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4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干部选拔] 什么样的员工容易被提拔为管理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7 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w- v) L3 n, M+ o) B* U

9 s) y" H3 ~7 r, W$ h% r# Y一线经理是企业各级管理层领导者的主要来源,而各级管理层构成了企业的骨架,因此提拔什么样的员工成为管理者就显得至关重要。越是伟大的企业越是会重视人才的入口,并且严格把关控制。重要的人才入口,一是员工的入职,二是一线经理的提拔。
0 P4 `( ^. l1 F3 f5 S会重视和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以我的老东家举例,作为一家世界500强、行业领袖、道琼斯指数企业,每名一线经理最后过panel meeting——就是相当于胜任能力答辩,都会有中国区的CEO亲自参加,业务部门、销售部门、产品部门、HR部门等相关领导都会参会,并根据答辩表现来闭门评估是否给你Pass,多次panel meeting后才获得通过的并非少数。大家应该都听说过Google、P&G等等企业的一线员工招聘趣闻。
6 J! i) t! e) \  K8 R什么样的员工会有机会走到转型晋升这一步?下面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十几年的观察,简单做一下分享。' g: D/ a1 Q+ C& Y# I
一、转型的三个必要条件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在《领导梯队》一书中,把企业管理按照常用的科层制模式划分了7层,分别对应从个人贡献者一直到CEO的6个发展阶段。对处于不同阶段的领导者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应该具备什么特质和技能,作出了明确的描述。4 p1 D/ e! j$ v3 z- ]: s- i/ S
这7个层级分别是:1 g. R+ h# N+ j1 x# l5 k% b
管理自我(一线员工); a- |! s; {) e% b
管理他人(一线主管)
3 H' D' P# j9 b& D管理管理者(部门经理)& J( G2 P% h# h3 f2 G) p% I
管理职能(部门总监)# g' D  @3 m; I( a* `% ]
事业部总经理(GM)
  T$ B( `; c; l6 W集团高管(VP,CXO)
0 X7 @+ n- [  p8 ~CEO
0 v% V! i2 ~0 R8 w
从员工被提拔到管理者,指的就是从一线员工被提拔到一线主管、或者被提拔到部门经理。这个转变需要三个必要条件:. k/ O- {9 j$ \; A+ {* P
1、已经证明了管理自我的能力,并取得被广泛认可的绩效;
9 P0 A' Q& Q) j: r, C2、表现出管理他人的潜质,并有转型的意愿;
1 P% V6 v* p& S4 f# Q8 H3、有管理的岗位机会出现,并有人支持你。
5 q8 G3 H2 F$ ]% i7 T8 t我们聚焦题目,只谈基层管理者晋升这个阶段的问题。不谈个人管理、时间管理、自律、全局观等等这些基础条件,这些内容都是术,碎片化时间自己度娘即可。也不谈以身作则、使众人行、挑战现状、共启愿景、激励人心这领导者五大行为,这些形而上的内容并非基层领导者的重点。咱们只谈看了能学、学了能用,真正能帮你实现从individul到manager跨越的、可以习得的动作。
" p* L5 j% |( u/ O1 N6 a) f二、当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1、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9 D! a2 L) r+ E' l
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与公司主流文化的一致性,是成熟企业选择潜在管理者的首要条件。因为管理者不同于个人贡献者,需要在企业机制下通过别人来获得成功。“有德有才,提拔重用”,你取得绩效的方式是受公司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方式,才能得到广泛支持。在一些公司会用“深蓝”评价一些人,或者说某人“没有我们的番茄酱味儿”,其实都是在说他的价值观。
3 Y! g) D( j, T3 S# d" {4 r0 D* D  L* W5 t
而且,成为管理者之后,你负责的业务、你管理的团队、你汇报的老板、你所处的BU,都很有可能会经常变化。只有一致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才能保证这一切的切换是无缝衔接的。我平均13个月更换一次直线老板;我自己被调动过4个BU;我管理过至少6个业务。有时在邻近年底只有一个季度时接手一个新业务,你也必须对这块业务的年终业绩负责,因为调你过来就是救急、救火甚至救命的。业务可以不熟悉,但是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没有磨合期。' I2 V: D8 M' F. p, o8 K
其实,在几个同行业的外企之间的岗位切换都是无缝衔接的,大家的语言、逻辑、行为方式、商业逻辑都是相通的。
) Y, }3 g6 A( e5 v' g& x% W7 N2、证明自己能成事儿(leadership)
3 p4 T& s$ A' |) Y每个被提拔的管理者都是已经证明过自己业绩的,并且是持续证明过 。德鲁克曾经说过:“To be effective,is the job of the executive”。就是管理者,必须能成事儿。业绩好是被提拔重用、承担更多责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业绩好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服众,未来才能给员工以指导。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指导员工是重要职责之一,所以首先自己必须是业务权威或者专家。- k8 n0 v: ]4 b* k

! M# O' M, f( d/ \8 ?3 N想成为管理者候选,过去三年的年度评分应该不能出现低于B+的情况,因为得A的是前5%,而想成为manager的竞争程度,不会比这个低。在你panel meeting的时候,首先要介绍的就是你过往的主要业绩和贡献。$ A7 V1 ?$ X  |$ u, n: M1 T
你的业绩就是你自我管理成效的体现,就是你现阶段“leadership”的证明。平时,往往谁完成了一个出色的财年,或者赢得了重要的客户,或者交付了重要的项目,大老板的邮件通报都会说“thank you for  your leadership  ......”。
# V4 l2 {6 Q: z: z& `6 d% f3、平时没事敢揽事儿(ownership)5 q' {0 q8 F$ j1 k4 q
要成为管理者,除了平时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之外,必须要敢于承担更多的责任,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这种积极主动,舍我其谁,这事儿就得我来,我们往往称这个劲儿为“ownership“。
: g0 @8 x' Q+ ~1 \$ i& ^一类事儿是实的。常规的事情就那么多,但是商业环境是变化的,而公司的策略、组织、计划的反映有时候是滞后的,有很多事情是该做但是还没有正式决策或任命的,所以你可以主要要求去做一些事情。当然,如果以后这块事情变得很重要、上了轨道,这快地盘就是你的。( B' p% u- a" T2 T  M! p, D3 y& i
一类事儿是虚的。比如有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临时性program,或者成立一个虚拟组织,都是需要抽调人手来做的。这正是你发挥领导力、扩大人脉、增长经验,体现价值的好时机。有时候,这些虚拟组织或者program是由公司高层直接负责的,这对于你近距离观察学习他们的管理风格、第一时间了解公司的策略计划、在大老板面前加强“曝光效应”都是有帮助的。
2 L  O: z) |- W好的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有边界,同时有灰度,“赛马不相马,人人是人才”。一个企业如果能够让大家抢事做,但又有共同的机制和文化做保健条件,那他就是一家生态型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大家都躲事,业务与业务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壁垒森严,那么这就是一家机械型企业。# @+ k; ?" n; E- W# ~# Y: A: N
4、关键时刻能扛事儿(commitment)  c/ ~0 u3 q4 a5 J8 P2 n
扛事儿就是责任心。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某个项目出现严重危机的时候,当某个事情需要有人扛住的时候——很可能结果不好,当一块业务急需重振的时候,敢于站出来、敢于顶上去的人,绝对会被看成是靠得住的人。而且,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是计算得失平衡利弊之后才站出来的,往往是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天性使然,很难装。
8 V/ n# f4 O/ K+ B! e就我自己而言,我会把扛事儿放在价值观的后面作为第二考核要素。因为能扛事儿,就会拼了命的想办法,来弥补资源、能力 、条件的不足,以终为始、目标导向就会是自然而言的事。. m- J* o" m# ~! V. i
敢于担当、敢于承诺,竭尽全力兑现承诺。如果你真的反败为胜、扭转乾坤,基本上你进入核心私密圈是问题不大的了——真正的自己人。
$ F& v+ M: j' P8 Y6 N; l2 s三、未来具备哪些潜质?员工提拔到管理者,往往中间会经过一个阶段,team Leader,或者主管。Team leader或者主管都不是公司正式任命的管理者,但是又都具有管理的职责,特点是管事儿不管人、担责没有权。这个阶段 ,要好好利用,有意识地学习和培养自己通过他人或的工作绩效的能力,以及胸怀。8 i- J* u  D% D) G+ a3 d0 h2 j
作为基层管理者,最主要的是通过计划、组织、监督 、控制来管人理事。所以在你做team leader和主管期间,如果在这几个方面表现除了一定的潜质,对于“转正”是大有裨益的,别忘了,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考察期。
$ H: G- R4 A% g4 S1、理事
1 Y1 Z5 H" X; s+ T' R( b界定和布置工作,包括与上司、员工沟通,需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工作计划、组织结构、人员选拔和工作授权。
0 O2 h3 h1 S6 m+ k5 X$ S界定和布置工作的背后逻辑,是你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站在人岗匹配的角度;除了考虑事,更要考虑人,不仅考虑自己(组织)、更要考虑别人(组织)7 c! F$ i/ L$ @# M5 P
2、带人
8 u" Y. o; P0 A通过监督、指导、反馈、获取资源、解决问题和交流沟通,提高下属的胜任能力,从而高效开展工作。% R/ ~* g" U& V. F6 D/ d' \7 u
借助别人达成绩效,把帮助别人获得成功。你需要展现出你的格局,愿意并且能够帮助别人成长。建立个人耗散结构,把你的优势耗散出去。我的老东家,在提拔管理者的时候有这么一条标准:只有培养出能取代你的人,你才能往更高的职级升迁。
. ?& [2 E: E1 ^' m3 ?. F3、构建氛围和生态
- p6 k: Z- s) Y1 n3 T' L* n建立与下属、上司和相关部门坦率交流与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_  }0 I( O' y& B
这个阶段,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对于指导培养组员缺乏安全感,与组员抢功,看组员干活着急自己上手等。根源在于还没有从个人贡献者转变为依靠他人完成绩效者的转变。解决的一大秘诀,就是使自己超配、使自己升维。当你的能力远超你的组员的时候,胸怀格局自然提高,你还会忌惮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 r8 Z, j/ p5 Z4 X4 A, O+ t3 u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们再来聊选拔、培养的过程和方式。这些都有系统的工具、培训、program来支撑企业管理者的选拔和培养体系。
7 Q( F( g9 e& m. K" R- `9 R. |6 E; g! M% C

- H! W6 U2 J7 Q" P# H
& u8 Q( u9 h' k8 ~4 A/ @5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8-17 15:52 | 只看该作者
除了考虑事,更要考虑人,不仅考虑自己(组织)、更要考虑别人(组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6 13:50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