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提醒楼主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串扰,影响串扰的因素有哪些。
3 M. I3 O) J- u! m3 d) v$ p# d- q5 T7 k6 ~( b! W5 a: a& i% w9 @
其实楼主给出的串扰仿真的instance忽略了一个事实: K, S$ S+ Y$ Q
' T8 t# m" R( ?你是在仿真串扰,但你却忽略了你给的仿真环境是:阻抗失配+串扰6 g+ `! g* e+ x
7 M' o0 U$ Y" a9 v& i x: I, R
得到的结果也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仿真结果。
2 o7 j- k, z' F- K5 g9 \4 B1 f单单的用frequency来评估你的crosstalk+impedance mismatch结果,这种评估是没有实际分析意义的(如果你可以进行两种影响因素的剥离还有的研究)
3 o" t0 J1 `) W8 ~# g' T7 k/ C @# l* ]; Q, C, E# O
而且严格的讲,你用的驱动模型的上升沿已经达到300ps,驱动端的pkg寄生参数影响也会使得仿真结果更加复杂。1 i. ^* ^; w0 g, P' M4 M
. D0 V" d# z; C. {, ^讲的不一定对,请指正!
# n! [% `7 T4 `8 R4 n4 r
U2 P; s; J9 g# p! t: g' z[ 本帖最后由 forevercgh 于 2008-5-29 11:1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