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可靠性有助于降低无线系统的功耗,但这个系统属性通常会被忽视。在这里,可靠性指得是系统在两点间一次性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本文将介绍嵌入式无线应用中可靠性和功耗的关系,以及优化可靠性和功率效率的方法。: _; r, N( Q" b5 O, J$ E
可靠性与功耗的关系0 _) [+ J& c5 t* R" T
在大多数嵌入式无线应用中,功耗最大的器件是收发器的发射电路。目前市场上可选的收发器有很多样,单纯从数据表的介绍来看,它们的额定功耗似乎都差不多,都在20~30mA的范围内。但是,如果单纯选择额定功耗最低的器件,更为重要的系统可靠性属性则有可能被忽视。可靠性为什么重要呢?对于将每1uA或每1mA电流都要考虑在内的低功耗应用来说,可靠性是决定该应用在高功耗的动态状态(相对于极低功耗的睡眠状态)能保持多久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可靠性越高,功耗就越低。完美、理想的无线系统应尽可能快地在两点间一次性传输一组数据。当然,系统不可能始终完美地实现这种工作模式,因此有可能会由于干扰或信号强度不足,无法达到远程末端,而必须重新传输数据。在此情况下,必须尽可能提高无线系统的可靠性。
3 f/ `, O- J5 {9 [3 D 无线系统有具体的特征描述(参数),这有助于决定在给定系统中如何可靠地工作。例如,“RF频谱应用”是指无线通信采用什么RF频谱进行通信;“接收灵敏度”是指收发器识别出通信内容的最低程度,以功率分贝比来计算,单位为1mW(dBm);“输出功率”指技术通信需要多大的功率,它必须大于潜在干扰的功率,单位为dBm;“RF捷变性”指能否支持在RF频谱中移动以避免干扰,它由RF通道大小和可用通道数量决定的;最后一个是“抗干扰性”,即RF技术能否在存在面临干扰的情况下确保给定通道的通信,它体现为接收敏感度的增加,也称作编码增益(dBm)。
, _' a! d r8 ? RF频谱应用是可靠性方程中的一个变量,依赖于RF波物理特性决定的环境。频率越低,波长越长,RF波也就越难被液体和混凝土等常见制造材料吸收。不过,RF频谱及其应用是一个受政府高度管理的无线通信领域,原因是避免干扰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只有少部分频段预留给在本地和国际上这些通信应用非限制地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段。在此频段内,常用的最主要频率是ISM频段的2.4GHz部分。在此频段中,工业领域中恶劣的RF环境会很快吸收波长较短的波,因此必须更加关注其它波长的波,以测量可靠性。# m7 t5 _/ T" y! b" O* J# l- j/ Y
可以将接收灵敏度、输出功率和抗干扰性全部量化,以形成定义可靠性的变量,即链路预算。链路预算可定义为接收灵敏度加上输出功率和抗干扰性的绝对值。接收灵敏度越高,输出功率就越大,抗干扰性就越强,解决方案的链路预算就越高。而链路预算越高,无线解决方案受RF吸收和干扰影响的几率就越低,从而有助于提高可靠性。收发器的接收灵敏度和输出功率往往决定了链路预算的器件级鉴别器,我们可以方便地对其加以评估和比较。但是,抗干扰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线收发器采用何种技术来提高其信号有效性。当前采用的可以直接改善这一功能的最佳技术之一就是直接序列扩频(DSSS)调制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