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抢先到店试驾理想VLA司机大模型:摆脱物理按键,有意义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9-3 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J0 O' R# _5 J5 P" F$ s8 `+ G* I

; V2 d! ~9 r9 n
: q& b& v* ^9 J% S5 E在理想 i8 的上市发布会期间,理想 i8 对撞 8 吨卡车的测试视频引起不少争议,但喧嚣总会过去,在电车通看来,能够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才更具看点。- J, m  L3 {8 ~" Q0 h
9 \8 D8 h( ]4 N# e- g
* {+ A6 ]. d# _/ O4 @
官方表示,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会随着理想 i8 同步开启用户交付,从 8 月 29 日起就可以在门店开启 VLA 司机大模型的试驾。) x4 ]/ d( _8 H) k; y
% Q0 W$ `% Z6 [9 [1 |) S9 }

, \1 |* T& g' K6 s4 D
! b& w5 }: @8 m3 m* L
图源:电车通摄制
+ |# R$ v# I6 B
6 e8 {: E1 D- e9 z7 k, f
$ h& U7 t4 L1 I' j
纵观全球市场,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应该是唯一一家能够与车内人员沟通的智驾底层架构。恰逢门店开放 VLA 司机大模型辅助驾驶技术的体验,电车通立马前往门店,看看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与目前主流的端到端大模型有何体验上的区别。( t) t; ]# S9 `
% E9 L/ j; ~7 T# }- j9 [

) a& ~2 I+ @: ]与其说智驾,不如称之为“老司机”
- U2 u( k/ Z, R) x- I( ~
/ z# C7 R  m/ w' ]8 o0 A' h
3 o% o, A$ d2 y1 g' X: z. D. t& e# k7 l3 W3 Y( X
在上车体验 VLA 司机大模型之前,电车通就率先尝试了这套智驾系统的“前菜”——VLA 召唤。只要你在停车场内的任意点位,在手机点击等车的位置后,车辆就会打开“智驾小蓝灯”,避开各种障碍来接驾。8 d% k: X. Z. x3 r# T* M

6 l3 g" z+ ^( u; r
5 h( |" C3 M+ x从功能实现的逻辑来说,这样的操作和体验没有任何问题,但对于方位感比较差的用户而言,要想体验这一功能,就得先过确认自己在哪个位置这一关,否则车找人还远不如人找车方便 —— 示范功能的销售人员就不知道自己身处地图的具体位置。
" q- d0 j( D) i% R
  w; d6 f6 h6 T9 u- x7 t4 [, m% K! C2 t& k7 ^% m1 H4 a( I. m. a7 H
+ C  t+ v0 q2 z# s& M
图源:电车通摄制

6 B0 a- D- d) j  [+ B
4 V$ o* h4 W: j, {) _& y' s# @6 f8 u" U
接下来就是 VLA 驾驶的体验。先说整个智驾系统的自行操作方面,面对突然冒出的其他车辆、电单车、行人等,车辆都可以及时地识别出来并制动,而且让电车通比较惊喜的是,智驾系统下的制动力和加速表现都比较柔和,不会出现明显的点头现象,在双车道完成掉头动作也比较干脆。
- W, L5 Z& Q/ ?; x/ K3 H& ?6 T1 C) p% H, H) E
+ j; M+ b! o) N1 f/ ]
理想此前所采用的 VLM 模型,会在副驾驶屏上展示系统的多种智驾策略,最终会选择策略最优的一条路线,而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则没有显示这一过程,而是在作出决策之后,会在屏幕上展示系统的思考过程以及最终决策,有点像可以深度思考的 AI 工具。
, d6 f9 m5 o" f$ D7 Y6 R+ w( o% ]2 e/ c7 ^% A

# x  E, P) r4 u. h$ q7 Z* [6 T

" B8 u  i3 M4 d1 ]) @
图源:电车通摄制
3 P; s5 H4 Z, B
, x  s6 H. d, K, C3 l

! |7 W) k( e$ j2 w0 ?7 b# j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的最大看点是理解驾驶者的口头语言。对于“靠边停车”“超过前面这辆车”“走左边这条路”“开太快了”等口头指令,系统确实执行得很到位,变速过程都没有让电车通感到不舒服的地方,而像“以后这条路开 40(km/h)”的指令,车辆也能够进行记录。( h/ O1 }+ e# y9 R
# O% L. X+ w/ h* X: z  a- |" q

# q7 Q1 T$ w; f2 @( B' Q

* b1 I7 ]+ r' D
图源:电车通摄制

, j* V+ x( K  S( M8 X7 D9 ^/ r
+ _2 k, [/ U* A7 v7 |* E
& M! z& z& O- ~& X: L% N5 R顺带一提,销售人员也是第一次用智驾这次路线,进入商场后有一段陡且窄的路段,理想 i8 这么一款中大型 SUV 也能比较顺利地通过。  I. L6 P8 h) U3 C5 N( w
' c' C2 J, h9 m; c% ?9 O

3 x4 l0 c( Z* L1 P3 x/ N# ^对于 VLA 泊车功能,车辆在通过闸机后会提醒“你可以说’我先下车了,你来泊车吧’”的提醒,而最终也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
+ C$ r9 U/ r! c
( }, i! b, `5 Q0 H+ d: {5 ~  ^' S0 d7 e( w/ M6 X- @% g  W  r

$ j; @" K! Q& B  q6 T( h: K3 y
图源:电车通摄制

4 j+ D# r$ {9 B4 H. e
- f# X' e/ T, ?& _! E5 ~3 V
  l: A7 ]' u8 i7 [. ^) S5 r, V对于整个辅助驾驶过程,电车通确实认可了官方所说的“老司机感”,可能显得没那么“老司机”的时刻,由于系统识别比较精准,一个外卖小哥站在路边被识别出来后,车辆通过的速度还是减慢得比较明显。
6 ^& k/ p6 F" n6 V9 Z1 x
5 h  ~% W! C$ S3 ?7 M# _% u
3 v# @, Y/ |# X, ~. {换句话说,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依然非常强调安全性,在老司机看来不是很危险的事,在系统看来各种风险都需要规避,规避风险所额外花费的时间都需要驾驶者来承受。
  g, i* V  ^4 u# H" p& _# X7 O, d. x, F3 C

1 g( d$ p" t5 b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偶尔会出现识别不精准的情况,这就需要驾驶者说出比较精准的语音指令。4 E. U( w4 P4 h4 P8 D
7 g: u$ M' s0 d9 G/ e: q

8 v1 Y# ~8 A2 W& m辅助驾驶技术的“物理按键”,会被消除吗?& J& ~6 J5 u2 u8 X$ O0 q

8 m; K8 h# ^7 E1 s2 q2 P" z9 V
, w8 S9 S! i$ k1 y, W$ J+ [& U1 E5 H: O% v7 B+ r% D+ q- q
电车通试驾过不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辅助驾驶技术。对比之下,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的辅助驾驶体验与当下主流的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可以兼顾安全和通行效率,能够及时识别交通其他参与者、障碍物,也可以及时超车。7 D3 M  }3 w. X2 o+ S& H  k

) {$ d3 t  R& F/ {7 I6 y1 E8 n$ |5 N
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辅助驾驶,确实无法接收驾驶者的口头信息,但是驾驶者可以通过调整速度、拨动转向拨杆等方式来控制车辆,华为辅助驾驶技术和小鹏分别推出泊车代驾、VPA 记忆泊车,可以实现园区内的自动泊车功能,也能把需要启动辅助驾驶技术的路线记忆下来。
' w3 n: G; m' G% [" A4 X* c9 Q- W! A; J; ~  \% `; z

" F. d2 c9 j0 |! ?$ ~% t4 k$ F换而言之,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辅助驾驶技术,像是辅助驾驶技术领域的物理按键,大体功能上其实没差,只是端到端大模型需要驾驶者通过实体按键来控制,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提前实现语音控制& J' e% I0 Q1 `- Y5 {

6 h! G% m0 j6 `/ _+ k' K. p3 H* _& i/ E

# o% P- L# C4 S; y+ E! F
图源:电车通摄制
6 F* G7 `" d' c0 V% B- Q) F+ n

/ `+ o7 B5 {* J. H7 T1 x
! k+ P8 D: F' M% Q, t2 P事实已经证明,在智能座舱领域,虽然支持“物理按键”的消费者依然有不少,但好用的语音控制功能已经成为市场发展潮流。
, |) ^6 A3 X  Y1 z7 C8 v, u' _- @
6 f' b2 R* j( Z8 H0 S; p7 R* j( c0 I
经过实测,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的体验确实要比端到端大模型更舒适,目前已经有车企启动了 VLA 大模型的研发。比如在小鹏 G7 上市发布会期间,小鹏宣布通过蒸馏的方式将 VLA 部署到车端;元戎启行还预计今年将会有 5 款搭载元戎启行 VLA 模型的新车上市;长城、奇瑞、极氪等车企也在推进 VLA 模型的落地。
. K7 M. i0 @5 D8 e) _& H' l. ]
/ O4 B! u- u$ \/ V  N. r9 Q
2 L! S: H" A% B9 @% u% b整体底层架构逻辑类似 VLA 司机大模型的辅助驾驶技术已经成为车企新的投入方向,但要说 VLA 大模型是否会取代端到端大模型,电车通认为短期内将会以两种主要技术路线而共同存在。  g% N8 O3 r" r/ j! f/ i
2 z3 l8 c) E: h4 ~: W/ k

* @  T1 c. W8 _2 v( o' j# N
& \4 r6 F$ c; K2 C
图源:电车通摄制
: _; _& H# x( A+ }
& T* b  V, C' K' A% {
: t" W3 Q* v- X) i% h
如同智能座舱时代的“物理按键”与“语音控制”之争,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端到端大模型的辅助驾驶体验,对于 VLA 司机大模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建立信任,官方在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前期要花费不少资金进行宣传。
9 d3 n+ s) B3 }7 S$ k7 M5 y
  q; u6 w- l1 b* g
; w) i7 F, D, w. w8 S! g更何况,虽然好用的辅助驾驶技术越来越多,但使用率还跟不上智能座舱。) n% ^4 y: L; p1 p
( r6 J8 e  A8 {$ n9 z5 x

" `, ^: T( X  o/ Z! H6 g8 t3 \8 f. H在 2025 成都车展期间,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表示,“我国 L2 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在 2024 年已达近 60%,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三分之二;智能座舱前装搭载率在 2024 年突破 70%,今年有望突破 80%。”' A4 H! {/ p0 ]/ W( E

4 P$ Q9 y6 i% l  a! |( o6 r% h+ U+ Z: m- @5 Q
正因为辅助驾驶的需求没有智能座舱那么高,VLA 大模型的发展速度不会像语音控制取代物理按键那么快,但以技术的发展角度来说,体验更舒适的 VLA 大模型未来可能会逐步取代端到端大模型,而前提条件是市场有足够多的需求量。) q6 `1 v, b8 m2 a

5 \9 ^0 N- z1 g- _4 t% G' s9 \
! G# a& u( C: j( @5 J- P; E9 o写在最后
. [8 ?' U" X. b! s! }
- g$ j( u$ U. W% A; f# z# B  T9 L0 ^* u1 M1 C" F
3 b: I! Z6 J/ n$ B  L) y3 S* n. F
都说智能化是汽车的下半场,体验技术先进性的辅助驾驶技术必然会是兵家必争之地,特斯拉率先推出的端到端大模型已经被各家车企应用,而理想则借助 VLA 司机大模型与其他新能源车企竞争。
' O; s4 ?8 H( k* e6 o; F$ m% e5 i  D  _" |
) I  ]: ]7 S; [# V9 B
孰强孰弱,由市场来给答案,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理想已经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案,而且这一技术方案开始被一部分车企所认同。换而言之,辅助驾驶领域未来的竞争,除了“纯视觉派”和“激光雷达派”之外,还将衍生出“端到端模型”与“VLA 大模型”这两种底层技术架构之争。
. t2 l' b8 K9 X; M+ f- t8 U0 g8 p0 V
/ \' y/ Q& a8 E4 G+ r9 h" K/ ?4 I4 ?+ G. ?% p! _
" C) S. W  `4 e1 U: B4 w9 H$ u
图源:电车通摄制

6 r  J  S) N' r9 [5 n" }  G2 ~  a
- j/ J; T- h/ H
这样的争对车市发展是有好处的。正所谓“锣不敲不响,理不辨不明”,新技术在进入市场前期肯定会存在被忽视、被误解的可能,但唯有通过市场的考验才有存在的意义。/ m9 S! g) z# y: }  `* \/ U7 f

5 ]+ o$ {% \8 B
- U, B, s7 p; _& B在电车通看来,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的使用体验确实不差,完全有能力影响到辅助驾驶领域的市场格局,但理想在辅助驾驶领域的知名度可能不及华为、小鹏,前期还得需要多传播投入。
' K% D  M! I; t( P$ O
5 p6 O% }+ E  z1 G
" ^8 _* `1 i7 j% H7 _( a(封面图源:电车通摄制)8 u4 K1 ]4 T' v. Y9 a

- j2 b% K9 ]/ Y( H
; [" A- }' ?  q% x* D
9月9日-14日,IAA(慕尼黑国际车展)2025盛大开幕。
& i& w) s7 \7 l作为挑战者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将与德系东道主们展开全球瞩目的“顶峰相见”。+ e( ~  w; \: g* U. E4 c
电车通IAA报道团即将飞赴慕尼黑现场,全景呈现中国车企的亮眼表现,敬请锁定!
4 A! }' i$ M& x! t8 p% S: G) c

5 w  G9 D  w7 G; k* s8 K& T+ h5 K
& E# e1 s. c& ^7 H4 S$ {: M/ H' e" [* ]$ T4 F( I: j6 x

% `: `- I. N- Q1 x『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30 23:0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