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1-19 15:09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 
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 ]7 i1 b5 |: k* ^. B8 y
x
EDA365欢迎您登录!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2 A$ l+ h) ]9 ]" T& x+ ?
 
 2 [% P) H+ h8 X* |6 L" W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头部车企密集推出“智驾平权”战略,力推高阶智驾功能向15万级主流市场下沉。然而,技术普惠的背后,是成本与效率的艰难博弈——车企若坚持全栈自研高阶智驾系统,将直面高昂的研发投入、顶尖人才需求以及日益加速的技术迭代节奏等严峻挑战。- a1 F7 L% x- S
 4 ~2 t' T0 p* f5 }- i9 {% O) V! {
 以比亚迪为例,明面上,比亚迪豪掷200亿自研智驾,高调吸纳特斯拉团队;另一方面,其与地平线合作的征程6芯片已悄然装车,秦PLUS智驾版用的正是这套现成方案。“高端自研撑门面,中端合作冲销量”——这套组合拳,助比亚迪2024年智驾车型销量暴增,成本却比纯自研低。5 u# M! H6 Z# T7 E0 s+ Q0 {
 
 " `+ `4 I# v4 b- y# s1 G% H& `9 C
 当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企业资源储备时,第三方开放平台的核心价值骤然凸显。0 v& Y' H0 F+ l) C8 t
 5 c8 ~& z2 w+ }0 l6 \( x! }
 8 a" O5 j) ^1 F9 d. D9 R
 面对行业快速收敛的新阶段,自研还是合作,只是手段,赢得竞争才是根本目的,全栈自研门槛极高,只有极少数玩家能完全承担。因此,开放合作必将成为主流模式。
 ! i) K& N1 y* V
 3 u: c( J" i# H$ ^* B" y/ y' }6 w
 : F. X5 }- [! G* I2 x& X2 D3 ~智驾行业的终局,是20%自研+80%合作# S$ X* F. j# ~% H+ }& X, v
 
 7 y( @0 t8 H: d! D- f2 F7 q
 # R% u5 U' B4 B1 ?. {9 C# P
 5 `# n3 c& \( B( J在5月31日的2025(第三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表示:智驾行业的终局是20%自研+80%合作。其表示,由于全栈自研门槛极高,开放合作将成为主流模式,未来行业有望呈现“20%自研+80%合作”的状态。
 2 a5 L1 P7 E! G0 A* q
 + X3 ?6 \0 X. j! W' W( P
 . m. R8 A$ W8 u/ d余凯还补充了两个例子,直接挑明了车企自研智驾的非必要性。" o) Y. v, r. n2 J8 X4 u0 u
 
 8 ~9 b0 m: n( G5 V# k/ v3 |" x
 “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功能价值点,但难以差异化,你不能说自动驾驶开出林志玲或郭德纲的风格。”1 n, v7 H7 X, [/ U5 R7 d$ [1 q
 
 % D6 W9 o% W% u$ L5 o1 D- C, P1 \$ Q3 Y$ T
 “正如智能手机产业最重要的技术是基带,手机的通讯功能很重要,但没有一个手机厂商是自研打***功能的。”
 ( E' a9 u3 y3 d8 j
 % _1 \1 i$ }1 W7 P; E
 " ?7 x2 l; y" I( d$ E) d主机厂中的选手也有类似的观点,零跑朱江明表示:不同车企的智驾方法论及表现最终都不会有太大差异,区别只在于愿意投入多少。也就是说,如果自研跟合作的方式,在最终的表现上不会有太大差异的话,那么,车企放弃自研的拐点,可能将在近两年出现。
 ) O1 i+ Y2 h  d, j$ x. X5 u7 R
 ( \9 ~. V( n  ?' ^9 z+ M  R' K+ d" Y0 N* f0 m0 X8 j
 在这背景下,地平线提出:我们要么是车企唯一的智驾方案供应商,要么是唯二的供应商。这一看就是奔着行业冠军去的。' f% C7 @8 Q; l! c2 j% y/ _% }
 
 , U; Y- y% [' B% d# x
 & G$ B3 }2 o, O1 Q* s) ?![]() <a href=\"#\" rel=\"nofollow\">" k! p0 w- p9 R
 
 7 K2 j& \3 l* S- v" c! u' _当然,地平线也不是“口嗨”而已,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地平线已经累计交付了800万颗芯片,累计上车200多个量产车型。/ l2 `( D% ~( C8 a$ h7 \, C( S
 : g+ ^) C% a8 T6 d" Y
 1 I* F2 {! W: a- O2 c; T
 而根据高工智能汽车发布,地平线2024年以33.97%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供应商市场份额第一。
 3 t1 {' I+ v0 m8 h9 |. m( l1 X+ P: R7 V
 
 8 ?6 ]& p, F5 r在2025年开春以来的智驾平权浪潮中,比亚迪、吉利、奇瑞、理想等车企发布最新智能辅助驾驶体系,其中都有地平线计算方案的身影。
 6 V. \  k- v! N% q0 g1 C+ t, F3 P+ b! A* G
 2 O5 H4 o9 b$ F6 {2 t
 用余凯的话来说:“中国每卖出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产品。”8 j+ Y7 o' `# E; s
 & P+ C, v0 c! Q/ ]5 `% n
 
 ![]() <a href=\"#\" rel=\"nofollow\">9 k4 G! o" w5 f4 o. m 
 6 J! c: b) X, f5 z+ T
 , n- M9 c4 {5 S7 G+ u4 x未来,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甚至每两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产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原因在于,目前800万颗的交付量,远远不是地平线的极限,官方预计到2025年,征程系列芯片将跨越1000万量产出货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达成此成就的智驾科技供应商。
 8 Z5 H, k- ~( H2 c1 M
 % i( d7 B, F, M6 B
 ' Z; ^1 H1 b+ q5 w5 C: E! S技术,永远是引领前沿智驾前进的最佳动力
 5 g" I0 |7 B+ Y& n' I" n$ m
 ; |: R8 G- k; g& m" ~  m% x
 $ V2 V( V2 C- e  p# ~+ e/ Q6 b; b. n) q& P) A' t
 根据新京报报道:截至2025年5月,中国智能驾驶企业数量众多,其中涉及智能辅助驾驶业务的上市公司至少有300家,涵盖A股、港股、美股市场。
 A/ i. Y8 V& O6 m4 B4 f3 ~7 t! Z+ V; \) O8 S" J6 y
 ' k; |" C3 v0 w
 这么多家智能辅助驾驶公司,为什么行业纷纷选择了地平线?. s% T- b. {6 W. j5 \1 i
 " U+ J, N( @2 C/ n6 ]- v; G
 原因只有一个:这些车企都知道,技术永远是引领前沿智驾前进的最佳动力。" c+ s) y) [# ~- f5 Z( E
 
 3 t3 K" }/ I6 T" e. j6 g, g( a3 ~+ M而技术突破就是地平线的鲜明标签。区别于常规路径,地平线率先倡导并成功验证了软硬件深度融合、高效协同进化的全栈技术开发模式。/ B4 }0 M8 O2 V5 a
 
 % j* b1 Z3 S/ B6 H6 q; P2 j6 S
 + S% L4 K- V, c/ f0 n* a在行业路线尚未明朗之际,地平线已通过一系列里程碑式成果指明方向:% |1 s: K( }9 R' \. z: D1 O
 
 j5 I6 O. N2 B& I7 C# @  t
 1 B. y( ]) D: L- \1 y( S7 n' S; o2016年,提出自动驾驶端到端全链路思维;
 : Y5 ^; r  g) ~  Z1 A* V# L7 m
 6 T7 U9 h6 {3 z8 R5 ?3 A9 N7 {
 # K7 k4 r; h' p! R7 e2023年,全球首开先河的自动驾驶端到端大模型UniAD问世;; S- A* h0 k2 D. E) j
 
 ! N' D; g5 Z% ?" m2 M/ I5 X. P3 q- A/ t
 2024年,多模态大模型SENNA接续创新。其技术进化速率持续领跑行业。( P, d( O' u- \/ C$ I
 
 5 }, A1 Y, s! B2 \- B* ^" b+ J9 S( i$ w+ A: I; B1 s  s
 
 ![]() <a href=\"#\" rel=\"nofollow\"> 0 I: z0 u& F, L* ?( M* C7 K* w8 I' M5 K7 q3 M
 
 9 j' O8 g0 n% O) q. L9 J在学术领域,UniAD大模型在CVPR 2023斩获最佳论文奖,现已成为全球智驾端到端技术的基准标杆。而2024年提出的Vision Mamba视觉主干网络,在2024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AI论文排名中更是高居第三位(DeepSeek排名为第十位),是国内投稿文章引用量第一!
 7 U+ p- e/ I7 x5 `
 1 Z, I+ c& p7 J8 w& E( u
 # i) }: |# s- V" Z5 s# C% ?同时,地平线拥有顶尖人才团队,创始团队与高管团队在业界处于顶级水平,凝聚了一千多名兼备算法、软件、硬件顶尖研发能力的优秀人才。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每年投入数十亿元,研发人员占总员工 70% 以上,核心成员多次在国际竞赛中获全球第一,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 Y+ N) H3 ^- H* X  v: B) H+ `0 s' \8 j( _7 a
 0 b7 b2 t, N. e2 v/ R/ j; b
 在技术、人才、学术几个领域的加持下,地平线的“超级产品”如下饺子,目前地平线推出三代BPU,支持超10款计算方案实现规模化量产;超越摩尔定律,BPU十年提升计算性能超1000倍。
 7 C" J' b# C, g& r/ l
 H  t& j1 R  G6 h1 z8 l
 ) {& m* o5 |+ A* _9 V0 ?: N$ D
 ![]() <a href=\"#\" rel=\"nofollow\">7 j9 L7 G' E4 Y5 b! X % e8 D# S; S' ^0 M/ F! k1 R
 
 ' U. |) s! Z: g  N0 a/ I地平线也在今年推出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针对不同智能辅助驾驶场景提供兼顾性能与成本的最优解。目前征程6系列已获得超20家车企及品牌的平台化量产合作,自2025年起将赋能超100款车型的量产上市。. N0 H6 @4 W  F' l% n
 % T5 q) @! O) c  X+ P9 Q* X4 E% d
 
 0 {) ~' D$ @# y) H2 D" A- U其中,征程6P是地平线面向全场景智驾推出的性能旗舰版方案,作为一段式端到端落地的超级引擎,征程6P的性能跃迁、硬件架构革新等将有力支撑HSD一段式端到端智驾落地。: ]! |  R, i& z" J/ A) s
 / @1 r' Q7 M% x2 Z& }9 C) T% P
 " ^+ C6 k- K. j
 今年,首款搭载HSD的新车即将量产上市,依托强大的无图智驾能力,HSD能够在全场景全天候实现全程无接管的智驾体验,大幅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s( \5 o! k; |) q* E6 W& ?6 g9 h* G: ]) n+ V
 
 % f+ U. B$ V# n: ^# m+ K' M4 {地平线的下一个十年:从规模积累到跃阶而上
 2 L, m: l  x/ X) W& m! \
 - ^- ~- {' |4 U1 b( a6 c
 - b! F9 ^  K; F5 B0 X6 `7 U( d! z1 C: M8 V, I7 Q
 6月1日,地平线迎来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在这十年间,地平线完成了关键跃迁——从构建软硬协同的底层技术能力、到完成规模化量产的体系闭环、再到推动产业生态共建与价值网络形成。
 4 J. w, [& W8 N- n. U  A
 8 _2 m2 c$ t9 D$ z+ [  G, v9 a& ^" r% p9 x1 Y& L0 R" P, C# M/ C
 下一个十年,又该如何突破?事实上,站在开启“下一个十年”的时间节点,地平线已经有相当清晰的规划。
 ) m& R9 H) {; D. T8 O, _
 8 M( N; q& F+ F9 _2 }& @5 d  K7 n% y+ F$ a1 j& O. W
 自成立之初,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就提出了这样的初心:成为机器人时代的“Wintel”(微软+英特尔)。在地平线看来,下一代终端一定是无处不在的智能机器人,地平线要做的是,以关键技术赋能者的身份去赋能无数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推动一个让人类专注于“人类工作”、而把其他工作交给机器完成的时代到来。
 & ?% v7 _, H8 ?/ v& Z0 k6 r
 " Z5 g& a3 a4 |9 e" h& {9 {7 S8 m3 |! G
 实现这一宏图并非一蹴而就。2025年,地平线设定了两大关键战略目标:
 5 j- i% e8 r+ k) S' R  ~5 J- P3 _5 J  N" S; v
 
 $ P1 K9 {7 v' h) {1.突破技术天花板: 核心在于推动其HSD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并通过持续创新,其中旗舰产品征程6P芯片是其技术基石,凭借高达数百TOPS的澎湃算力,树立行业性能新标杆。
 1 i6 Q. r. X9 B6 L
 ' t) d# n3 I; n! f, ]$ V: c( n
 & Y5 k/ u& H! [+ ]2.夯实市场根基: 致力于加速智能驾驶的普及进程。目标是在 2025年,其智能驾驶方案的累计量产搭载量突破1000万套,让高性价比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惠及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2 O- @2 `4 ~5 m, v* z" v8 E
 7 G8 Z' U* i4 }: E) N$ \
 
 4 _! @4 I+ j5 m( r若能成功实现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的普及化,将其成本下探至 15万元乃至更低价格区间,地平线将有望拿下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这不仅将稳固其作为“智能驾驶领导者”的地位,更可能深刻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推动地平线完成从规模积累到全面跃升的关键跨越。
 J- u: L9 E/ Y( _1 z
 & i: Q4 m7 i0 ~9 k( s
 & ]1 B, [$ B7 }在加速智能驾驶的普及之余,地平线也贯彻了“智驾永远「安全第一」”的产品标准。让智能驾驶的每一次决策与交互都能体现出对用户的重视和尊重。
 * j+ q4 @% S* K+ L" \/ s( u- b% |6 x, H+ O* {& p2 n  U
 & o, J# }% }8 a5 \9 D# J8 [
 
 ![]() <a href=\"#\" rel=\"nofollow\">/ W6 S3 i3 T+ J% o- I- i- T4 Z7 R2 R* A! D9 R& j: M$ j5 @7 |* J
 
 5 k" R' D* u. ^比如地平线提出业内首个“用户智驾信任度”公式,即用户智驾信任度=(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在地平线2025年度产品发布会上,余凯表示“夸大度”是分母,夸大宣传或许确实可以获得流量与销量,但一旦出现严重事故,伤害的将不只是品牌的声誉,也将严重降低全社会对智驾的信任度。
 / J, y9 r$ {9 x  O+ L5 r
 - Z- |; g" ~( J4 ^8 o7 W) J, a  I) ~% x( y
 以这几个维度为核心综合指标,地平线打造了一套体验“类人”、用户“信任”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构建区别于传统辅助驾驶系统的护城河。
 ( x9 ~* T0 c/ x" u6 q8 |
 - S; H9 w5 T) ^  [/ i+ Z/ G' q; H5 J" O4 U
 过去十年,汽车产业快速完成“电动化”并来到了“智能化”的下半场,地平线既是智驾产业的推动者,也是红利的享受者。4 c" d8 w6 \3 S1 |2 r( W) D
 . p1 X4 k, V5 g
 
 + p7 m1 N* p+ ?8 a# R- k. S% x下一个十年,地平线将继续坚持软硬结合的技术路线、生态共赢的发展逻辑和以人为本的产品哲学。这意味着,要把“软硬一体”做到极致,当软硬协同的极致追求与生态共赢的开放逻辑深度耦合,地平线不仅有望定义中国智能驾驶的下一程,更将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跃迁注入澎湃的中国科技力量。
 / q. }6 ]+ p' g2 f- I6 h. Z; m, z* ?6 j) y. W) M
 , D- ]5 c. [( G0 W
 基石已成,蓝图正展。地平线,正驱动车轮上的革命驶向“Wintel”般的机器人时代。6 R* D; [7 j* Z: i! E
 
 3 E; l9 z- o/ E9 J2 w& o『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