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多层PCB在通讯、医疗、工控、安防、汽车、电力、航空、军工、计算机周边等领域中做为“核心主力”,产品功能越来越高,PCB越来越精密,那么相对于生产难度也越来越大。 - W2 S7 Q' b$ A2 g2 |9 _
1.内层线路制作难点) F" I3 Y6 B7 P
多层板线路有高速、厚铜、高频、高Tg值各种特殊要求,对内层布线和图形尺寸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ARM开发板,内层有非常多阻抗信号线,要保证阻抗的完整性增加了内层线路生产的难度。
内层信号线多,线的宽度和间距基本都在4mil左右或更小;板层多芯板薄生产容易起皱,这些因素会增加内层的生产成。 建议:线宽、线距设计在3.5/3.5mil以上(多数工厂生产没有难度)。 + x0 d! g, K& S6 T3 A7 V/ \
例如六层板,建议用假八层结构设计,可以内层4-6mil线宽50ohm、90ohm、100ohm的阻抗要求。
2 x% b. l' @& h4 h* Z
; r" p+ i# N* E% P# z! U3 V/ D) X
5 V5 r Z. b5 x: n- ]0 `
2.内层之间对位难点
* T) @$ U7 J: p9 } 多层板层数越来越多,内层的对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菲林受车间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会有涨缩,芯板生产出来会有一样的涨缩,这使得内层间对位精度更加难控制。
! r) J* q* g1 J! F% h7 P, ]这点可以交给高可靠PCB工厂“华秋电路”管控。 ! y; D* `; ~& O' l
3.压合工序的难点
' m2 S/ P& l- d( L4 r5 f- z 多张芯板和PP(版固化片)的叠加,在压合时容易出现分层、滑板和汽包残留等问题。在内层的结构设计过程,应该考虑层间的介电厚度、流胶流、板材耐热等个方面因素,合理设计出对应的压合结构。 建议:保持内层铺铜均匀,在大面积无同区铺铜平衡同PAD。 ! G6 ]# B5 v% p9 y* S; B* p6 q
4.钻孔生产的难点- k0 o9 k+ `# d$ G5 h4 S2 w# _8 V1 ?
多层板采用高Tg或其他特殊板材,不同材质钻孔的粗糙度不一样,增加了去除孔内胶渣的难度。高密度多层板孔密度高,生产效率低容易断刀,不同网络过孔间,孔边缘过近会导致CAF效应问题。 建议:不同网络的孔边缘间距≥0.3mm
' I4 `+ h' l4 q3 A6 D! c0 h9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