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 决策能力是可以锻炼的) w, ?1 H( D7 b1 r
看到“决策”这两个字,脑子里浮现的是不是都是商业领袖、政府高层,好像跟你没有什么关系?
2 D3 T4 M, z2 Z; @1 E, w) A' J# O" n! r+ \5 N( P7 r$ Z- ?: d- {
可决策不就是做个决定吗?
8 v3 c$ c. X# `3 K0 ^4 C+ z* Z) }$ X" X S" L% Q9 t" S
早上起床失败,你要判断继续挤地铁还是打车上班,地铁的时间是确定的量,迟到的概率是100%,但时间很短;打车的几个变量都是不确定的,有可能不迟到,也有可能迟到更久,还要计算迟到罚款和打车费用的性价比。
" G9 y" C. Z$ c/ o; w+ x/ D6 ?' u8 S* t" l# b$ t/ K
上午,一份做了一周的报告完成了,你要考虑是早点给领导过目,让他提意见,还是自己再花一天的时间修改一下,或者就几个复杂的问题跟同事讨论一下。% @% C) A/ p( V% W6 g7 ]9 C& |, R
5 u5 T3 a1 v G' A9 y
下午,设好的股票买入价到了,看着飞流直下的大阴线,你在考虑是不是等更便宜时再买,还是按原计划执行?
v! \8 z d: s+ [ {% P5 z+ V: J+ ]2 n) C
人生何时无决策,只不过……- [$ f u- w0 {5 J( ]- a. J3 D
/ U+ y4 X. I" c: C
想象中的决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深藏不露
( }9 D3 F# ` W$ a6 g! s* t/ y' F+ t. H$ g, U
现实中的决策:反复纠结,草率决定,迅速后悔
+ k; F5 u; S! d$ p) x9 z. H2 i, t( }8 J r& a" a
人生就是一个个的决定组成的,其中总有一些决定了你人生的关键去向。生活中的小事都做不好决定,凭什么可以在大事上做决策呢?. x7 D/ q" N* F* {) v; D
1 K4 [+ B$ }2 e- |1 m/ [: L6 P
事实上,决策能力是可以锻炼的,决策的方法,我之前写过很多,见文章末尾的#决策#专辑。, _, D0 g- e5 q* Q8 B
0 x$ J, f$ S! _1 T# U2 C |$ d. o
但就算是掌握了正确的决策方法,人还是难免犯错误。因为决策能力训练的关键方法就是复盘,从过去的决策中总结经验,但这恰恰是最难的。
2 @; m0 L; r7 K8 q# J3 B% A* t$ S. o! X0 \0 V+ C
黑格尔说,人唯一能从历史中得到的教训就是,人无法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3 k* p) @! K( w+ h& g
! l9 V4 S% [ f# E' Z! }2/4 炒股还是买房?
; A. Z) X2 _$ y4 h0 O! ?对过往的决策进行复盘,就是回头看一看,当时决策的理由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差别,以便从中吸取经验:
$ X$ n* F5 ?& z' R$ |" k! ]) |: |3 z0 Z$ A
当时选择的衣服,理由是什么,实际效果如何?+ ?% C0 `% \' o P
$ D2 m# ~+ b% s3 h$ m
当时决定的旅游目的地,理由是什么,实际上是这么回事吗?5 s* e3 F: q6 P+ K1 J& t! ]
$ {8 \9 S; {8 t- f( [$ ^当时看中他(她)的哪一点,现在还喜欢这个优点吗?: w% \/ ~/ E, Y) X9 |' x4 I, O; Y
7 \, ?3 e" t7 ^9 ~$ k2 r
所以,复盘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加强我们对某个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理解 。
$ c0 G5 S" q5 i: e, L( E1 H
' P+ k% g, F) G5 N从结果分析原因,看似简单,好的就是对,不好就是错。其实不然。难点在于,大部分事件都是诸多原因造成的,表面上,我们会列出“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等一堆原因,但原因列得越多,你却越糊涂——人的大脑更擅长处理单因子的因果关系。
2 U0 T p, {6 K7 d4 {- f- ^
* c3 [. y1 d- u2 O+ K举个例子吧,十年前,你的生活面临一个选择:有一笔钱,用来炒股还是买房?
8 x7 }9 s# [& K% Z f( J+ p. T4 R5 x. K8 }
. P1 `5 R2 ?) a$ P% j回到2011年3月的决策环境,这还真是个两难选择——' a; k5 e5 d( c
* I, i$ @1 `. o+ f6 K
看空房价的理由:经过2009~2010年四万亿大放水催生的史上最大的一波楼市暴涨(当时确实如此),加上2010年以来十几道金牌的史上最严(当时确实如此),2011年,很多人都不看好房价还能再涨十年。
) S* y- L/ i/ k* f) y' d0 j
% \ f7 Z) ~$ ], M7 C看多房价的理由:身边买房的人从来没谁吃过亏(其实也就近十几年)。1 p' h2 @. |4 s. p5 v' a) v! w
' o! Q5 l1 g. e; x4 p看多股市的理由:经过2008年史无前例的大熊市和2010年的阴跌,2011年股市的估值水平已经比2008年最低的时间还要低了,而此时的经济和企业盈利状况还很不错(当时看确实如此)。6 m$ c1 ~& g9 `( H9 o" p
: } ?" R8 z, a/ R/ H看空股市的理由:我身边炒股的人从来没谁赚过钱,就算赚过最后也赔了。! r6 {, C" S6 B0 g6 \3 _7 V9 M& [
P2 v. s3 J- z/ |9 X( h听上去好像都有道理,最后,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站在后视镜的位置上,结果不难判断:
) Z; W+ y2 C: o; {/ e' r+ X# j' g
买房的人,不用说,成了这个时代的大赢家,而且越是超出经济条件咬牙买大房的人,赚得越多;而炒股的人,除了极少数赌对了一两只长线大牛股的,大部分人能保住本金就不错了。' [8 |+ n* [" `2 `0 K
8 u/ g* g& Y% Y
所以复盘时,大部分人都是直观地认为,当然是买房更正确。原因呢?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当然是因为这十年,房价涨得更多。
+ {1 Y" s- C7 U/ U, o7 a c6 B5 v9 g; K1 _' h$ T- G, o
但实际原因复杂的多……7 n& m/ R( q; O* q, E2 W
! i* \2 c5 P0 i8 R4 I; @- D% a3/4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 u' x4 b$ O6 Y i& |- S' i0 D
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买房更正确,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条:* }0 q3 ]9 n4 w, i& P+ M' N
1 R4 J [- ^9 n: j# C" |1、买房有贷款,五成贷款相当于放大了一倍的涨幅,而加杠杆买股票的人很少,甚至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满仓;
1 G0 W2 B- Q4 U1 n2 ~5 l
' u# B5 S8 i$ z( y2、房子因为流动性很差,是一直持有的,而股票因为流动性好,总是买进卖出,本意是想低买高卖,但由于人性的弱点,很容易变成高买低卖。
' p, Q: ~+ Z5 r: z* d5 x! [+ ?- N Y" v% {
3、认为股票涨得少的统计,是被上证指数骗了。2011年以来,上海房价涨了120%,在全国也是前几名了,但成立时间超过十年的混合型基金的十年涨幅中位数为153%,超过上海房价涨幅,更不用说其他城市了;
0 H9 f2 i9 Q1 C+ E* N- n
( f% y$ N' o4 g- ^# G4、房价的区域差异大,不同城市,甚至每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涨幅不均,相差很大,而房价缺乏易得的权威数据,大部分人根据身边的极端案例感受涨幅,很多人感觉去年上海房价涨了一倍,实际上只有15%左右,但部分学区房最高时个别成交价确实超过70%。
/ N- w. h- G Q+ O2 V8 p4 p9 d3 H- L& G* ?
5、股市的波动大,就指数看,近十年的涨幅反而比近七年的涨幅差,近六年的涨幅又变成负的,2018全年下跌25%,但近两年又涨幅巨大。+ g8 a' e# g- k* Y: @
. _& O/ D6 L$ T' k7 D6、其实房价也一样,上海房价大部分涨幅都是在2012~2013年(涨了40%)和2015~2016年(涨了70%)这两段完成的,不少在2017年最高点买房子的人,去年才刚刚解套。
, i6 [- u$ K6 Z! D! N; \; K! _/ u _; w4 b( g( U
7、如果把统计的时间放大到20年,可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涨幅都比股市高,但是如果再把时间放大到两百年,看欧美的历史数据,权益类资产的涨幅要远远超过房价,后者仅仅是获得了跟GDP差不多的涨幅。2 k. g' k2 R/ A+ R
; V0 I8 h: K- u/ T
如果继续分析,还能找到更多的因子,先分析这几个影响最明显的吧。
6 W7 [; x+ @- F1 I
1 w3 q. s1 o7 I R0 H, M从量上分析,第一条原因对结果的影响最显著、最直接,可以直接用一个数学公式算出来。但如果我们仅仅止步于这个原因,那我们就失去了一次深入探究问题的机会,因为更有价值的是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部分股民都不愿意用杠杆?4 c+ {& p0 k! d0 H% V
" l6 A3 J6 @: ^) F1 j买房要贷款,经营也会贷款,炒股却不敢贷款,很容易想到的是股市风险高,但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停留在显而易见的东西上,那炒股的“风险”到底是指什么呢?
! a/ S( x1 H9 F6 p, _; g& f' l, k: b+ Y9 ?% ^
很多人对“风险”的理解就是下跌,但是房地产也会下跌,做生意也会破产,股市从开立以来,总体上还是一路向上涨的,炒股的人都是相信能长期获利的,那些怕跌的人,根本不会进股市,所以“亏损”并不是风险的真正含义。4 [- ~8 U4 _ r# q6 G3 a
! Q& p, S, h" E) t' J. _
事实上,上面的第五条已经告诉你原因了,真正的风险不是下跌,而是波动。如果你加了二倍杠杆炒股,下跌超过三分之一,就会被强制平仓,你的资产就归零了,哪怕之后再涨十倍,也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为了防止波动的风险,股市上加杠杆的人并不多,也就导致,就算是同样的涨幅,整体的收益上,炒股还是没有买楼大。# w, V( q3 A9 R9 H9 T
4 }. f; J. j3 e2 l4 ^9 b9 ]问题好像已经搞清楚了,但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从不止步于此,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股市的波动这么大呢?$ y7 H! @. S" g2 p
' K# o8 _- k2 m答案在第二条,因为股市流动性太好,导致大部分人很难坚持长期持有,上涨过快时总想着兑现,下跌过快时又想着是不是先卖掉看一看?由于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先天弱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总是在本能的驱使下,高买低卖,被反复割韭菜,最后赚了指数赔了钱。
' E5 ?7 i& \% b: j, i' s! P. u9 l% y5 o, s1 P
被反复割韭菜,最后赚了指数赔了钱。, I" e7 z( ~. T+ V S% u
既然波动性才是亏钱的根本原因,那我们就可以继续深究下去了:楼市的波动性不大吗?没有人因为炒楼而被套吗?( n4 D) U1 x9 Q+ x2 D
]8 W$ R8 I. i0 R, a5 }其实也未必,第四条分析中已经告诉我们,楼市的部分地区也有过剧烈的跌幅,比如环京部分地区房价也是跌幅巨大,如果你在下跌中因为恐慌而卖出,你的损失仍然不小。
* p. V! U$ C3 R5 G/ ^, }# y
) c: v5 k# f7 H分析到这儿,我们就可以看到楼市适合投资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房子的流动性非常差,导致我们不太经常关注楼市的涨涨跌跌,有时跌了又涨了也不知道,还以为一直在涨(对应第六条分析),我国的法院也不会因为还不起贷款而强制拍卖唯一住房,这样反而有利于我们长期持有房产,避免了我们受到人性弱点的干扰。
$ | m3 ?" h6 o& g8 X' r! l
/ V: T6 q6 ?6 R B" [: P' A最后,第七条分析告诉我们,对于大部分非职业投资者而言,买房都是比炒股更正确的决策,并非因为房子涨幅高,而是房子更容易坚持长期持有。
, P4 z6 r' ~ e& i3 R! k' M+ G
! j) ~. D& j4 o, Q9 \. X相反,股票投资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建立价值投资的意识,因为股票本身只是一个符号,背后的股权所代表的上市公司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而后者,总是容易被人忽略。
# i) k/ j$ S9 X/ X
+ J' X7 Q- j4 N价值投资之所以被推崇,也能赚到钱,不是因为它正确,而是因为它有一个不会飘移的“价值锚”——企业真实的经营,可以让我们无视价格的波动。, f0 D8 l/ R M! T2 L, k
7 `9 D8 g# b7 n& I& ~ j1 j' ?1 O你看,经过了这一连串的复盘分析之后,虽然对于“什么才是投资的成功之道”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我们渐渐产生了一个方向正确的理解:决定你投资收益的因素非常之多,有各投资品种本身的涨幅,有价格的波动,有流动性对人性的干扰,有信息的易得性,等等,而其中更重要的,是你的投资理念。
3 ~' Z: l' ^9 _) y Q$ ? y6 E
( J5 `2 S, i4 a8 B% w相反,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归因分析,看哪一类资金的涨幅更大些,你就会得到一个对你没有任何帮助的、甚至是错误的归因。
! V; u$ e( v$ j0 y9 O3 x) V9 `6 Y9 z$ A; B R* r- h
所以很多人听说我是基金经理,直接问我有什么股票可以买。在大部分人看来,只要知道了一个个神奇代码,就能赚到钱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最能从股市上赚钱的,不是那些明星基金经理,而是上市公司的老板、证券行业的分析师。
# M1 h. L0 d# d: Q u1 d
1 o- _9 O2 S/ k4 f( c3 s4 ?就像我们平常说的一句话,过程比结果更重要。5 U: I2 Q$ z- S5 O3 f* {7 r
) F4 \$ W- \ k2 A$ H+ Q+ t; q4 N
4/4 理解复杂性,投身于复杂性
" B9 I! C; x4 o9 M2 [很多人评论我的文章时喜欢说:“不就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至于说得那么复杂”。; o# \! {' w" I: O e: V3 V3 x ?
0 G3 F9 p# q0 Y4 r3 l# S5 l一般人习惯的思考方式是“现象——原理——现象”,这也是学校里的学习方法,月球围绕地球转的现象,背后是“万有引力”,推论就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多么简洁的证明啊。
: o: G9 t4 @+ ]7 M' H4 [
( c2 X8 ~7 S+ R4 G' u教科书把复杂的现象抽象为一个简单的原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某些规律,我喜欢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很少出现“一抓就灵”的因子。/ w9 E: u/ {+ [1 K
' N( ~! H# U# X7 p5 P好的复盘方法,要尽可能地挖掘多个因子,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算没有建立清晰的关系,你也可以在下一次决策时,提升每一个你可以控制的因子出现的概率,从而总体上增强你成功的概率。
7 d/ R" `* ]. h1 k: Y- v; N+ d! v' o: e8 C/ I' i: H. R2 I) g' G
很多人追求所谓“大道至简”,而忽视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人生理想,而不是方法论,一个没有经历过复杂性的大脑,有什么资格谈“大道至简”呢?* m8 u/ G( d5 J" b
0 t* e2 \( [7 j [理解复杂性,投身于复杂性,不强求准确性,培养系统性思考的能力,才是正确复盘与决策成功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