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115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DS仿真] 对回流概念的一篇好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8 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什么是传输线的回流
@半个射频工程师
2019.6.8
一、背景
我们在学习信号完整性的时候,经常听到“回流”这个概念,我相信很多人是没有深刻理解“回流”这个概念的,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回流之后,你就能理解很多高速的原理和现象,理解回流是学好信号完整性的前提。那么到底什么是回流呢?回流又是如何影响信号完整性的呢?请看下面这个实例。
微带线的回流分布
二、回流的实例
首先观察一个现象,如下图所示,为一个典型的4层板结构,信号从第一层经过孔换到第4层,相应的参考平面从第2层切换到第3层。这是我们在Layout设计的时候经常遇到的情况。
4层板层叠结构
我们首先来看S参数,随着频率的升高,回波损耗S11变的越来越差,尤其在10GHz以后达到了-16.2dB,已经小于-20dB的要求。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3.jp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4.jpg
当信号过孔旁边增加伴随地孔以后,其S1110GHz达到了-28.3dB,这表明高速性能变好了。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5.jpg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高速电PCB设计规则里面要求的,“高速信号换层时需要打伴随地孔”的原因。
那么作为一个对技术有追求的工程师来说,不能到这里就结束了,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增加了地孔以后,高频处的性能会变好呢?
既然S11反应的是信号的阻抗特性,那就意味着在没有增加伴随地孔地时候,高频处的阻抗特性变差,而增加了伴随地孔以后,阻抗特性变好了,那么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从回流的角度给大家解释阻抗特性。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6.jp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7.jpg
参考层2的上表面                   参考层3的上表面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8.jp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9.jpg
参考层2的下表面                    参考层3的上表面
1234之间形成传输线模型,其返回电流仍然满足微带线的回流特征,我们重点关注23之间返回电流分布。没有伴随地孔时,层2的下表面以及层3的上表面,其电流密度分布如下图所示: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10.jpg
F=3.3GHz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11.jpg
F=10GHz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平面上的回流在3.3GHz时主要分布于过孔周围的一个很小区域内,而在10GHz时,地平面上的回流不仅分布于过孔周围,还进一步延展到了更远处,这意味着回流走的路径更长。
当在信号孔旁边增加2个伴随地孔以后,参考层上的电流密度分布如下图所示: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12.jpg
F=3.3GHz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13.jpg
F=10GHz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3GHz10GHz时,电流密度集中分布于信号过孔与伴随过孔之间,不再像外扩散,这就改变了回流的路径,使得在高频处,回流路径变短,路径上的寄生电感变小了。此时伴随地孔的作用就是给参考平面切换的时候,提供了一个最短的回流路径。这也是为什么伴随地孔有时候又叫回流过孔的原因。
为了更进一步理解以上回流的分布,下面我们再从等效单路角度做一次剖析。如下图所示,为信号换层时,参考平面上的回流流动方向。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14.jp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15.jpg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16.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1-2层来说,返回电流的流动除了在参考平面2的上表面流动以外,在下表面同样存在一小部分电流的流动;同样,对于3-4层来说,返回电流的流动除了在参考平面3的下表面流动以外,在上表面同样存在一小部分电流的流动;这跟单纯的微带线回流是不太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就是由过孔换层导致的。
2-3之间的电流是通过23之间的平面所形成的平板电容流动的。我们知道,在两个平面的重叠面积之间都会形成平板电容,所以2-3的内层之间形成很多寄生电容效应,当信号的参考层切换时,返回电流会沿着平面的距离扩散开,到底扩散到什么位置,这除了跟板子的层叠结构相关,还与信号的频率相关,从上图的仿真看出,频率越高,扩散的越开,这也是高频信号总是要走阻抗最低路径的体现。
file:///C:\Users\Admin\AppData\Local\Temp\ksohtml6216\wps17.jpg
当增加了伴随地孔以后,23之间的电流流动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过孔返回,不需要再通过物理结构形成的平板电容返回,返回电流不再沿着平面进一步扩散,这就控制了回流的路径了,使得即使在高频,返回电流也能以最短路径返回,从而对阻抗不造成影响。
可以这么说,学好信号完整性最关键的是理解回流,理解了回流,你就拿到了信号完整性入门的钥匙,如果大家想进一步理解回流和其他信号完整性相关的内容,请关注我的视频课程,在我的课程里会有更加详细的讲解。
$ U8 @' S% l/ K9 ^# {* k) b

图片1.png (63.55 KB, 下载次数: 0)

图片1.png

图片2.png (13.85 KB, 下载次数: 2)

图片2.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0-8-31 22:37 | 只看该作者
下载,学习看看

“来自电巢AP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0-13 15:5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推荐
    发表于 2020-8-28 09:55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看不到,看的不太明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0-8-21 19: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2:33 | 只看该作者

    图片插入太呕心了,直接上传附件把

    本帖最后由 zjg473 于 2020-8-8 12:34 编辑
    0 g/ S4 \6 }3 y! d  b3 [" F
    # m/ ?4 D( w$ F  |0 r, ^文档见附件
    ' U- o3 P1 e; j. a, L

    传输线回流解析.pdf

    378.33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积分: 威望 -5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4-4 15:3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3#
    发表于 2020-8-8 14:20 | 只看该作者
    还习惯吧,一般般。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10-13 15:19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5#
    发表于 2020-8-10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看不到,看的不太明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20 15:51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7#
    发表于 2020-8-13 16:39 | 只看该作者
    我能说我是来回复攒威望的吗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6-15 15:4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
    发表于 2020-8-14 01:10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20-8-19 09:10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22-11-15 16:48 | 只看该作者
    有图片就好了,图文一起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7 15:2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