDR的实际设计情况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4-4-11 17:46 | 只看该作者
    way 发表于 2014-3-31 16:26& Y) |' c2 [0 |  G0 m$ E
    在不在同一层没关系,做到等长就好了.

    5 Z8 B8 ?* v) g/ c8 hPersonally i have different opinion on this. Most of the designers thought reduce skew rate is the only major concern on the DDR2,3,4 rounting. This isn't 100% correct. This is because skew rate will be affected when SSO happen. And, if you didn't route at same layer(same reference plane), the coupling noise will be different. Consequently, you will have significant skew rate even you route in same length for those DQ0-7.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bear in mind that same length doesn't 100% lead to 0 or mininum skew rate. Just my 2 cents from SI and PI point of vie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21 02: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