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x
EDA365欢迎您登录!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 9 H% N. r$ ?7 t9 w: t" P% \5 J4 N4 i- v$ C" D
 
 + J3 I. O1 S' P4 Q' H, E9月8日,IAA(慕尼黑国际车展)2025盛大开幕。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吸引了不少知名车企和科技企业参展。正如雷科技&电车通总编罗超所说,中国不仅是带着新车和技术来到IAA,更是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搬来了德国慕尼黑。3 L1 r# G5 n  l5 q
 
 1 t+ I6 d7 Z0 ?) W7 K: G  a1 g" M8 G2 m# Q6 a% d" M
 作为挑战者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将与德系东道主们展开全球瞩目的“顶峰相见”。电车通IAA报道团已抵达慕尼黑现场,正在全景呈现中国车企的亮眼表现。/ d, ]0 d: X8 q$ K
 
 % q& \4 A- i3 }# z8 K* o) N" s, S) J4 n) T6 A
 雷科技旗下电车通首次出征慕尼黑汽车展会,我们的专业报道团不久前通宵坐火车,从IFA 2025展会现场赶到慕尼黑,赶在第一时间进行深度观察和报道。: u4 }7 E* @0 R6 n8 Y# ]
 
 5 f3 d  R2 a6 ^2 e/ h) B+ @( ^& W( ~* K* L* D2 ^, B8 _9 M
 根据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走访,中国造车已经成为了IAA 2025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热度甚至一度盖过了主场作战的德系品牌。正因“东道主”们的保守迈进,中国造车力量呈现出了更强大的气场,全产业链出动的结果就是,不光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新车,更能看到一众“幕后玩家”带来的技术输出。' C/ b+ Q# q' a! t1 Z3 v* j; _
 3 U! ~- F; i! B% a- U5 o0 @6 N% |
 & F5 }+ Q  Z2 a5 Q2 w4 R. M  c* U- [4 {
 就比如宁德时代,其在IAA 2025首发了全球最顶级的NP3.0电池安全技术和专为欧洲市场定制的神行Pro电池。这完全就是在告诉欧洲市场,中国制造“在欧洲,为欧洲”。: u; J9 I$ A+ W3 _$ T
 ; ~  N& e1 m( H" X% C
 `% {5 @# j, t/ ~& F
 类似的技术出海也发生在各种智能驾驶供应上,地平线、Momenta、卓驭科技、文远知行等国产方案齐聚一堂,变成了IAA上的亮眼风景线,而不是车企的“后勤”了。7 D( P/ |4 T' P( n6 n
 
 % \8 V4 {0 f6 I6 A
 7 v. n0 k: O7 h1 ~' K& S! `2 r" n这次我们把目光聚焦在IAA的国产智驾方案上,看看这些厂商如何“在欧洲,为欧洲”。1 Q) e* S) e9 L) Q& ?" e/ n
 
 , @, B! h9 @* b) i& R1 x, u
 2 ~" `/ `2 Q0 q+ [: l地平线:HSD&征程首秀,欧洲总部定了. {% s! W9 W; u  j' ]0 G8 p3 d, S
 
 ! J) t# g7 ~: F
 , e3 i& R# k$ Y/ o3 I8 F* m& F7 |* @' |  j1 Q( A2 L* M
 中国智驾方案的主力,地平线要算一个。
 * L; k0 {' O$ ]- S+ o
 " q- N/ k: M0 {7 X# A! }* x9 r* Q$ ?. n7 {" q
 地平线在展馆内展出了HSD和征程系列最新的技术成果,这是它们第一次登上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的舞台。这次出席IAA 2025,地平线首先通过发布会带来了三个消息:第一,成立欧洲区总部,主力中国车企高效出海,推动中国辅助驾驶走向全球;
 ) B$ ~, w/ A  d. [
 ( E. _% o1 ]  ?
 3 H& s5 w# o# w6 H. n) D第二,携手全球顶级Tier-1及合资、外资品牌客户,合作进展显著,共同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的全球落地进程。3 H) M$ {4 }0 {( G5 [2 _
 ( B4 W) k! p* N: P2 x9 A
 ) y6 H: O5 x$ T+ m1 H( T; o8 s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 ! n- y4 i- F% ^% N3 w# i, }4 A0 R( f
 0 [5 ]# V* T( ]( b
 HSD和征程系列就是地平线坚持的软硬件结合路线,这是中国为数不多软件硬件两手抓的企业。经过多年技术迭代,地平线已经完成了四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的迭代,并实现规模化量产落地。
 W' P" u8 v3 f8 V4 S# E
 ( f% p6 x/ |1 [% }  y; Y' r3 U
 7 t8 A! x3 b: p( C如今的HSD和征程6系列芯片,已经能做到10-560TOPS的全阶智能辅助驾驶场景。
 3 G' g) @. e% Q8 f7 R8 x# E, ]2 j* v8 I% O6 ^
 
 " L& E% G' n5 X! l! [+ a( c现场,我们还看到一辆来自蔚来的萤火虫。看似和中国销售的萤火虫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它是一台面向欧洲市场的欧规版本,搭载的是地平线的征程6M芯片和对应的辅助驾驶方案,是中国汽车搭配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出海的缩影。
 ) y5 v! I: Y4 B5 R! I$ K) M7 ?: d5 M3 F) X
 o1 p9 Y6 p* H- l
 
 & g2 k# w0 \5 p2 f" K7 H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 j, X/ F& N# y& d% x3 H6 e 
 % E5 i1 k5 j# n( l9 S" m% w2 W/ E# {; W# Z' g7 |$ c2 ~4 ]" _
 截止今年8月,地平线征程家族累计量产突破1000万套,让地平线成为国内首家达成千万出货里程碑的智驾科技企业。按照官方的说法,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方案。
 + E" ~: e7 {8 u% u+ N0 V, U) ]/ E
 ( O* A' e- r" Q( }: O
 ! j; W. ~6 B/ X% u从展台上的这台欧版萤火虫可以看出地平线成立欧洲总部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中国车企出海时,确保这些中国车也能够搭载一套足够好的智驾方案面向市场,另一方面,则应该是做好技术输出,给转型电动化的海外品牌提供先进的智驾技术。% T! d$ R4 _$ I9 R& Z3 Q; s4 W
 $ Z7 Z9 k' |7 V; Z" Z4 Y7 l
 * C% S, u8 i2 |+ K
 卓驭科技:进军欧洲市场,依旧主打智驾平权3 A1 \* w. c- ~
 2 Z" M# Y; L3 r: P) X4 s' c
 * v) E8 l( C9 ^; f' b
 - Z. x6 c$ L3 i" O3 t: y* Q
 脱胎于大疆车载业务的卓驭科技,也是首次出席IAA国际车展。' ~" O& e, J' u3 L4 S. c
 1 G* C; O- w3 M0 C5 c
 
 + s; T- N; ^, v& D8 p$ `; Z0 k) J( t( I同样,卓驭科技在现场宣布,正式面向全球发布欧洲战略。具体来看,卓驭科技先成立德国分公司,优先深化与欧洲头部车企的合作关系,重点对接欧洲整车制造商和中国车企出海,计划分阶段部署可扩展的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覆盖L2至L4级)。
 ' m, y  [9 k( d' n
 0 Z  P5 Q; K" I2 Z# R% D& s
 1 y) j6 b- @: n4 y针对欧洲市场,卓驭科技还打算推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多模态交互平台和新一代感知模块(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融合系统)预计明年内布局测试车辆,测试场景覆盖德国全境。, O! d6 K" I# q: B
 
 ! e3 B& q' k! C, I6 v7 p2 m7 @& X) u  [3 q! {
 % \/ ?) _1 `& M1 ~' U1 f5 Z/ I8 W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 X5 T, \# G, s) ?# V  u$ E 
 , ?1 B. w+ v& z3 F! z  j0 n0 x9 }3 I6 f% F+ X' T3 [) \
 电车通在现场注意到,卓驭科技布置了四个展区,展示了卓驭科技的软硬件技术成果,包含首创的车规级激光与视觉一体化传感方案“激目2.0”,这个方案是舱内集成的感知体系,有点类似于华为之前发布的“舱内激光”方案,激光与相机融合,模组紧凑,算力需求较低,装配成本也不高。
 * j% l' j' q! `
 ) s; r8 C& J) S- B8 {+ {
 " `) E( a8 d2 L) H" l) _但因为硬件齐全,“激目2.0”方案可以应对高阶的智能辅助驾驶场景。
 . v/ j* b# a, u6 {( V! i+ ]- O
 $ g1 D1 E2 P8 q% Y3 e) u
 e* x% K0 R  \: `5 Q- y另一个区域展出了卓驭科技的域控制器,我们看到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基于英伟达DRIVE Thor芯片的旗舰方案,支持多模态大模型部署。还有一个是基于高通的SA8775P舱驾一体控制器,这是它在欧洲的首次亮相,一块芯片实现了智驾和智能座舱方案两用,据说可以降本30%左右。! F" ?3 M" P& X
 6 ^( |7 D  ~! Y& B
 & ?# f  i& p0 g
 展区里还有一个类似无人机站的白色“盒子”,这个就是卓驭科技的车载无人机起降系统,支持动态起降和与座舱深度联动,充分发挥了大疆的无人机业务优势了。2 S0 b; q5 l# R) a
 
 ( D$ P/ c& q: X( P9 D0 K( t8 C* x! t7 i- L* j3 r5 B& o
 ) R" l* {6 i- t! `( ^* Q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 G( @' L# N: x0 y* _; u) K; @ , R3 x2 l$ o7 _) ?5 U
 # Y4 x; o* s7 [0 z- E# e) A$ |
 总之,卓驭科技在智驾这个领域还是主打高性价比,同时“丰俭由人”,方案很灵活,再加上有大众等欧洲车企定点,抢占欧洲市场应该不成问题。1 R# _1 h+ _+ K0 R9 f' P5 s( v
 ) i4 H9 u0 A8 B+ @1 r
 
 ) Z  w" U$ j* B" }' G! U禾赛科技:800线激光雷达炸场,自动驾驶必备
 5 f1 v% r2 @# s1 S: `2 |/ H$ P  D3 p+ T1 l+ |& ^. |: _1 W* u
 
 / p) g# o; C+ n8 f  p9 {# K# n' V$ j/ d" `1 Y! K4 B! ~, L7 v# b2 ?
 禾赛科技大家应该不太陌生了,主流新能源汽车顶上的激光雷达,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们家的128线产品AT128,比如理想。所以,算法并不是禾赛科技最擅长的领域,激光雷达是这个品牌的看家本领。
 ) I2 T2 ]- m, G. h9 z* @- K0 t! h2 o/ U
 
 & |! s2 J1 M; W7 q* t4 l$ G9 x线数越大的激光雷达,拥有越高的空间感知精度,行业一直在往更高的线数上做。但目前比较普及的,主要还是128线,以及华为的192线。
 ; h) R( c4 ~) T3 n  {, w5 a
 & h) [% v6 Q( m0 F3 I8 G! K5 U$ C8 [9 p& _: b* q. |. m
 这次IAA展会,禾赛科技直接拿出了最新的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其中有一款名为“ETX”,最大的“肌肉”就是超远距感知和800线,是目前全球线数最高+测距最远的车载激光雷达。另外,ETX里面的激光发射、信号处理、单光子接收三个核心模块,禾赛科技做到了完全自研。
 1 W/ k, S5 Z, M8 f/ c# N
 ( v3 C7 ]% h9 T8 s6 H
 ; _, m: b1 W; t1 m5 {9 ^: |1 l/ l! ~# f! p  W8 X! n
 
 (图片来自禾赛科技)& F7 g0 H7 t/ K$ e, { 
 , Z* d+ x4 I: U! b) e2 [9 w
 " k, u, L3 d0 a# H' C4 R5 D看体积,我们发现禾赛ETX并不大,甚至要比上一代的AT128更轻薄。据介绍,ETX的视窗高度仅有32mm,相比之下,AT128的视窗高度为49mm。9 V* D5 T7 I0 R
 
 ( D& A- ?$ H( R9 \# A, |% _7 a
 6 \& ?5 H" Z) ]. p1 W1 x不过这种高线数高性能雷达,数据量必定很庞大,目前主流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很有可能带不动。准确来说,ETX这样的产品应该是面向自动驾驶方案和对应车型的。/ o$ ?9 R. ?; t& m
 
 0 y. k% t$ D+ X0 D+ w
 ( ~/ ^/ G; K4 Y; w) fETX已经提前拿到了欧洲多家顶级车企的定点,以及国内领先车企的定点,计划在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到时候差不多是Robotaxi爆发的时间节点,倒是可以期待一下了。
 4 J8 n! H% ~8 P/ h5 v3 P/ G& n. D9 w9 @2 `: @
 5 o# i' {% b- a0 e. o
 Momenta:不谈新技术,拿下全球20主流车企8 y5 d' C% J7 s# a! o) q
 
 + s7 z8 a% Q1 ~  t# o$ o5 Y! x. ?5 f$ `
 
 ' s! a' b' C1 }& i5 m8 K作为中国顶级智驾方案供应商之一,Momenta参加IAA并没有带来很炸裂的新技术和产品。
 - \4 a# j6 R) i# y4 x; N
 ) V" R. m- i' I( l2 r2 c5 ]; q1 D
 ' @% t- Z* A6 V/ C+ k在现场,Momenta主要公布了他们的品牌发展历程,和端到端飞轮大模型等技术成果,以及和生态合作伙伴的最新进展。3 Q9 P# k' `" Q& [& u
 
 0 {8 ~8 n; Y. x; B/ E, U
 6 A4 z9 Z: i. }2 u8 g" y3 a有高管在发布会上表示,Momenta已经与全球20多家主流车企达成深度合作。不久前,智己L6和智己LS6的海外版IM5和IM6正式在英国上市。在国内,这两款产品搭载的就是Momenta的高阶智驾方案,而到了英国市场,Momenta的端到端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依然得到了保留。5 c) B& D3 e' Q4 V% h* ~
 7 U7 b9 E1 x# {& G# Z
 % W, B) c! {8 B$ p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4 {" }2 s, U8 C; @. A! j 
 6 x- [. ]! N# k. Y0 M0 m. C/ U3 X$ w# \
 最新的R6飞轮大模型是业内第一个量产的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不仅有领先的辅助驾驶算法,还着重加强了“强化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模拟环境里探索新的驾驶行为。
 9 M; b/ I* h$ O% E' C; S5 P% v) R3 n! @3 _" M
 8 x$ h$ i! o1 z* U/ N
 泛化能力逐渐被行业重视,因为每个地区和国家去适配和优化,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泛化能力则更依赖系统自己去学习和理解,相对来说能够更快跑通各种新区域。
 ' l& X3 S: p# x& ?2 Q4 l1 q, y; F8 I) {
 6 E- x/ ]/ l0 T$ Y
 文远知行:一段式方案量产,模块化是优势
 . w- n8 a/ w* j- ?8 b0 P$ S- H- w
 5 A5 W8 w( [8 D0 F1 e7 n  K" {  l! L( f
 , B$ w/ ?( a: j% B! h. B& O4 F
 说到一段式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文远知行正式推出和博世合作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WePilot 3.0。距离双方合作打造的“两段式端到端”方案量产上车,仅有半年。$ S5 ]' R* e, _
 
 0 I% }3 j9 Y  q8 ?8 P! L3 u) [9 b; M
 简单去理解,两段式架构就是先感知再决策,而一段式架构就是感知和决策同步进行,后者在决策和行为上更接近人类,处理路径更短,反应更快,也有更高的容错率,是智能辅助驾驶当下的一大主流趋势。+ G/ B4 M% x, }& ]" l
 
 0 Z# H% p+ ?2 V5 Z5 N8 h! @# a7 R2 n" B8 h. \8 R& d
 据介绍,文远知行的WePilot 3.0可以轻松处理人车混行、大曲率弯道通行、无延迟跟车起步、城中村复杂交互等十分复杂的交通场景,并且兼顾舒适性、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R1 C1 E1 h7 g: B; O! ?
 0 p! ?3 e' X+ V- {  A. O
 
 U& y8 V% p$ z# `, j" u方案上,WePilot 3.0支持可伸缩算力、不同传感器构型,以及以天为单位的快速迭代能力,比如它可以支持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感知,也支持纯视觉方案,低算力平台可以通过模型蒸馏快速适配,结合中间件实现硬件层和软件层的解耦,让L2级辅助驾驶也能够做到模块化,让车企快速部署和量产。8 O* [" U2 E0 Y6 U: y8 @; a
 
 % Z. |; K  l1 I
 " D; B4 Q& T) W" v* R2 {' w+ M7 ZWePilot 3.0的思路也有点类似于卓驭的“丰俭由人”,软硬件模块可以自由组合,也能够应对低算力和高算力,给了车企很高的自由度,更能够用一套方案去覆盖多个价位段的产品。6 J- n0 a& @' i7 m" V8 A- F; P4 R
 + c4 W+ W( _+ P% Z
 - B% B& k3 J" K' z
 中国企业逐鹿IAA:在欧洲,为欧洲
 # h4 v3 }7 @+ `* ]5 R+ ^/ F
 $ |7 O; H" N/ {7 B1 ?( Y  B. ]* {' L9 e
 4 d& D0 _3 y, U
 其实,IAA展会现场还有一些其他的来自中国的智驾方案供应商,受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展开。这些方案供应商的技术路线和展位内容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声音是一样的——在欧洲,为欧洲。& n( Y- Y$ q# F4 U' d  N, J* D
 . I# ?9 {; V9 }: |, V- }
 
 f: g7 o- Z& W, b, }) \5 p4 |中国企业在用他们的方式,来表明对欧洲市场的重视和诚意。$ R" x8 k+ {9 M8 X, P2 T% b
 
 6 V5 c: ?( U; {4 L/ J: R; `- t' U% }1 U2 p* _! f
 卓驭科技、地平线是其中出海声音最大的,因为他们都强调了针对欧洲市场本土的规划,包括在欧洲建立分公司、创立新总部,针对欧洲市场制定一系列产品和技术输出的规划,加速欧洲车企定点。  Z& x- C% N6 T1 h: d1 L# S
 
 4 W, E& d, L4 `  j5 m: j1 X) k9 c4 u8 ?9 t+ P* N
 相比起车企带着整车出海,中国技术出海则扮演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渗透角色,以电池为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汽车电池看中国,中国电池看宁德时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1 i* Z8 U* V7 [4 L9 S7 x8 N- I5 B; F* z$ ^
 
 . E/ ~$ o. N$ m) D2 U/ R. QIAA本质上还是一个面向行业的国际车展,主要是行业人士以及车企来参加,这些中国“幕后角色”之所以站到舞台前,一定程度上是考虑到了IAA展会的性质——这是一场给当地汽车行业看的活动。
 & t6 i, V. G' P" U- J5 {  `& C4 v- a+ Z0 k8 H. x' s7 s1 k
 
 9 i1 D6 N; Z! B6 o. N8 y8 e+ @# ?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 ! Q7 W8 Q, W- r1 T! A& A5 x4 q
 + L! y  `9 L5 I" ]6 m8 J: Q! x2 p+ p
 * Z! Z; _0 T% {换成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也是一样的,在国外,除了自动驾驶公司,传统车企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研发基础,转型并非能源形式上的转变,智能化要跟上时代,海外车企或多或少都需要仰仗中国方案。
 # b. \( c4 G* r/ g! a
 ) u/ m' ?. _# Y& V: j
 " z1 f. Z7 b) e# R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接受电车通等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智能驾驶方案出海的意义在于,面对特斯拉这样的头部对手,海外/中国车企依旧能拿出一套不错的智驾方案,而“兜底”的正是地平线。9 Q# {/ x7 I3 o4 g* K" X% |% ~) ?
 
 * b5 d- Z$ [. D3 v6 `4 C- q4 z8 t; v: K$ f6 T$ ], t
 并且,地平线和卓驭科技的起点并不高。这里说的起点是产品准入门槛,目前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国智驾方案,都做好了各个定位车型的方案组合,让低价位的车型都可以实现“智驾平权”。2 R) H* F# S, @# r6 g" Z' Y; H# C% V
 
 , }0 y1 y; I0 ]) Y7 D  x+ L* F
 * r. g* e" d: M6 F: u0 a在电车通看来,中国技术输出,某种角度来说比中国整车输出更为重要。
 % B4 {" L$ \* P" r+ O$ e0 p# w6 O3 A& ^# X3 }
 " o) m8 o3 V9 W( J( j
 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比如蔚来最近和迈凯轮进行了合作,前者授权部分电动化技术给后者用于车型开发等,这也是一种中国技术的输出。所以,“在欧洲,为欧洲”并不是一个口号,它呈现的是中国方案供应商因地制宜的策略,要做海外市场,就要拿出适应海外市场的服务和方案体系。
 1 `3 x5 f" p2 `- M9 g
 $ D+ e" X: |+ ]: q& V- t4 ]
 1 G* O6 C1 r* M9 Y3 m4 C7 @4 \中国智驾征战欧洲,挑战和机会一样大7 ~$ x! ^& w5 L8 i" q
 
 1 s7 C6 o+ g8 ?5 e' o
 6 t! c# \7 P$ r" ~# q. s% r0 f0 `+ G% M2 w
 5 D% k* N% L5 I* y' B# D不过,就目前来看,这只是中国智驾方案出海的布局动作,但不代表欧洲市场的“觉醒”。
 5 D7 q- J9 q' u+ ]  n
 5 U) e* v, W6 w# {7 Y. d+ Y9 U5 d6 p7 }2 n
 我们从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的口中了解到,不同于中国市场,欧洲市场消费群体对智能辅助驾驶并没有全面的认知,这方面的需求也没有被激发,对于海外市场,地平线对ADAS的看法更多是停留在主动安全的层面。
 % @& `) [( Y' u! O* `, Y- W/ {5 L+ l* Q4 @) P
 
 + D3 h, n1 _# t+ Z$ W  T& p3 s7 t, j# ?( X' a4 p
 
 (图片来自电车通IAA现场摄制) 4 j( t# z+ E9 U7 v0 J  E" h
 t, |$ p4 U' ~7 C, z5 Y, v% t4 w5 m$ P0 A# _7 v, [
 他表示,欧洲的消费者并不像中国市场一样,对全场景高阶智驾有相当的需求,他们的需要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比如车道保持、高快领航,以及主动安全等。对于中国消费者向往的全场景智驾,欧洲市场暂时还没有释放出类似的信号。
 * s. z. f/ O# |3 ~1 ]: r
 ) J3 s6 |& B- `
 , N6 Q$ C( N6 m: l6 @9 H可见,技术方案虽然是到位了,但还是要通过时间,让当地消费者接受。& V/ p* g& \, A) Q* v/ @
 % g5 y! F2 H. `6 x6 X0 t
 ( W6 H- w5 w, M5 q3 t5 L
 那么需要多少时间呢?余凯的看法是未来3-5年,也就是全场景HSD在中国迅速普及之后,欧洲市场的消费者也会接受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了。5 x' U, U1 X" ]- Z' }4 O: s
 
 9 }3 V1 A( U$ ]9 C! a+ C1 l5 g3 i' W3 a$ n! C
 这就是一场属于中国方案的赛跑,赶在欧洲需求爆发之前完成车企定点、量产,并跑通全境,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德国车企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他们与中国技术供应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能源这场比赛,很显然中国已经悄然拿下了主导权,还是在汽车工业大国的“眼皮底下”。
 ; T; C4 ^0 w  [6 {: r0 T) a" f
 / m* T( Z5 c1 ^/ e6 P; N( A1 O8 u% D/ ^6 H0 Z. T+ X  p9 y% K
 
 9月8日,IAA(慕尼黑国际车展)2025盛大开幕。" E$ U& F- x* W5 t* q. y7 ~7 \6 o- W6 Y
 
 $ @, y3 c; a; P2 N$ O8 _* T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吸引了不少知名车企和科技企业参展。作为挑战者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将与德系东道主们展开全球瞩目的“顶峰相见”。
 1 G5 r- L- R9 e/ b3 M9 K- l* O' ~' }) R5 n: q6 X4 s
 
 # Q# C' m; v. T8 [# i$ k电车通IAA报道团已抵达慕尼黑现场,正在全景呈现中国车企的亮眼表现。
 5 {- L6 B. I2 E
 ! x; [1 S' n2 F! C* @9 `' C$ a7 v; B# t3 ^" L+ R
 
 ![]() 0 u( m  |# Z" c' @* W" Z + W/ J  H4 s" K' h- u! _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