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1-19 15:09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 
手机市场的审美疲劳,早就不是一个新问题,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别出生面的「手机」引起大家的关注——iKKO Mind One 就是这么一款产品。' Y) ]1 F& ^$ S
x
EDA365欢迎您登录!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 G8 }( X4 E8 _+ H! m4 F; w
 . T' K7 ^+ i7 p% ^- G$ f1 r+ g
 在上月发布之后,iKKO Mind One 终于开始发货,首批参与众筹的用户最近陆续收到了产品——一款外形像卡片方块、屏幕只有 4 英寸出头的 Android 智能机。随后在社交平台就陆续出现了各种开箱、上手照,吸引的不只是早期支持者,还有大量被它奇特造型「刷」到的路人。
 6 f7 P: g% J( i2 E
 + U1 l8 C0 K- S- W/ L6 w; O5 Q
 - t* ]/ P: f) v) Y7 e) T
 ' J- Q0 |! @* l. N2 r% f
 图片来源:X 5 O9 L+ t" F1 E' J% M7 a+ |/ A5 t; h9 q# Q& Z
 ' i" R' }% a. N. F
 毕竟,在一个被大屏、全面屏统治多年的手机市场,谁还会想到有人会认真做一台不到 90 毫米高、180° 翻转摄像头的小手机?但对于这样一款特别的手机,不同用户的看法自然有所不同。- r, K. f: Q4 _( B
 
 6 _; z0 a9 O' Z0 I0 B/ C7 z: n
 1 t2 d6 [/ {, O# Q7 xReddit 上有一个追求「简洁生活」的社区叫 r/dumbphones(蠢手机),部分用户第一眼就被「AI 手机」这个宣传词劝退,担心它违背了极简设备的初衷;但也有人指出,AI 功能只是一个可卸载的应用,甚至可以在下单时选择「AI-free」的标准版本,而不是早鸟阶段标配 AI OS 的 Pro 版本,这让不少人重燃兴趣。6 o) }. n/ X# m- @9 B
 
 * N1 N1 V1 W6 ]0 H6 R; ~
 1 Z& P3 F  N4 e, M" E$ Q+ p( \% l7 `3 y3 Y3 E7 k
 
 官方回应会有纯安卓的版本,图片来源:iKKO ) P/ ]+ M5 Q3 _
 $ m  x2 j* Z% T$ O# w3 \4 L( P, U3 M/ p
 % |! q4 R+ R0 N而在 r/smallphones 这样的「小屏爱好者」社群,讨论的氛围明显更兴奋,支持解锁的 bootloader、5 年更新承诺、全球联网功能,让它不仅是个「玩具」,更像是一款便携的智能终端。一些用户甚至将它与自家日常主力机配对使用,把 Mind One Pro 当成「专注模式」的延伸。
 - n; g  x* K& j6 @- j! `2 F( ]9 p/ o5 o4 ?$ t( Y$ `* O6 Z' x
 
 0 @, X$ q6 |5 o  i, {1 Q当然,质疑的声音也不小。有人把它与今天的小折叠手机对比,指出它没有 5G、性能弱、电池只有 2200mAh,续航可能是最大软肋。不过翻转 50MP 大底主摄、AMOLED 屏幕、键盘壳以及 Pro 版的免费 AI(包含全球免费流量)这些特性,又让不少人愿意忽略短板,把它视为一个「有性格」的小众选择。
 ' ^2 Q# Z8 V, k- c% E6 U3 v" T" I: e  }/ V0 X6 T  A6 {
 * D9 F& p! M8 Q4 o7 O
 「方块」手机,硬件特别在哪?" c( t) }8 o3 W* w
 $ }& |% M( o: W! s) h) r# {! t: y
 
 9 k# D6 O  }# I" v% {
 & ~5 M! y$ t& Q! ~8 ^# ]如果把 2025 年的手机摆在一条生产线上,你很难分清谁是谁,大厂旗舰们卷的依旧是屏幕素质、影像规格和 AI 功能,但在形态上几乎千人一面。iKKO Mind One Pro 的「有意思」,恰恰在于它在体积与形态、输入与扩展、连接与 AI 方面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4 v# g- ?+ {! P5 f  N) |" m
 0 I% m3 q8 d! X( ^/ {) O# o
 : D, B3 b7 Z0 @
 首先最突出的就是卡片式的外观。iKKO Mind One 整机的尺寸是 86 × 72 × 8.9?mm,正面是一块 4.02 英寸的方形 AMOLED。这个尺度不是把「大手机缩小」,而是把随手掏出的体验作为第一优先级,让它在视觉和交互上都长得不像主流手机。Pro 版本还引入蓝宝石玻璃,进一步强调「小而精」的质感取向。
 - ~) ~6 ~: z7 \$ b1 ?# S& u8 F4 E0 @8 g1 X4 J; X# d
 / Y* z+ Q3 g3 I0 x
 / O2 E8 U  c! ~& b
 
 图片来源:iKKO 5 |2 D9 D: q8 W8 a2 b$ l" T0 V3 `4 O/ N
 
 2 N' i) N. b; A1 H8 x( q5 X影像模块的设计则是 iKKO Mind One 第二个引起讨论的焦点,顶部 50?MP 1/1.56 英寸索尼主摄,支持 OIS 光学防抖,最特别的是 180° 翻转结构——同一枚镜头既当后摄,也能一秒变前摄,并能停在任意角度。4 _$ \, r( Z6 b" }; `/ S
 3 F0 X  J+ b- a" T3 u0 `
 ) l" Q) U0 Y8 n: ~6 {
 对小尺寸设备来说,这等于用机械结构和大底传感器,绕开了小机型前摄体验弱的共性短板,也让 Vlog/视频通话、自拍画质直接对标后摄。
 1 |: B  G$ d1 ]: {+ ^- U/ B9 B- q% j
 
 $ e' _7 n& ]* r" g* `4 L/ d5 w此外,iKKO Mind One 还有一个官方专门设计的全键盘保护壳。这不是纯情怀配件:磁吸 QWERTY 实体键盘 + 3.5?mm 耳机孔 + 独立 Cirrus Logic CS43198 DAC,再叠一块 500?mAh 小电池,等于把「3.5mm 音频接口」「实体键盘」「应急补电」打包在一件可插可拆的外设里。
 ; B0 e& c; p0 {2 l, l+ ^0 }' D
 8 @0 h) s$ [: b/ i& W0 l$ p! H, x
 - A$ W6 D- _  j9 n5 n9 i5 a- n. Y  W
 
 图片来源:iKKO: U# C) @3 q# w+ K8 ?1 i' x 
 7 e8 n! C3 C/ Q1 I: t$ B6 H
 % L3 b: N4 D. Z/ a$ d' i  D' {主机没有 3.5?mm 耳机孔,用壳补齐,同时键盘即插即用,学习成本低。这套思路非常 iKKO 的味道,而且 Pro 版 2897 港币的售价,对于那些真正感兴趣的用户来说也能接受。
 5 I9 N& {& i3 P( v3 b. S; n
 . G1 {" Z7 n6 m) k3 {
 ) O/ {1 D$ M" Q0 @; z$ O离线AI功能才是最大特色
 $ t* y* i& P5 ], U
 " e. l3 g9 h% m. j
 $ s1 \0 |( M) p* n+ S" F' T
 8 ]6 {8 D7 _/ b不过对于 iKKO 来说,支撑它们做手机最大的关键点可能还是 AI。类似的观点雷科技表达过很多次,即 AI 对于人机交互的改变可能是史无前例,尽管今天更多还是尝试,但大模型加持下的 AI 语音交互显然有了质的进化。
 ! N, ?2 O' _& k- A2 v4 K9 S" G
 0 Y  s2 a3 G2 v
 & U' w% `5 D/ N( t当然,iKKO 其实也没有太激进。Mind One 系列采取了内置双系统的策略,内置 Android?15 负责完整应用生态,iKKO AI OS 则是一个更轻的「副系统」,长按物理按键可以在 Android 和 iKKO AI OS 之间无缝切换。具体来说,iKKO AI OS 包含了一系列 AI 工具,包括翻译、语音笔记、摘要、播客等,系统会选择合适的模型,开箱即用。
 O3 A: A3 E! j' @/ K
 & W- k) l% g  |* N
 6 r) ]3 q1 M' a# m# B$ y, x  B* H5 g  {
 
 图片来源:iKKO7 l/ U; W1 v* k 
 4 b8 ?! t0 B) {  @# V+ v5 g( Q2 v' R+ M! J% i* v8 Y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版 Mind One 使用 AI 服务需要另外支付费用,Mind One Pro 则在 60 多个国家可直接使用免费全球联网的 AI 功能——无需插卡、连 Wi-Fi,就能调用翻译、问答、生成等服务。不过免费全球联网仅限 AI 功能,浏览器、微信、社交媒体等上网需求还是需要另外的上网服务。
 " I5 P  d$ P  W1 X$ ]3 w0 Q2 U
 5 ~+ ~' h8 \- \/ G! v8 x
 , p5 R8 P' j9 w; `+ U1 M- W) V而这样的分层,让 Mind One Pro 在旅行/差旅/应急场景里,和传统「小屏机」拉开距离。2 m/ m/ B( C& j/ M! G$ L" q+ ^# l) _
 ! @3 F/ o6 E7 G7 ?' n6 x
 
 4 I+ G# e9 k, R. M2 K3 _更重要的是,它也给了退路。社区与官方信息都确认,可选纯 Android 15 版本,bootloader 可解锁,便于开发者与极客折腾,这意味着它不是被「AI」单一路线绑死的设备,而是一台可以在「极简/专注」和「智能/联机」之间随时切换的口袋终端。. F$ D0 ]) b* m/ s  W. j( K& w- {6 J
 
 6 C/ B( A  G: T, ]: f* @
 - l$ ^0 u( `9 D# J0 |! a当然,它也诚实地暴露了物理边界:8?GB + 256?GB 的组合与 2200?mAh 电池,更像「副机」而非主力机的取向;同时它刻意避开 5G,采用 4G+/vSIM 的连接方案——联发科 MT8781 处理器,在续航、稳定、漫游覆盖之间进行权衡。把这些点拼起来,你会得到一台「独特设计」的小手机:5 o( F1 k+ x, a( `; F
 
 8 d" p- e3 k, p2 K. X0 F1 @* k8 o: k
 
 它不试图在 4 英寸上复制一台旗舰,而是用翻转大底摄像头、可插拔的键盘、分层的全球联网与 AI 工具,把自己定义成「主力机的延伸与补位」。在手机严重同质化的 2025 年,它的价值就在这种「不一样」。' u# T  ]5 V: v4 P$ E' ]: ]# w* d1 Y; o9 w/ ?% p' Y0 |
 , L5 q6 r# e3 E7 D5 U
 7 }: s4 m+ P2 }0 I
 
 图片来源:iKKOD5 b4 j- k# T  T: f. u: ^ 
 ! b7 @, Y8 [1 w7 O! T( z- q5 f+ M  L' Q1 h+ M
 从耳机到手机,iKKO 死磕AI硬件
 . L2 S2 u" h  B
 : d) k3 Z7 {: M& e) }$ e$ a0 R: _- M7 [! @% g
 
 , `, H! i) D" q! k' g- _对于不少关注音频圈的玩家来说,iKKO 这个名字并不陌生。2019 年创立的 iKKO,最早是做 HiFi 入耳式耳机起家,比如在烧友圈小有名气的 OH10、OH1,这些产品依靠扎实的调音和用料,在高保真便携音频市场占下了位置。那时候 iKKO 的品牌标签就很明确:精致小巧、音质导向、偏极客审美。( z" x8 A5 ^. V) ~  n
 ) R/ l/ z( d3 _" o0 s
 
 " B; h6 X1 K; F3 B0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 2023 年下半年,AI 大模型的浪潮已经彻底改变了硬件厂商的想象力,语音交互不再是过去那种模板化指令,而是能理解上下文、生成内容,甚至有望成为跨应用处理任务的「对话式中枢」。
 ' n- z7 b& ^( J& z: o0 N: L* W  k4 \5 I) l4 P* }" l* d3 K
 ; ?5 [' D  H( g* @/ e9 p7 ~5 }$ H
 在这种背景下,iKKO 顺势推出了 ActiveBuds——一款带 AMOLED 触控屏的真无线耳机,内置 4G 通信、AI 功能以及 Android 系统,可以在耳机上直接翻译、播报、播放音乐。这是 iKKO 第一次把「智能」和「联网」深度塞进音频产品里,也是他们开始试探 AI 硬件边界的信号。* N' ^5 j3 r( X% K5 C# h2 J  g
 
 + [7 H. C1 w' u( T6 i' }
 6 c7 t3 y( |$ W$ j9 Z
 . Y6 s* h. k1 G' M2 ]
 iKKO ActiveBuds,图片来源:iKKO2 T2 `. ~0 e* S 
 " C5 e; N9 J1 p1 B( A& x' Q8 _; O0 ]* G2 I: |" [8 y' k
 不过,当时外界或许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新奇的耳机」。但从今天回看,ActiveBuds 更像是 iKKO 的第一次「试验」,Mind One 系列则是这种思路的延伸,也是更彻底的转变。
 $ s" }4 C8 d) b  ^/ s  N" ^. m$ G, ~; T. ]; ~
 # F7 v' G: m) c: _7 [7 |
 从一副带 AI 的耳机,到一台以 AI 为核心卖点的小手机,看似跨界,其实是在做同一件事:把 AI 工具装进一个随身、即时可用的硬件载体。耳机的限制是屏幕太小、输入受限,而卡片形态的手机既能保留便携性,又能引入更完整的交互方式,比如键盘输入、翻转摄像头、双系统切换。- S/ V4 Z" |. d" e; `
 4 v) w3 e9 y  {7 i
 9 F) h+ T! N0 N6 I# y" h
 而对 iKKO 这样的小厂商来说,这是一条可能绕开硬件性能竞赛、直接在交互体验上做差异化的路。尤其是在小体积和界面的产品形态上,AI 能力甚至可以成为「主界面」。并且对于一家没有主流手机出货压力的厂商来说,这种差异化路线或许比卷硬件配置更可持续。
 ! }+ ^! h4 A# Q3 ]7 |8 `6 V1 o1 m2 y; B1 B# b  s! K  `2 D
 
 % Z* \9 j6 a3 w2 J8 r更关键的是,AI 让这种「小设备」具备了长期存在的理由。过去,小屏机往往被质疑「只是主力机的缩小版」,功能上毫无优势。但有了全球联网的 AI 工具、语音与文本的无缝切换,这类形态更便携、更奇特的设备可以在不影响使用体验的同时,更体现出形态优势。3 [  l4 ~: Q7 j  |6 U$ s% h* N
 / x* ?9 [7 x  V& B. g, F
 1 S2 W: q% u, @1 u7 p' K8 C
 
 : A+ b1 R. O$ M- a( [, v# C
 图片来源:iKKO ( o1 p& w( O+ Q# i9 P5 U: t* h2 ~3 j' F7 g& t% a! N) W& W
 
 4 ^& N" n0 I! I9 S5 ^$ Y从 HiFi 耳机到卡片 AI 手机,这个转变看似跨度很大,但背后逻辑是一致的——抓住一个便携载体,然后用当下最有潜力的交互技术去重塑它的价值。AI 大模型的出现,恰好给了 iKKO 一个足够大的理由去跨出耳机圈,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宽的智能硬件赛道上。
 8 K6 Q, g9 E# Q" u5 A3 f! L. n' ]
 + \( C- H( ^8 S$ Q" A1 L/ _: O
 2 g' S. \9 ~8 h" ?写在最后( z* E, M' L$ _, C6 a9 h3 B! |; j
 
 $ J+ Q/ r. q% d2 @8 K+ d: I* f. a7 W' n. [2 E  x, y
 ; b. G2 P3 v& _' [& {3 R7 a
 在被大屏和同质化淹没的 2025 年手机市场,iKKO Mind One Pro 的存在像是一颗异类的钉子。从发货引发的讨论,到翻转大底摄像头、可插拔键盘、分层 AI 系统的产品特性,再到从 HiFi 耳机跨入 AI 手机的转型路径,iKKO 都表现得非常与众不同。
 & x: ~1 C7 R4 Z
 n5 F# T: i* R4 k1 l2 f8 Q0 \! x+ w2 U+ J6 ]/ l4 [3 ]
 这种「小而美」的路线,并不会撼动主流旗舰的地位,但它瞄准的也从来不是那块市场蛋糕。iKKO 选择了绕开性能和硬件配置的正面竞争,把精力押在便携形态与 AI 交互的结合上——这在大模型逐渐成为设备中枢的时代,有可能培养出一批忠实的细分用户。
 : s0 v, i5 ^) x1 b' x5 p$ j. v6 z! K' g/ h% Y* _) }# n! I
 1 S/ p0 t/ s2 p9 D7 I6 ^
 至于这种口袋里的 AI 终端能走多远,还要看 AI 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速度,以及 iKKO 能否持续迭代产品体验。但至少在今天,Mind One Pro 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手机,不必都长成一个样子。
 6 u: B' [$ _! x6 ~6 t) M7 F( D7 o" E% S, ~1 o' ?" h* D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