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nfvbnk 于 2020-9-25 11:11 编辑 : v$ a* J% b9 D; ~8 [2 U& ]2 x3 o F' s
% X+ W2 q0 L% s d: p* y$ mC语言的结构体和共用体,往往在单片机应用开发中被忽视。如果能够用起来,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单片机的运行效率,还可能解决一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
) @ t* M( E6 P, D& C# |, C现在,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单片机串口需要接收并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
# K, I# W6 q, Q3 Z4 z L' U; P示例:单片机甲要与某个设备乙通信,它们采用串口连接,设备乙会给单片机甲发送串口数据,数据一共有46个字节,其中前8个字节表示命令,后8个字节表示设备信息,中间30个字节表示有效数据。
1 i$ a0 c* r/ W0 @; V" @: d普通的程序代码,会进行如下变量定义:
: R! q, i+ g& Q" g P- i
) ^ x- R: y- i+ _8 I在串口中断函数中,使用rec_buf接收串口数据。此处省略接收代码,自行脑补。" r% o% O3 ~# `
接收完毕后,再使用如下代码把对应的变量取出来。取出来之后,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了,比如,判断接收到的是什么命令,如下代码所示:
( u+ w* `" `; L7 T1 o( \8 K* d
好!上面是普通的用法,接下来,我们使用结构体和共用体!
7 f' m1 c1 r1 x上面代码中,我们使用了共用体和结构体的方法定义了串口接收缓存和串口命令、有效数据和器件信息变量。, A2 f5 U" w, r' w& l, G
当我们在串口中断中接收完数据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变量了。例如:
; f$ g% f( @: G+ l1 t8 K9 s
下面,我解释一下代码。" }% h# _. }& d8 T1 k! a: r! u+ u
共用体的特点:内部的变量使用同一个首地址。在我们定义的共用体里面,有两个变量,一个是rec_buf,一个是ComInfo,所以,它俩的内存首地址是相同的。
5 A) K, \4 j, V! H* l- p* {结构体的特点:内部的变量地址自增。在我们定义的结构体ComInfo中,command变量、valid_data变量、device_info变量使用同一片内存空间,地址连续。% C4 {/ w3 C' [: n. q) f& K
基于以上共用体和结构体的特点,当我们接收完rec_buf以后,其实,数据就已经在结构体中的这3个变量中了,直接用就可以,省去了前面示例中“取出来”的环节。
}, I7 i8 l5 E+ c7 q: q% n: y. _4 J8 q! Y0 R; C& @
( `0 T" N$ A( `7 z7 y
9 g( u$ W7 S. J7 a- L K! z
: W; L. O5 ~% @: P
, K! J- r3 w7 v1 X
Q# i5 p6 L8 A/ M3 E; I
! f: k8 Q" Q, m% X1 n$ g5 t. W8 W, h* |8 R" W+ L0 u) I0 O
8 h3 |2 _5 D R( m! P
& _0 L; m- }& x# W. D* J6 S' t" B/ w/ b" X
$ a: }1 G+ m5 ^- _-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