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EDA365欢迎您登录!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继陆续改变搜索、电商、家电、汽车等诸多行业后,DeepSeek以及其代表的AI技术正在深入改变资讯客户端。 0 u7 j, b% j( P0 x9 I# ]0 i* B6 I0 w4 _4 [
 
 3 R5 `8 _7 h- e7 j前两天 ,我发现新浪新闻宣布上线了AI助手“智慧小浪”,就简单试用了一下,出于好奇,又打开了今日头条、百度、腾讯新闻三大资讯客户端,我发现,原来大家都悄然以各自的形式在拥抱AI。
 4 p# I8 |* }3 {( F6 z0 v
 6 o" ]- y5 T: x5 k. W, G: ?- z+ C+ w1 k4 F3 V
 
 ! U" n5 e8 R0 q6 d8 }![]() <a href=\"#\" rel=\"nofollow\">
 (图源:新浪新闻) 7 Y2 ]0 k0 v/ J* l0 E7 u' l- I( m  v5 o) e2 D: ]( U" F4 P
 
 5 @: \4 p3 M3 o那么,资讯客户端们在拥抱AI技术上有什么不同思路?AI大模型技术将给资讯客户端带来什么新的价值?对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和百度App体验一番后我有了答案。
 # V3 D) V  f$ E* c
 ! b3 C& `- K8 u) e: Q2 y% B
 2 P* i% m& b' d. H3 N  ?! O资讯客户端的AI大模型战事:内容,内容还是内容!: Q& G' Z/ ?/ y1 x
 2 b4 Z4 I" V) o2 W% _8 y$ ]+ R
 / p& a6 t/ y: B1 T
 2 q' x+ }3 ~' l* n8 A4 P
 1、AI在哪里?不同平台差异巨大。
 1 G5 _( e- l4 W1 L5 W3 c# R  ]& M( ?3 Z- f7 U8 X" I4 @; \! L
 百度的AI技术强大,且已与搜索、网盘、文库等应用深入结合。不过罗超频道体验时发现,百度AI技术尚未与资讯内容本身进行“因地制宜”地融合。用户可在百度App使用AI搜索相关热点事件,获得AI整理的内容梗概。: o/ b+ u6 n' b4 I- \, D
 4 \& \8 `+ O' _" j
 ' @8 s2 M% w9 K+ W- T2 Z
 这一点,今日头条右上角的“头条AI”也提供AI对话式的总结。
 - Z  e; h% Q; R/ |5 L! I6 h$ z" [8 Q' U! _3 ?
 
 ; ~& r7 I, X% a
 ![]() <a href=\"#\" rel=\"nofollow\">. o4 z1 F  o* G/ _5 B' c
 (头条AI与搜索紧密结合,可对事件进行智能归纳)9 H* q6 F8 A7 r9 h7 S, Y; o6 ] 
 $ c( v& a# b; m* x- U5 d1 x6 f$ ~+ u0 _, ^& N; i
 不过,百度AI搜索与头条AI本质都是AI搜索,与新闻资讯业务没直接关系,在DeepSeek、元宝、豆包等特定的AI大模型助理上,用户也能获得相似的体验。
 & [2 R3 r! e3 l
 ' f+ V6 w% [: Z2 b相较而言,今日头条的AI订阅倒是独此一家,可圈可点。简单地说,头条AI会AIGC生成海量热点话题内容并保持更新,用户可订阅感兴趣的话题,并关注其动态。
 $ M9 Z  H7 @  i: Z: X: S3 c7 s" Y7 m6 o( b# P" V
 
 2 d# s) B4 O. T& T  A
 ![]() <a href=\"#\" rel=\"nofollow\">( y4 I! d- p" h' _
 (今日头条的AI订阅让用户可关注海量热点动态) * k* _& K' R. w; I6 _
 ; G, O- _( v, `# n" |
 # y! ^1 W: _# s# v' O7 K新浪新闻“智慧小浪”的存在逻辑则截然不同。除了可在“我的”菜单点击“智慧小浪(DeepSeek版)”就新闻热点展开问答式搜索外,新浪新闻AI化的最大特色是与内容紧密结合。) X; |8 R9 c7 e# Q+ P
 
 / U! ]& o1 r2 N( U' F8 n7 e比如我在很多文章的末尾会看到“智慧小浪”的智能话题推荐,点击后就是与“智慧小浪”进行对话问答;当我搜索“iPhone涨价”时,结果首先会出现“智慧小浪”的智能总结;在点击热点专题或者热榜话题后,首先看到的同样是“智慧小浪”的AI回答……在新浪新闻内容的许多“角落”,你都能看到“智慧小浪”见缝插针般地存在。$ e0 c2 w* r2 {; O0 W
 9 s& i3 O( r3 ^1 ~
 
 ' X% N+ f* Z# m+ z![]() (新浪新闻“智慧小浪”与内容结合,润物细无声般地存在)
 . {9 L- B( L9 H7 |, I% h" Y6 D( `+ a9 t4 |/ T8 g6 Y* ~8 C2 O
 新浪新闻AI几乎会对所有重大热点进行智能总结,并生成内容,涵盖事件脉络梗概、时间线、不同观点梳理等。具体呈现上,作者为“AI看天下”、由AI生成的“智能总结”热点概览文章,会出现在要闻频道的信息流中。% E6 l7 |/ I' G  I& u. g$ l
 
 7 M# H5 t/ t4 V" i9 u  @- v9 I# ~2 g/ R( k
 
 ' D7 Z" u9 R( J: r![]() <a href=\"#\" rel=\"nofollow\">
 (新浪新闻“AI看天下”发布的AI生成的智能总结内容) 3 |& K$ i; |& X8 k
 % L! S, i( p/ {* ^1 O  F+ N% m& X
 在“俄乌冲突”等热点专题下,新浪新闻还用AI整合了“AI问答”系列,让用户对关于该热点的不同角度讨论一目了然。! ?7 B# x& [0 h! O1 |
 
 ( x& p0 F. ~6 ^+ ^  U. T/ F; y8 h" p( {5 j) c5 X" m% t: @3 U
 
 6 t/ ^' x! g3 Y' w; S0 _3 _( c: u![]() <a href=\"#\" rel=\"nofollow\">
 (新浪新闻“AI问答”系列内容已成为热点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 W* R) s+ s5 o
 2 E2 g- x0 J3 t' v* {" Q2 \, P' P0 o1 s; R3 |& {! z) z, k7 {; C( m
 当我进入到“哈佛大学禁招国际生”这样的专题后,由“智慧小浪”基于深度思考AI总结的热点概况也会呈现在黄金位置。
 6 o; `! a% i$ m4 @# ]
 $ c: n; L/ g: w, @+ T; Y' ]/ M! h% H3 ^( T9 M5 ]- _( ^' P
 
 ' M' `3 q5 h% L8 E9 f- Z  L0 j![]() <a href=\"#\" rel=\"nofollow\">
 (热门专题页面首先会呈现“智慧小浪”智能总结的内容), r) k& \! q4 g0 O ( U% |* ~* `, l# p& r: V* \
 
 : p1 ?$ I+ j8 d- _+ \总而言之,在新浪新闻App,“智慧小浪”的存在感极强,用户不需要特意去打开“智慧小浪”,AI会在搜索、频道、专题、热榜、文末等等地方自然出现,提供准确的AI总结内容。
 . M3 t' c, [3 w) k  s) k7 ^. A1 T" q* W
 
 Q' T& Y+ m% `) V* y/ ?. i( Z腾讯新闻也提供了AI新闻助理“新闻妹”,其交互逻辑跟新浪新闻“智慧小浪”有些形似,但入口藏在“我的”菜单,未与腾讯新闻的频道、专题、文章等新闻阅读场景结合,更像是元宝嵌入版。; l  C+ L. S) C
 
 ( a9 M: z; `, q8 V7 \$ V: o
 . \) o1 J9 {3 K/ z  ~8 Q+ ~6 D1 E
 ![]() <a href=\"#\" rel=\"nofollow\">$ E+ l6 H0 m5 A# S$ c3 h
 (腾讯新闻新闻妹) 5 a( X; K" q' @, h) D3 v- ?& j0 p; ]% a
 ' B/ I$ K" @2 |$ z
 当然,腾讯新闻也有“独一家”AI功能:评论AI总结,也就是对评论区网友们的讨论进行摘要总结,让用户秒懂吃瓜群众的风向——建议新浪新闻们可以跟进。
 ) u. _$ s1 I4 a1 D" T1 |+ T. G8 T9 f3 ~9 l$ A
 * S" A  C- C1 [6 e' ^# Z
 
 ![]() <a href=\"#\" rel=\"nofollow\">+ c! N! u0 v* Z7 [' Q6 ~' s3 Y
 (腾讯新闻的评论AI总结,让用户一眼看透评论区) ; I! m0 J# Y. R7 @' |$ Q& F! u" v4 v+ F4 g4 K+ X
 
 5 O( a* t4 ^6 C: d1 a' A整体来说,新浪新闻的AI存在感更强,有一种“环绕式”的存在感。更重要的是,新浪新闻的AI,不论是智能总结、AI问答、AI搜索还是延伸阅读,都与用户的高频内容消费场景自然结合。我认为这种让AI与内容消费场景结合,而非做一个独立的AI助理的入口才是资讯应用AI化的主流趋势,“AI看似处处不在,却又无处不在”才是好的体验。& \. _7 r0 ], O! z
 4 J/ }$ F! m2 \
 2、AI内容怎么样?不同平台表现大相径庭。2 r; \8 d9 F: i; `- d5 d+ P+ B
 2 M3 n# P; I" z1 n$ N2 [& y
 就资讯客户端而言,最值得关注的,还是AI生成的资讯本身:是否靠谱、好不好看。我选取了一些热点新闻,来看看几个平台的AI生成能力,结果还是蛮让人意外的。
 2 R5 A! J/ w+ c7 ^; `& q) Q. N5 D$ L5 i5 i
 9 {. V) A9 U$ W- c
 虽然都是使用DeepSeek这样的深度思考模型,但有的平台的生成结果明显较为简陋。比如5月下旬比亚迪25年掀起的价格战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已成为新闻事件。对此,新浪新闻“智慧小浪”的参考资料多达74条,生成的结果最全面,腾讯“新闻妹”和今日头条“头条AI”分别只有5篇和9篇参考内容,生成结果较为简洁;百度AI搜索(智能模式)只给出了比亚迪的股价图,没有任何事件总结。( n. o/ h7 j. a0 |4 s6 q, {/ _
 4 j. y0 {& H8 J
 
 ! d6 L! o7 H+ M: F$ _9 u
 0 u, d- {% O, [; o" o![]() <a href=\"#\" rel=\"nofollow\">0 _6 y8 ~# S4 M( G# R
 ( k; n6 c- D, m' a3 [
 再比如华为日前发布了折叠屏笔记本电脑,针对此,新浪新闻的“智慧小浪”找到了133篇参考资料,生成了十分详细的产品介绍与总结,除了产品亮点外,还有市场定位分析、用户场景分析、产品线未来展望等,且适当地引入了产品评测图文和视频供用户参考。9 A1 t* V3 W) Q( B; F
 2 K1 `/ @. T2 ~+ [  f9 j
 
 / C2 s5 l4 z3 q9 G# N7 g
 ![]() <a href=\"#\" rel=\"nofollow\">6 o  a" c$ l5 @  q! N9 l' X; e( B
 (针对“华为折叠屏笔记本”,新浪新闻“智慧小浪”给出了详细的结果整理)! Q& `) i$ i  u1 L2 C4 r0 f; \9 J 
 ( i5 U0 a3 x3 }7 p% O. P  \3 e: F' U$ p: ^7 g/ r  P( a/ G
 而腾讯“新闻妹”、今日头条“头条AI”、百度AI搜索的参考资料分别只有11、5、4条,生成结果也更加简略,甚至连新品发布日期都没有。6 |+ [: O- o* f2 W
 $ ^9 ~3 u- h' n2 i8 F. m& q/ w' l/ p/ P
 $ H  G' e& \& H, N# o: P; H" ?" b
 
 ![]() <a href=\"#\" rel=\"nofollow\">. \5 f8 e8 b* g. n1 t
 (不同资讯客户端AI针对同一问题,参考资料数量往往有着数量级差异) , c* C) H3 y! K$ {0 o9 _$ j" r" d( [* ?6 t% I' m7 j/ W3 d
 
 0 I: r3 c- N: r+ O' X: ~1 X, O整体上可以看出,新浪新闻的AI生成能力明显更强一些。
 + y4 _" C# N5 D" d* N7 q& V
 0 w; F- h. B: q  J主打一个准确靠谱。" L9 l. {' E5 M3 T* D) ]0 [' v
 
 : Z" o3 g6 U  N0 D; H! d很多AI生成的新闻摘要会存在幻觉问题,一方面是信源本身就是错的,比如基于匿名网页生成内容,匿名网页内容的真假、对错以及是否过时AI无法判断;另一方面则是AI算法本身会存在幻觉,“先射击再画靶”的问题也十分普遍:AI基于一个结论再去编造论据来佐证。
 ; d1 l1 b% T+ S( e
 * V  P3 [% {, X: f) R, ~, [' Q& f: t3 q4 e' W
 新浪新闻规避AI生成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拥有新浪新闻与微博两大渠道,形成了数据源优势。其中,新浪新闻接入绝大多数权威媒体内容,微博在权威媒体外还有大V、官微、KOL、明星、名人、当事人等第三方认证创作者,他们在持续输出大量的实时热点信息。基于双重权威数据源,新浪AI内容生成的“原材料”更有保障,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参考信息源比其他平台普遍高出一个数量级,单单是来自微博认证用户的内容都足以碾压友商了,因而生成的内容准确性更高,更靠谱。* r5 a, L& f+ c! O1 N7 G
 . \0 U  T  v) b& n  U, [
 J; M  B1 ^4 {! h; K: |
 
 ![]() <a href=\"#\" rel=\"nofollow\">; l7 L1 F) `" B' i  j8 q
 (在新浪新闻“智慧小浪”搜索“比亚迪价格战”,参考内容部分来自微博)( N2 B. r& n( E ; |! T. T- N# c6 S
 & p! T8 l# K; F+ n+ m" A0 w4 L
 我发现,智慧小浪生成的内容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有标注信源,且往往会有多个信源供读者再判断和回溯信息,而且AI在深度思考时会明确,优先引用媒体账号和大V的信源。
 4 R: k0 p$ v( N8 P% M- r' K' c( G: v  c9 ^# Z1 j8 w8 L
 
 * `8 Q% F* w5 {7 I$ D' o
 5 H2 v6 l3 r1 M7 I* O) F9 @( p![]() <a href=\"#\" rel=\"nofollow\">
 (智慧小浪的思考逻辑,会更重视权威信源的权重)) x5 W6 I9 w$ d- ~$ c! d8 r h% D5 p5 e. D( y2 y
 P3 G; B$ K; q6 j5 T9 w
 “采访核心信源,并以多个互相独立信源交叉印证”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操作规范。新浪新闻AI基于权威信源,并结合多个信源交叉验证,构建更准确的热点事件全貌图谱,给用户提供经得起推敲的准确结论。; Q# x" R. y+ G) h. u) A, a6 w
 + M% @) s# A4 |8 e6 ~
 AI大模型,让新闻客户端重返资讯产业主场?
 % U3 A* L5 P4 F7 ~! G) o
 , s4 X$ A  ~9 m  ]$ B
 ) y/ I" z& h1 o* h( _4 l1 i$ u, _# V4 d' s% ?
 资讯产业一直身处技术革命的前沿,甚至可以说,资讯才是最古老的互联网产业之一——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是率先普及的互联网产业,比搜索、社交、电商都要爆发得早。在深度学习技术主导的人工智能时代,资讯客户端率先AI化,主打“千人千面”的今日头条脱颖而出,百度、UC等新资讯平台涌现,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新闻客户端也积极拥抱智能推荐技术,转型成功。( H! Y  X: Q9 T9 {1 c8 R, t
 / U/ z4 ]6 A" f
 
 0 w# y+ j8 g& }4 W! J  }$ MAGI时代,资讯的生产、分发和消费方式再次被AI技术变革。从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平台对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来看,AI技术对资讯客户端的最大价值还是在于“效率的提升”。
 " g( G" x7 W$ B$ N( m+ }
 ; [/ k9 E, L' |3 Y一方面,是提升用户的内容消费效率。不论是热点事件的AI摘要、专题还是问答,其实都是为了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热点,本质是提高资讯获取效率;另一方面,则是提升资讯平台的运营效率。比如新浪新闻AI生成的内容专题,在过去需要高水平的专业运营团队才能制作,如今AI智能生成,可大幅缩短专题上线时间,让更多热点都能拥有自己的专题。
 8 G* K" o/ I" D3 j9 B8 s4 ~" @% r/ B" B
 
 5 E' h6 I) x+ B# C比如中美关税争端持续多日,过程更是一波三折,相关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对一般人来说,要搞清扑朔迷离的真相并不容易。在新浪新闻“智慧小浪”通过AI搜索,我可以快速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最新状态和核心讨论一目了然。新浪新闻AI并不生成内容本身,而是基于AI对权威媒体和认证用户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因此我无需担心AI幻觉问题,且对疑点内容都能根据参考来源追溯。
 " I& p8 b9 G; M. C- t- Z- A- V* X+ [( k# B
 用户在资讯客户端使用AI,比如新浪新闻AI问答、AI摘要、AI专题这样的功能来“看新闻”,根本还是想快速、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貌,提高资讯获取效率。就这一点而言,资讯客户端大面积应用AI还是在做“效率阅读”——新浪新闻当前AI浓度最高的是“要闻频道”,也符合我的这一判断,因为“要闻”频道的用户本就更重视资讯获得的效率。/ z5 ~+ b9 J5 R
 - B+ Y* D, R5 k9 F$ {8 G
 
 / L2 P0 J1 x7 u) X. `& e因此我的判断是:AI+资讯,更适合主打严肃新闻、权威新闻、专业新闻的平台。至于看八卦、读爽文、看网文的兴趣内容平台,其实不大需要这样的AI功能,毕竟他们去平台就是“杀时间”消遣的,并不需要“省时间”提效,至于内容是否准确,他们可能也不会太介意。3 N3 F$ a' U7 f5 A
 * l; @2 J7 h- E1 [7 M
 在头部资讯客户端纷纷“泛资讯化”甚至成为包罗万象的兴趣内容平台时,新浪新闻一直坚守严肃新闻赛道,要闻、财经、体育、科技、军事、国际、民生等频道一直坚持专业新闻优先,由此也聚集了一波追求效率阅读的专业新闻读者,形成了严肃新闻多、影响力强的平台心智。
 ]$ c2 y6 T/ h' ]2 a# P, X6 \# [" D' P% _0 R
 
 8 {* c6 G0 Y; [. N$ J. b4 X. l8 NAI时代,AIGC内容泛滥,“以假乱真”的AI生成新闻正在污染互联网土壤,真假难辨时严肃、专业、权威新闻会更有价值。正因为此,我认为新浪新闻代表的严肃新闻客户端,将再度重返主场。
 2 D' X4 V' {; O9 w4 ^5 w* K! ]
 / g# ~! r' a" i8 k' f- e8 T而从智慧小浪的探索来看,新浪新闻在AI的探索上既有进击的一面(AI与内容充分结合,存在感满满),也有保守的一面,没有做AI生成新闻,而是守住媒体对“信息准确性”的底线,基于微博与新浪新闻“双端”信源优势构成的数据护城河,引入DeepSeek等第三方技术,回归用户“效率阅读”的根本需求以及对“信息准确性”的原则性要求,探索“智慧小浪”新闻助理、AI摘要、AI搜索、AI延伸阅读等AI应用,提高用户资讯消费效率和平台整体运营效率。
 ! ?, M+ h. ~, J, g7 I" w, H/ d/ i, C" s" u
 ) y  ^; L# \; ]1 S+ G7 |, v
 AI如何重塑资讯产业?绝不只是内容创作
 ( P2 s/ H5 r' W+ |1 X  O8 y2 t7 N
 * g# N4 i2 ]3 ]4 ?& m# ^1 x
 1 U7 ]* g& @# d! k+ n& v$ b6 t. A8 H: a# L/ u9 J' l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新闻媒体已在探索AI创作,比如AI热点播报,AI新闻生成,***。比如24年,拥有200多家报刊的全美最大报业公司Gannett(按发行量计)在其新闻系统中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以节省资金、提高效率;路透社也在探索AIGC新闻,但会“采取负责任的方式,保障准确性,并培养信任度” 。不过,此前已有多家媒体探索AIGC新闻翻车,比如CNET和Men’s Journal等媒体利用生成式AI发表了包含错误事实的报道。
 2 F" c# i& m6 e
 1 j) F9 m9 D5 N2 |( T' T9 K
 ( U8 ~% E- s. _  ~- x7 F
 ![]() <a href=\"#\" rel=\"nofollow\">9 f3 I" j& E; ]2 O. L/ x
 (AI假新闻泛滥已成为传媒业新的“肿瘤”)" _0 g+ R; I) o# d( @2 G 
 ]# R/ B. G) T! S! v- ]5 O! W9 j! ^" l; ]6 t% G* |
 从行业实践来看,AIGC可能是AI对资讯行业“最小的价值”,它顶多可以发挥辅助作用,而真正的权威、深度、专业报道则离不开人类,特别是人类基于其价值观形成的信息判断能力、现场报道能力、主观体验能力和专业认知思想。如果媒体将现实报道交给AI,很难规避fake news问题。2 |, [+ m% q1 E# s2 f8 i
 
 7 t  W9 h4 z, q8 \而从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百度App们的探索来看,AI在内容创作外,还能彻底改变用户的资讯消费习惯,内容呈现形式,信息组织方式和平台运营模式,这是AI带给传媒业的正向价值。
 ; Y& f. {9 J* Z+ ~
 . g, m, p! }3 U% R+ ^( A' V
 : r2 v3 ^& B5 ?2 P. e比如,资讯从“单向推送”进入到“双向互动”阶段。过去,不论是“主编推荐”阶段还是“千人千面”阶段,用户的信息获取都是“单向被分发”,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但新浪新闻“智慧小浪”、腾讯新闻“新闻妹”则让资讯获取进入到“双向互动式”模式。
 , x+ L1 Y* B7 f; B" i: ^
 . {4 F/ y. a5 N* m1 l
 ) S8 U; k0 ~6 T. O* I# U# S4 S. _8 c比如,资讯分发彻底突破算法“茧房效应”。新浪新闻“智慧小浪”在内容末尾或者特定部分,智能出现AI延伸阅读,引导用户精准获得事件的相关信息,其实是在“千人千面”后的又一次分发变革。“千人千面”可以实现“内容找人”,而“AI延伸阅读”则实现了“基于内容再找内容”,让用户获得更多视角的信息,避免信息茧房效应。8 I! Q& `* G9 x8 ?
 ; k3 c4 E5 L" S+ O1 z
 再比如,AI将协助资讯多媒体化,提升用户体验。传统文字多媒体化成本高,只有少数资讯“有机会”被制作成海报、长图、音频、视频……但AIGC技术则允许更多内容多媒体化,比如新浪新闻热榜支持“AI热点总结语音播报”,未来或许还将支持AIGC海报、AIGC短视频播报甚至AIGC数字人直播……再结合智能手表、AI眼镜、车载终端等新型终端,将给用户带来更多样的内容消费体验。9 q+ ]& J  w! d& M; Y$ M- u
 
 0 p7 D1 z: i4 }  d8 V: D
 - k1 R! l: w& g: [! K8 }DeepSeek掀起了AI应用狂潮,千行百业的应用都将被AI重做一遍。在资讯与AI加速结合时,新浪新闻们加速布局,没有将重点放在AIGC新闻内容生产上,而是将AIGC应用在资讯分发、内容消费与平台运营的升级上,我认为它们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T# o- K) J8 _1 p' N) @
 
 * y+ O5 N5 A8 }2 e4 B十年前,深度学习技术在资讯行业掀起了“千人千面”的分发变革;十年后,AI大模型技术正在再一次重塑资讯产业,一场更加猛烈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
 3 V  V- F3 H" H2 a( l; K
 8 u* @* g; s. b) m* B3 l3 N『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