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过节回家和发小见面,他几年前做了一家公司,20多人,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业务非常不错。/ x; c- d( Q5 U- Q; k6 Z& ?9 @
3 T" K0 z+ v6 j# h" F. a2 c6 e$ a饭后喝茶,他说:我想做在公司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用KPI和BSC,希望我给一些建议!% K3 ~' b0 e/ W/ x3 O3 b& r% v
$ ^! {- Q/ J0 E" I6 w$ d我问:你公司好好的,为什么想起做这个?4 B! Z' x/ H) k9 h
他说:是不错,但还有潜力可挖!感觉我现在的管理方式没跟上时代的步伐,怕落后了!
; c, Z) D A& w9 d
/ A B3 e! l1 ?& g. Y我:你可了解绩效考核、KPI、BSC等?
% B5 w# k2 n4 d6 Y他:了解!去学习过,看过几本书。- a B: @( b' P- H2 U& Z/ i! c
) f7 C* u Q4 }6 U# M+ T1 B我看他这么坚定,就继续问:战略就不谈了(因为我估计他也没有),你的公司2016年的目标是什么?7 _; X; t( W. n" [; p- n
答:希望能做到1000万!
8 s7 |0 w3 q8 R f* z
$ S9 S: R5 C. Z" x% m问:这1000万是怎么出来的?# A" q) {7 X2 a1 I
答:估计9 I( _; W! k' p0 A. Z! t5 K1 r
8 [& X8 O$ w5 q1 x' I2 M. u3 T问:嗯,就1000万这一个目标吗?! a5 Z" O) h. ^/ a
答:是
2 @3 @1 a6 o3 X* l. }6 \, T& M# I; Z! l( O3 ?
问:有没有做预算管理、或者目标管理?
5 p" w4 ]: }9 s' x答:没有!1 @# @: Q0 ~% i. `5 D# J7 D
9 `- N9 U |+ p, B4 S1 T
问:你的公司组织架构是怎么样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清晰吗?
8 x$ S+ ^7 p: i- m答:组织架构倒是有,但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倒不是白纸黑字的明确写出来了,你知道的,小公司,有时候为了处理突发事件或者攻克某个难题,员工的岗位可能经常变动。
2 W# f5 }# y( P( ]1 _4 T. K; S+ o+ c
问:公司的薪酬体系是怎么样的?员工的工资结构是怎么样的?" N' w+ `% H8 I a: o8 I9 F
答:其实没有什么薪酬体系了,有什么活儿忙不过来就在外面招,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熟人介绍,招的时候谈个工资总额,每月加上加班工资,业务好的时候发点奖金……
+ q* H3 g* j3 X0 I
0 O2 d/ R: T; r ]" [ F8 d' q问:对员工的表现,尤其是工作结果,有没有记录?人工的还是自动的?6 {1 ^2 D9 }; ~$ ?, g
答:没有!人工记应该不难!7 @$ D( U9 M* b0 d
。。。。。。) |. ~* Z. [( r+ ]' O3 T# O3 }
* R; L* s2 Y8 r* @& Y$ E2 K接下来,我就没好意思再继续追问了,我敢肯定的是,他的公司肯定没有!比如,有配套的培训体系吗?有监控体系吗?员工有职业生涯规划吗?有没有明确的教练定位?甚至有没有正直的责任文化?……# p* s" H% E* v& }
) F# T& o6 c* |* t$ C
小公司不宜做绩效考核- z0 d" {/ @! ?; ~. x/ v1 A5 u
A" d4 `( N/ Y+ s3 f% L! h) w& q, f; w; y2 a6 l; M& d1 H
% Z( |( s! h: f# k; N
1、老板一眼能看完所有员工,员工做得好与坏,一目了然
4 K% L, d* W# _
- N; F; }4 y( o4 K# _) y/ S6 b本来就只有20多人,每天都在一个大车间工作,吃饭,甚至睡觉都是在一起的,员工做得好不好,你不知道吗?$ }( ]! S! |0 Y4 J8 Y1 s
, v' |5 s* S" |9 i$ E8 F
2、小公司成功的关键更多是依赖公司的战略和公司能人/创始人
# d# u% t9 W$ v& U+ E( G7 J4 ~ l" z7 R! o- X, O: }0 O3 S' @5 e
任何公司的成功,第一步的成功一定是战略的成功,战略成功了,可以说这个企业80%就成功了,尤其是一些初创企业,他们往往是借助“灵感”,一下子进入某个行业,做好了市场、产品和服务,他们就成功了。至于员工,只是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而且,目标的实现还是老板亲自带领员工,和员工一起去完成的。
" @( c( F5 u& s2 Y/ Z
9 Q D& s6 `$ X6 F3、小公司受市场的影响,非常灵活,企业目标和员工职责常会随之调整,较难考核
. `$ ]$ w/ R8 ?+ V' G' o9 t
4 V0 T5 V, x/ J/ r7 }; C# r& M2 n我的这位发小也说了,为了处理突发事件或者攻克某个难题,员工经常临时调动。这对大企业来讲,简直不敢想象,一定乱成一锅粥,但对小企业来讲,太正常不过了。
; i$ U# J% ?# f* m
! y/ x3 x, `6 O( g4 ]9 W/ }4、小公司更强调团队文化,过早引入绩效考核,不利于团队文化的养成5 I2 w: N" A/ z9 I' W+ n
# A) Q9 B2 e( n. a* R; H" c3 G$ l
这个问题是最可怕的,很显然的是,实行绩效考核后,大家一定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目标是否达成,至于团队目标一定是第二位的,至于他人的目标,就只能呵呵了。- M2 [) x* b! I9 a; V
) }0 V# _5 b" E* i$ U6 k& ^团队精神一旦没了,这对企业来讲,一定是灭顶之灾!5 [1 W% T7 N7 C9 a: e8 ~
I }8 e2 X$ d: n* _& [: j有篇文章叫《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作者是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他的观点:
0 [- L4 L4 C3 w, ~' Y) ]/ T4 e
6 p9 l$ W4 A& `7 x! c一6 J2 [) d$ s( D% U2 b
?1 m" j* Q0 ^* t0 u0 a“激情集团”消失了
* e- ]; ~; |) n/ }( r+ F' L+ ~
6 H D. N! h$ C7 u4 U" s9 Y; w! W: R9 D3 B5 W% C9 o. f
# T5 x3 F: I$ X" D3 J1 z- B“所谓“激情集团”,是指我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索尼当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井深大的领导。2 K2 {0 e. p% H9 r/ f5 T) |
. T B* h6 Y& v. \0 f
' D. E$ C$ O7 Z( p6 T7 u+ K% K4 c7 A/ _. b5 k
# @ x A: v/ ^$ N- \“从事技术开发的团体进入开发的忘我状态时,就成了“激情集团”。要进入这种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基于自发的动机”的行动。比如“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机器人”,就是一种发自自身的冲动。“与此相反就是“外部的动机”,比如想赚钱、升职或出名,即想得到来自外部回报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而是出于“想赚钱或升职”的世俗动机,那是无法成为“开发狂人”的。" Z: o2 m1 o; C6 }1 { k, t. F7 Z9 D y
|- c g" z) D, v! V' h
0 x& S3 Y/ q3 w. \8 v) L4 ~; W9 P) ]
二
( [7 k" K0 ^- ~# }; g( r
0 Y" b! b1 T6 O+ K) m- }“挑战精神”消失了, B: t D6 w- l- u
2 m t$ J6 Y0 S, [6 l. L
% G5 I/ \) J" U f7 x8 U, I7 i; _
“如果总是说“你努力干我就给你加工资”,那么以工作为乐趣这种内在的意识就会受到抑制。从1995年左右开始,索尼公司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3 j: [' ?, [6 j) S
& U" y, c$ x- e5 O
3 Z8 A. ^3 }7 x' a- Q% N7 }7 @8 n4 t& A
( @4 U# J2 _. x: M
0 N+ t- p7 t$ k/ M f7 V; i“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7 W8 t! l H+ l
3 h3 K2 e! p9 k" N
; i) h x2 q& Z; M; m' }6 c& D
- O7 q% A* z: e0 i7 B! G- N2 [' e9 S* {三
+ }$ n% a& F' z$ Y) N' k
1 J; T$ C2 o. y. F5 V; S4 y/ \团队精神消失了! Z# F. O! M. q |% F
0 j+ @4 F* l v# C2 C1 i* e: I
3 t( J) i2 F. R& q) R9 e* I, y: |' ?, u- [0 t# c
“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6 z+ {3 h8 ~% C; V
) {0 P6 ?7 E7 ?8 q$ ^
5 j j/ H9 M% Y& q& B9 L% i) t% t/ o1 b/ x
4 a+ U+ K6 J |( A! M“过去在一些日本企业,即便部下做得有点出格,上司也不那么苛求,工作失败了也敢于为部下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尽管部下在喝酒的时候说上司的坏话,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非常支持上司。后来强化了管理,实行了看上去很合理的评价制度。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5 Z% C% m; ~; D+ R* v
?+ N; h1 F: ^
4 ~- J7 A/ ?$ E+ d( N+ A0 N, L( o0 d
# j) E/ a3 q: h& N' R7 g R* ~# o- S绩效主义看似公平,但缺少内涵。它只靠利益刺激,未结成精神共同体,最终将走向平庸。无论何企业,只要实行员工收入与业绩完全挂钩,一些扎实工作就易被忽视,破坏员工对企业的信任。 u- k4 y+ ]! v
8 ?9 y) y0 v: [% v4 m, |. ~实行绩效考核,其实是无奈之举,如果公司有良好的团队文化,一定会看不上所谓的绩效考核。从另一个角度讲,推行绩效考核其实是在逃避责任,因为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的建设,远比绩效考核难一万倍!( C# J, s7 I% y4 a9 A8 B' r0 l
, }/ @5 S" \, G0 J6 ^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