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锂离子电池作为21世纪发展的理想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失效现象,包括容量衰减、内阻增大、倍率性能降低、产气、漏液、短路、变形、热失控、析锂等,严重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而且单一电池失效之后也会影响整个电池组的性能,甚至会导致电池组停止工作或引发其他安全问题。
, j. x) f) R, }& O5 F4 r$ ]
4 y# i- e9 Y* d2 F1 q' N/ N$ s一、锂电池失效分类0 f+ f' |, a8 h, s* P- i! A6 m
1 M( N0 I1 m6 R" s8 m5 w5 B( U: E为了避免锂电池因性能衰减引发的安全问题,开展锂电池失效分析势在必行。锂电池的失效是指由某些特定的本质原因导致电池性能衰减或使用性能异常,分为性能失效和安全性失效。; S3 y( A2 V: { r: @' p" q$ s" k
二、失效原因, m- z7 s6 n) B* r7 F. S3 h, V3 ~( e
4 B# s9 b/ g* A n/ a
锂电池失效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U: k/ R4 C* C
# E: j7 D, P( Z$ E( R" h4 n
内因主要指的是失效的物理、化学变化本质,研究尺度可以追溯到原子、分子尺度,研究失效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变化。
! w3 X( y4 L6 k! O o- r% v; z1 E* F- o, T! g/ `; Y, B
外因包括撞击、针刺、腐蚀、高温燃烧、人为破坏等外部因素。: P7 m1 W+ b7 z6 x) S
三、常见失效表现及其失效机理分析 P7 z( \ E) S( J
, ?; q& D7 y( I8 E
(1)容量衰减3 @& R# C# O8 L U, U. |
. @( r: K L6 `
容量衰减主要分可逆容量衰减和不可逆容量衰减两类。可逆容量衰减可以通过调整电池充放电制度和改善电池使用环境等措施使损失的容量恢复;而不可逆容量衰减是电池内部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容量损失。电池容量衰减失效的根源在于材料的失效,同时与电池制造工艺、电池使用环境等客观因素有紧密联系。从材料角度看,造成失效的原因主要有正极材料的结构失效、负极表面SEI过渡生长、电解液分解与变质、集流体腐蚀、体系微量杂质等。
; z- Z( K0 x/ k+ G7 E8 _: ?
: T! E; h1 e; u& r(2)内阻增大! @" j6 `: N$ @( d
7 M4 ?) |: t7 \( t) C# F/ C: N锂离子电池的内阻与电池体系内部电子传输和离子传输过程有关,主要分为欧姆电阻和极化内阻,其中极化内阻主要由电化学极化导致,存在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两种。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阻增大的主要因素分为电池关键材料和电池使用环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阙永春等利用同步辐射技术提出过渡元素的跳跃机理是电势滞后和电压衰减的原因,说明了在电池体系内部,关键材料的异常是内阻增大和电池极化的根本影响因素。4 m: N$ k; e: S* V8 c4 `/ ?& i
% n4 q6 B3 a" V8 \. C6 J
(3)内短路. X- l1 H, t, |* _4 i; M$ H/ D* P e
. }0 z( ~6 W' n6 \0 t6 G; D
短路的表现可分为:①铜/铝集流体之间的短路;②隔膜失效失去电子绝缘性或空隙变大使正、负极微接触,出现局部发热严重,再进一步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向四周扩散,形成热失控;③正极浆料中过渡金属杂质未去除干净,刺穿隔膜、或促使负极锂枝晶生成导致内短路;④锂枝晶导致内短路的发生。此外,在电池设计制造或电池组组装过程上,不合理的设计和局部压力过大也会导致内短路。电池过充和过放,也会出现内短路,主要是由于其中集流体腐蚀,在电极表面出现沉积现象,严重的情况会通过隔膜连通正负极。
9 C# w6 Z2 M6 P9 z% s# v(4)产气
( v: I1 a5 L( M5 g! a% ?% C7 J/ i
锂离子电池产气主要分为正常产气与异常产气。在电池化成工艺过程中消耗电解液形成稳定SEI膜所发生的产气现象为正常产气。化成阶段产气主要为由酯类单/双电子反应产生H2、CO2、C2H2等。异常产气主要是只在电池循环过程中,过渡消耗电解液释放气体或正极材料释氧等现象,常出现在软包电池中,造成电池内部压力过大而变形、撑破封装铝膜、内部电芯接触问题等。
0 k5 _& ]: n* J; q* \6 \7 `* b, T r$ |& F& Z0 o& j5 E" n( `( v' c9 \
(5)热失控
4 _% m1 W. V4 e- G$ `
3 p, C# ~' B" @' b) z( I热失控是指锂离子电池内部局部或整体的温度急速上升,热量不能及时散去,大量积聚在内部,并诱发进一步的副反应。为了防止锂离子电池因热失控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常采用PTC、安全阀、导热膜等措施,同时在电池的设计、电池制造过程、电池管理系统、电池使用环境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考虑。5 M" w7 E9 S. G* v. G8 i: X
* E( @9 v4 i; A' F8 L$ g6 c
(6)析锂
& V% a, ?; Z! e- g析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锂离子电池老化失效现象。表现形式主要是负极极片表面出现一层灰色、灰白色或者灰蓝色物质,这些物质是在负极表面析出的金属锂。清华大学张强等指出影响枝晶生长的主要因素为电流密度、温度和电量,通过加入电解液添加剂、人造SEI、高盐浓度电解液、结构化负极、优化电池构型设计等措施来抑制枝晶的生长。
& \! L' Q! V- i6 o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小至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大到电动公交和大规模储能。自从国内外发生的多起手机电动汽车的起火爆炸事故后,可靠性安全性与其性能一样重要。中国失效分析已在机械领域和航空领域得到系统性的发展,而在锂电池领域还未得到系统的研究,仍面临很多问题。电池企业及材料企业各自开展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的研究,但多偏重于电池制造工艺和材料的研发制备,以提高电池性能、降低电池成本为直接目标。未来研究院所与相关企业可加强合作交流,力求建立与完善的锂离子电池失效故障树和失效分析流程。
8 s5 R) `8 ]+ q* _: q ^
/ G" n/ G+ h7 N- i" M6 u% F5 q( }5 {
( w% q) S% S2 `7 g5 ?' s+ A' t; L Z* I1 U) C: J
0 k- H% V; e* v& M; G
( R& ?% g _5 C) U& ^' z: `; }
2 T" Q" I% L" z8 t
4 F0 k: C& T& ^4 s4 ^: _7 {" S- ^! m e9 n
0 X. R3 A5 d& W% m g-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