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uzitongxue 于 2022-10-8 08:37 编辑 0 U9 c8 y( T D1 N. g! V& V
6 N7 g+ d: s+ }
曾有年轻人问我:我有许多喜欢的事、想做的事,不知道做哪一件,怎么办?我说:随便找一件,做就对了。 很多事情最难的是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迈不出去,这场旅程就不会开始。面对许多机会和许多选择的时候,纠结来纠结去,纠结个一年半载也是空耗时光。 ( O6 J" p7 B: f5 Y; L
想练习跑步吗?想的时候就去,马上去。不要纠结我要买双新跑鞋,我要找条好线路,就穿上你最方便的鞋,马上在你们家楼下跑起来,今天一公里,后天两公里,一个月你就能跑五公里了。
' b6 k) i+ ]' i) ^$ k5 d( ~
想新学一门外语吗?马上报一个离家不太远的班,这个周末就去学。想做个主播、UP 主吗?现在就架起手机,录音、拍摄,不够好不要紧,一次会比一次好。只要开始做,就总比纠结强。 % f8 i3 v' Q' w4 o
纠结的人,无非就是纠结不知道做哪件,所以哪件容易就开始做哪件;纠结的人,无非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所以你喜欢、你想做就是意义;纠结的人,无非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做下去,能不能做出点成果来,这就更需要你先开始,才能谈坚持、谈成果。
: Q; W: h* l% j" G
人生不是战争,不能事事靠“庙算”胜出 我原来也是一个喜欢想周全了再开始的人。我上面说的这些纠结都是我有过的:先买鞋再跑步吧;我又不专业,在网上录小说,有什么意义呢?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就开始了,有了第一次,就有下一次,多来几次,一个习惯就养成了。 8 _$ V( y- @- P* G% _) B
人生不是战争,不求事事都能提前“庙算”胜出。有些事试了试不行,那也就不行了,没有无法回头和万劫不复,但是万一行了呢?生活也没有完全准备好了再行动这回事,无论是上学、就业、恋爱、婚姻还是生孩子,也都是考虑差不多,大概率靠谱,就可以做了。
# g9 D6 P0 L0 m1 R& x* u* L4 D! a
犹豫来犹豫去,总说我还没想好、没想明白,那就一直都在内耗空转无法开始,其实谁都没有百分之百想明白的那一天。 有些事刚开始做时平淡无奇,没什么动静,但是你不知道这开始做的种子,在什么时候遇到合适的阳光雨露就发芽了。 前几年我只是在朋友的鼓励下,录了几段自己喜欢的小说,放到了网络电台上,有些听众关注,但是也没什么特殊之处。后来我拍了个综艺节目,有些饶有兴趣的观众发现我虽然没什么社交媒体,但是在网络电台上播过小说,于是一些热心的观众涌进了电台给我留言。 我当时正苦于没有与观众沟通的合适渠道,网络电台留言激增,让我一下子受到了启发,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不就是我和观众沟通最方便、最自然的方式吗?于是我开始每周播送《层楼欲说茶滋味》的成长节目,栏目开播的时候我就说,大家应该多多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种下一颗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长成了一座小花园。
" L; N0 }7 \- p! F9 e) V
机会都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机会都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好谋而无断,是不可取的。如何能“断”呢?就是靠行动。行动是治疗想法太多带来的选择焦虑的最好解药。 当然,一件重要的事情,真正付诸行动,还需要周密安排,做就要尽量做好。正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不要把一件事想得过重,困难估计得过大,要有一种“这有什么了不起,别人行我也行”的气概;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是要把具体做事的方式、步骤、时间安排好,认真对待。
" @$ d) O7 o' @( R) U
学生和职场新人找工作,也是一个道理。要多尝试,没有比亲身体验更能说服人的选择了。我虽然没换过工作,一直在同一家律师事务所,但是我在大学里还是有过一些其他工作体验的:我在中央企业的法务部实习过;在其他律所实习过;在广告公司主持产品发布会赚零花钱;我给一对双胞胎兄弟补课一年多,负责讲所有文科;我还在当时的西单商场站柜台卖过计算机。 ) t: N1 @7 V% ]- O, x
这些经历时间长短不一,但是每段经历都能让我有独特的收获。比如,我当时站柜台一个月,一台计算机都没卖出去,我大概知道我不是一个销售天才,当然,我当时卖的是IBM 最高端的台式机,一台就要2 万多元,没卖出去也没有那么丢人。 5 Q1 c4 A( ~2 r! n$ b: H) ], G/ }
人的时间和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尝试特别多的事情。所以一旦发现不对头,就可以停止了。我见过几位很棒的律师,当年他们在其他事务所的第一份实习工作只干了一天,甚至还有只干了半天的。原因就是他们迅速地发现,这个地方的工作内容、环境、要求不是自己想要的,实习的机会和时间都有限,所以需要停下这个,再找新的。能够果断地不做什么和果断地去做什么,是一样重要的能力。 ) c ]1 c" w5 k/ c
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日本管理学大师稻盛和夫有个人生方程式:成功= 思维方式×热情× 能力。首先,这三个因素是相乘的关系,也就是每个因素都会几何级地放大成功的结果。其次,稻盛和夫也严肃地指出,思维方式可以是负值,他说的思维方式包括态度、品德、伦理观这些内容,如果思维方式错了,那么结果就会谬以千里、南辕北辙,甚至能力、热情越大,在负值的思维方式的乘法助力下,错得越离谱。
, Q+ b1 D: O) t2 V6 K! _4 c6 O
职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定义我们的人生,但是职业不等于人生的全部。在专业之外,我们还是一个有着多重角度、多重角色的个人。被专业主义打得粉身碎骨再造出来一个自己,应该属于用力过猛,除非这个人的过去太不堪,需要用职业重塑他的人生,这就有点劳动改造的意味了。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必要的,做自己挺好。 4 d/ O7 @: u( G F& J% C
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如同在专业主义的迷雾中行走。渐渐地,他辨识出了一些物体,找到了一些方向,不断地沾染专业主义的气息。等到他在职场中成熟了,工作游刃有余,专业独当一面的时候,他也就从这片迷雾中走出来了。他走出来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在专业上能够收放自如的人,本质上说他还是他自己,只不过专业的历练让他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更加成熟、更加从容、更加靠谱。
# ?5 N" m, e! ]3 Y- B2 j
炼丹炉里烧出来,他练就了火眼金睛;五行山下爬出来,他成了取经僧;一路妖怪打过来,他成了斗战胜佛。但是我们还都认识他,真真切切,原原本本,他就是孙悟空。
4 G! S4 \/ c6 y# r' d5 M7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