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陆妹 于 2020-5-23 21:36 编辑
; A) {6 }; n7 t& i7 L! ?" y! ]9 y5 Z- F5 F+ r, @( _8 d
/ V' @: p. L7 i5 @/ |
# T+ j5 ^& B5 s* U
静电问题是每个产品、单板都不能忽视的存在,那该如何解决ESD问题呢?向师傅请教,查找ESD标准,看ESD设计的相关书籍,逛技术论坛,看线上直播......
) r) `+ D; l$ Q f7 h
其实,学习的途径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方法错了,势必会做一些无用功,浪费宝贵的时间。
+ S, W2 G* a, m+ x% i. \) z1 ?/ Q1 b
- `) S0 @# V) V5 R今天分享一些EMC大咖付小华版主的知识分享,内容来源于EDA365微信技术交流群网友喵喵的技术问题讨论。 - K& E4 P9 B8 ?* P: M; J
1 ]3 Q' n& z8 x4 g8 X3 m9 ^喵喵的问题:4层板,板边铺地打屏蔽过孔对打静电有效果没?
6 E7 L# d$ }, _6 v6 o5 j2 r, {
! ^5 j" p: O# l* ~& X+ e# H* O( c5 @: I7 V/ d' a* m
* K7 [/ m- y+ g" { S6 ^9 ^( `0 @2 P! P/ R$ U
付小华老师:这个问题太大,真不好回复,但我还是试着给你一些建议吧。
" ]3 @; \* ]! {% p" l
我们需要分场合来谈这个问题,背景:我们都知道静电设计处理就两种模式,疏通与隔离,对吧...
' v5 @; u* l1 X" a' P6 B' p
1) 假如板边的屏蔽过孔可以与系统的接地螺柱连接有效(注意是有效的话,螺孔多,而且分布合理,这个比较抽象哦,展开讲又得几百字),泄放静电能力是没有问题,有没有效就得看静电是否存在这种直接灌入的条件啦(例如端口的连接器采用的是金属外壳,搭接就要求良好)。
5 @$ `% Z, a; g( f" w7 q
所以,这个时候可能有效。如果说系统单板小而且走线本身不够(系统比较敏感的话),也许隔离更有效,而不是引入静电能量。因此,您让我如何说有效与否呢? 3 }/ \: ?$ j" E4 ^
2)假如板边的屏蔽过孔与系统没有搭接或者搭接不合适,这就存在适得其反的效果,那就不是有效反倒有害。 ! q- ^6 E/ U# N1 E) g7 F2 I- A
3) 如果PCB的叠层设计是T-G-P-B, 那么屏蔽过孔加上的话,也如同1)的设计要求....所以,加不加是一个问题,如何加更是一个问题。 9 G8 C. Y/ E& }# b2 i
y* u) @& @7 `* r. a# \
0 }% d0 f% P# P: D9 z
8 k4 S5 p. l6 Z8 g$ w% S% U# g
. E5 Z4 Q5 I+ N7 M4)所以,真想要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我想您清楚自己需要再做些什么,有效的输入才有可能有效的输出。正如数学公式一样,X,Y,Z三种变量可以组合多种模式呀?(XYZ, XY,ZY,XZ,Y,Z,X) 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至少有四个结果就不一定不准确吧。
5 [ P* S0 x% B: T9 h j
5)关于隔离部分,我就不展开.... ( {; z$ S0 ~4 M% m# n$ b
从上面的对话不难看出,要想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我们必须要了解问题所在,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清晰地描述问题背景。谁(WHO或者什么样的设备)在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情况下(WHERE)发现设备出现了什么现象(WHAT),这个现象的复现率是怎样的(多少时间HOW LONG)等 。 ) ]; y; c8 [; y2 J* {3 V! d+ D5 z
在提问之前要有自己的实验、思考和判断,问题越具象化,越是能得到解决的方法。
# P8 z8 _* w# H! [+ h* b5 K" O5 m当然了,每天的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可能每个问题都拿去向别人求助,那应该怎么办呢?
. L' X6 F( t$ n8 v* L9 e h! `, i% J* ]! m: r; b3 t
/ I# f1 }* [) P" [' a8 o" e' a
7 @* l; e% k# \& E' O- `
; ~4 @ S: T9 H& b
就像付小华老师说的:工程设计,一定是应用规则的确定性(原理)来应对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场景化),哪有千篇一律的答案呀......
3 F; p- o; V' p. F6 l9 Q: Z
其实,无论在技术交流群还是论坛中,大家平时讨论内容对可靠性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或者压根可能就不关注,或者其它.... . F3 c q1 @0 {; ^% [0 ~
引用可靠性的一句经典名句“选择正确可靠地器件,可靠正确地使用器件”,其实是等同于“做正确的事情,正确地做事情”,这其实是一样的理念吗。
$ V$ ~$ O& R3 x# E* r0 S" _$ l9 k- o
很多人瞧不起理解,希望快速解决问题,但这种做法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呀....理念类同原理,采用准确原理、或者规则,或者做正确的事情;而后者才是正确地做事情,是在理念原理规则的指导下来解读的.... ”
, y% F0 `+ F, s
5 b& q: A4 K) ]5 y$ M8 K确实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而所谓“正确地做事情”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做正确的事"可以理解为找准方向,明确要求,"正确地做事"可以理解为按照要求严谨地、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5 b7 u& O! r- s R1 K& G, v
6 k5 E0 v7 k5 }; [4 J7 G; C! |+ ?% }+ m& Q( @- g1 E! Q+ f
" _7 a% I; f: g4 ]" \
网友宝哥说:“以我的例子,领导我工作的人是非专业出身,会误认为硬件设计及其EMC很简单,又要便宜,急功近利,于是让一两个人干了所有链路,从方案到原理到PCBA直至成型,甚至嵌入式软件及上位机都是在催促中完成的。这样势必是会出现各种问题的。加之我入行不算很久,理论知识是有很大欠缺的,加上实操,两者结合的并不是很好,是会面临很多问题。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性很强,我之前也是有问题直接问,并没有究其理论的根本,现在稍有一点空余时间,我都会加强理论的学习,从里子看问题,最终出产品的是人,人可靠才是那个key” 0 ~* b) C1 L# ]% t7 e
由此可见:理解原理、理念和规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都得静下心来,多花一些时间思考答案背后的原理,多讨论对书籍中概念的理解,这是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当我们掌握了原理、理念和规则,我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 H0 F2 g1 Y* N
学习的根本无非是自我充实和高人指点。自我充实需要大家在日常中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掌握理论的同时也别忘记实操;工作生活中其实能遇到的高人很多,比如你的师父、同事、学习交流群中的网友、论坛中素未蒙面的同行好友,再者就是行业中的大牛老师, % [) `2 B# [% D* Z7 a+ P
6 P; y: Z0 _3 I% |9 f& d3 \; q
: N9 k; s& j% C& q9 w- D" A E$ T: |/ e; T& _3 E9 `8 j7 B' y2 C" j; S" g* ] Y7 ~/ V t% C' v c7 x
, b, r' H/ ~" g7 H! n8 B 注:本文为EDA365电子论坛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s; {: Y0 N* N* Z2 z7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