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苹果MacBook Air 11吋寿终正寝!平板杀死了小屏笔记本电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9-23 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苹果对小屏笔记本的尝试,终于结束了。. w7 T: p7 K% q+ o6 E
3 b0 e2 a$ P* H2 f( I7 q( H

3 }$ q) q0 f: ?2 w  I1 k7 }7 y) Y6 a/ X3 K# _1 H
2025 年 9 月 1 日,苹果将 MacBook Air 11 英寸(2015 早期版)正式列为了过时产品。从此以后,苹果将不再对 MacBook Air 11 英寸机型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不过在雷科技看来,属于超小屏幕笔记本的时代,其实在 2018 年全新 iPad Pro 登场的那一天起,就正式结束了。
2 C" p, a3 P6 R, \. u) \5 c& ~
6 w! i9 x3 B# {$ K* E4 \. |  [
( |& @! s8 T; J& e小屏笔记本不是苹果的专属5 W: A/ ^' o) A

0 o3 S# x9 ^8 l8 S, i1 ^+ q& }7 Y' t! H: U( @) O: Z

1 z- D3 _* l3 ?! R想分析这类小屏笔记本那命中注定的消亡结局,我们还得从这类笔记本「风光」的时候说起。事实上,屏幕尺寸在 13 英寸以下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曾经是整个 PC 行业最热闹的竞技场,不少我们熟悉的笔记本品牌,都曾推出过这类小屏笔记本电脑。4 D3 H6 y' c& ?

" U' C# d5 n; d/ g+ O* U+ N4 T9 u* \: W% D9 |
比如现在已经易手的 VAIO 笔记本,在十年前就是这类超小屏笔记本的代名词:VAIO P、VAIO X 等产品更是用极致的便携能力开创了「口袋笔记本」的新品类。4 p9 B# Q: L; n& F) B# {

* J) S. w0 C$ x: q4 n9 P
7 Y7 |# k# c( q
2 n6 M& n, A, [% ?
图片来源:VAIO

. {# d3 V; |/ h  m6 \# K" I, [6 h0 K, {$ a% |

5 |' E$ \8 O+ {5 m8 e当然了,便携本也不仅仅有 VAIO 这种高端「奢侈品」,华硕过去也推出过自己的 EeePC 轻薄上网本——低价、小巧、预装 Linux 或低配 Windows,一度让很多人觉得「笔记本也可以很便宜」。随后,宏碁、惠普、戴尔等厂商跟进,上网本一度占据了机场、教室、咖啡馆的每一个角落。: |; i  A' F' z  z

& E$ Z4 `% v4 K" a! B" @- n: h9 x
但问题是,作为轻薄的另一面,小屏笔记本电脑也有自己的问题。
/ D1 A7 m* d9 ^1 ]5 C! Q- g4 {

. j+ x( a! `" k! [5 F% _6 A# H3 Z8 S' E. m" T
首先,小屏幕、小机身的设计拉低了电脑性能和散热能力的上限:CPU、GPU 想要发挥性能,必须有足够的功耗和散热空间支撑,但在一台 11 英寸的机身里,这几乎是奢望。( U$ B8 X$ l; k( ^# W8 u

; @1 x3 \7 q& e- w) D1 a# x8 O& }7 Y- I. X( {3 G
为了保证电脑不烫手,厂商不得不把处理器的功耗压低,换来更安静的风扇和更凉快的掌托。结果就是性能被迫阉割。这种窘境并不新鲜。十多年前的索尼 VAIO P 小到能放进外套口袋,但性能弱得连高清视频都不一定能流畅播放;苹果在几年前推出的无风扇 12 英寸 New MacBook 也有同样的问题。
" c+ A! U+ K5 A2 V1 _! p7 X9 o- A) G0 ?1 a

; p5 |! b: w& R. d5 w3 Y) j' c) D" X% M. c2 h7 |- y7 u
图片来源:Apple
3 z& ~0 f, u# G6 |. _4 `0 R) j

. L1 q/ s4 ?" ?' m0 q" X( C4 [% y9 _
其次是小尺寸机身带来的体验妥协。在 11 英寸甚至更小的机身里,键盘成了轻薄的牺牲品。键帽缩小,键程变短,长时间打字几乎就是一种折磨;要知道小屏笔记本的目标用户多位文字工作者,很多人买小屏笔记本是为了写文档。但真正打过几千字就会发现,在小屏笔记本上打字的体验,还不如掏出一台全尺寸键盘来得痛快。  如果只是键盘缩水就算了,就连对 Mac 至关重要的触控板,在小尺寸机身里也不得不缩水。
( B. J) K3 x- s) M) w& |$ d% m! t% [) G5 H
8 u9 h7 O) Y7 c; m6 Z' q
当然,小尺寸笔记本在键盘体验上也存在「例外」——ThinkPad X 系列之所以能在小尺寸市场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在键盘手感上「死磕」到底,把有限的空间尽可能优化。但像 ThinkPad 这样的产品始终是少数,为了极致便携而妥协,依旧是小屏幕笔记本电脑的「主旋律」。
* F  J, M  Q. u4 C5 h- v8 G1 M  I& l. {, T' G7 g: M* `5 O

$ K$ M  ^# `* |7 c7 k另外,小屏笔记本电脑的续航能力,同样是限制小屏电脑的短板。和当时的 Windows 笔记本相比,11 英寸 MacBook Air 的续航能力已经是小屏笔记本里表现较好的了;但即便如此,也远远比不上后来 iPad 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续航」。  
( N6 C- A5 W: [/ d/ K3 l
1 j/ E1 P: s1 @  J; n* L- r5 P& a. ^6 _# r3 r6 s, x* l- P
平板电脑成了小屏笔记本杀手2 a$ J5 Z) s# I' c9 O6 D

) Z; f! K2 W+ o$ a! }6 G, |0 @& h$ V; ^2 ]: K7 R* a- g

" J# ?9 B% D$ q5 u- S可以说从诞生起,小屏笔记本电脑就是一条走不长的路。但在雷科技看来,在小屏笔记本电脑走向消亡的路上,还有另一股力量在「推波助澜」:2010 年,苹果发布了初代 iPad。彼时乔布斯在台上说:iPad 是一种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第三类设备」,能够满足看网页、收邮件、看视频、玩游戏的轻度需求。
; q5 _; c+ y2 B, h, [2 H- l$ w# S5 \$ c2 ~
) z/ i+ d& Y: b& L8 g1 c' D4 c

1 F# Z* b2 G  @
图片来源:Apple

, Z5 S4 i! p2 M4 @  L6 u+ h' R

& F) K" u; s+ M. h' N9 j; Q而这些需求,恰恰就是小屏笔记本最想抓住的市场。于是在短短几年里,iPad 就取代了大部分小屏笔记本的使用场景。想要便携?平板比小屏笔记本更轻薄;想要续航?iPad 的电池能撑一天;想要娱乐?触控体验远胜一台小尺寸笔记本;更不用说触屏交互在轻娱乐场景下天然的交互优势了。1 `3 u" C* _" E: |4 G7 W
+ h+ z7 L- x; H/ y$ |7 M1 y

( `* R, C, J* ^/ L5 F& R$ T除了硬件优势,应用生态也是平板电脑取代小屏笔记本也是一大关键。小屏笔记本依赖的是传统 PC 应用,但性能不足导致很多程序跑不动。反观平板,App Store 和 Android 应用生态提供了大量针对触控优化的应用,体验也更好。用户一对比,很自然地转向平板阵营。  
' ?# V5 Z* t. f2 ~  Y/ L4 g  X( P% G- w* ~: }; m+ x
9 M# D( g( y/ j4 C
8 ?9 r: E4 Y4 p6 \& }3 h
图片来源:Apple
5 t2 ~) G) @8 C" x
7 l0 `( A. A# h/ h9 H" y: ]

; s" C% a. t3 i, h  ?7 ~, h" k6 U
+ ?4 K+ `- ?; P1 [/ w苹果自己其实也很清楚:与其继续生产 11 英寸 MacBook,不如让 iPad Air、iPad Pro 配上妙控键盘去覆盖这部分用户。而这种产品策略调整结果,自然是小屏笔记本被自家产品「亲手埋葬」。  
& X0 g, H2 R; P  |! s( }5 T: d( S) V1 h* n
9 @; k9 B- V5 z' e( q
越来越“小”会是消费电子的潮流吗?  
" N5 M# C* [4 m9 B' I
+ s; A- W' h9 ^9 r
5 \, Q& V6 S7 D9 y( w: Y9 a
$ U& x5 p8 e3 K) E如果回顾过去十五年个人设备的发展轨迹,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小、越来越便携,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长期潮流。0 p1 n* p, o* L$ c$ L

% ?* \5 V  ]- u; K
4 b& V1 l9 y: k" ]  d: U3 n小尺寸笔记本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满足用户「随身带着一台能写能用的电脑」的需求。虽然它们在性能、键盘体验和续航上做了不少妥协,但背后折射的,正是消费者对轻便出行和高效办公的强烈渴望。
2 k; n2 [. s# A6 G; k* F# X" ^  b% f: @) ~# Q; ~0 f; r
- y$ K# l4 Z* m2 [- q8 a
而平板电脑的崛起,可以看作是这种需求的自然延续。iPad 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它提供了更好的续航和触控体验,更重要的是,它把「电脑」从传统意义上的键盘、风扇、转轴中解放出来,让用户真正做到随手就能打开、随时就能使用。这种体验上的轻量化,让它在娱乐、学习、轻办公市场彻底击败了小屏笔记本。0 W7 d$ ^2 Y9 A) x7 x

$ \, w, K: b/ {: e( V
* ?8 l$ D3 B& `" t4 _- g/ x- o9 H: V" _$ E
图片来源:三星
6 x/ s! u& e. @
# m* Q+ T# V: o% s& W
# c6 ~; j# X0 G
进入折叠屏时代,这股「小尺寸化」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三星 Galaxy Z Fold、华为 Mate X 等折叠手机,都是在尝试把一块大屏设备「折叠」进口袋。它们的逻辑与其说是「做大屏手机」,不如说是「把平板进一步便携化」。从小尺寸笔记本,到平板,再到折叠屏手机,背后的用户逻辑是一以贯之的:人们始终在追求更轻便、更易携带,同时尽可能保留核心功能的设备。
" M) d( t- O6 N2 b
. t5 ^: I0 B* }4 M4 |2 A2 l. j: k4 ^/ `, t! J7 z$ Z
所以在雷科技看来,小屏笔记本的停产并不代表「小尺寸化」需求的消失,相反,它只是把接力棒交给了更符合时代的形态——先是平板,再是折叠屏。可以说,越来越小、越来越灵活,依旧是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主旋律。
0 c( _4 F, f$ A  X0 U" t5 L$ j' y0 ?9 r

0 J7 r# P6 E  T- @, ?6 _/ \  Q& c/ `是时代的终结,还是形态的进化?
' r1 _' ?& ~- `  ]) \! z
7 x# x1 `% \$ C9 {2 Z/ f" i
. z$ V0 Y$ u. N. l( {! V3 C# F; A9 O* X
从这个角度看,11 英寸 MacBook Air 的退场,与其说是一段历史的完结,其实更像是苹果亲手承认了一件事:小屏笔记本从来就不是未来,而只是过渡。
& y0 I+ x, `0 e6 ~- m! @7 R0 Q% V  t' u) q' n

; r$ k! f8 [% w/ U) D+ S: \4 k便携办公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更合理的产品形态瓜分掉了。iPad 把娱乐和轻办公彻底拿下,折叠屏手机则把「口袋里的平板」概念玩到极致。相比之下,小尺寸笔记本留给用户的,只有键盘太小、性能太弱、价格太贵的尴尬体验。
5 }0 A/ f! _* Q
/ o8 O1 O6 `2 I6 J- v5 S
5 i% x* u4 d. Y$ J& `而从厂商的角度看,无论怎么微缩笔记本,也无法同时满足性能、续航和交互。与其在死胡同里纠结,不如把资源投向平板、折叠屏,甚至 AI 终端。只不过,形式变了,本质问题还在。折叠屏手机今天遇到的重量、厚度和续航挑战,其实跟当年 11 寸笔记本的窘境如出一辙。6 R# k# g. ]1 w/ |: J3 l; o( \& ^
7 v6 \5 n8 J" @
; t6 \/ ]  H$ g0 C: c3 c  _; D4 ^
市场最终想要的,从来不是「谁更小」,而是「谁在小的同时更好用」。关于这一点,厂商们还得继续想办法。
# a& ]7 X) _5 a! J; H3 v
6 s! E3 f# G( P& x3 m『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31 09:5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