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超級狗 于 2013-3-25 00:43 编辑 " B5 V# _) H1 o
; P/ H% H: b, [6 z關於輻射是怎麼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小弟的專長也不是射頻(RF),不過可以略為解釋一下。( b: v3 }$ |2 x# e3 K8 O
/ K( }1 h" T% _4 t
沒接纜線時沒有輻射,接了之後訊號傳導路徑變長,可能接近某個輻射源四分之一波長(1/4 λ)的整數倍,反而變得更容易發射,所以輻射干擾就跑出來了。意思是說,雜訊一直都在,只是有沒有合適的路徑讓它輻射出來。
; y- z: m* e1 m7 d1 g
0 `) Q5 E% w8 O改變顯示頻率的時脈,對於輻射干擾無太大改善,這種狀況也很常見。處理器顯示界面(Display Interface)的時脈,通常也是來自處理器的時脈,不外乎是除頻(Clock Divider)、鎖相迴路(PLL)升降頻。時鐘(Clock)的來源不變,只是改變除頻的倍率,事實上都還存在著主頻的影子。4 r2 V0 H+ t4 Y: g, F1 e0 x y2 R
1 J, h% d; P# c4 P$ |% J/ |我們通常只分析時域(Time Domain)訊號,常常忽略了頻域(Frequency Domain)的分析。一個示波器上看到的方波,它的上升緣或下降緣有正過激(Overshoot)、負過激(Undershoot)、振盪(Ring)的現象,對於富利葉轉換(Fourier Transform)來說,它都暗示著訊號中暗藏著更高頻的成份存在。* l; c: g( ?5 F) o J( C
, D, e. F9 @8 U{:soso_e1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