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芯片遍布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一些领域对芯片的制程是有很大要求的。比如智能手机产品,市面上的高端旗舰手机几乎都搭载5nm,4nm制程的处理器。 Y7 I- Y( h+ n/ F4 @* C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能集成上百亿根晶体管,在有限的手机主板面积中发挥强劲的性能表现。由于手机主板面积非常宝贵,所以要想提升芯片的性能,在同样的芯片尺寸范围内,只能提高芯片制程工艺,增大晶体管密度,让芯片容纳更多的晶体管。
7 C, t7 @% `+ @8 I2 V! F; |4 \
8 H+ k) W4 t3 G8 q" C ?) l# X 只是未来的芯片制程会越来越难突破,而且成本也会增加。那么有没有既能节约成本,又能确保芯片性能提升的方式呢?
* t/ c5 D* r. D. G
/ o# U2 [, \5 F- V. b( } 或许先进封装是一个方向。用先进的封装技术来改变芯片搭载,布控方式。行业内探索的“芯粒”“芯片堆叠”等技术其实都是先进封装的一种。而根据形式类别的不同,会分为平面的2D和立体的3D封装技术。) N2 G6 G, F& [) _: W6 Z
6 f4 z, ~3 v9 [- Y; l) _& f: `6 ^
台积电已经在大力探索先进封装,并帮助客户成功造出全球首颗3D封装芯片。大致来看,台积电是帮助名为Graphcore的厂商生产出IPU芯片,芯片的名称为“Bow”。
5 X% m' x) E' |/ D# o* N% j4 g+ Q \& x( h$ [# R+ ^8 W8 [8 s
Bow单个封装芯片中集成了600亿根晶体管,而且采用的是7nm工艺制程。如果是传统的单颗芯片,7nm能集成几十亿根晶体管已经很不容易了,可以说是突破7nm极限了。: Z" q: j9 i4 \5 {4 I
, _2 t2 s; W8 I* V+ @
就算是5nm制程,市面上主流的芯片也仅仅集成一百多亿根晶体管。能做到600亿根晶体管的密度,完全得益于先进封装技术的支持。
2 [5 g/ E1 G% p) T G$ `, f$ e* D
那么这是怎样的芯片封装技术呢?其实使用的是台积电SoIC-WoW技术,通过将两颗裸片上下叠加,上面的裸片负责供电和节能,下面的裸片保障运算和处理。在两颗裸片的3D封装效果下,性能叠加,算力和吞吐量都有所提升。
# W% t! Z% L8 e! |1 n/ e3 \! Q, F# V) Q$ ]+ E* c" |7 }+ N: y H6 y
! r G/ e( B8 v$ ~#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