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7-31 15:4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剧本来源于生活,经验来源于实践。今天我们还是从两段对话(两个案例)说起,ps 为了保护我们的变革先锋们,所以对话隐去了他们的信息。% E [" U3 V) A& e
/ ?* O0 X2 u: P# N6 `0 e6 Z! E/ o2 b$ a第一段对话如下图,这个公司从开始做咨询项目导入IPD到现在已经3年了,项目前后一共做了两期,具体的交付件到底有多少我不太清楚,但先后有两个甲方负责人来跟我交(tu)流(cao)他们的IPD,我就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到底怎么个不对劲法,我相信从我们的对话中你们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 t. ^& H& c1 N: j$ {& E# J: {- {6 z k: }! O9 q. P3 y- P. s( j% [
我们接着看第二段对话。
6 A+ P4 ?& n8 _: T7 t3 i9 G+ J- ]) v
这一家公司的IPD是从去年开始设计的,到现在为止有大半年的时间了,还没有开始推行,只是交付了部分的设计文件,我看了下交付件内容,好家伙,几十个文档,包括了组织设计、IPD流程、文档模板等等内容,如果要算字数的话,恐怕有好几万字。但是,如果按照这个套路走下去,毫无疑问,这家公司的IPD会和上面一家公司的情况一样,那就是白费劲!
0 }" {1 `8 `1 _6 Q! i2 R
1 o+ }) H5 Y6 a" k. e. t z该如何避免IPD不能落地?部分建议如下:
' S; j3 h# D5 A8 o3 m. v' l
* @+ D% W% v# P' _首先要判断你的业务是否适合IPD的套路,虽然说我们都倡导客户导向,市场导向的产品开发,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业务都适合IPD的全套。比如,OEM的LED灯具,定制开发的时间周期为一个月,所以charter、CDCP、PDCP、ADCP这一套就根本不适用,tri到tr6的技术评审点,也基本可以省略一半以上,做好需求把关、进行方案设计评审和样品测试评审就够了。
7 @( j3 G5 I& j8 Z4 c/ ~0 p; y3 f$ i4 q" @4 H
可以参考,但不要和华为IPD比细节。产品特点不同,流程、组织的设计自然不同,如果非要计较华为的TR1有哪些评审要素,华为有多少IPMT,PDT,SPDT,LMT,你这里也要来个一模一样的,我只能说,你的IPD还没开始就已经死了,英雄也无力回天。提醒大家去看看华为的IPD历史,也就是华为引入IPD的时候,营收大概是什么规模,组织大概是什么状态。现在很多小型公司都想学华为,不是不可以,但是要量力,要判断到底应该学什么。小公司的组织要强调灵活与高效,管理做得太重,业务是跑不上速度的。
+ V+ i$ |9 i. Q. s" Q: e' J9 @1 Q; m0 c' L6 K& j# f
以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要注意研发流程的细节。研发流程是一个难点,因为研发管理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因为研发过程,是一个100%的脑力活动,同样的设计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路,出来的效果也千差万别。那研发流程到底起到什么作用?1.让一群人拥有共同语言,对话有基础 2.把共性的、能规范的内容尽可能规范,避免出低级错误 3.固化优秀实践,让新人少走弯路。研发流程的设计重点就在于活动细节和模板的不断打磨,同时对团队不断赋能。因此,千万不要把研发流程随随便便丢给新手去设计,开发经验都没有,如果设计流程?/ w2 D: `5 r$ | D0 ~" ~" y
8 H' \6 s/ L4 Q8 G- \% x% L7 P推行过程中要做大量的培训、辅导工作。特别是公司处于扩张阶段,跑步上岗的人太多,要把精力投入到人的辅导上,最好是结合项目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流程的导入。这对流程团队也是一个调整,所以尽量发展多的种子选手,扩大星星之火的火势。( b, x5 Z6 V4 \6 l$ M0 q3 }
/ t$ d* B0 L- M% Z9 H
关于IPD,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欢迎留言或者勾搭我来讨论讨论,也许下一篇文章,就是写的你的故事。
5 |- c. V' \$ Z: K5 L% Y
- g$ K3 @7 L. D( `. `
$ S# k) g4 `*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