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最大的挑战是管理,尤其是管理现在的职场生力军90后、00后。
( j8 _; G/ {( ?& ~/ r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世界经理人经授权转载。/ j% ~$ D/ Y+ u6 t
, v+ p8 n% x; _0 ^% c& q: Z. w( u
对于企业来说,外部最大的挑战是黑天鹅事件,如这次疫情;而内部最大的挑战是管理,尤其是管理现在的职场生力军90后、00后。
0 ?: x8 f! F7 M# ?' {8 W/ z9 G
. z) h7 r8 m* Q- G+ b7 {) e我曾听到很多管理者抱怨:“不论是苦口劝诫,还是威逼利诱,对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起作用。”
/ C7 z3 A/ n: u, d9 w+ f4 }0 z9 x. E: S2 D+ k+ T+ _! j% I, G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时代变了。现在的90后跟90前的价值观有很大区别,过去那套管理方法放在他们身上不好用了。3 o7 u1 G; H( I' k) e4 _6 a
; q% @0 F2 V5 ]
那么,如何才能管理好90后呢?
8 Y; `3 z$ g* S$ u1 ?
: S. r8 y8 u$ H) N4 M# `一、想要管理好90后,得先知道他的内心欲望
- I% j) N, [' L0 j3 r) s3 Q要管好90后,就要知道90后的内心欲望,即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在此之前,则要先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就是他们所成长的时代发生了什么。1 n6 H2 B V$ l" O
3 ]+ f% a# ?$ c' [/ h. l ^& O! u所谓重大历史事件造就一代人。每一代人的特征来自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 w6 T" m W) C
. E& A; W+ c% @ @2 }% f+ i* _
90后主要受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 p, d% x& V [4 N* n5 G" O7 q* @
5 R/ B. r3 g5 K2 J7 S: D第一,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2 K& A' Z8 Y0 e ~* r: _
过去20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速的20年。可以说,互联网是伴随着90后成长起来的。
/ W# F1 R) n2 h+ J9 k q' w, U6 ?- r( e6 {
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从小到大都是被动接受信息;互联网出现之后,新鲜、及时的信息随处可见。0 s: [+ J/ ^/ v, e( @9 w
, h* A& A; s0 l0 C( C7 c5 u4 G! Y5 H尤其是出身在互联网时代的90后,每天都在主动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量与互联网出现之前相比,可谓暴增。
) h! A) `7 N$ K
, z6 q3 K4 u8 w `2 {, Q p过去那种信息差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已经不管用了。老师能讲的知识,学生都可以从线上查到;老师讲不了的知识,学生也能从线上看到。
& E# b% X; V8 c
5 B$ v! ^) q& ?& y这种不同,造成90后内在系统的改变。7 ]% }" m! L7 W9 T
$ n; s5 w* \. B2 L. h+ |& c
第二,90后独生子人群最多。$ `3 N7 l, x2 {$ j+ g0 d# ^
1991年,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此后,我国的新生婴儿数量大幅下滑,独生子女数量普遍增多。
$ q- Z$ O6 g& F4 b/ I& {# {5 \4 B- h, U1 J2 c/ p
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在成长过程没有直系血缘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造就90后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但是,自我不等于自私,自我是思考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
0 _# P! ? M8 |: g7 Q }) ~+ x6 E+ D5 G4 _3 ^0 E
也正是由于这两大社会背景,90后对精神需求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需求。3 k) l( j% D# i: Y! E
# D% a3 Z b. r8 {2 L
对于管理者来说,想要管理好90后,不单单要满足他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他的精神需求。* t/ b/ S6 G( G$ e
3 }2 b. W2 n( F' B什么是精神需求?
( j% l/ P' C5 r. b5 p" o$ O3 U5 R% C6 F5 K5 ?& N* G3 A3 w
图1 年轻人
* v2 v5 k( i6 S# [* \所谓的精神需求就是自我的幸福感。! w$ \ [, C$ }4 K/ I/ k7 W6 ]* G
4 x3 H. y+ J$ S# b8 E* K+ G在90后看来,他们想要获得的幸福有两种维度:7 @$ c$ y3 v: D3 q2 `3 e; v
0 b4 @) d8 I6 U' R; S7 Q9 P0 `; n第一,干一件事的时候有快乐产生,会有幸福感;
, Z9 I% Y2 C( `( H1 x2 H2 A9 i
- n+ V* R s5 B. r第二,这件事本身很有意义,也带来幸福感。
+ O% T- [; A5 \6 v2 ?
2 G9 d* F! u3 C5 H3 v那么,90后如何才能拥有自我的幸福感呢?, N" l _3 x; I' w( {
9 h8 x: H' u T& _8 L二、心流体验:给工作加点“料”( y F! y. z! S" n; m. k: I
* @' {2 K0 m+ d1.作为管理者,要帮助他找到工作意义3 e5 M4 _# q, C2 s
意义这两个字,有很多种解释,但最恰当的解释是:意义就是一件事情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Z, w; F& Y! m5 Y4 e
- V8 P' Y- ^9 M# M4 T& P0 h+ J
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做了一件对别人特别有价值的事情时,会觉得非常有意义感,内心充满了快乐。
. z2 _; J8 g' M
( ^6 Q2 o0 x2 h& ^3 @同样,意义在工作中也适用。但为什么很多90后没有工作的动力呢?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明细,谁也没法独占工作成果,团队中个人的价值感很容易被降低。
! N! F1 h5 g% U1 N+ E" }
7 _# n4 W) O5 k1 f! X2 V那么,应该如何让他觉得他做的工作有意义、有价值呢?
" f, r& D" ?8 n* M. l' b4 J* S, V8 D" t3 f
第一,给他看公司资产负债表,让他知道他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
% J0 ~0 l% Z8 Z- L7 _* B* }. w0 |3 O1 @
在企业中,一般都会分出好几个部门,每个部门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和KPI。虽然这样的分工方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很多人却只知道自己手中的一亩三分地(工作任务),甚至有的人都不清楚公司业务是什么。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手上这件事的意义。
, |) Q: U Z( Z, k# n% l
9 K. t* J- g; }( p7 L$ N如何解决?9 f, A$ }: u$ a4 T% y- [7 D
+ \: N/ j L, p6 I% Y+ E/ R
《奈飞文化手册》这本书中提到八个文化准则,其中有一条是:要让每个人都理解公司业务。
! S8 T6 X. A! O( ^( h4 X) J* |' x7 T1 @ d- T5 p, i w
如果你希望客服部门高度敬业,第一步就是教客服人员阅读公司的损益表。对此,很多人会说,大多数客服人员并不会在公司待很长时间,告诉他们有什么用?
% g/ ^5 K! t* H8 q. C( {& r8 ?/ N" S) E1 R: [8 ]! k
然而,所有的商业成功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自口碑营销的推动。和客户、用户有直接联系的员工必须理解,他们和客户、用户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导致这个客户、用户是否告诉其他人要不要使用这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E& F% k6 g# [' y2 T1 f
! x. C' _' B0 l
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不要臆想员工很笨,也不要片面认为员工对这些信息不感兴趣。
- ]8 A+ A- K# m0 q& C4 e/ ]& Q; t- }
+ h# D8 O, A! i# P! }3 q- l第二,通过用户、客户的反馈,来告诉他的工作给别人提供了什么价值。9 M8 U' @6 l$ [6 Z [, l1 H
9 N# M( Q" ~4 S$ I; W$ _; c0 Q0 ?为什么很多人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因为在当下,他们看不到做这件事带来的好处或坏处。而很多事情只有长期坚持才会有改变。比如读书,你只有读的书多了、读的时间够长,整个人才会有改变。
; m+ h0 e% W8 C* B
" O) y0 D; o% o4 G# G; Y1 P为什么很多人对游戏上瘾?因为有短期反馈。你打败了对手(行为),马上就会显示你的战绩(反馈),然后刺激你再次行动。; _, l) k3 A2 ?$ Z9 n
9 h. j4 x2 t3 I+ E# G5 n可以说,“反馈”是整个闭环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不妨经常问一问客户或用户对我们的服务、产品有什么反馈,把那些非常好的用户反馈告诉他,这会让他更有工作动力。
" h; O- P# g/ V! ^3 N* z
& ^1 [) J! n+ ]/ n/ r2.全员提高工作透明度,别让琐事搞砸他心情6 r6 j2 [& z w5 Q* V
$ F! y7 U. C2 F$ }
在公司里,经常会出现特别多的会议,造成一个大家都很讨厌的结果:在专注工作时,经常被打断。2 I* l) Q* ]$ m- M. h
2 X# l0 @2 O+ R" V9 a
于是,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日程管理的工具,使得每个人都清楚公司其他人的日程安排,不在关键时刻打扰别人。
3 ^" \! l8 E3 |9 h6 C; k) ]$ S/ O: N) T. ?6 t+ K+ ~* s# h
今年,因为突发疫情,许多公司开始在家办公,团队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出现协同不便的问题,造成效率低下。( b, u: ~& M: m: ~
/ j3 A( O. S1 Q7 b9 i: x2 B而字节跳动5万人在家办公,效率不降反升。就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提高协同效率的小秘密:提高工作透明度。( T0 n! O# c B/ `
( `- H: ~% H% j( y0 V) y1 ?0 Z
因为每个人的工作环境都不一样,每天的工作安排时间也不一样,这就造成员工彼此之间的工作时间不同步。而字节跳动通过飞书这个协同工具,让每个人填写好自己的日程,比如今天要做什么事、几点要开会等等,然后透明给其他成员。通过查看他人的日程表,员工就可以提早安排好工作任务了。
/ E# Q1 I M) Y- T$ P# l: Y8 q
3.帮助他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 s' e$ @" ~/ C, g6 n% l/ _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流。0 f2 P* n( K7 O# T
2 v# v; P' C5 j+ E
心流是一种专注力达到极致的心灵体验。它会带来两种奇妙的感觉:
- \. ?8 s& @/ H: K3 i. `( O9 m' `( j* R( J, P4 d
一是在心流状态下,会进入“忘我状态”,保持极高的工作效率;
$ z0 Q3 u5 M- V# N, }6 ^: M
^ R: l4 r! h! X2 G另一个是,心流能给人带来幸福感。比如,你明明工作了一小时,却像只过了三分钟。
/ O6 U* o8 P8 ]5 o+ N
, N! [6 n1 p( m2 \/ q那么,如何让员工触发心流?! W, @! I8 i. O0 V: t
) p3 b& H6 n# ?/ U+ H
实际上,触发心流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制定合适的技能挑战比。, H @$ Y* x/ ?2 R! Q9 l1 M+ ]
6 z, Y5 y, R; ?' u% P% T- T
什么是技能挑战比?它是指“任务的挑战难度”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之间的一个比例。《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的作者在研究中指出,当任务的挑战难度比你的能力高于适当的程度时,人最容易接近心流。
% l- d- b' {0 U+ ~ X
1 V, Q+ o7 S4 D& |简单地说,通常情况下,如果给你一个难度太大的任务,超出你的能力,你就会进入困境,缺乏面对挑战的勇气;; c6 r. Y6 d7 b$ B9 G, [
4 p s+ G% ^* b" O& H" Q& {! F
而如果挑战难度太低,你又会感到无聊,而不愿意付出精力;! e H1 ?1 t8 u8 u% \" y& z
, ?2 _; k' m" k2 G9 g可是当挑战难度和你的能力匹配时,你又会做得比较轻松,不能激发你的最佳状态。% }* j: t0 G: C; r: |; Y2 @
* u- D+ u8 a3 j1 N) [+ C( d
其实,只有当难度比你的能力略高一些,但又没有超出你的接受能力时,你才会觉得这项任务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展开手脚,却又没难到让你直接“弃疗”。0 `9 f8 a( W3 k. ]/ g( j
- m" r) J- U; I7 v: A而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所有同事的能力、兴趣,以便给每个人制定合适的技能挑战比,让他进入心流状态,高效而幸福地工作。
. u7 e0 l: p8 R; |7 u9 @7 _
. Q. {' s: Q1 `三、好的制度各有各的特色,坏的制度千篇一律! e. e9 G7 M! \: B: f; G( z! j
1.有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
( v6 F( g9 J5 q- O* ]* ~% x# {' u: v) h( G+ U6 {7 T# V
很多管理者抱怨说自己的员工流失率很高,工作的时候不上心,总是“出工不出力”。 ]6 w! D; v! o
你可能没想到,这些现象背后,有部分原因是晋升通道的缺位。+ I9 v" Q7 i& {$ i% q, |" L2 q
) u% [# }$ t( Z- _如果我们换位思考,站到员工的角度,你可以问自己:
! E& w. g; N$ T* K
. T: L4 Z$ }* |" E: J/ i我给他提供了足够的成长空间吗?他在公司工作3年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的收入会有一个怎样的增长幅度?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员工,需要做成什么样才能在公司变成主管经理甚至总监?
4 e/ q& d8 l- `% ^6 h3 A: B6 T9 y1 K3 \5 K W
如果都没有这些答案,那么对于他来说,既然在你这找不到上升的梯子,那么就只能通过跳槽,去寻找外部发展的可能性。3 |4 Q( L8 r$ S2 l9 i0 Z9 ^
1 a6 ~3 o/ \ \2 D
所以,聪明的管理者会给员工设计一条上升的梯子,也就是“晋升通道”。每次小的晋升,都可以带来他生活水平的一点点的提升。这样,员工就能够不断地觉察到自己在走上坡路,而且看得到希望。
" m. s' |9 ~% A. \- Q9 F
1 ^) R! h: Z: i4 N那么,如何设计晋升通道? b+ x+ d! Y7 r& V0 m3 M
, ]' G+ V9 z& f% d* M首先,要先设定晋升的原则。" ] c9 K* m) @3 E0 ^& }& V
, _+ `; B( D: q1 Y* P6 P① 人才的价值观要与企业的价值观匹配度高,唯有这样,他才会愿意和公司一起奋斗到最后。: N8 `& h2 n+ `) Z, N+ Q
X. \/ T# _7 J& s( R ]② 德才兼备,德和才二者不可偏废。团队不能打着“用能人”的旗号,重用和晋升一些才高德寡的员工,这样做势必会在员工中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 _ u$ _- Y2 T' o" g0 U/ _7 Y" d, f! G9 o+ G/ u6 \; s
③ 机会均等。每个人都应该有晋升的机会,论资排辈是对人才的最大伤害,也是一个组织的最大浪费。
, [6 I/ f3 F2 i5 Y% l* Z: l0 f& {9 {3 y$ E* }9 P
④ 晋升标准明确化、公开化。! _! m2 [6 D. e# q* Y1 K) [
6 z4 q2 N' x" C! F很多刚入职场的人的情况是:前期非常努力,中期按时完成,晚期颓颓废废。早期之所以非常努力,是因为他想要快速适应工作;中期之所以回归正常,是因为他对手上的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不需要那么拼;晚期之所以颓废,是因为没有了前进的目标,不知道该往何处发展。5 F( t: q" l& F; t' P5 d9 [ t4 G
1 ]! A2 \ ~, a如果没有晋升通道,相信绝大数职场员工都是这样的状态。而只有将晋升标准明确化、公开化,才能让员工明确进步的方向。9 n2 G: t% |* Q
% n' ~. N5 E" d! _# D: f! y! w⑤ 职位与薪资挂钩。晋升不仅要升职位,薪酬也要升上去。同理,降职也要降薪。
2 L3 [# Y: j1 Y& m ~# f# @. |
) S4 E9 @- Z; _; q) c) B⑥ “阶梯晋升”和“破格提拔”相结合。“阶梯晋升”是对大多数员工而言。这种晋升的方法可避免盲目性,准确度高,便于激励多数员工破格提拔,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职位职级框架一定的灵活性,不仅是一个打破平衡、再造平衡的过程,还能留住稀有人才。+ H- E, |* M9 f& e
& I. \ l- p' Z1 m7 _1 s
其次,找到适合本企业的晋升方法。
' N- x( n/ k; r! L5 E V& L0 N9 g# u7 v! x
每个企业都是都有各自不同的晋升方法,我在这举一个华为的例子。/ v1 a0 p8 a+ v6 |0 Q0 v
/ Q( f; D |9 {2 U5 y目前,华为的晋升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管理者,另一条是专家。这两条通道在对人才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上,是大有不同的,然而,在对人才品质的要求上,却又有相通之处。
( U& Z% m K4 C0 a
* \& F1 `4 r9 w当华为准备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会从两方面来观察他:
/ h2 c( p0 x$ c2 q2 `6 n- O
, I) x) ]9 n7 B% U/ A第一,价值观,人才的价值观与华为的价值观匹配度高,才会愿意和华为一起奋斗到最后,因此,能不能走得远,是华为非常重视的一点;
) x1 F- }$ U) P
% \3 g" s* h. H第二,可成长性,这一点,主要看一个人在职场中、生活中,是否具备成长型思维。; e( @) q3 R( G: t4 {
, f" M2 ?, l5 [5 J
成长型思维包括四个方面——求知欲,跨界思维,社会能力,情绪管理。是否拥有这四样能力,就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具备可成长性、是否具备成长型思维。
2 z/ ?- A5 O( D3 b- p m. G# Q1 S1 y5 H/ U) N
最后,要建立晋升培训。
) Z. d* F# e- w2 C7 N! M T$ q# j
3 h, K, z& Z) @! {, ` C1 B' [. y很多企业在晋升前期做的特别好,无论是考察员工的能力,还是考察员工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度。但最后一步往往却没有重视起来:晋升培训。
9 }5 B+ b% Q5 s' Z4 T: @ a& c5 [; \- {' S* s! J
松下总裁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说,松下首先是制造人才的团队,然后才是制造电器。松下完备的晋升制度里尤其注重四点:5 ~" S9 n7 v! P# C6 e
% X6 m5 x1 R+ k1 K! `# }4 P
① 资质审查。晋升者资质审查和接替岗培养资质审查。确保晋升者有能力完成更高的岗位工作,同时也保障后来者有能力顶替上来。
- t' O# a% @) A! h2 `6 m9 }; l- n$ F
② 晋升培训。员工或管理者要想晋升,必须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 ~6 f( v' W+ d5 \) t# e% d- Z$ K2 a; a# z5 v. `0 @
③ 晋升周期。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管理者晋升都必须岗位工作满一年后, 才可以晋升,同时晋升后考察期必须在1~3个月。, f: G1 a4 S7 E! H: [( h5 C
: P# }. M4 g6 b! V" ~- _9 L8 ~$ N% N④ 责、权、利的统一。晋升到新岗位后,岗位职责不一样,权限不一样,报酬不一样,充分考虑对晋升者的激励。$ F8 B: Q! i# A- E8 q- ]
* x& ^, K) N5 ] I! F. H松下完整的人才晋升链条确保了人才晋升前后工作绩效的提升,让人才发挥最大潜能。
& J) W" k/ Z9 h t* w) L. W C) T, c# H
2.他的目标和公司目标同等重要* z. {7 J$ b. _( r. s
3 K8 q( U, z3 j2 e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推广OKR,这是个很好的方法。但执行过程中,有的就走样了,原因就是不严肃。OKR反映了企业的目标以及个人目标。但很多公司给员工提供的目标,基本上就剩下了企业目标。或者在阶段性评估的时候,只考察企业目标部分,不考察个人部分。
7 n ]& f0 N* {' `其实,OKR中的个人目标是非常严肃的,它代表了企业的一个态度,就是我要帮他找到工作的意义,找到短期内可以努力达到的目标。如果你不严肃对待这件事情,那就失去了搞OKR的目的,还不如搞回KPI。
3 s- [$ |7 L+ n* W; ]
0 x7 N3 Z) @2 s2 Y: T" x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解释,目标不是一堆数据,而是“明确、简单、清晰、具体、并且可操作的愿景”。 / \* F( H: [, _$ |( @8 J5 \. S+ c+ {
; F: C1 P6 e+ S: [/ z5 Y
只有愿景成为共识,才可能劲儿往一处使,每个个体的动机,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激发。
5 }0 r; o8 ~) Y3 d) l2 @# V2 `2 d2 F
那么,如何与员工达成目标共识?. \4 [ R8 O# b. L' x# s
5 W" L$ T \' e. p! |# {首先,设定一个正确的目标。在这之前,你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G3 q) U$ e( X
& _+ w# m8 ^. F+ u* d4 G1 ]' `% b
每个人的目标都是靠目的来驱动的,唯有真正清楚企业的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员工想要在这家公司获得什么、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才能达成共识。
/ R) U% R) k" v" Q3 L! \7 I* c
. o$ E; N& \& z4 W! ]5 D' Y# @达成目标共识后,就要执行。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注意一点:要让员工在做事时能得到成长。也就是说,让员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8 A; E: l1 b3 j X6 P
+ S; @7 F( M2 s四、总结$ \2 j6 A% j, i- q7 j4 L
+ r0 c# a" e, t1 K# j9 i管理说到底就是管人性,管人性说到底就是管欲望。5 ]) B& m1 n/ A7 Q9 t$ q/ B) A% z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任正非1 V( T, t8 T" a4 R6 W
( o# P1 y" I$ @' Q
90后已经成为职场主力,未来也将掌握管理的主导权。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可能更为放飞自我的95后、00后。他们有创造力、热爱自由、有自己的想法、敢闯敢拼、有担当、压力大、独立、有个性、有活力。! `) y3 y, G+ b' [8 |0 p7 A
! b' ?4 V5 F/ n# F$ S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而是要激发出他们的内心欲望,帮助他们找到目标、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以及,让他们能够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让他们感到有实际的成长,而不是打着成长的幌子,让他们干着没有价值的事。
+ m# K0 f7 Z1 H1 Q6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