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爆红100天多后Manus黯然离场,但中国才是AI智能体的沃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1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月 11 日,网友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智能体产品 Manus,已然清空了微博、小红书以及抖音的所有内容。而在稍早前,Manus 也刚被曝光已将总部迁往新加坡,除了核心研发团队 40 多人迁往新加坡,其余约 80 名非核心员工被裁。
) M3 i9 j2 E( i! v. M8 _# `# f: x8 E, J2 o
" F- V/ W7 U. {: J, d
$ ^% q; C& G5 \- M& ]: |$ u2 X/ {* D
图/微博

& G+ u9 c" q( F  y( R$ O5 p- V6 h9 M/ G% [8 {

3 B' I; P$ N0 k% x$ G$ x: L7 月 8 日,Manus 对外表示称:「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发展,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I- Y4 Z: V0 |: W0 _. B% m
; C9 y3 M6 y% {

+ i! z9 o( ?; I+ K这算跑路了?是,也不是。, m: a1 Q% q7 d

7 Q& z. G; q# F7 o1 v' s: g7 }: @- w  w( q# t* n! m( u- V
事实上,Manus 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张涛早在 6 月中旬举办的 SuperAI 大会上表示,Manus 已经是一家新加坡公司。而从目前来看,关键事件其实发生在 4 月,当时 ButteRFly?Effect(Manus 母公司)完成了硅谷风投 Benchmark 牵头、腾讯、真格基金、HSG 跟投的 7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主要用于扩张美国、日本、中东等海外市场。
2 f( s" k9 H# G& l1 ^  _" D( E% U. h; |
" d2 J9 b% j# z5 p: w2 ]* T: m8 O! y8 \. m/ q
再简单整理下大致的时间线:0 }  h& q, N( l# k" w! ]) l" k& n) `
5 ]' O( U2 ]8 h. d( A
$ \& K+ Y- c0 O6 _' E  U8 E
3 月,发布即爆火;6 j1 o. p. q5 Y) k+ S
4 月,母公司完成 7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7 @' F, \4 Q' p
6 月,完成总部迁移;
. V8 C% U% }$ v- c1 Z( r& \% F7 月,核心团队迁往新加坡,其他非核心成员进行裁员。
* m0 x1 v' ^7 p- `% W! J6 U
6 |( T; J: }2 n* |( E

' f: j5 B( K. e8 g! y9 P可以说,Manus 的总部迁移、大裁员可以就是原计划的一部分,至少谈不上「提桶跑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anus 发布之初其实仅支持了英文,发布视频也是全程英文,还需要特殊的网络条件进行***。简言之,Manus 最初就是瞄准了海外市场,后面的迁移总部更是为了海外市场。% S7 k& O6 e! K0 P) [2 J

8 Z- H7 |" X: H. {% p
9 V% U, h/ y+ [7 K但有必要为了海外市场而整体迁离国内吗?) Q+ P1 E: Q' J  l& h& s0 d, c

& J( k1 }4 i$ `# u( X
8 ^, J) ]! d4 V7 {3 P3 g不可否认的是,Manus 起初确实「墙外开花墙内香」,海外仅有技术圈关注到,在国内则是借由媒体传播扩散到了大众圈,成为一时热议。同时引爆关注后,Manus 很快就注意到了「中文用户需求」,并宣布了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
0 w4 r1 X3 {1 E7 X0 c; i) a3 J% y8 X7 `7 Z, V. U8 W

, A( b' N; G# T/ z- ~# b
「双方将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致力于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 Manus 的全部功能。」/ a* O5 t8 {  W- H$ U

* X* ?: ^+ M6 R1 M% |9 O5 T
( }7 Z) P( O4 o$ o& Y1 H

1 x% U6 P; P" F; p5 ?
图/微博

2 p! f6 C7 A2 L# N8 n" e
# C8 u& I8 D/ p4 C% \. _5 L$ {
# j/ r6 b) A% a( X9 N. Q" z包括在后续,Manus 官网界面逐步完成了汉化。这些动作都说明了,也许是因为国内市场的意外爆火,也许早有的计划,但至少 Manus 彼时是有想法同时开拓国内市场。3 a7 {: J# z4 C6 S
! a- B! o" [8 A- f% C
+ y2 S+ s- ~+ j8 r0 M- O
不过此后,Manus 与通义千问 Qwen 的合作始终没有落地,***依然需要特殊的网络条件,3 月到 6 月的线下社区交流活动也都在海外举办。而相比 X、Tiktok 等平台的活跃,Manus 在国内社交平台几乎不存在运营。8 a+ p) ^# c# f6 o7 s5 L' `' L

9 u& \  {4 D1 _- t: d) o; |: \3 j0 q1 }: s
今天看来,Manus 开拓国内市场的想法毫无疑问被放弃了,其中的核心原因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具体到搬离国内,关键原因或许不在于「业务」本身。7 月 8 日,Manus 裁员并迁往新加坡的消息曝出后,次日 Manus 联合创始人兼 CEO 肖弘就在即刻上发文提到:
5 h( J, _7 [' |6 y4 G( ^$ V0 X1 j! K6 L6 m
- F1 ]4 u: ]# D- \( g
「想要在全球化的市场里做好产品,有很多不是来自业务本身和用户价值本身的烦恼……如果最后有不错的结果,证明作为中国出生的创始人,也能在新的环境下做好全球化的产品,那就太好了!」. Y6 C0 X, {+ K  ^$ Q4 X: C, q* J
6 M8 Q+ h. }$ G  H( z* R
, Z  J* D) C; H+ h' d$ l
横空出世 100 多天:Manus 没有起飞,也没有坠地
& v  R* `7 X" W: z- t, t
3 M8 X, v. w  V3 @( W, [+ b! g* S4 t4 X
1 O- N3 z% D" b8 e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3 月初,就在 DeepSeek 的热潮尚未褪去之时,一支中国团队用一段英文视频发布了一款名为 Manus 的通用智能体产品。在此之前,他们推出过另一款面向海外市场的 AI 产品 Monica,用户规模超 2000 万。* T; A* U* H$ T  a0 j. K1 m1 G
+ F/ |8 N- s0 I1 p
  U& \* Q# p! h6 E) N6 R) W; c5 t
相比 Monica 在大众市场的「默默无闻」,Manus 称得上发布即巅峰,在很短的时间内刷屏了中文互联网,从小红书到微信公众号、到抖音,大量的自媒体内容都在讨论这个号称「首个通用 AI 智能体」的 AI 产品。二手平台上一个邀请码,甚至都被炒到了上万元。8 k) X; q/ Z( k5 V8 Z: T5 ^

/ |$ j+ |9 p. M2 O- a+ D2 r+ t8 e0 m' y, F9 a
: i- o' e8 w% u# U0 l4 m9 h
Manus 用例「回放」(加速 5 倍),图/ Manus
7 g  y! A1 q( ?7 [5 u8 ~$ S& j

% c# V% j: B5 m& z; K: t# b+ V7 D
直到 5 月 13 日,Manus 才宣布开放***,所有***用户可一次性获得 1000 积分奖励,每天可免费获得 300 积分以执行一项任务。同时在付费服务方面,Manus 提供了三种不同等级的付费订阅计划,费用从 16 美元/月到 166 美元/月不等,后续还增加了每位成员每年 390 美元的团队版订阅。' R, D* [- p% B2 y) w" c
' W3 B; v) b% G) i. m
; ~5 q( ^6 @. q
而在过去几个月,Manus 在产品层面也有了不少的改变:接入了 Google Drive,也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上线了移动端 APP「Manus AI」,还面向所有用户推出免费的聊天模式。
6 a( a9 c! Q1 E4 v3 M& R. {4 r. R/ k3 t- F+ L, k" V

/ C# J% H9 G/ Q4 }( W3 n) ~不过围绕 Manus 的争议在国内一直不断,有人嘲笑其为「见光死」的网红产品,也有人认可其的产品价值。从数据来看,Manus 确实没有一飞冲天,但也谈不上「见光死」。
) T' f/ g) x* g% m
7 O( u8 t) n5 q
, F! w& L& r' l; q从网站数据分析平台 Similarweb 的数据来看,Manus 在 3 月发布就获得了 2310 万访问,随后三个月有所滑落,但访问量仍然维持在 1600-1800 万。作为对比,另一款由百度前高管景鲲领衔打造的智能体产品 Genspark,网站访问量基本维持在 700-900 万。3 {4 C: l! O& m

3 n+ N4 Y/ J: k) a" r% S7 E2 C: @: y  y- w# ~

+ N! S  Y! U2 N8 |& F
图/ aiwatch.ai

' K+ k  {/ X6 ?9 _& P) S" O8 g
$ ?+ e1 a+ b6 H3 V: h
% c$ |' ~- L7 T$ D2 e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anus AI APP 在 4 月就上架了 Google Play Store,下载量在 100 万规模,5 月还登陆了 App Store,但这部分移动端的用户和流量并不在统计内。但据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在硅谷交流后的说法,OpenAI、微软、Google 等巨头「非常认真地看待 Manus」。
! e: \6 ~8 O  _4 p' M3 `# X% ^3 l+ i7 @- u9 t0 Q5 m! s' }
! b7 ~. M) A0 _
但具体到国内,从微信指数提供的数据来看,除了发布之初的热度曾一度超越 DeepSeek,后续基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过相比国内类似的通用型智能体产品还是有一定的热度。* k/ m( a( ?* g  I
, n- h/ N0 f( j4 R8 g) Q( g
9 W/ _9 J/ V" n% [" `# S8 P) L9 w
/ L1 K& h. o& c' O9 `) _
图/微信

+ J! n( ^* I6 X; N9 `  ]; k' G* s5 ?, `, D% e) z# j/ j

# e( _& y6 a! a! c: q3 u当然,这也是 Manus 基本放弃国内市场的结果,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么做是合理还是错误的选择?这也是当下很多人争论的核心之一,有人认为,无论是 To B 还是 To C,海外用户的付费意愿整体高于国内,言外之意是 Manus 作为初创团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也有人认为,Manus 在错过庞大的国内市场。8 V  e1 @3 n0 k3 o, F
+ j8 k' `) J, P* V+ \& F6 c
  @* Q% M% a* N1 O+ q! x' K
离开的 Manus,身后是中国市场的广阔天地0 H9 z/ w! W9 K

) a1 y% I8 @' [. w0 O. O6 x! X. ~( _' P# z  a/ H3 N& A
8 l5 J  i& w) |! W3 W6 w
公允地说,Manus 有很多理由聚焦海外市场,一家公司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总部、市场和用户。反过来,国内市场也不缺少团队来打造下一个 Manus,或者更好的 Manus。
$ }  p; Y; G) S0 v3 ^. B( e% ]4 I' u) n0 m: d) O. Z
/ Y4 |% A# H( S; h2 d& T7 c
回顾过去一年,国内从基础大模型到应用层智能体,技术发展并不滞后。无论是 DeepSeek 展现出的强大工程化能力,还是从巨头到新创在智能体方向的落地节奏,都在说明一个事实:从 AI 技术到产品,国内并不缺少顶尖的人才和团队。
6 Q& @# E4 q9 W! Y0 v  T; q! |! k( S4 u/ |7 q* R- r; H8 h7 Q
; H. H( Q  N: R6 m! }0 j
而国内市场的潜力,更在于它的广阔与复杂。
& |8 y: x, q2 l  m+ ~. P7 C( g& `3 J8 k- i

! ~% a# c7 [* ^! K) z3 c

1 r$ @9 F* s# g9 o  h  k+ a
图/ App Store
8 k' w8 {, ~2 g: e

( o: a' K* {* A$ P" ^* n+ ^. u) g% f- q
一方面是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极高的产品容忍度。在这个每天都有新 App 上线、用户习惯极速更迭的市场里,AI 产品只要「可用+新奇」,就能迅速积累用户心智——哪怕功能还远未完善,产品从「边做边上」到「边上边调」,其实是在用最快的方式换用户反馈,加速迭代完善。! l8 n0 e+ Y3 @% h
, }7 {0 q# N" u
; U* V9 j- @( D6 R% g) u
今年 5 月,毕马威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职场 AI 应用率高达 93%,远远超过了全球水平的 58%,其中 50% 的使用者达到常态化应用水平。而国内用户愿意尝鲜、愿意等待、愿意分享,这是 AI 产品成长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土壤。
" y3 _% a2 \: E4 A! m& R' d5 |/ n) I" T
" A4 W1 R( v5 G/ j' t0 p+ Z3 [& v" D# C" k9 a7 A1 C+ m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具备全球最复杂的应用场景,也意味着最丰富的测试环境。从电商客服到政务流程,从 PPT 写作到财务分析,AI 要面对的不只是英文简历或旅游计划,而是多语言、多规则、多角色的真实需求。这种复杂性虽然提高了产品打磨难度,却也让团队可以在早期就暴露系统性问题,为出海铺路。( ^$ i6 W/ ]: p/ g' \
  j5 ?3 n& ^' |- z) [
/ ~- o% D5 X; U2 Z  s9 m5 b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 AI 用户已经不是「猎奇」,而是真正带着刚需和预算来的。企业级市场在开放预算,个人用户开愿意为 AI 订阅买单,甚至不少高校、政府部门也在采购 AI 服务做试点。" U# t8 l$ y7 o3 o. u, r1 Z/ B
" j7 t+ W7 h9 X" W' w

! L8 L9 ~" ~! P' F9 i. u) }/ r当然面向个人消费者,由于消费水平和习惯,付费 AI 产品在国内确实有一定的变现门槛,再加之国内巨头「免费」商业模式的压力,对于初创公司都有不小的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Manus 的选择不能简单评判为对错。也许在它的路径规划里,全球化是更大的图景,又或许竞争高度激烈的国内市场,让它望而却步。
( l/ v1 \( ]* `! D; `5 {9 z& }# n5 j% [& t6 e
( M( R4 d6 p% C
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离开的背后,国内市场是一块对于所有 AI 从业者和团队来说,充满无限机会的广阔天地。# _7 m6 w- `$ s' c( z3 B

" O- I) C* u) Q7 [; M『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31 15:29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