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测试车”当新车卖?小米YU7车主提车炸锅,王化紧急回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9-9 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月 8 日消息,昨天看到电车通的小米车友群聊得火热,原来是因为有好几位刚提了小米 YU7 的车主在网上晒图,说前挡风玻璃上居然有"测试车"三个字的印子。有位成都的王先生说,晚上开车时被对向远光灯一照,这行字突然就显出来了,1 z! A5 d- I# f' @& h# T
0 j! k% C2 _! }6 o5 @( I: t5 g( G
* b( H. Q- f  |& C

) q9 a' i! g/ }% Y+ S! Y
图源:小红书
3 {5 w$ b& \% V; ?

3 w, B! d+ B7 Z  i0 Q( ~2 Y0 O6 C* A  X) G, k0 S
大家都知道小米 YU7 可是今年 6 月刚上市的重磅 SUV,25 万到 32 万的价格不算便宜,花这么多钱买新车,换谁遇到这种事都得糟心。更意外的是,晒图的车主越来越多,短短两天里车主在网上反映了类似问题,有的在前挡,有的在后挡,都是这种只有特定角度才能看见的一些痕迹。
( x; S" m6 _2 l7 u& h- W2 g5 ]& D  P& T( j, \

2 ?/ F% b  f  @% Z6 c有车主第一时间就怀疑:"这不会是把测试车当新车卖了吧?", s0 t2 |2 S6 g
9 Y% k/ H. Q- m% c1 z
$ l! v6 R& J3 I1 [- a6 z
昨天下午,小米汽车的李肖爽副总裁和公关部王化总经理先后出来回应,总算给了个说法。
* w$ k. ~# r0 r0 C! ?
6 F6 B4 K5 t: f' e
# v( J6 `/ }5 Q5 R! m他们解释说,这些痕迹是工厂下线时随机抽检车辆贴的静电贴留下的。为了保证质量,每批车都会抽一部分做静态评审,就像新车出厂前的体检,贴静电贴是为了方便检验员识别。评审完撕掉后,可能因为环境温度等原因留下点印子,并不是测试车流入市场。
1 B1 A! u6 q- ~/ @" y$ [8 R- V
3 f% e) K+ K6 Q1 q! F
  G2 u$ X5 L3 ?' j
( j0 h, n4 P$ G8 j$ Y
图源:微博

- m" Z$ ?$ C/ W4 y
; M7 E- o9 o$ G: f/ o- `' c+ c3 ^' ?' G4 C% R8 p$ }5 P
小雷特意查了下静电贴的清理方法,确实温水软化法是常用的招数,原理就是靠温度降低胶的粘性。% Z, y- K" x- X0 i8 E6 _
" }# L$ D7 v- @$ j
4 m, ^6 D' z8 _# q
虽然说用湿毛巾就能擦掉,但能擦掉不代表这事儿就没问题了。也有车主称自己花三十多万买的新车,提车时连玻璃上的印子都没处理干净,这品控会不会太糙了。0 N4 k+ R( X: w% F, q
2 d, Z+ w! q1 a& I. n
. s* n9 d4 e6 o( o6 h6 B' s8 d
不过也是,小米一直主打技术洁癖,手机出厂前连镜头里的灰尘都要严查,怎么到了汽车交付环节反而疏忽了?
1 r3 L: x6 {# y9 S- Z( o
, {- k; \! A( c. p- R+ @/ g, ~% h
8 g% M. t( S" [' g
事情后续有传出称第一位维权的王先生已经拿到了 10000 积分补偿,相当于 1000 块钱。小米也承诺说已经改良了静电贴,后面的车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处理速度还算靠谱,但比起补偿,小雷认为车主们更需要的是安全感。
9 d" J2 [* O' Q2 n$ X9 |, Q9 j0 F0 w8 U% z  p5 M* t
' T% @7 ~2 G$ d! u+ u
- j: w$ d- V, e& C4 B1 }* N% n# U
图源:小红书

/ d7 O! J$ r: B" ^) h0 @
6 o  ^; g9 x& G' {/ |6 F4 C9 @6 E0 ]3 Q
毕竟买新车图的就是放心,要是提车时还得自己检查这些细节,难免让人心里不舒服。! M* D8 r: k) F! _. X: }
! \+ k9 n: `; n  o0 X! N

+ ^( O9 m& z, L# i其实静态评审这事儿在行业里挺常见的,就跟咱们买衣服得看看有没有线头、做工怎么样是一个道理。但这次翻车就翻在后续清理没做到位。按正常流程,出厂前都得仔仔细细做清洁,这种明摆着的测试痕迹,压根就不该流到消费者手里。
  t& e$ n2 u7 j! M8 N7 J! v# x* d  z" v9 w8 V
& j2 H. g2 ?" @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句小米特殊的"舆论体质"。车友群里有人说:"换作其他品牌可能没人在意,但小米就被揪着不放"。这话虽然扎心但却挺实在的。. _9 h: F: A- Q' K' h

$ g& R! i& S+ e" Y
/ z) y8 W( [) Z( k% p从之前 SU7 的碳纤维舱盖争议,到智驾系统的各种讨论,小米汽车好像自带放大镜效应,一点小问题都容易被无限放大。就像这次玻璃印子的事儿,要是换个传统车企,可能最多在论坛里零星讨论下,但发生在小米身上,就成了全网关注的热点。
1 d1 A# n" u6 \/ [% q' A; x3 t: U: B5 D7 D( k" f

, Y) ^7 D: B  h6 F: n& y! o( m之所以闹得这么大,说到底还是大伙儿对科技公司跨界造车这事,期待值拉得太高了。
& s0 L' N/ P' _  L6 F
/ t, a0 A  }" O! G  d( G# G' r
" N. w3 t8 N& l$ [3 c
$ d3 |0 f+ P; W/ a6 F: ?
图源:微博

* H9 [/ R) k5 o2 t: K+ D: w' m/ x( L4 s$ L

4 t) v' z4 D8 x- ~这事一出来,网上直接分成两拨人。有人觉得车主太较真,多大点事啊;还有人咬住不放,非说细节最能看出问题。两拨人吵得热火朝天,谁也不服谁。小雷觉得,对小米来说,这阵仗既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品控要是不往高了提,可真说不过去。
7 w7 H" R1 G& O; m6 j! ^4 {
; i7 `0 L3 a. X7 K' C- J
+ E' {# B8 U( L( {, W7 M9 l* `' F" w小米这次的情况,算不上"恶意",更像是品控流程上的疏漏。但正因为大家对小米的期待值高,才更容易失望。毕竟你是冲着它的口碑和细节去的。" P: H% Q* T) e. |4 `. N
4 M  \4 f- ]8 n( H& b0 g9 A
1 u6 O1 l9 t5 O/ S, ^
说实话,这次问题虽然算不上特别严重的质量事故,但也能看出新造车势力在交车环节确实还不够成熟。1 B" K; k; r2 s* b/ R/ k+ A2 e" p) b& x  I
/ W$ x- b  e' _/ X. g

. _2 M: \/ B; n' l/ `" N* t9 T小雷希望小米别光嘴上道歉,得把“改良静电贴”这事实实在在落地。咱们支持国产,可不是为了差不多得了,而是盼着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用那股子的严谨来改变行业现状。9 o4 S# B. s3 g  M/ D. C0 y
& |* t7 S2 H6 o) x! K5 l4 R" u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31 03:2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