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113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有的领导学得越多,团队却越来越糟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20 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恐怕没有一位企业领导者会想到,员工居然非常反感领导积极学习。1 c8 {/ B+ t$ V; }& o/ G- ~

) x: D  G1 R6 M! H8 U$ f- i6 M: s在一家企业的年终总结结束后,有几位员工聊天。
' d5 ?6 Z& z* t1 c2 o6 ~! J: M. T( n9 i% {7 p* T7 @
员工甲感慨:“好歹今年是熬过去了,真是折腾啊。”  k" {: Q: G( N# G/ S% P1 e8 U

% z0 |, l. l7 A& ^0 Y7 A* O员工乙感叹:“本来以为疫情就够糟心了,结果老板才是最折腾我们的。”4 v4 u! ^" [5 D
& G6 X2 N4 Y- _, M6 G+ G/ P( u
员工丙哀嚎:“老板整天出去学这个学那个,一会一个新理念,一会一个新方法,没一个有用的,好觉就是学来折腾我们的。去年抓执行力,今年上半年搞阿米巴,下半年又是OKR,真吃不消啊,不知道明年还有啥!”
3 n% ]4 W6 J1 ~4 Z, e1 v6 }
% {; j3 ]8 ]3 }, K爱学习肯定是好事,几乎所有优秀企业的领导者都是学习达人,他们通过不断的自我能力提升和认知升级来影响和带领企业发展。
7 x) |3 e0 a' c' T8 Y- T: J* k) U% {5 m; z" o
但为什么看起来同样的做法,例如在飞机高铁上捧着书读,同样学习了某套体系,却与优秀领导者的实际管理企业效果大相径庭呢?* ]! f' \0 v. T) D0 X, C

% G! F: O  j. d/ {( o) v看事物不能看表面,优秀领导者们有个很重要的特点: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并且学了之后能够对企业有用。& @* \. o5 ^) m: V
. M8 p/ U% p; ~+ T7 e4 A
而近些年很多人在采用 “追热门”的学习方式,投入大量精力去听各种课,看各种书,参加各种论坛等等,学得不亦乐乎,似乎嘴里不说出几个新概念就很丢人,就落后了。
- u7 C9 _& V: R' K! p
- Y+ o# d7 n5 m! w  d2 t5 v7 L( U再看看他们身后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表现为加班多、工作重复返工率高、工作计划变数大… … 在团队里充满抱怨,而领导者还在拼命学各种标杆企业,拼命学各种新鲜的知识和工具,然后不断地“扔”到自己的团队里。
& s- Z7 a+ R) u; s  i3 x/ n0 Z6 [% a: N% F
难道“学习”多了,还能导致企业经营不好?# a1 V. \  o2 N. r! ^+ l2 G; h0 w
" R1 i- b( T6 `, F9 }/ ^
当然不是,而是这些学得“越来越多”的领导们存在一些本身的问题。, ~' ~1 F& M/ @# p

9 a% E4 C$ t9 E( c他们“热爱学习”的原因当然是希望企业越来越好,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继续带领团队发展,这是向上的动力,但现实情况有两点问题:7 F8 t/ u! @4 a" n
8 V3 h6 `1 w4 B. l0 X7 W" h$ {
第一、觉得自己的能力在市场竞争和公司发展上有点费劲了,需要提升;
9 A2 |% R! d/ j- z
. Z0 v! T% e8 S2 W. D" c" w9 A" X第二、由于创业期和快速发展期忽略了很多问题,积累下来,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想看看外界有什么好办法。
0 \2 W& m; L2 a- `$ ^
) c( b6 j" E, q, x5 U但是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这些领导者又陷入了三种错误,导致“领导学得多,团队却糟糕”的局面。% |7 n5 _: O: W% [# t

. t# Z$ [# l2 o5 r错误一、盲从6 O" P8 G1 R( M, T# K
如果企业领导者没有清晰的战略发展意图,没有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仅仅将眼光局限在“生意”上,整天盯着销售额、利润,就容易产生“盲从”的学习行为。
6 [7 R, y4 F+ f+ T1 x+ G
6 x" V& }! _& m1 C# X追求短期利益的人,一定具有更强烈的投机动机,他们的学习并不是去深入理解和切实应用,而是“拿来主义”。: K' G  `2 S! H2 F7 v
% j: h1 R: o: S8 ^+ K
人们蜂拥而至地学习华为的狼性文化、阿里的铁军、谷歌的OKR、联想的复盘、京瓷的阿米巴… …成功的企业都有特别突出的优点,这会产生晕轮效应,让人无法看清整体情况,更看不到背后的运营,但在多数人看来,学习一流企业的做法、听一流专家的讲座,就是成功的捷径。
& n1 A0 H: \, z$ n! E0 k( [3 Y, t$ q3 L
老胡认为,脱离了自己企业实际的学习都是在浪费金钱和时间,那些卓越企业的方法没有一个不是在自己实践中总结锤炼出来的,你如果学习它,就必须了解其背景、用以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应用、如何推行、需要哪些条件等等。5 L' ]  K# C  Z; X, D# A# Y# y) P
  ?& J) A0 g3 u) r
这两年掀起了OKR的热潮,我们今天先不谈OKR的实施方法,转过头看看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学OKR?说白了,就是过去用KPI苦不堪言,每月、每季、每年的制定和评估让员工累的要死,管理者也花费不少精力。突然听说谷歌用的OKR可以让员工自发地针对目标进行策略制定,还不用上级怎么管,就能有效地完成目标,于是就激动了,心中喊着“终于有替代KPI的了”,然后奔向OKR。
' N- \' r; H4 a# o; x) A
/ k: s+ ^9 z* S  k) @可能老胡说得比较直接,但实际情况大多的确如此。8 ?5 }; I" p4 i, T

4 U2 r8 G9 e, X/ ^1 a* M' L要知道,OKR并不是替代KPI的,并且要求更高,你的员工素养和谷歌是一个水平线吗?团队的敬业度水平是一致的吗?员工针对目标O制定的Key Results,管理者难道不需要进行审核、讨论和优化吗?. C5 a9 }, h2 T# a9 @  Y! O

4 l3 K& B/ A* [* T往往“趋之若鹜”的原因在于想得太简单,人们不是真的想去学习和学透,而是希望能够“轻易”地找到“万能良药”,不需要费心“把脉”就能解决问题。- G0 F+ W2 o0 \" h
( D+ p' a6 p/ K' P& C7 M/ w7 ~
更搞笑的莫过于领导者们听多了、看多了,回过头来开始“嫌弃”自己的组织和团队了,这是非常要命的事。
8 V! ]0 S: r" n' o9 M% D: O1 ~7 a5 ^* d# w
有位公司老板抱怨说:“人家华为的员工都是硕士博士,还没日没夜的奋斗,看看我们公司的员工,本身条件就不怎么样,还整天计较加班,计较奖金,要是能招到华为那样的员工就好了。”
' S1 ~8 @. a8 p8 y
  N. \5 P* y: {知道员工们怎么说吗?) t- k( T; K1 F. ~: Z
7 q7 y3 Z  ?# i0 {* a- ]
估计这位老板如果知道了会气得吐血,员工们私下里是这样说的:“学华为是没错,他怎么不学华为的员工持股呢?他怎么不学华为的薪酬呢?整天说我们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他也不是任正非啊。”/ y6 [9 f; k$ k3 N/ z, f# `$ {. w
, U) K. v* Z# Z. J$ x5 v
看到了吗?这就是盲从的结果,拿来主义做不好企业领导。' t1 c- Z5 n! Q, V

) |8 T1 ?" x3 `5 F9 L+ Z$ P8 p错误二、自私
3 a" P( \, b8 S7 o) A. d这是众多中小企业老板的主要毛病,自己学习花再多的钱也愿意,给团队成员导入培训或者其他学习资源却“抠”得很。
- T% z% Z- W2 `9 @6 l4 L6 C! [# r8 q, t: W# J. r
有个年营收过亿的家具厂老板,但凡聚会就要吹嘘自己最近报了什么班、学了什么课程。机缘巧合下,老胡在朋友公司见到了这位老板,他正在跟人说最近加入了XXXX三天两夜训练营,非常骄傲地说:“三天两夜花了46万的学费,特别高端,学到很多,很值!” (其实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种档次的训练营都是打鸡血的忽悠课,专门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中小企业老板去听课): ?! p* D1 d: @) ~

- v5 B& ~8 v9 [( s老胡问他:“那你的公司给员工培训的费用预算有多少?”
) C- S2 w5 x" r- x0 Y
: z' a' J5 q8 O1 Q0 C1 o; U; o他想了想,回答:“没有培训预算,他们就是干活的,不用学太多,按照要求做就好了。”! M9 V/ Q- V% o) n& ~3 J, d
) b6 t. T" \5 j  I$ m( }+ T
谈话没有继续下去了,因为这样的企业老板还称不上领导者,他一方面看不到员工的价值,另一方面也防着员工成长,他认为员工懂得多了,对他的挑战就会多了。1 [8 I! ~3 r" j$ p

, i4 g0 B; }' g: r' X5 u& w最悲哀的在于,他参加的那种数十万元的课,其实什么也学不到,因为没有足够的辨别力。. h# g. D4 A6 {

' }8 Y6 C* k* \自私的企业领导者绝对无法做出伟大的企业。; C$ M. m' N$ I* ?' @" p
( |  m. E# E! R' E
老胡看中了一支股票,无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不错,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特意询问了一位恰巧在那个行业的朋友,他非常资深,已经位居某跨国企业中国区主席。与他的谈话,提醒了我投资其实是一门管理功课。
. D5 b" }7 M, J5 C  N. w  |- D* ?' P
他说:“这个企业我很熟,是我们的核心合作伙伴,但是我非常纳闷的是,国内这些企业天天喊着降成本、提升质量,把压力都转移到供应商采购上,却忽略很多内部管理的问题,包括人员水平不稳定带来的成本损失、由于培训不到位导致的废品率居高不下等,尤其是根本不关注基层员工的心态和情绪问题,高压力高强度工作,动不动就罚,员工心情不好了,能做到100分的事,很可能就变成80分了,虽然标准上可能没问题,但整个团队就不再追求尽力的效果,不再追求高质量,长此以往导致客户满意度不高,退货率高居不下。这些成本其实远远大于把供应商价格压一个点两个点。”  M4 u1 d4 s- {& F& C- Q" s  A" X

# F: `8 ~, M: P听了他的话,我思考良久,放弃了选择这支股票,也许它还在不断地创造新高,但不愿意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企业有能走多远、走多高呢?
' ^/ J7 x" P0 f5 W1 V* j8 z. @6 m: o* p9 b1 @) v( r" l
错误三、随性
) o+ c- J, `# I/ s: P" E7 W$ _. Q正是由于学习上的“拿来主义”,一会学这个,一会学那个,其实是一种带有焦躁情绪的“试用”方式,领导者快速导入一套方法,期待着出现原有问题被立刻解决的奇迹,一旦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立刻就取消,马上再去找找还有什么好方法,有什么卓越企业的做法可以学一学。
- _; t# G# m: C0 V& D% O2 M" ?+ g) T, M; o) x4 B
这种方式下,团队被折腾来折腾去,无所适从。其实方法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在于两点:企业是否适合,以及是否能坚持用好。6 H; M- i+ J/ l- X$ f- M
" f  ~5 T1 m& p) J4 O- I& {
尤其是第二点,但你真的想到要把方法“用好”,而不简单是用起来的时候,第一点“企业是否适合”也会逐步变得可行,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方法及改变自己的过程,当新的方法引入企业后,方法已经不是原来的方法,企业也不再是原来的企业了。
& k. J6 _/ T! z" N# ?
/ C- ^$ w' T; n1 c+ k: h很多领导者崇拜华为,积极学习所有华为用过的方法论,的确在三十年的发展里,华为通过引入国际级咨询公司以及自己的不断创造,产生了很多的方法论和工具,并且在公司里都用得很好。
% Y, R# \+ S1 n& {9 q* {
  E" ~% y# O: X" h& `' i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引入,在华为也不是一下子就全面铺开应用起来,不是所有人都已开始虚心接纳,潜心学习的。华为的学习之所以能成功,“削足适履”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 w7 E- d' L% ~* t/ c) s& |2 S+ v
1998年下半年华为公司开始启动财务“四统一”项目,从帐务体系设计到制度、流程、监控、编码的统一,先后进行了现状调研、模板设计、试行、全面实施和推广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脱下“旧鞋”、“削足适履”穿上美国咨询公司“新鞋”的痛苦和折磨,也体会到由此带来的流程优化、效率提高的喜悦。3 _/ H8 Z0 Q! G6 I) e( {7 A

6 U9 z% ?6 E5 w+ M7 o/ m! X! x下面是参与项目员工的回顾:
8 r# E1 r- R: V# Z
  I' ?. G% Z8 U& S( k- A5 N& A“公司要求财经管理部推行“四统一”,参照标准是国外优秀大公司的财务运作。从98年到99年前期,顾问公司一直在帮助我们设计财务最优模板。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目前已经“穿”了多年、习惯的财务运作方式,自然在我们潜意识中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尤其是在早期讨论顾问提交的最优模板时,总是说三道四,净挑它的刺。, ~3 l$ ]$ ~% H4 V- Y& O, m% r, H

- r- a1 l( J  H( e! h第一次听顾问汇报华为的未来帐务体系框架时,对顾问设计的分模块、多专业的帐务体系框架很不以为然,唯一感到他们报告做得比较花哨、汇报水平比较高。事隔一年多,现在才感到分模块、多专业的帐务体系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 K/ L' p' U7 X$ r# [9 x3 M/ Q3 K* r4 e3 Y
对顾问提供的最优模板难以认同的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特别是在推行最优模板中遇到较大阻力时,不愿放弃我们原有财务运作模式和财务观念的表现就更为强烈。* ^- y! N/ w) ~! V. i
: g+ {: V9 R( `: c; R
从99年开始我们部分实施顾问设计的、不适合我们“尺寸大小”的财务最优模板,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削脚皮”和“塞棉花”。1999年9月我们按照顾问提出的方案,实施取消手工记帐凭证,以提高财务的工作效率,但这突破传统会计习惯。
/ _! d. }6 Y+ [/ d! P$ K3 v, A( K6 x. c( V5 M1 G$ Q, [
尽管项目组当时已经接受,部分基层主管和员工却不接受,前后为这个问题沟通讨论不下10次,始终不能达成共识,1999年11月项目组在取得财经管理部领导同意下强行推行,1999年12月正式取消手工记帐凭证,现在运作情况良好。”(摘自2000.5.18第104期《华为人》报)- v; t' G9 K$ Y; u2 X; e

* ^" k8 m7 t+ ?恐怕从现在眼光看来,人们很难想象在华为要取消手工记账凭证都经历了那么艰难的过程。如果华为公司没有以未来的眼光来突破现有环境舒服看待问题,没有“削足适履”的精神去改变认知和坚持,就不会有现在的华为。+ S5 Q+ q& F) E; {8 u( S

( G+ a$ u* N# d$ x7 \' o9 G8 E! j8 T员工不怕领导引入新的方法,不怕变革,就怕“变来变去”,时间和精力浪费了,却还在原地停步,这是多数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意识到的。
; G( b3 o/ |' Y5 R  t( @$ M' V7 F
- b4 g1 L1 }5 E& K1 L) i8 b! y! D领导者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组织的学习,避免以上三个问题,才有可能推动团队真正地不断吸收新的能量为己所用,产生向好的负熵力。# t/ |, ~/ U$ Q% |1 D; M
3 [' j/ Z2 a4 z8 i
最后,老胡还有三点提醒:
* q" L2 v9 Z8 K/ D+ f" V& P; u8 ]: u
1.  一定要搞清楚战略再学习,才有根本,不盲乱;
' e8 {. v1 o+ t4 G- f, A% S  m4 v' U$ z, O: L7 A; ~
2. 要学会“改编”技能,拿别人的东西来就能发挥作用的东西太少。
9 x3 |! Q: W$ c% l
, }1 X5 u7 V; k3. 一定带着你的骨干一起学,“只有老板最聪明”是管理的悲剧,你必须要让团队成长,而不是一个人学得特别多,切勿把聪敏才智和激情仅仅留在老板身上。) E! w& T8 `# |5 L2 l2 k, x: }

* ?! H( W) H! S/ w5 _4 S% \, O7 n管理,并不是管理者的专利。0 ]6 V6 _. J. H4 i8 S" e

* Y1 p( \* Q! y' k" v2 o带着你身边的人一起学管理,不论是否在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岗位”上,不论是否想成为管理者,都应该学习如何对待目标、团队、工作项目、情绪、沟通等等,管理是让人变得更好的一门课,而非上级对下属的手段。
7 N/ _- `) u, W0 b% J7 S) T8 r* Z3 y- z) u
每个人都应该学管理,因为它包含了你职场中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应对之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1-2-20 10:49 | 只看该作者
再看看他们身后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表现为加班多、工作重复返工率高、工作计划变数大… … 在团队里充满抱怨,而领导者还在拼命学各种标杆企业,拼命学各种新鲜的知识和工具,然后不断地“扔”到自己的团队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1-7-1 18:13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应该学管理,因为它包含了你职场中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应对之法
) d- Y0 v( J& `5 s0 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20 15:03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4#
    发表于 2021-9-2 17: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改革就是领导学会了同意了就一定要推行,很少会考虑引导员工去接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1-9-10 18:25 | 只看该作者
    领导者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组织的学习,避免以上三个问题,才有可能推动团队真正地不断吸收新的能量为己所用,产生向好的负熵力
    8 \2 a: [. d8 p0 Z% ?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1-9-23 16:16 | 只看该作者
    看事物不能看表面,优秀领导者们有个很重要的特点: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并且学了之后能够对企业有用# B2 z6 \- _6 j0 b  d8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9-9 01:0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