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为消费者,我们最经常接触到的戴尔品牌,往往是笔记本电脑。而除了电脑以外,戴尔公司的服务器也是公司的主力产品。随着AI需求的爆发,AI服务器和AI PC让市场对戴尔有了更多的期待。
x
EDA365欢迎您登录!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 W. N2 \4 |6 }4 Y  从历史长周期来看,公司所在的PC赛道中不少品牌陆续退出了市场,而戴尔公司的收入在三十年多来呈现持续提升趋势,主要是公司踩中了PC、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多个时代浪潮,当前戴尔公司的全年收入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 L$ W% [& s  z: m
 
 ![]() 6 I# v3 |! i; X) ?9 \ 凭借在PC、服务器方面的积累,戴尔公司这一次又打入了本轮AI的主赛场。在各家厂商增加对AI云投入和AI PC潜力的推动下,市场也期待着公司能实现“更上一层楼”的表现。海豚君也将站在中立的视角,和投资者聊聊电脑老厂戴尔这波的可能机会和风险。
 # C$ r$ s6 u' |+ z) D  h, [1 D  \  本文主要围绕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 _1 T9 U$ j+ V  ]- |
 1)历经激烈的PC市场竞争,戴尔公司为什么还能持续成长?- l# |" v  V. W( I6 A+ C0 e; ^
 2)在服务器市场中,戴尔有竞争力吗?1 y, w; A. K6 @* A( f
 3)从PC转向AI PC领域,这究竟有多大潜力?
 6 F3 T0 W% H% B7 p; c  4)AI 服务器+AI PC加持,戴尔到底有多大的投资价值?! m( f. _# ?) U( `5 f2 q
 本篇侧重于分析前两个问题。# e' n0 ^5 `, g
 以下是详细内容- X+ u" R5 `" e
 一、戴尔是家怎样的公司?
 % R" I: m; e0 x6 J
 * o( u/ e1 E* y# t/ J* G  就像是大家熟知的戴尔电脑,确实,戴尔公司一开始就是从计算机起家。在经历1980年代的品牌大乱战后,电脑市场格局在1990年代已有雏形,Top9厂商占据了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当时康柏处于领先的位置,而戴尔还是追赶者,然而之后两家公司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的轨迹。& y$ U. g( K1 {3 ?5 B( _
 戴尔公司在2000年后从PC切入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市场,逐渐从单一的PC厂商转向全栈IT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而固守PC赛道的康柏公司则最终退出了市场,被惠普收购。! r' o% v( b4 m8 \
 在戴尔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模式->互联网赋能->危机困境期->再造IT全栈服务商。
 ) V# p  F6 K% O, k' i  a)初创阶段(1984-1990):***模式,降低经营成本9 x: X. ^+ N# E+ Y" b7 K" X: n
 戴尔一开始就采用“***模式”,绕过中间商,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直接发货。这一模式直接挑战了当时以康柏、IBM为代表的“厂商-分销商-零售商”传统模式。此外,在行业普遍采用高库存铺货的背景下,戴尔首创“按单生产”(BTO),这给公司带来了明显的供应链优势,让公司能在PC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Z  ?4 R; H5 j! ]* D+ j* G
 ①成本优势:消除分销环节,节省15%-20%渠道成本,同样配置电脑价格低20%以上;
 5 m; A* M1 i" s6 t0 ~  ②响应速度:客户下单后72小时内完成生产交付,而传统模式需2-3周。5 V  \+ K4 C8 k% y0 E$ ?/ C4 q
 b)扩张期(1991-2004):互联网赋能与效率跃升
 9 N7 o- w1 `2 H/ J  x  90年代的戴尔,虽PC市场前五,但仍处追赶角色,但公司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在1996年,戴尔将***模式与互联网结合,上线电商平台,实现了关键跃升:公司网上日销售额从100万跃升至2000年的5000万美元/天。
 + V& a2 q0 y& a6 g* k  凭借全球化生产基地的布局,戴尔公司将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戴尔在2001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实现对康柏的超越。
 ' N/ ?. p) g; H+ N& ^* L4 {7 q  在此期间,戴尔凭借库存周期4天(康柏60天,惠普45天)的效率优势,在价格战中迫使康柏陷入“降价则亏损、不降则丢市场”的绝境。
 , P$ a. S: |3 f  c)困境期(2005-2013):重重危机,份额丢失  y3 c5 z  ?% l- g- [
 这个阶段是公司面临危机的时期,公司产品问题以及高管集体离职,直接给市场造成了信任危机。在此期间,公司在PC市场份额从第一滑落至第三,利润更是大幅下滑,最终公司在2013年选择私有化。
 ! `2 Y8 `  V+ h- b$ h6 w+ {' U  d)再生期(2013至今):全栈服务商与AI新战场
 1 n' ?# y6 Z2 v# @# d! s" O  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回归后推动了激进变革,坚定向企业级信息化服务的全面转型。在2016年以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行业的EMC,形成从终端到数据中心的IT服务闭环。+ P, E3 }% A- o
 完成收购后的戴尔,从日薄西山的PC供应商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涵盖数据存储、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全方位公司。从当前公司的财报也能看出,戴尔的核心业务主要分为了客户端解决方案(CSG)和基础设施解决方案(ISG)两部分:
 ( Q  t, c- E1 v3 @  ^  ①客户端解决方案(CSG):是戴尔公司发家的业务,占比53%。这业务主要是面向于商业和消费者销售硬件产品及相关服务,其中包括台式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外设等;) ^2 k; W" f- g1 o7 V2 P3 W( {& r0 W
 ②基础设施解决方案(ISG):收购整合后的重点业务,占比44%。这部分业务主要是提供IT全栈式服务解决方案,其中主要包括服务器与网络设备和存储。; a; \+ k7 [+ _* K& A1 x
 此前公司的客户端解决方案占比一度达到6成左右,而随着AI 服务器等相关需求的增加,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业务占比趋势性提升,当前两项核心业务占比已经接近于1:1。  @+ J' H9 m" U5 r
 
 ![]() % B; X7 |7 f2 Y2 }5 H
 ![]() % B3 V& w" M9 ~, T" F! U  I  综合发展过程来看,戴尔公司能持续成长,而没有出现康柏等公司退出市场的情形,主要是得益于公司“***及供应链创新+***线上拓展”带来的效率提升,以及公司创始人清晰的战略定位。在将戴尔公司打造成IT全栈服务商后,本轮变革中的AI赋能有望给公司的服务器业务和PC业务带来成长的新篇章。9 o$ t' E; S+ r5 ^7 ^& e2 X1 ^- v
 二、主要关注点:戴尔服务器的竞争力如何?% c9 L8 z6 V) u  m7 J' B; ^
 
 / M+ R3 `* F5 I6 s  虽然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依然是戴尔公司的基本盘,但公司的服务器业务是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一项。公司通常将ISG业务分为服务器网络和存储两项,而随着AI服务器的成长,海豚君预计公司的AI服务器在ISG业务中的占比达到了2成左右。
 7 m) \" t  N5 b# p: _
 ![]() ( `+ Q; N0 c3 i% v; X  戴尔的服务器业务具体进展如何呢?海豚君主要从产业链情况、市场情况和竞争关系三个角度来看。
 ! |" O* T) G& s9 y/ E$ r% s  2.1 服务器产业链情况
 : T3 |( m* ^3 e( L1 X) M2 |: D  AI服务器的产业链涵盖上游(GPU、CPU、存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中游(AI服务器厂商)和下游(云服务商、企业客户及政府客户等)。' I& y; l% |+ t" L7 ^$ b' ^! h
 戴尔的服务器业务主要是位于产业链的中游环节,负责设计、组装及测试服务器整机。换句话说,公司就是将英伟达、AMD的GPU、CPU等各类零部件进行设计、组装成服务器,再出货给下游的AWS、谷歌等云服务商。
 7 ^; K8 H1 i+ q1 ^: b- t
 ![]() # y& G5 y% `8 p3 U  由于公司下游面对着不同的客户群体,戴尔扮演着“代工制造商”和“硬件集成商”两种不同的角色:- _) A* B4 h* Q0 V" I$ M
 1)面对中小企业客户时:戴尔扮演着“硬件集成商+解决方案商”的角色,主要是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器产品。戴尔完全可以自主选择英伟达或AMD等核心器件,而客户也只能从戴尔提供的产品中进行型号选择;6 |! |7 I! E5 p$ U: }) l# i
 2)面对大型云服务商时:公司则更多地相当于“代工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由于大客户相对强势,并且有相对明确的定制化需求,戴尔仅侧重于硬件集成和制造。同时,由于采购数量较大,大客户具有更大的议价权,因而公司硬件端的利润相对较薄;! h! w4 q. |4 R9 k+ K4 c
 3)面对政府及相关客户时:介于中小企业和大型云服务商之间,这类客户有部分的指定需求,公司主要是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利润空间也相对适中。& Z7 _  d, H6 F
 
 ![]() 9 ~) v! n. Z. {1 }  c; G% N" i 从服务器产业链来看,上游面对着英伟达、AMD等核心供应商,下游又有亚马逊等大型云服务商类型的客户,而公司所在的中游环节议价能力相对有限。相比于英伟达高达60%的经营利润率,戴尔的盈利能力明显单薄,包含服务器在内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ISG)业务的整体经营利润率维持在10-20%区间内。
 ?  K0 }1 @" e  K6 s' o
 ![]() $ B' U5 G: p# w& }  2.2 戴尔的市场地位
 ( q+ l% w& l4 K  s! u  在服务器市场中,戴尔处于怎么样的位置呢?从当前服务器市场的份额来看,主要分为ODM厂商和品牌厂商两部分,分别占据47.3%和29%的市场份额。戴尔虽然在品牌厂商方面排名第一的位置,但也仅仅占据7.2%的市场份额,ODM厂商仍是下游选择最多的。
 9 U. b. Q; |, Q: a" _, W
 ![]() 9 |* W$ |, [! V& E4 w3 A6 p ODM厂商主要做哪些环节,为何能成为市场上最多的选择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服务器的具体交付级别,主要可以分为12个大的交付层别。
 & i9 t; r0 c# R  具体来看:其中L1-L10,主要侧重于服务器整机制造,到这里也是可以直接交付的;而L11-L12则是包括了电缆、机架等部分以及后期的运维等。
 + t% ~) g0 G0 ~
 ![]() ! p7 K, z: v8 k' f  如果将ODM厂商与品牌厂商在服务器制造及交付环节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g( H1 @& u! r
 a)ODM厂商(如富士康、广达等):主要是代工厂的角色,聚焦于硬件制造(涵盖L1-L10环节)。完成L10,就进行整机发货交付;
 5 V: a. ~) U& L# x, O9 c. w% I  b)品牌厂商(如戴尔、惠普等):作为品牌商的角色,提供全栈解决方案(涵盖L1-L12整个环节)。在ODM硬件代工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电缆网络交换机和多机架集群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还提供后续的运维服务。
 - s4 d# c# o/ u  结合(a+b),可以发现戴尔等品牌厂商比ODM承担了更多的任务,所以品牌厂商的毛利率也是明显高于ODM厂商的。当前戴尔和惠普的服务器毛利率达到了20-30%,而富士康等代工厂的毛利率仅有6%左右。因而,戴尔有时候也会将部分订单寻求外协代工,戴尔还能赚取毛利率的差额部分。
 1 h& b$ h+ K: O# U  在这种情况下,大型云服务商就会想:“公司里有人来运维,现成的代工厂也有,需求的量又大,何必多付钱给戴尔这类中间商呢?”。因此大型云服务商决定打掉“中间商”,直接找ODM厂商下单来做。由于大型云服务商是服务器市场的主要买家,这就导致ODM厂商的市场份额占到市场总额的一半左右。
 6 j0 y7 r* x  s! d# x4 ]  此外,随着谷歌、亚马逊等厂商对定制ASIC的投入增加,未来将更多地倚重ODM厂商。ODM厂商在提供硬件集成和制造能力(L1-L10)的同时,博通和Marvell将对网络、高速互联等方面(L11+)形成良好的补充,大型云服务商将进一步走向ODM Direct模式。
 0 E: _- k( G; R( {# k( d/ {$ N& d  虽然戴尔、惠普等品牌厂商在技术、运维、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ODM厂商的价格优势直接影响了大型云服务商的决策走向。" F& r; h, V5 W, |( @/ ?
 因此,当前戴尔公司在头部云服务商中的份额较小,而公司核心客户主要是二线云服务商,包括特斯拉、甲骨文、CoreWeave、Lambda Labs等。" {5 p" q/ P8 X0 ]. U* j
 在当前本轮头部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戴尔的受益程度并不如ODM厂商明显。对于戴尔而言,服务器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二线及新兴云服务商和其他政企类客户。
 6 @* Y& B0 m" o4 {& z) T4 L  2.3 戴尔服务器产品性能及目标客户
 2 o- s! K3 N0 ]; O& ]5 Y  由于大型云服务商具备定制化需求和相对完整的团队,在资本开支大量投入的情况下,ODM厂商价格优势更为明显。而戴尔凭借与英伟达的深度合作以及完善的运维体系,主要受到企业和政府领域客户的青睐。那么,戴尔服务器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何呢?8 ~' p' U& c* @
 我们将各家公司服务器产品的核心性能进行对比:  l& l6 W: z6 y, M" E+ f2 u
 a)GPU密度:戴尔>超微>ODM厂商,惠普HPE(8GPU/节点,需多节点堆叠);
 ( k  T3 n0 D  p  b)网络:戴尔和超微都支持400G InfiniBand,ODM厂商专注定制化高速互联;" G  }# N- \1 V
 c)液冷成熟度:戴尔、超微>惠普>ODM厂商;5 L4 o7 U' X+ y  P
 d)运维及响应:戴尔、惠普>超微>ODM厂商;) W. b7 i! ]1 U' ~$ S; a
 e)同配置价格:戴尔、惠普>超微>ODM厂商;/ }+ u1 J& Y8 S6 q
 
 ![]() ) V- d: n/ G2 u0 h0 y 从对比内容来看,戴尔的性能、配置、运维等方面都相对优于竞争对手,因而相应的产品价格也会高于同配置的竞品。对比各家的毛利率情况,戴尔、惠普的毛利率维持在20-30%左右,超微的毛利率在10%左右,而ODM厂商的毛利率一般在5-6%。2 t, `0 Y. D- o$ @+ @* @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海豚君整理了服务器需求的决策树流程图(下图):) [- J0 b" p- x* u$ d& G
 
 ![]() % @& y4 ?* D; a5 p: l# q5 I 具体来看,各家的服务器产品主要面向的不同客户群体:
 . _& x; {3 c4 @9 W! N  ①戴尔服务器:适合金融医疗政府等不容有失的业务,为可靠性付费;9 }( p9 I2 ~, O7 L; B% C$ H
 ②惠普服务器:适合教育政府等场景,相对节省电费(液冷节能设计);
 1 }& w3 J( ?- U- U# A1 l  ③超微服务器:适合AI训练集群追求配置和性价比,接受较弱的运维服务;
 & B' }/ j4 q9 q  ④ODM服务器:谷歌、亚马逊等大型云服务商,有降成本的需求和自研自建的能力。3 G. {. W. z. ]% C: Z0 B
 2.4 服务器的市场空间8 p6 L1 F. ^7 _4 P& c
 结合IDC及Trend Force等市场预期,服务器市场总空间有望从2024年的3067亿美元成长至2029年的608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5%,其中主要得益于AI服务器市场的带动。. T% A" O& d! J  a6 N1 F
 
 ![]() E4 c. R, y$ [2 {4 A) Q  将服务器市场具体量价拆分来看:) N) _# Y8 L! X( ?+ B7 S
 a)传统服务器:由于整体服务器市场出货量保持平稳,基本都维持在全年1300-1400万台左右,其中传统服务器维持在1100-1300万台左右。在假定传统服务器均价0.5万美元/台的情况下,传统服务器市场大致对应550-6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难有增长;
 3 F* `8 `. J  x  b)AI服务器:* H7 a- j9 `- b
 ①量的方面:参考Trend Force的数据,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为27%,这个增速基本接近于四大云服务商合计资本开支的复合增速(27.7%),这是因为大型云服务商是本轮服务器市场增长的主要买家。1 u7 Y- J8 n( W! \: S
 在此基础上,海豚君预期AI服务器出货增速将有所回落,未来5年将维持15.6%的复合增速。当前AI服务器在市场总量中的占比在14%左右,至2029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5%。
 % x' t% T1 l7 w3 \; w
 ![]() 2 d0 l& a- v1 a0 W1 n7 k* A2 C  ②价的方面:结合市场数据,海豚君推测市场中AI服务器的平均价格约为15-16万美元左右,均价远高于传统服务器。当前高端的AI服务器价格已经达到百万美元以上,带动了整体AI服务器均价的提升。随着服务器性能及集成度的提高,高端产品的价格有望继续提升,与此同时市场中仍有很多中低端AI服务器的需求,海豚君假定AI服务器的整体均价在较窄区间内波动。  }; H, S7 Q" d2 H+ G
 ③AI服务器市场空间:结合量和价的考虑,2029年AI服务器市场有望成长至5518亿美元,2025-2029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5.8%。* W7 F. K3 a/ N! @- L& ~3 I
 综合(a+b),海豚君预期整体服务器市场空间有望成长至6000亿美元以上,复合增速为13.5%。AI服务器的需求增长,把服务器市场从此前的500-600亿美元(传统服务器对应部分),扩大了10倍。届时,虽然AI服务器仅有25%的出货占比,但能贡献将近9成市场规模。
 9 i* f) E& l% H3 h, Q8 L/ ^6 _  2.5 AI服务器及戴尔的优势) A' n2 z! a, t7 G0 \) m2 I
 服务器品牌商OEM(戴尔、惠普、超微)主要是从2022年后陆续进入AI服务器市场,其中三家品牌商各有特点:8 d7 u8 A' ~9 l+ v& \
 a)戴尔:2023年开始布局,深度绑定英伟达;b)惠普:2024年加速投入,与英伟达和AMD建立合作,但液冷技术相对落后;c)超微:是三家公司中最早明确全面转向AI服务器领域的,与英伟达和AMD都有合作,液冷技术相对较好。: W! f" c! H2 A- P
 
 ![]() 8 _5 S& f& N- J! {  如果将三家厂商的AI服务器旗舰产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戴尔的旗舰产品相对领先于超微和惠普。凭借公司与英伟达的深度合作,戴尔向CoreWeave交付的PowerEdge XE9712,也是全球首个基于GB300的AI服务器系统,戴尔在整体进度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1 o( y: T' g. T& L
 
 ![]() 2 G1 b1 O, v2 o1 L6 E+ e 戴尔公司自从2023年开始对AI服务器进行规模化布局以来,公司的AI服务器收入迎来快速提升,2024年戴尔的AI服务器全年收入已经接近100亿美元。+ M2 Z: v, |7 `( m+ K) [; u
 由于公司的AI服务器与英伟达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两个季度收入的环比回落主要受GB系列芯片调整过渡的影响。/ |3 y2 Y4 z! @& x. ~2 D$ A: T% I
 随着GB300的量产爬坡,受益于CoreWeave等二线及新兴云服务商需求的带动,公司AI服务器的收入有望在下半年迎来快速提升,全年的维度会呈现“前低后高”的情况。" Y& n7 O3 _" t# x0 l, r3 O
 
 ![]() - D& D' n* f$ l  d5 Q2 |7 J$ B' t 本篇关于戴尔服务器业务的分析基本结束,下篇重点分析PC业务,尤其是AI PC的机会,以及整体公司的价值判断,敬请关注。4 n; |) w3 q4 K0 \3 ^) J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豚投研”,作者:海豚君,36氪经授权发布。
 + A: O, L' ^, U: T# [2 F7 V  M4 b% C+ V; x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