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8-28 15:14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引言
6 c. R+ h- |& t' @) g3 O) V
: N3 t' a6 ~& P' N# y 1993年世界上只GaN基蓝色LED问世以来,LED制造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目前国际上商品化的GaN基LED均是在蓝宝石衬底或SiC衬底上制造的。但蓝宝石由于硬度高、导电性和导热性差等原因,对后期器件加工和应用带来很多不便,SiC同样存在硬度高且成本昂贵的不足之处,而价格相对便宜的si衬底由于有着优良的导热导电性能和成熟的器件加工工艺等优势,因此Si衬底GaN基LED制造技术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 F w. \- v0 W7 q6 I5 n( y
4 p" j' [0 @1 E- T, w
目前日本日亚公司垄断了蓝宝石衬底上GaN基LED技术,美国CREE公司垄断了SiC衬底上GaN基LED技术。因此,研发其他衬底上的GaN基LED生产技术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
8 ~: Q7 v0 m& c" |8 J( \8 r0 L& W& k3 v; f7 }" i0 V( V$ [
1 Si衬底LED芯片制造' j; k5 _5 f3 b$ F7 W3 T+ ~# o
; u* u2 ^7 u, _8 j4 B0 L8 J
1.1 技术路线
9 W! `5 z: ^1 G, w G& V& ]5 D- j3 Y* Q
在si衬底上生长GaN,制作LED蓝光芯片。, K% S9 V% C1 i% o
% a* z6 ^0 s+ x- Z8 |/ k 工艺流程:在si衬底上生长AlN缓冲层→生长n型GaN→生长InGaN多量子阱发光层→生长P型AlGaN层→生长p型GaN层→键合带Ag反光层并形成p型欧姆接触电极→剥离衬底并去除缓冲层→制作n型掺si层的欧姆接触电极→合金→钝化→划片→测试→包装。
K% K& x4 L2 M! t* i! B" r0 g& N0 a
1.2 主要制造工艺
* |, P9 i4 o' C2 H! T6 H$ F5 _" e9 T% c4 X& `2 D7 e% u5 T5 ?, b$ r# f
从结构图中看出,si衬底芯片为倒装薄膜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背面Au电极、si基板、粘接金属、金属反射镜(P欧姆电极)、GaN外延层、粗化表面和Au电极。这种结构芯片电流垂直分布,衬底热导率高,可靠性高;发光层背面为金属反射镜,表面有粗化结构,取光效率高。; t" Q1 f; x9 G1 G0 L; h
3 w! y- d! w# `$ r
1.3 关键技术及创新性
( l. b' L1 G+ T- U- q4 j+ t$ `& }1 Q7 W) o/ F# t
用Si作GaN发光二极管衬底,虽然使LED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也解决了垄断问题,然而与蓝宝石和SiC相比,在Si衬底上生长GaN更为困难,因为这两者之间的热失配和晶格失配更大,si与GaN的热膨胀系数差别也将导致GaN膜出现龟裂,晶格常数差会在GaN外延层中造成高的位错密度;另外si衬底LED还可能因为si与GaN之问有0.5 v的异质势垒而使开启电压升高以及晶体完整性差造成P型掺杂效率低,导致串联电阻增大,还有si吸收可见光会降低LED的外量子效率。' W: y2 Z0 X" t; Z! h
- h8 F. C% p) P6 \6 x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和采用了发光层位错密度控制技术、化学剥离衬底转移技术、高可靠性高反光特性的P型GaN欧姆电极制备技术及键合技术、高出光效率的外延材料表面粗化技术、衬底图形化技术、优化的垂直结构芯片设计技术,在大量的试验和探索中,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终成功制备出尺寸1 mln×1 mm,350 mA下光输出功率大于380 mW、发光波长451 nm、工作电压3.2 V的蓝色发光芯片,完成课题规定的指标。采用的关键技术及技术创新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7 d. t) b, l8 d9 }! M- y! ?8 K
% N8 x: Y* q" V4 o# T( H# Y (1)采用多种在线控制技术,降低了外延材料中的刃位错和螺位错,改善了si与CaN两者之间的热失配和晶格失配,解决了GaN单晶膜的龟裂问题,获得了厚度大于4 m的无裂纹GaN外延膜。
* {) k* D5 F- W0 Z; q9 I" S% n8 R; \% ] F: k
(2)通过引入A1N,A1GaN多层缓冲层,大大缓解了si衬底上外延GaN材料的应力,提高了晶体质量,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
( ?/ g4 m5 W" m/ G5 R" E" N7 d; p, F( E$ {+ \' r. B# d
(3)通过优化设计n.GaN层中Si浓度结构及量子阱/垒之间的界面生长条件,减小了芯片的反向漏电流并提高了芯片的抗静电性能。
( U1 l c: l% j! ~- F
. V1 Z* |. o/ E( n (4)通过调节P型层镁浓度结构,降低了器件的工作电压;通过优化P型GaN的厚度,改善了芯片的取光效率。
2 ]9 a) Y- a) F! a+ e1 V
3 Q- g- b4 B/ q( ` (5)通过优化外延层结构及掺杂分布,减小串联电阻,降低工作电压,减少热产生率,提升了LED的工作效率并改善器件的可靠性。
( r2 \4 f$ B$ [' J$ y: P1 b- E& j% }0 j6 K$ B0 t6 G
(6)采用多层金属结构,同时兼顾欧姆接触、反光特性、粘接特性和可靠性,优化焊接技术,解决了银反射镜与p-GaN粘附不牢且接触电阻大的问题。! c. e* E" |( S) r) B3 P# M$ M' `
2 T0 x5 c+ q) o- i1 ?
(7)优选了多种焊接金属,优化焊接条件,成功获得了GaN薄膜和导电Si基板之间的牢固结合,解决了该过程中产生的裂纹问题。
# h( u! X# L; p, V M# ?% V
4 I8 F% i1 m! e" I: g# e (8)通过湿法和干法相结合的表面粗化,减少了内部全反射和波导效应引起的光损失,提高LED的外量子效率,使器件获得了较高的出光效率。4 ]' K A$ t c; P# l; o* ?, r+ s
" N2 }( z J5 S& s4 Y1 f (9)解决了GaN表面粗化深度不够且粗化不均匀的问题,解决了粗化表面清洗不干净的难题并优化了N电极的金属结构,在粗化的N极性n.GaN表面获得了低阻且稳定的欧姆接触。* f; J9 z V! E9 q0 H
: y" E$ E$ ~! X% f6 l. S5 X7 a- e% E 2 Si衬底LED封装技术
5 _0 g' [' L, y2 L" _" M- b$ E
5 ^% U4 t% E1 o% C2 F% \ 2.1 技术路线- _# [! O6 e6 H8 V
8 G. x! ]) p( f1 v2 S0 q 采用蓝光LED激发YAG/硅酸盐/氮氧化物多基色体系荧光粉,发射黄、绿、红光,合成白光的技术路线。: K0 d: F& l' U/ {
. u4 C- a. u/ h% h1 b5 `2 a
工艺流程:在金属支架/陶瓷支架上装配蓝光LED芯片(导电胶粘结工艺)一键合(金丝球焊工艺)一荧光胶涂覆(自动化图形点胶/自动喷射工艺)一si胶封装(模具灌胶工艺)一切筋一测试一包装。
) q& P" g. o$ x( }# K, ~/ t
# z5 y) q( P4 U7 ^7 B 2.2 主要封装工艺: E, h+ C7 r" k& }4 m
7 z5 M4 m2 C! q
Si衬底的功率型GaN基LED封装采用仿流明的支架封装形式,其外形有朗柏型、矩形和双翼型。其制作过程为:使用导热系数较高的194合金金属支架,先将LED芯片粘接在金属支架的反光杯底部,再通过键合工艺将金属引线连接LED芯片与金属支架电极,完成电气连接,用有机封装材料(如si胶)覆盖芯片和电极引线,形成封装保护和光学通道。这种封装对于取光效率、散热性能、加大工作电流密度的设计都是的。其主要特点包括:热阻低(小于10~c/w),可靠性高,封装内部填充稳定的柔性胶凝体,在一40~120 oC范围,不会因温度骤变产生的内应力,使金丝与支架断开,并防止有机封装材料变黄,引线框架也不会因氧化而沾污;优化的封装结构设计使光学效率、外量子效率性能优异
2 K3 b4 Y1 @6 Q6 z
* C, @: _( q; D 2.3 关键技术及创新性
$ d0 O8 a) c% E: G5 L0 T# a" C1 c* [; t5 V" _( M
功率型LED的热特性直接影响到LED的工作温度、发光效率、发光波长、使用寿命等,现有的si衬底的功率型GaN基LED芯片设计采用了垂直结构来提高芯片的取光效率,改善了芯片的热特性,同时通过增大芯片面积,加大工作电流来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获得较高的光通量,也因此给功率型LED的封装设计、制造技术带来新的课题。功率LED封装重点是采用有效的散热与不劣化的封装材料解决光衰问题。为达到封装技术要求,在大量的试验和探索中,分析解决相关技术问题,采用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性有以下几点。$ r, @6 M6 q6 L9 V" e1 k
, v* N, V7 D+ _- L0 G (1)通过设计新型陶瓷封装结构,减少了全反射,使器件获得高取光效率和合适的光学空间分布。
$ r* \3 E1 K4 k! \& q8 E( w% j! H$ Y1 ^, I
(2)采用电热隔离封装结构和优化的热沉设计,以适合薄膜芯片的封装要求。) R! E% M: V' E# U C6 u9 B$ X
+ _/ x1 v$ ]1 V' Z, Q (3)采用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支架,选用导热导电胶粘结芯片,获得低热阻的良好散热通道,使产品光衰≤5% (1 ooo h)。: L: }- J3 }! ]4 G
) C. `2 j$ o1 \% U6 }5 x
(4)采用高效、高精度的荧光胶配比及喷涂工艺,保证了产品光色参数可控和一致性。. c3 J+ ?8 i7 a. L3 J# B P7 _
$ L2 _+ @8 h B) m- o# d- O' K
(5)多层复合封装,降低了封装应力,实施SSB键合工艺和多段固化制程,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N4 t6 U! d) `8 Q9 F! Z
. \( C, ^& B" ]1 b' E2 X- _5 \ (6)装配保护二极管,使产品ESD静电防护提高到8 000 V。1 ]: z2 }* I- H4 r* k( G2 y
. Z+ O% u f% P- M6 y 3 产品测试结果0 i' @; u' c1 h8 t
, L7 J$ J5 t8 m) L
3.1 Sl衬底LED芯片
1 A3 S: V6 K& e0 M# }: s- P8 m5 h( y5 Z6 v8 c( E0 I
通过优化si衬底表面的处理和缓冲层结构,成功生长出可用于大功率芯片的外延材料。采用Pt电极作为反射镜,成功实现大功率芯片的薄膜转移。采用银作为反射镜,大大提高了反射效率,通过改进反射镜的设计并引入粗化技术,提高了光输出功率。改进了A异反射镜蒸镀前P型GaN表面的清洗工艺和晶片焊接工艺,改善了银反射镜的欧姆接触,量子阱前引入缓冲结构,提高了芯片发光效率,优化量子阱/垒界面生长工艺,发光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改进焊接技术,减少了衬底转移过程中芯片裂纹问题,芯片制备的良率大幅度提高,且可靠性获得改善。通过上述多项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成功制备出尺寸1 mmx 1 mm,350 n 下光输出功率大于380 mW的蓝色发光芯片,发光波长451 nnl,工作电压3.2 V,完成课题规定的指标。
" n9 _& \9 C0 p# I4 H# m
5 _' |1 G& z& a: U* N 3.2 Si衬底LED封装
2 |+ w2 ~& Z0 R: \. J9 Z. U a
9 v5 k& o# v: Z( c& t7 s 根据LED的光学结构及芯片、封装材料的性能,建立了光学设计模型和软件仿真手段,优化了封装的光学结构设计。通过封装工艺技术改进,减少了光的全反射,提高了产品的取光效率。改进导电胶的点胶工艺方式,并对装片设备工装结构与精度进行了改进,采用电热隔离封装结构和优化的热沉设计,降低了器件热阻,提高了产品散热性能。
1 o3 b+ l' e1 r& B1 q! M
1 ?: I1 J1 I' ?5 h+ ^ 采用等离子清洗工艺,改善了LED封装界面结合及可靠性。针对照明应用对光源的光色特性的不同要求,研究暖白、日光白、冷白光LED颜色的影响因素:芯片参数、荧光粉性能、配方、用量,并通过改进荧光胶涂覆工艺,提高了功率LED光色参数的控制能力,生产出与照明色域规范对档的产品。蓝光和白光LED封装测试结果见表2。表中:Φ为光通量;K为光效;P为光功率;R为热阻; μ为光衰;I为饱和电流。/ \0 b/ ~1 r" n m5 s! t
3 P3 X4 b5 P1 D 4 结语
9 i1 _9 ?2 I) v+ x2 T( L
" _6 c5 ^, A( w. M5 ?$ B7 N |' { si衬底的CaN基LED制造技术是国际上第三条LED制造技术路线,是LED三大原创技术之一,与前两条技术路线相比,具有四大优势:: y! P/ k. _6 t' d C
. t3 Z7 W& u- e$ e2 G7 `% \: S ,具有原创技术产权,产品可销往国际市场,不受国际限制。
- {) A5 Y M) O+ p
* l% y4 m- x3 N' d$ G 第二,具有优良的性能,产品抗静电性能好,寿命长,可承受的电流密度高。
& i( T: c6 Z9 j# S3 w" \3 [! u O: x& o4 D& e' Y2 k, Z
第三,器件封装工艺简单,芯片为上下电极,单引线垂直结构,在器件封装时只需单电极引线,简化了封装工艺,节约了封装成本。. D; P0 Y5 D \5 }5 B0 a1 f- ?
& u5 W& G u1 a! Y7 y( j- D% m 第四,由于Si衬底比前两种技术路线使用的蓝宝石和SiC价格便宜得多,而且将来生产效率更高,因此成本低廉。
# M! l6 H0 d7 x# _) b
) l4 Y. ~$ K/ `5 r/ e$ c( b+ R3 ? 经过三年的科技攻关,课题申请发明12项、实用新型7项,该技术成功突破了美国、日本多年在半导体发光芯片(LED)方面的技术壁垒,打破了目前日本日亚公司垄断蓝宝石衬底和美国CREE公司垄断SiC衬底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局面,形成了蓝宝石、SiC、Si衬底半导体照明技术方案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采用si衬底GaN的LED产品的推出,对于促进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半导体LED照明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B6 @, v1 T; o, i1 T9 j
* e G/ F0 P5 O0 @+ U9 T+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