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M7 x* z1 r! ?2 L% Q; Q; x
如果我们对一个事情本身没有认知的框架,没有建立知识体系,通过碎片化时间去刷知乎,刷各种学习app,很可能导致我们的认知体系更加堆积信息,而不是梳理成思考体系,于是困惑:8 e J, ~ z: Y9 A
我明明抱着好学的态度看了一篇又一篇干货,可是为什么总觉得提升不大呢?
/ T- Y& F7 \0 }
2 I, M% k( Y \/ l, h+ Y! D& Z9 U7 _" f四处得来的碎片化知识,如果没有知识体系打底,经常带来两个弊端。
1 b) ?) m( R" {! I+ q, c- F' Y, j/ z* ~
第一,丧失深度思考能力。+ R, b4 B8 I% s! n1 a; X o+ a2 ]8 {+ l
我们习惯在碎片时间获取一些信息,既然是碎片时间,那么都不会很长,所以能够看的篇幅也不会很长,所以习惯了看一百多字的微博微信,几秒钟就读完。# A$ [7 q+ r1 Q* X" x2 d2 |2 @ \6 `9 }
而恰恰由于其篇幅有限,所以大多都是阐述一个现成的结论或者逻辑简化后的信息,时间久了就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因为A所以B」、「只要C就能D」、「有了E才能F」、「出现G即说明H」……+ q9 z7 y, X$ B1 ^' |- S
就这样渐渐变得狭隘独断,没有逻辑,难以深入思考。
& g, u9 \. o% G9 c
; O2 m( [$ n; K- ^) Q第二,知识的使用效率下降。' R' l3 G- ~( ? ]$ P
单独的一个知识点非常容易获取,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短平快。+ z" E6 w' u9 _2 U
但由于碎片化的特点,导致脑海里的知识点经常是孤立的,像一盘散乱的珠子,你每一次只能拎出「一个」即止,而不是连续的「一串」,于是只能处理浅维度的信息,所以虽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使用信息的效率反而下降了。. v i1 W) {6 r& p
9 G3 ~8 ]% u- |# u* @
而只有你对一个事情有系统认识,利用碎片化时间刷相关的内容才能不断让自己更强大,因为碎片化时间可以通过听课了解一些领域内新观点,新案例,新素材,等于刺激自己激活自己的知识框架,局部调整或升级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是好事。- L3 Y" s- G& [# R; D% v; d+ K7 P
对于知识结构化强的人,看书听课都很快,为什么?+ J6 {/ X. X5 Y0 H
因为他只需要听能刺激他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部分,已经知道的事情可以快速带过去,碎片化学习反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H( L3 _* \ z
所以解决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在大量阅读前,能建立一个全面的、体系化的框架,在随后大量阅读中将新的知识点纳入自己已有的框架体系,重新消化理解,并将与之矛盾的内容排出体外,就可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不但可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进入任何以一个陌生的新领域。4 d+ N' T( M1 J
0 R/ F4 h1 {9 q, b9 s! DOK,那么关键问题来了:
: q" R' [/ ~" J; z「一个人该如何建立框架,形成体系呢?」
4 @4 [; ?4 V* r" ^& e1 `# X' R6 F6 d. K
有一次跟妹纸看一个艺术展,望着那些看起来貌似就是瞎画的名画,妹纸在画前眨着大眼睛问你:这个画你有什么感受?
, a1 b6 H9 l* m# T在这样一个让我装逼的时候,我发现除了「我擦,好贵」什么也说不出来……1 F( l4 r3 U/ Z) @ m) H5 h( z0 r
. {0 q n9 t" _于是回到家之后,我痛定思痛,决定进军艺术界。
7 d: [" f# z" P% V3 |' y对于一个24K纯直男,如何快速进入名画欣赏领域呢?
2 w/ Z7 u. D8 S% U' Z" O7 H% t. x3 Z2 t7 z+ w( {
我先是在知乎上搜索了这个问题,高票答案中有一个这样的回答& _4 q! g5 k/ ~9 K) D
一看构图,二看色彩,三看光影,四看笔触。: s7 R/ t$ j3 s- u/ X" U
' ?3 d+ d* W+ Q1 W: E; Z" T# h
通过这个回答,我先有了一个最基础的绘画欣赏的知识框架,也就是1.0版本的欣赏画作框架。
7 u3 I$ z t* {为了更系统地了解这个领域,我又去看了几本评分还可以的名画赏析著作。如《如何看一幅画》、《名画中的符号》等。这些著作讲到,画作当中具体的花鸟鱼虫树草云水等意向物进行分析,因为它们经常承载了一些特殊的含义,一花一木皆有深意用于传递抽象的概念,比如《如何看一幅画》中,作者用了三幅画来讲述整个关于「蜡烛」的所有象征意义和历史典故。/ B2 x* @ F* W0 }5 S
通过这些阅读,我意识到:哦,原来名画中的那些象征物还有那么多讲究!简单的符号背后隐藏了很多含义,而且承载了很多创作者暗含的寓意!$ j& f' q+ S1 X. a. h' F: b
那这个是我用1.0的框架无法覆盖的,也说明原先的框架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将这些书中的讲解总结之后,与1.0框架进行融合,于是得到了2.0框架——
) K% X4 W q2 P2 h9 e8 m3 W2 W0 x( R然后补了一些名画赏析的视频,甚至还写了一些自己的的感悟,在论坛上与别人交流,经过对比我又发现很多高手在分析名画的时候,不但会分析技术式手法、象征含义,还会特意去挖掘创造者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作者的遭遇以及社会环境,去解析这幅画的很多细节,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内涵。# w" j& A8 J4 A( ]* _- o2 O% [. `9 ]
$ h! U# p$ q; j: r( x而这个视角和思路,显然我的2.0框架也无法触达,那必须赶紧升级我的框架体系,于是根据他们的分享,我又升级到了3.0——* j% f: {1 J1 @( u* l) d
所以,即便我是半路出家,但是由于我每一次阅读新的知识,哪怕是碎片信息,都可以将其融入框架,强化对的,淘汰错的,不断正向生长。于是碎片知识成了「承上启下」的载体,既可以倒逼输出,又可以促进输入,有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 i9 T% c3 r6 b' U! E$ b6 O( a
1 m0 N, t( Y! U0 J8 ^" t不敢说自己是专家,但现在随便拿出一幅画,我侃侃而谈那还是hold住的,在画展上当半个讲解员也不是费劲的事儿,而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朋友的提问、专业讲解员的纠错和指导,3.0版的框架又继续迭代,在这个领域的体系也就继续加强。
$ e8 ~+ c2 e; ]$ g: u5 k6 k
2 n9 l; K1 x% Z! q% W @所以获得优质体系框架,最快的方式就是从别人那里先拿来一个1.0框架,然后在其基础上根据自己具体的实践不断迭代更新,进而成为独属于自己的体系。
B& X: d/ ]- [' ~6 }4 K一个优质的知乎答案、一本不错的书、一门不错的课、一篇不错的文章、一次高人的咨询,都是自带好框架的,因为对质量起到决定性因素的经常就是其体系框架的质量。
; t7 |5 {+ E& Z7 k- |, L9 I: r除了我刚才举的知乎的例子,还有最常见的就是一本好书。; L4 @6 Q; v m
拿到一本书后,我们可以先看它的目录。1 Y% ]0 M8 ?/ l4 n/ e# ^# ~) n1 B
比如你想学演讲,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去当当或豆瓣一搜,发现有本叫《高效演讲》的书,看一遍目录,发现结构比较清晰,可以拿来作为演讲的知识框架。4 E6 u- }) H* P6 U L) r7 A
瞧,以这个为1.0基础再去看很多碎片化的学习材料,是不是就可以开启体系化梳理了?" b5 d6 _% r# N+ y+ ~, \0 p( \
' p( A; Z6 I# z M0 C% n& y& M5 ~% t3 R9 V
/ o, N+ s+ ?& @- t' A+ `/ @ ^1 A; j$ L4 W- D( k$ I1 h Y
' }+ B) @3 k9 V8 h;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