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管理是被动的,激励是主动的。管理是别人要求的,激励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点是不喜欢为别人做事,却愿意为自己做事。如果一个管理者还是把过去几十年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的员工,那只会把员工管跑。企业人员流失严重,不是管理出了多大的问题,而是负激励、负能量太多。 7 ]1 b- W% Z0 F1 o9 D
1 G0 s% [! Q$ f' O& p/ }2 H6 R 管理是管事,领导是带人。以事为中心,对人的关注就会减少,但事情要做好,必须要面对人。所以,管理者只是希望做好事情,而领导者的目标是通过激励带好团队。 $ o' a, q/ @9 Y& \5 P3 ] R
不会激励员工的上级,充其量只是一个管理者。要想做真正的领导,必须掌握各种激励技巧,关注人的需求与感受。
9 S( {9 U# _* b( K7 y企业为何要做好激励? ' Z6 B t% O9 w( _% x
人在不同的环境、年龄、成长阶段、管理层次下有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是激励的根源。没有激励,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例如,年龄稍大的操作工人,需要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因此对金钱物质的需求较强,要多用利益驱动;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还要尊重,多用发展前景、个人成长加以激励;而对管理层要用目标激励,对事业基础好的高管要用事业、使命激励等等。
8 m* z* R( A. |& g5 M+ R+ p 一来访者问法师:“大师,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若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法师反问道:“您是开车来的吗?”来访者:“恩”。法师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启示:如果一个人是为自己而做,信念、目标、理想就是最大的动力。
9 @7 v" S& [' ?0 B' t {4 g在激励的设计上,管理者必须具备人本思维能力:
" Q$ K$ j: x$ L5 m0 ^& W 1、培养人不如招对人:只有先招对人,培养才有更大的价值;
+ R3 `" Q" G4 h9 [# _1 @3 v 2、招聘人不如留住人:新人的培养成本与风险高于留住老人;2 R5 k" i5 Q! D1 O$ m" B0 c
3、留住人不如激励人:留人是为了让他有更好的表现,使其成为资本而非成本;
& Q! t2 G- P0 U; h& m- n! W! m {0 m 4、激励人不如培养人:给人真正有成就的未来,胜于一切激励。
( o' K% T* H+ u `- J8 o$ z7 t' | 我认为,老板必须先拥有“利他共赢”、“分享事业”的高度与态度。老板要站高一线先愿意舍,员工才能脚踏实地努力创造。老板开始关注员工的需求与情感,员工则会体恤老板的压力与辛劳。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 8 u/ l& ?) ~& n# B! ~6 s4 l
俞敏洪曾经说道:现在年轻人进入职场,都希望先拿高薪,再认真工作,心里想的是我工资待遇不够,凭什么努力工作。但实际上最后真正在职场取胜的,是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辛勤工作、持续不懈努力的人。原因是老板和员工的思维差异:员工希望先得到报酬再工作,老板喜欢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然后就会重用这样的人。
" Y% e. Z2 T7 S# p5 A% C9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