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engyijiu 于 2020-4-7 22:07 编辑
5 J+ [+ }, F3 S2 f% c
0 E1 O7 J" ]3 v' H4 E! ~1、晶体:无源晶振 1)晶体则是无源晶振的简称,也叫谐振器;英文名称是crystal,电路上简称为XTAL。 2)无源晶振(晶体)一般是直插两个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常见的有49U、49S封装; 3)一般是两个管脚,需要专门的时钟电路才可起振,像普通的单片机需外接晶体和两个电容; 3 _- n% s* K1 X
2、晶振:有源晶振 1)晶振是有源晶振的简称,又叫振荡器。英文名称是oscillator 2) 有源晶振(晶振)内部有时钟电路,只需供电便可产生振荡信号。一般分7050、5032、3225、2520几种封装形式 3)一般是四个腿,有的有源晶振为单端输出,有的为差分输出,是晶体和外围电路的结合(晶振里面包含了晶体和起振电路)。 1 v! A3 L2 Z) D
3、EMC的处理 1)无源晶振EMC的处理 ① C1、C2为谐振电容,根据功能需要取值(见晶振规格书需求);②R1、R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为低阻抗的磁珠(先用0R电阻占位);③ C3为预设计,可根据测试情况增加或者调整(仅在OUT端加这个电容,大小小于负载电容);④ L1/L2可根据测试情况增加或调整;⑤外壳接地。
图一 2)有源晶振EMC的处理 原理图设计要点: (1)、晶振电源去耦非常重要,建议加磁珠,去耦电容选三个,容值递减。 (2)、时钟输出管脚加匹配,具体匹配阻值,可根据测试结果而定。 (3)、图二中加了一个电容,容值要小(加大了有什么结果,你可以试一试),构成了一级低通滤波,电阻、电容的选择,根据具体测试结果而定。
图二
图三 PCB设计要点: (1)、在PCB设计是,晶振的外壳必须接地,可以防止晶振的向往辐射,也可以屏蔽外来的干扰。 (2)、晶振面要铺地,可以防止干扰其他层。因为有些人在布多层板的时候,顶层和底层不铺地,但是建议晶振所在那一块铺上地。 (3)、晶振底下不要布线,周围5mm的范围内不要布线和其他元器件(有的书是建议300mil范围内,大家可以参考),主要是防止晶振干扰其他布线和器件。 (4)、晶振不要布在板子的边缘,下因为为了安全考虑,板卡的地和金属外壳或者机械结构常常是连在一起的,这个地我们暂且叫做参考接地板,如果晶振布在板卡的边缘,晶振与参考接地板会形成电场分布,而板卡的边缘常常是有很多线缆,当线缆穿过晶振和参考接地板的电场是,线缆被干扰了。而晶振布在离边缘远的地方,晶振与参考接地板的电场分布被PCB板的GND分割了,分布到参考接地板电场大大减小了。 (5)、当然时钟线尽量要短。如果你不想让时钟线走一路干扰一路,那就布短吧。 3 o! X; {1 t* T) N; ~, W) `3 f
! y, Z3 b( `( K {& B, b; G, U# V7 G
: I5 d. M! z- Y# s5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