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KPI进行部门、岗位绩效考核已成为现代公司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对KPI在应用过程出现的问题除了关键指标的选取和目标值的设置,如绩效指标的战略导向、财务指标的过于集中、定性指标的取舍等问题外,KPI应用也存在很多假设前提。笔者结合YJSY项目,再谈KPI应用的几个注意事项。( Q) |! L3 z5 M& l/ ^# A$ r
0 Y& `% X. |+ k/ f 一、“责”与“利”相对应* F9 @ n) @8 s U6 q+ d
7 f6 y0 k* P( p' U. u' E KPI系统的“责”主要体现在如部门、岗位需要完成的绩效任务,管理者对下属部门、员工绩效过程监控的责任等;“利”主要表现在绩效工资的发放、员工晋升、培训的资格等。; \" B2 s0 G0 B% U1 ] S5 J- h
3 v5 d! |; Z. a 实际上,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高层往往更重视“责”的环节,基于公司战略视角,下属部门和岗位绩效考核的内容及应该完成的绩效目标,中基层则更加注重“利”的环节,关注绩效评定的级别和工资的分配、个人晋升的挂钩等。结果会导致,高层在利益分配的具体问题上更多的是“授权”导向,而中基层管理者作为执行层面,因绩效评定的“优秀”总数一定而担心由绩效差异带来的“不和谐”,往往把考核当做是一种“走过场”或大家“轮流坐庄”的形式。 8 }8 {4 |0 p( Z8 W7 Y - E. I) A Q' E0 S& `
解决类似的问题,除了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发现差距,制定行动改进与发展计划,形成鼓励改进的企业文化外,也应坚持责权利相对应是企业管理基本原则。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关注部门和岗位应承担的“责”,对“利”的层面也需不失偏颇,站在部门和个人的角度思量绩效考核的问题。 % N5 c2 J; K/ v% C K" ]' h" F ) s" G0 D" c$ D+ P 二、定性指标考核标准的确认; N' I3 I O+ D6 b
8 t+ j; L" r w8 C. m 定性指标一直是KPI考核的一大难题。而定性指标考核标准的确认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z: ]% l- I+ ]7 V& |# b+ W%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