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G, s& P) P, R V
1引言+ J) y9 ]) g2 H5 \5 A3 W5 O
: D: |# X$ @7 k$ K1 q
电子设备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和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子设备是由各元器件单元组成,在军用电子设备研制过程中,对其元器件进行严格的管理、检验和筛选,可以保证电子设备整机的质量,从而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为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在元器件的选用、采购、检验、筛选、储存及执行的标准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形成闭环管理。下面主要阐述了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控制措施和有关过程。
4 p" E1 Y7 _0 h" R- F. g" E: L2 j/ A% Q* |
2 制定元器件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控制措施和过程要求电子元器件的固有质量是高质量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但是,电子系统或整机产品的质量不能简单地依靠元器件的固有质量,还应采取 有效的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措施。. F' c8 k: Z$ i
a) 在电子设备研制过程中,研制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元器件质量控制文件,如《电子元器件检验程序》、《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保证大纲》、《电子元器件筛选程序》、《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程序》、《电子元器采购控制程序》等文件。有关质量文件的制定要适合本单位和产品要求的具体情况,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既不能太严,也不能过松,既要避免出现理解不准,覆盖不全,规定不严,水平不高,起不到控制电子元器件质量的作用的情况。也要防止因质量文件制定的要求得过高过严,使检验、筛选费用加大,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甚至造成元器件伤害,从而留下质量隐患。对电子元器件质量文件的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有一个不断修订、充实、完善的过程,因此,要对元器件质量文件实行动态管理。
" S& t1 n$ _0 V. @$ Q1 w7 l0 f1 @9 X/ x! c; J0 m8 @
b) 积极宣传和贯彻国标、军标及企标、行标,严格执行有关标准是加强元器件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标准是进行元器件采用和管理的依据,没有标准,就没有规矩,也就无法实现科学的管理,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元器件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有关电子元器件的标准,如《GJB 33A97半导体分离器件总规范》、《GJB 579496半导体集成电路总规范》以及其它有关方面标准,并在实际应用中严格贯彻执行。
9 n' p" l9 V, B- Q& G! R)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应确定一位高层领导主管元器件的管理工作,负责组建好元器件管理机构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主管领导、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职责,要管理好元器件是很难的。
7 m4 m$ r" B4 |( m* d' j
- ~0 ^0 K* ?+ Q" R: _1 o
3 加强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控制9 r; [* b4 c9 h
a) 建立健全检验机构和制度,理顺各机构的关系,合理设置检验机构,要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权限及接口关系,对元器件检验与筛选实施全过程监控和管理。对关键和重要环节应进行重点控制,分级控制,层层把关,保证检验分析质量。
3 Q0 ~$ X2 A8 k# d% e
- a8 D \9 N4 p) `3 B. ~
b) 提高检验分析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制订详细的针对检验分析人员的培训计划,检验分析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对从事优选、筛选、失效分析的人员还应该要有学历要求,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8 O9 g; i3 Z) v. ~# v; y2 k
. I8 Z6 H7 W7 u c) 制定合理的检验规程并经过审批,检验分析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和分析,根据技术条件的要求对检验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也应该要求进行控制,并作好相关记录。
# a, ~" o: z% D+ J7 m1 o) j$ ^& @
! u) k2 Z0 Y, s* X- c& ^0 X" u, l4 严格控制元器件的采购
4 _# i- N$ ~& L5 t; v4 V3 k7 I- y; ~1 |3 d2 K7 o5 o
a) 必须对元器件的采购实行严格控制,应制定相应的采购控制程序,按照元器件的的重要程度确定元器件供应单位名单,定期对元器件供应单位进行评选,实行动态管理。必要时,应该由采购部门或质量部门组织对元器件供应单位进行第二方质量审核,确认其产品质量是否受控,对不符合要求的元器件供应单位必须坚决从合格供应单位名单中剔除。
8 S/ ~2 [) K; s7 M; z2 O9 d$ \" e- S/ o7 @6 x* Z! Q, ^7 E
b) 元器件的采购人员应熟悉元器件标准或规范,实行招标或定点采购,招标采购质量为主价格其次。采购文件要规范,质量等级明确,重要的采购合同要有质量部门授权人员的会签。
; w$ w- [" T b( B! |
! N( x( g$ S7 l. P* }* y, `- W* A% N: S
c) 必须按照元器件的存放要求和条件对元器件进行保管、贮存与搬运,严格按元器件有关要求对湿度、温度防锈、防
静电等条件加以控制,存放环境应做到清洁和干燥,无有害气体。作好元器件的进出库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 C! D6 C# P* s6 {) g. Y% e: x
1 D2 g! @+ f9 C* b/ O6 x5 对元器件合理筛选和优选
0 H+ s& C, X4 o: w" [ a) 元器件筛选是模拟元器件的使用状况和条件,针对失效模式进行一些试验和性能考核,以剔除不合格的、或由于某种缺陷会引起早期失效的元器件。这是一种保证电子设备质量与可靠性的有效的方法。元器件的筛选规定应合理,既要严格把好筛选关,预防潜在的质量隐患;也不要过于追求形式,走入“越严越好”的误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检验过程中记录是表现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证据,因此要记录详实,妥善保管,具有可追溯性。对筛选合格的元器件必须有明显的标志,防止不合格元器件的混入。
7 j7 }. I$ `- x0 L* \! @' C, S
' d. ]9 m! Q$ L* u: C- U' Q; h
b) 为确保电子设备整机产品质量,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元器件优选是电子设备产品高质量和可靠性的基础保障。统计表明,在电子设备现场使用的故障原因中,元器件失效约占50%,其中元器件的选择或使用不当又占了30%-50%。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对元器件可靠性水平、失效模式不清楚,未能在设计上扬长避短,不能根据元器件所在位置和可能遇到的恶劣环境条件,有针对性的优选元器件。一般优选原则如下:
- M5 L. E" _0 c" ~ ?7 T1 l$ v; X) v: K
选用元器件必须实行三定,就是定厂家、定品种、定规范。应选择那些既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质量状态又比较稳定的品种和厂家。
( D; {7 Y0 m' |; y5 U
优先选用符合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可靠性水乎高的元器件。严禁选用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劣元器件。
2 Q' b* {% S3 m w! [
采用新产品要慎重,对新元器件和外协试制元器件的使用数量应限制在一定的比例。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国内生产的电子元器件。
( \) U, Y O, F6 Z; L' y1 `* N2 J+ K对元器件应该降额使用。降额设计是减少元器件失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提高由很多元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不同的元器件,其降额参数是不同的,它取决于对元器件的失效率有极大影响的失效机理以及元器件的种类,绝不允许出现满额和超额使用元器件的情况。
+ u4 Z$ M: |9 A( ~$ t& E0 {" u4 {! N/ z: ]# L! n. I# N* d7 w
c) 另外,对容易产生故障的元器件或部件,为了确定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防止这种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的重复出现,为采取预防纠正措施提供依据,还应进行必要的失效分析。对元器件进行失效分析是技术攻关和提高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整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制定失效分析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这是进行失效分析的首要保证。
7 E& @. d' Z; r) i; N4 R: \- ~% J! b, f9 N+ s
d) 采用可靠性分析方法、FMECA (即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及危害度分析〉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和开展容错设计、容差设计、冗余设计、耐环境设计、人机工程设计及保障性和维修性设计,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
) `/ P0 k4 |- d$ J& V& ?
+ Z, \- `' t" n; {( ~+ Q+ t6 建立元器件信息管理制度
: ^2 e8 U8 Q% k v8 P2 u 加强元器件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整机研制单位应建立信息系统。除了要及时收集外场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外,应大量收集所采用的元器件信息。如:元器件筛选数据、失效分析信息、外场电子元器件失效信息等。对收集到的元器件信息尤其是失效信息进行分析,为改进元器件使用提供依据。为了保证信息收集到位,应定期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和总结,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
) N' n" `$ u5 l0 |% ~& X
. A- F! N8 J, @% ^7 结论& B5 l/ \, V1 H1 p+ v% U# E! e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设备基本单元,是电子整机产品质量的源头,是产品质量的关键,对源头质量问题发现得越早、解决得越好,对产品后续质量及产品整体质量的不利影响也就越小。对所选用的元器件采取有效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对保证整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军品研制过程的重要的质量管理工作。
% O% J# O2 j& c# i) s- V, P' R
& d3 U9 G+ a, p4 u# `, v$ |& w3 E8 {
" a G" c$ m; w }6 n3 Y
7 k! \2 Z7 g/ |7 e; q3 x
" J- ^. [' }: `; T; W0 F8 _, q. D- Z7 O1 p2 `( M+ p3 R" U
& Y0 F7 D2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