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2-3 15:20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stupid 发表于 2012-4-2 20:31 9 F# `, b0 X3 g+ d
杨二的看法是正确的,仔细仿真过的过孔阻抗是可控的,关键是制造出和仿真得出阻抗一致的过孔不易。 1 e# C' i, {+ L b# H+ a$ n. j( z
他没有理解我的意思。3 b- t6 O$ D; A3 b- I7 x+ H$ N
传输线“特征阻抗”的定义,是隐含了适用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只针对均匀传输线定义,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是非均匀传输线呢?还能用特征阻抗去定义吗?比如一条2inch长,宽度从5mil渐变到20mil的传输线,它的特征阻抗是多少?显然,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而过孔恰好就是这类型的表现,请见下图:- I/ k$ V$ M: q
% @' a, L" J2 T6 f2 v
对于一个常规通孔,如图示信号流向,信号所经之处,因焊盘、反焊盘、参考平面的差异,每一处感受到的阻抗都不同,请问这个过孔的特征阻抗是多少?显然,用定义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去定义过孔,本身就是错误的。7 L4 `4 h, z; b, s5 ]% x
我们不能再用分析传输线那样的分布参数去理解,因为过孔这个路径是不均匀的,所以只能近似把过孔看成一个等效的集中参数,假想它有一个“等效的特征阻抗”。
0 ]- M. f# G2 W$ E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过孔本身的结构不均匀,它带来的信号反射是无法消除的,只能视信号的敏感程度(如高速或低速)去削弱它的影响,通过建模、仿真、测试等手段去控制它的“等效特征阻抗”跟传输线阻抗在同一量级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