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10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字处理器SiP封装工艺设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28 15:3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1 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7 d8 S% h. G- p- g0 D3 n+ N
    由于系统小型化要求,数字处理分机由原来的机箱缩小为一个表贴器件。通过选用裸芯片采用SIP封装的形式,把集成电路ADC芯片、ASIC、存储芯片和各类无源元件如电容、电感等集成到一个多层基板上。以现有混合集成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器件装配工艺选择,对于关键器件,采用电磁仿真软件模拟装配方式对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芯片的散热需求;并详细探讨了基板材料对封装器件散热的影响。- N2 _, c) O; p- m# `- M9 Y
    引言
    ( I' `. C* R. X5 I4 Z' w随着电子装备一体化需求,对分系统、模块的体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轻质化、小型化、系统化是未来的整机发展趋势。在微波技术领域中,以MMIC、RFIC、LTCC、MEMS等技术为主体,辅之以部分芯片离散元件,采用高密度的MCM技术,面向芯片内系统(SOC)和封装内系统(SIP),将微机电、数字电路、中视频IC、射频和微波电路集成在很小的电路单元内,形成一个微系统,以实现微波前端变频和数字处理功能。
    8 v( U( K. [1 e从形态上来看,微系统产品分两个层次。一是芯片集成微系统,指以系统架构和算法为核心,以先进微电子、光电子、微机械为基础,融合集成的集传感、处理、通信、执行、微型电源供电等功能一体的、具有某种系统功能的、芯片级规格的微小型系统,芯片集成微系统是微系统的高级阶段如图1所示;二是功能集成微系统,指以系统架构和算法为核心,以微电子、光学(或光电子)、MEMS/NEMS等技术为基础,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通过跨学科多专业融合集成设计,采用SoC/SiP以及系统级封装集成制造,实现某种系统功能的微型或小型产品。功能集成微系统(如图2所示)能较灵活应用各种不同芯片资源和封装互连优势,优化系统性能,避免重复封装,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并提高了集成度,是当今及今后较长时间的产品形态 。, o1 [! B! ], D' ^$ L2 }( [

    / K" z, f5 }$ a( J现以小型化数字接收机为例,产品由原来一个机箱大小的数字化接收机,通过小型化设计,整体缩小为一个具有同等功能的SiP封装表贴器件,长宽大小不超过50 mm。设计上采用可寻的商业化芯片,自行设计专用芯片,把电路ADC、ASIC和无源元件如电容、电感集成到一个封装体内,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原有的混合集成器件加电缆集成的方式,体积上不满足要求。须采用多层基板加裸芯片集成的方式,本文重点对芯片集成和散热两方面考虑,研究芯片装配工艺。通过仿真软件HESS、ANSYS进行电、热性能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芯片的装配方式,并选择适宜的基板材料,实现小型化数字处理器的装配工艺设计。3 h* p5 ~8 E* Y0 O

    ! o/ h2 a3 y8 n. J; `3 m+ b1 数字处理器封装工艺流程设计
    - Z3 ]- f+ j8 ^( X% q根据数字处理器设计方案,以多层电路为布线基板,承担芯片物理载体和信号传输的功能。所有控制和信号在基板层内完成,芯片等元器件器件通过表贴、倒装和贴装集成在基板上。基于设计图纸,装配工艺流程设计如下:SMT贴装→回流焊→芯片安装(粘接后引线键合/倒装贴片)→等离子清洗→丝焊→封盖→植球→回流焊→表面打标→测试→包装。该工艺流程中,芯片与基板间的装配,有倒装和贴装两种方案可选,其他工序由于无备选工艺方案,工艺流程可以确定下来。因此,该数字处理器工艺流程设计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芯片装配工艺方式。/ O! ^  G; ]# {) q
    目前,芯片有两种装配方式,倒装和贴装。两种工艺比较,倒装焊的芯片价格昂贵,采购困难,不适合小批量生产模式,该工艺的使用范围较窄。但是,倒装焊工艺相比贴装后焊线连接,在性能、布线和散热上具备如下优势:! K1 V$ s' v7 T. V

    # c+ q6 K# H" D; i(1)倒装焊技术无引线键合焊盘中心距极限的问题;
    1 Y9 @# g6 R; |
      \" K+ |# Y5 L8 C) Z! V! T- |(2)在芯片的电源/地线分布设计上可以给电子设计师提供更多的便利;
    " o5 W8 |* f1 Z  C# G0 g8 Z! V0 U) R# _+ Z1 n6 B) H& w6 I
    (3)通过缩短互联长度,减小RC延迟,为高频率、大功率器件提供更完善的信号;% h6 a) j+ |4 u6 V  Y

      c5 e  d  r  I  {- d- m  ^1 z(4)封装面积小;3 M# y, Z0 }0 e9 A5 a( a

    * K/ v+ p# Z) o) P8 x(5)热性能优良,芯片背面可安装散热器。9 `  b" ~% u7 K( h" u8 l

    0 ~$ o7 k9 G; G& T4 z0 q9 S, q鉴于倒装在性能和散热两方面的优势,而ASIC芯片功耗为40 W,有较高的散热性要求,倒装芯片焊接可利用芯片背面与散热板接触散热,ASIC产生的热可在短时间内通过散热板导出封装外,可降低芯片节温,确保芯片长期稳定工作。另一方面,ASIC与ADC信号传输接口有几百个,采用倒装芯片可以减小封装尺寸,缩短传输路径,减少信号延迟时间,提高芯片性能。因此,考虑性能和散热因素,ASIC芯片最佳方案是采用倒装贴片的装配方式。
    % t6 G  X% m% @6 {+ V7 o/ i; ?4 ~8 m: M
    对于ADC芯片,功耗约1 W,对散热需求不明显。性能方面,通过HESS仿真,分别计算ADC倒装和贴装两种装配方式,对高速信号的完整性影响大小,是贴装后焊接不同跨距互连金丝对性能的影响。通过插损和回损大小,判定芯片合适的装配方式。% W9 G- u) w1 S) Z# i$ d( p* R
    2 _- W( K% I& t, q' H/ L0 m

    5 D$ E" D$ l2 y: w6 \5 H" ]仿真结果如图6、图7所示,在0~2 GHz频段内,倒装贴片插损小,可以忽略不计,ADC倒装焊电性能达到最佳。芯片贴装后,金丝键合的插损随着引线跨距增加而增大,当跨距达到1.4 mm时,插损为-0.2 dB。在0~2 GHz频段内,倒装贴片回损小于-50 dB,贴装芯片随着金丝互连跨距加大,回损增加,1.4 mm金丝互连在2 GHz回损约为-15 dB。该器件插损要求大于-0.2 dB,回损小于-15 dB。因此,小于1.4 mm跨距金丝键合,丝焊仍满足性能要求。在2 GHz频段内,ADC芯片倒装贴片和引线键合均可满足要求,鉴于ADC芯片散热要求低,金丝互连对性能影响小,采用贴装工艺,可节约成本,提高产品可装配性,因此该芯片采用贴装后金丝互连的方式装配。% y1 C5 c. D, D4 H; B

    2 \0 `. b9 L& v7 X2 基板材料选择8 L' `  n# x* h& U, u! X# X; i9 `
    基板是数字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装中实现搭载器件和电气连通的作用。由于该器件需要在母板上再次集成,基板在满足器件本身功能的前提下,还需与系统母板安装相匹配。本次基板的选择需满足芯片倒装工艺,又要兼顾BGA封装后与母板二次焊接。常用封装基板有有机系(树脂系)、无机系(陶瓷系、金属系)和复合机系三种,前两种材料在性能上各有优缺点,而复合机系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已经成为基板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没有大规模应用。本次选用有机、无机基板作为封装材料为封装基板研究对象。
    + P. Q$ V0 H. |. c2 H/ P2.1 BT封装
    4 G( N$ c; G) V封装基板有机系材料,也统称的BT树脂。
    # H1 F" z% T+ j) a6 a
    , ?# j& Q% G" [  S; |, wBT封装的优点:
    . t2 y- p) p, s5 l( M/ b. C
    / c" G6 u, c+ ~. F(1)与PCB的热匹配性好,两种材料的CTE比较接近,因而热匹配性好;
    8 Q1 H8 y/ l( p! U* O9 Y4 `4 ~  e& g8 ?2 ]1 h! `! g
    (2)在回流焊过程中可利用焊球的自对准作用,即熔融焊球的表面张力来达到焊球与焊盘的对准;
    5 G: r+ m" [& p# t) ?1 T: _  |- N% P2 I3 J+ a3 ?1 l! B3 y4 i1 l0 H
    (3)成本低;
    . s& B$ ?% R+ P) Y) b- a# s7 R4 j; |
    5 [& |% }5 s- N% A/ o(4)电性能良好。, @$ N- ]# O1 n6 {& x
    2 {! K% S: H9 v  n4 m7 [
    BT材料封装的缺点:对湿气敏感,不适用于有气密性要求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器件封装。
    3 x5 ?" @- b, i1 @8 Q+ O+ k8 i  W( |9 v* h" L1 t6 a
    2.2 陶瓷封装( m: \/ O; ], {1 N/ U
    8 ~8 m3 `- I) p7 ^& T* f/ ^% q8 k
    无机基板以陶瓷LTCC使用较广,多用于具有气密性高要求的封装中。
    7 T& Q* X& r$ p0 I) q/ I% }/ z& J+ H6 _. n9 c* x* `% J' |
    陶瓷封装的优点:* o" E  l+ b+ n& ^( O+ f9 k
    ! z# l% d- T* q1 N+ V  B
    (1)气密性好,抗湿气性能高,因而封装组件的长期可靠性高;$ o4 ~; F# p3 g4 `* k

    2 b) F! {1 g( r( `5 u; a(2)与BT封装器件相比,电绝缘特性更好;
    ' z  `4 F2 A( Z2 s9 C9 A9 @0 S. e/ R
    (3)与BT封装器件相比,封装密度更高。) @% g9 {+ _  V2 K: H4 c1 D6 W

    4 `1 [/ N% S+ Q陶瓷封装的缺点:
    7 _) O4 X$ V5 Z$ p+ v! d2 n( C
    $ v) n0 f& F+ T# P) C+ ?% S4 p% c4 k0 C(1)由于陶瓷基板和PCB的热膨胀系数(CTE)相差较大(陶瓷基板约为7×10 -6 /℃,PCB约为17×10 -6 /℃),因此热匹配性差,焊点疲劳失效;
    & U/ S/ h( ~' T1 r. u  J1 F- l7 h$ C
    (2)与BT封装器件相比,封装成本高;# ~/ v) O/ L5 W7 x6 |( l

    7 @; v$ L+ [, G" ~, A( o(3)在封装体边缘的焊球对准难度增加。
    8 e. F% T3 E6 z/ d. O' Q* ~# @; \9 g. ]. {4 v6 R
    2.3 BT和LTCC基板对芯片工作温度影响
    $ l7 e3 V; U' \! T/ K# }, b9 Z, _, y
    数字处理器40 W以上的功耗,仅通过基板焊带不能将大量的热及时传导出去,大功耗器件ASIC芯片需金属外盖接触,外盖表面贴着热沉,结构设计如图8所示,热沉上表面由25 ℃的水冷系统进行冷却,对流换热系数为578 W/(m 2 ·K)。金属盖板用密封焊料焊接在基板上,用以保护芯片、引线及焊盘。ASIC芯片倒装后,芯片底面通过散热胶直接与金属盖接触,可以将大部分的热通过传导的  方式带出。其他表面为自然对流冷却,对流换热系数为10 W/(m 2 ·K),环境温度为85 ℃,ASIC芯片的功率为40 W,AD芯片的功率为1 W,闪存芯片的功率为0.5 W。通过ANSYS软件仿真,计算使用两种不同基板时,对应芯片的工作温度。图9是BT基板和LTCC基板封装仿真热分布,ASIC芯片(芯片1)的温度范围为105~118 ℃,ADC芯片(芯片2)的温度范围为102~112 ℃ ,闪存芯片的温度范围为100~105 ℃,芯片的最高温度位于BT封装的ASIC1底部中心位置,温度约为118 ℃,其次为LTCC封装的ASIC1底部中心位置,温度约为115 ℃。对比BT和LTCC基板封装,对芯片温度分布影响较小。
    . N" j. Q! y5 b1 B5 V, q
    6 R) F! O0 \/ Y6 A6 h" ?$ J2 R5 }. x6 P# z2 N* K
    对比LTCC和BT封装,芯片工作温度的变化较小。其主要原因是ASIC大功率芯片上表面紧贴热沉,其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往上耗散,形成了热耗散通路,大功耗芯片的热少量向基板方向传导。其它芯片如ADC、存储芯片散热小,仅少量热会传给基板,本次基板散热性能的优劣对芯片散热的影响较小。因此,该数字处理器SiP封装基板材料两种均可选用,鉴于BT在BGA焊接方面的优势,在与母板焊接时,BT基板的热膨胀系数更匹配,本次选用BT材料作为封装基板。' K  m* w. Y/ W4 v- X( j+ R% @
    # e9 T5 k& F* D* @' m
    3 结论
    % c6 w+ a. Z0 R2 H) S本文以现有混合集成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在系统小型化过程中,关键芯片的封装工艺,并采用电磁仿真软件模拟倒装和贴装两种装配方式对性能的影响。且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芯片的散热需求,并探讨BT和LTCC作为基板材料对该结构数字处理器散热的影响。为后期小型化工艺设计指明了研究方向,是一次有效的SIP封装的工艺探索。目前,在国内SiP技术尚属于初级阶段,随着SiP技术逐步成熟,必将成为电子技术新热点和技术应 用的主要方向之一。而SiP封装工艺作为SiP封装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花费力量从事相关技术研究。
    ) E, a* F0 j% i" c& d2 f% J4 _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1-6-1 10:43 | 只看该作者
    现以小型化数字接收机为例,产品由原来一个机箱大小的数字化接收机,通过小型化设计,整体缩小为一个具有同等功能的SiP封装表贴器件,长宽大小不超过50 mm。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1-6-1 14:32 | 只看该作者
    从形态上来看,微系统产品分两个层次。一是芯片集成微系统,指以系统架构和算法为核心,以先进微电子、光电子、微机械为基础,融合集成的集传感、处理、通信、执行、微型电源供电等功能一体的、具有某种系统功能的、芯片级规格的微小型系统,芯片集成微系统是微系统的高级阶段如图1所示;二是功能集成微系统,指以系统架构和算法为核心,以微电子、光学(或光电子)、MEMS/NEMS等技术为基础,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通过跨学科多专业融合集成设计,采用SoC/SiP以及系统级封装集成制造,实现某种系统功能的微型或小型产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21-6-1 14:36 | 只看该作者
    现以小型化数字接收机为例,产品由原来一个机箱大小的数字化接收机,通过小型化设计,整体缩小为一个具有同等功能的SiP封装表贴器件,长宽大小不超过50 mm。设计上采用可寻的商业化芯片,自行设计专用芯片,把电路ADC、ASIC和无源元件如电容、电感集成到一个封装体内,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原有的混合集成器件加电缆集成的方式,体积上不满足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24 15:21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