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何看待“新基建”的驱动效应?笔者认为,除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新基建”给了中国硬科技创新更大的发挥空间,从底层基础技术支撑上将塑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R# I( B; ^* v: e+ V1 L9 G2 V' A1 v1 N' r9 A: D
1 n. _) s9 D' I3 x- a. n, j2 r3 c, C; _8 T
0 }2 o! v- w0 g! e) W
8 W' B% B" A) C5 w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从拉动经济增长需求而言,七大“新基建”势必要挑起大梁。从疫情爆发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都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有望在疫情刺激下加速推进。: H5 W) q! ?! s Z1 F1 ?
% K: \+ H% R7 m9 P; {) i% c
: J S5 L2 J) t! n; ?- ?
+ i% T2 [/ z9 s' P- W1 i$ {* x那么,又该如何看待“新基建”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一方面,新基建将带来大量新增需求。同时,基于自主可控的要求,“新基建”有望引导我国半导体产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1 W( l& A- l* z$ u4 z, h! y. ]; c& m, u2 x
/ P+ U4 l9 a3 i5 A0 [ `4 A6 f' u+ d- w& J6 R4 @% K
2020年,国产替代会继续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线,且主导企业可能从华为等代表企业扩大到更多的国产系统厂商,实现替代的产品也将从中低端升级到存储、模拟、射频等更多战略级通用或更多量大面广的高端产品上。0 \0 J/ u3 [/ h _ U* h( I; _. i2 a& d
7 @2 g* M* `4 m& B8 N
' }+ e9 ]8 r$ E+ f8 g7 Q+ D$ O* _. s
其次,除了半导体设计环节,加速建立完整、独立自主核心技术的国产半导体工业体系是大势所趋,需要代工、封装、测试以及配套设备、材料等更多环节的协同发展。: U+ |! m! R+ u3 M-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