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h4 k2 T# ` i" {' P5 S- o
. J# R1 y6 C1 \, i) O& S* u* ~一、研发,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的研发:& P2 m7 A6 {' Y6 @6 S, Q" `0 e
0 d5 r" o0 a5 P# _, A0 k8 z1)研究开发市场上没有的新产品——比如,Apple、SAMSUNG的开发。这是最牛的研发,你做的是独一无二的,你自然就赢了。除非你提供的东西市场不需要。
4 g1 t, a/ J$ P- w0 R/ |/ w% M3 ~1 k. c$ x# C8 `' f: `
此种研发,其产品对应的是“需求驱动型”市场,其产品定价符合“效用定价法”原则,以客户获得的“满足感”为依据进行定价,往往利润非常高。 S. P9 C$ J w
; g" a( _* J' m% R
2)成本驱动型研发。比如,从市场上购买零部件比较贵,自己研发制造比较便宜,所以自己做。比如我们使用自己的伺服驱动产品。或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比较贵,我们有能力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性能未必与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相当,但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关键是价格便宜。
9 Q+ [: B9 |! X
8 C+ S' O- f- f) N( N1 ?+ K S2 H此种研发,其产品对应的是“成本驱动型”市场。性价部高,所以有人买。这是中国最为常见的研发形式,同时,也必然陷入低价竞争的境地。
( J6 ?' P# g& q* Z8 R( i' k8 s7 b4 [3 _
3)产品平台研发。产品平台是技术展现的载体,有了这个产品平台,我们就能够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得以展示,并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比如,我们开发自己的机器人产品,机器人就是我们技术的载体、就是一个产品平台。有了自己的机器人产品后,我们就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我们的能力、技术,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功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所以,我一直坚持自主开发,特别是自主软件开发。没有自有技术的机器人公司和产品必将失去其竞争力。* z5 I$ P. n6 Y: q* j! z H2 M5 t$ U
# |& o6 v; q g7 b1 E4 s
) B9 M) p$ y3 N5 G. h9 S# T' Y+ c
二、从研发的角度分析,新时达机器人的出路分析:
) C0 ~5 t% w0 s1 q9 F# w% L2 ^
( m6 Q" n5 M1 P7 u2 H) L从现阶段看:; s3 Y. ^" J" {: L/ ^7 A
' ]6 y3 Y M6 `/ [5 ^& S: i
1、我们研发的东西并不是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必然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不可能采用效用定价法,获得超额利润;
- H5 ^7 M) w3 o0 d
) r. L7 Y! U, v5 C; r: K; W2、那么现阶段我们应该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成本很关键,必须研发具备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我们的条件是:伺服、控制器等都是自有产品,具备价格优势和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 X; S4 \* F. V; @; S$ r/ f, z! e/ }& r/ | {* y2 \
3、血拼价格,自然不会是一条好的出路,容易陷入低端产品的价格战。出路就是我们的“产品平台”建设,为我们构筑的能力和机会。* w1 [ n5 y6 b; s4 Z* u
6 q& { n* e, Y. z2 I我们的机器人是自主技术的成果,特别是软件、控制器,机械结构设计也非常关键,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能够通过研究客户的需求,将客户的需求定义出来,我们帮他实现,形成针对特定细分市场的技术优势,这些优势是我们有而别人没有的;这些优势是我们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
% z$ P" D3 W6 D3 I3 V* i' H2 g* I" i3 w: {$ E% K& {
所以,那些买来各种控制器、驱动器等,没有任何自有技术,进行系统拼装的机器人公司,是没有出路的。
3 `' n9 s+ C: k4 O b
2 z0 V$ _8 V7 J+ v当然,也有不一定的条件,那就是,他们今天采用低价竞争的模式,树立了品牌、知名度;或者赚了钱或不缺钱,把技术买回来,补充自己的能力,逐渐也可以走出来。
( W4 O7 l1 w5 f" V- v
' F! ]9 v% o) \+ A; w4 v0 Q$ D9 d2 M, p* j" M3 p' d
三、从研发的行为模式与理念:
0 Y( _' x" {$ {( x: C7 r6 i1 t; Q/ o( K0 t8 [4 m5 \% d( x. d
如果能够找到通过合理价格买得到的零部件,要不要自己做呢?答案自然是不用。扩展开来,如果市场上存在相同的产品,我们自己做了,成本也不会低多少,销售价格也不一定有竞争力,要不要做呢?比如,开发IO,要不要做?很可能不用做。第一,是市场上的新产品吗?不是,不会有超额利润;第二,能够做到高性价比吗?如果根据销量、售价、成本、资源投入、机会成本等分析下来,划算,可以做。不划算,自然要关掉。这里要特别关注机会成本,你的研发资源是有限的,人员投入做了这件事,就没有资源做那件事。
% L k# c0 G; h. l( l9 W' v: _8 |! v
( I o* p1 s4 Q) I* s% p( W我跟李博士讲,如果我们需要一块“板儿”(硬件板卡),这块板儿你随便找个人都能做,你就千万不要做,应该定义好这块板儿,外包给别人做,你去做什么呢?去做别人做不了的东西,或者研究新技术。比如,这块板儿上需要一些新的技术,那你要就做好这些技术,甚至示范电路都设计好,做好这些模块儿化的研究就可以了。我们的研发资源更多的应该规划产品、研究需求以及跟这些需求相关的新技术、关键技术等。
2 z! s+ y% k+ q/ X- F
8 l, e4 Q3 U! ^3 y" G以Apple为例,我有一个EMBA同学,做Apple供应链总监,专门研究的就是在Apple做好各项研究、工艺后,如何把具体的设计、制造等工作外包出去。他们的供应链非常强,Apple产品上的每个零部件、每一个工艺步骤甚至用什么设备生产出来,都归他们管。所以,Apple成为专注于研发“新产品”的公司。所有别人能做的东西,都不可能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Apple自己从来不做。在我看来,他们一个供应链上的专家,其价值,可以敌得过我们几十名技术人员。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供应链上的专家都是各方面的专业人员,而绝非仅仅是采购人员。. i# V ]" d. N# _: V- k" e
& s! m! m& G2 G5 \7 @/ N" v: b6 M$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