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6 B' i4 G7 R+ K5 [四轴(1)-飞行原理3 m& f u- T# b! `/ }. ^. r
总算能抽出时间写下四轴文章,算算接触四轴也两年多了,从当初的模仿到现在的自主创作经历了不少收获了也不少。朋友们也经常问我四轴怎么入门,今天就简单写下四轴入门的基本知识。尽量避开专业术语和数学公式。 ) b% }2 M2 T0 E/ U: s8 J
1、首先先了解下四轴的飞行原理。 + h' ?/ n( _ L* M- J4 y! y) f
0 H7 w9 w8 C: d. ~四轴的一般结构都是十字架型,当然也有其他奇葩结构,比如工字型。两种的力学模型稍微有些不一样,建议先从常规结构入手(其实是其他结构我不懂)。 & ]8 L1 b3 ^# {9 ]$ W3 L) y- s& S
( ?3 ?. L) A7 M- Y9 {$ X9 u常规十字型结构 其他结构 : l3 V3 R3 i! Z3 T
( t4 X: k! k) t6 Y常规结构的力学模型如图。 2 A. @- P7 r9 b' Z) j9 ]
+ A2 F( O* Y+ o. U, i6 ^; m
力学模型
Z' v) Q/ ~% i( \
* g* L1 \( j d9 o0 }* D对四轴进行受力分析,其受重力、螺旋桨的升力,螺旋桨旋转给机体的反扭矩力。反扭矩影响主要是使机体自旋,可以想象一下直升机没有尾桨的情况。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力很复杂,这里将其简化成只受一个升力和反扭矩力。其它力暂时先不管,对于目前建模精度还不需要分析其他力,顶多在需要时将其他力设为干扰就可以了。如需对螺旋桨受力进行详细研究可以看些空气动力学的书,推荐两本,
9 a: Y( {5 M( G; q; R/ K/ `% B. R( y! Y; X, T
空气螺旋桨理论及其应用 (刘沛清,北航出版社)
# M5 F! \ I. M4 ~7 ], _空气动力学基础上下册 (徐华舫,国防科技大学) # m; l h! Y! z9 P3 T
网易公开课:这个比麻省理工的那个飞行器构造更对口一些。 * D+ d. q: l' y: \/ j, }( W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公开课:空气动力学概论
; d7 D! N' s! r3 Q# j* V3 Z1 O以上这些我是没看下去,太难太多了,如想刨根问底可以看看。
' W' H+ m% S) s: ~2 ~; c
7 `+ M) f2 r4 ~1 K# n6 `0 t解释下反扭矩的产生: : m, b0 f) Y/ w# ]/ q
电机带动螺旋桨旋转,比如使螺旋桨顺时针旋转,那么电机就要给螺旋桨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扭矩(数学上扭矩的方向不是这样定义的,可以根据右手定则来确定方向)。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螺旋桨必然会给电机一个反扭矩。 0 m, s r7 G2 E" |7 Y# m5 _ x
在转速恒定,真空,无能量损耗时,螺旋桨不需要外力也能保持恒定转速,这样也就不存在扭矩了,当然没有空气也飞不起来了。反扭矩的大小主要与介质密度有关,同样转速在水中的反扭矩肯定比空气中大。 & [4 ?9 g0 Q) r+ o5 N/ m1 Y
因为存在反扭矩,所以四轴设计成正反桨模式,两个正桨顺时针旋转,两个反桨逆时针旋转,对角桨类型一样,产生的反扭矩刚好相互抵消。并且还能保持升力向上。六轴、八轴…类似。 & m% k1 Z3 I& P4 ?( s7 U$ B
1 C e4 s1 b' \1 N/ }& [: A5 N, Z
我们控制四轴就是通过控制4个升力和4个反扭矩来控制四轴姿态。 " I1 A* }( [" C3 {! V/ h! O
) B6 _2 g( m5 f7 V" W, ~7 ^
如力学模型图,如需向X轴正方向前进,只需增加桨3的转速,减少桨1的转速,1、3桨的反扭矩方向是一样的,一个加一个减总体上来说反扭矩没变。此时飞机已经有向X轴方向的分力,即可前行。 0 \$ ]3 E4 j6 A0 C) {& L3 V+ @# z
如需向X轴偏Y轴45°飞行,那么增加桨2、3的转速,减少桨1、4的转速,即可实现。 8 i0 `- P8 G- U0 V% ~% ~$ V
6 }% O" R' {( ?8 T
如果将X正作为正前方,那么就是”十”模式,如果将X轴偏Y45°作为正前方向,那就是”×”模式。理论上这两种都可以飞行,”十”模式稍微比”×”模式好计算,但是”十”模式不如”×”模式灵敏。 8 D7 X' {6 ^. l6 A4 ]3 E
四轴如需向任意方向飞行只需改变电机的转速,至于电机转速改变的量是多少,增量之比是多少就需要算法了。对于遥控航模,不需要知道具体到度级别的方向精度,飞行时手动实时调节方向即可。
+ u# A4 A/ T% j5 o' L- C四轴除了能前后左右上下飞行,还能自旋,自旋靠的就是反扭矩,如需顺时针旋转,只需增加桨1、3转速,减少2、4转速,注意不能只增加桨1、3而不减少2、4,这样会造成总体升力增加,飞机会向上飞的。 9 Q# p* F2 s, a7 M1 Q/ e
理想情况下,四轴结构完全对称,电机转速一样,飞机就可以直上直下飞行。但事实和理想还是有差距的,不存在完全对称的结构,也没有完全一样的电机螺旋桨。所以需要飞控模块进行实时转速调节,这样才能飞起来,不像直升机,螺旋桨加速就能飞。
- w2 w0 S+ t1 y- a- j+ m! Y
. {+ W# J, O/ F/ `/ d* G2、分析完飞行原理,接下来分析四轴飞行器系统的主要部件。
; i/ B- v* {4 v) m( Z* s6 H
四轴整体系统如所示,整个系统主要包括:飞控、电机、电机驱动、电池、遥控接收机、无线模块、机体(图中没画出来)。 : L- S$ `! n! h0 `
对于diy类大四轴,电机主要用无刷电机,电机学分类是同步电机,这类电机机械特非常好,一般这类电机驱动用的是成品电调,全称电子调速器,给电调输入50Hz 的PWM信号通过调节脉宽调节电机转速。四轴上电机是不用考虑反转的。5 A( B, k# x, ~" L# U& H0 z$ r
, ]* {6 n+ A, t8 m
同步电机模型各种运动控制书上都有,但这里我不打算直接对电机建立模型,原因是即使模型建立出来了,电机参数也不能很好的测量,会导致计算结果和实际有较大的偏差。我们实际关心的是电机外部特性。知道外部特性然后应用此外部特性即可。9 H; y g% R8 R% P. \( F
* q. z8 z: [8 \7 k 对于电机执行机构,我们可以测量输入输出响应,这里输入是PWM脉宽,输出是转速,也可以把升力和反扭矩当做输出。如果把转速当做输出,那么还需要测量转速与升力和反扭矩的关系,因为最终是力影响的姿态而不是转速。测量升力的时候一定要分地面和空中两种情况测量。不同的地面和空中气流是不一样的,越低地效越明显,要问为什么自己看动力学书籍去。电机模型相关东西我会另写一篇文章,这篇主要是一些入门知识。 # Y0 F1 `# n' L# B# b0 E
初学者可以不必管电机模型,知道pwm给的越多升力越大就可以了。7 ^; G) A5 P( j4 q( s4 J
_; z d) q# {! ~! k; R 对于小四轴,电机一般用的是直流电机,这类驱动可以用mos管自己搭就可以了。pwm频率就不必限制到50Hz,可以5k、50k甚至更高。 / r4 {6 U- P) H& k
四轴上一般是单电源供电,飞控板供电可以用带BEC输出的电调上的电。小四轴就自己画个稳压模块。 + F$ e, n1 K, U/ Q- v% f
其他无线模块主要用于一些附加的功能,比如实时发送各种监测数据,也可以发送图像等等。 % Q. ~1 b% N- O' g. `, D" {
有些无人机带云台,实际也是驱动+电机的结构。
3 J- ~6 x1 @5 h1 g. L ?
飞控板是整个控制四轴最核心的东西,也是它把四轴变得比直升机还好控制。飞控板最主要的功能是计算四个电机的控制量,如何计算就牵扯到各种算法了,这里我不详细展开说。
1 Q0 s ^( [( K" J- ~0 n主控芯片读取各个传感器数据,然后对各种数据进行融合,然后能得出机体的姿态信息,什么是姿态信息呢?就是给你一个坐标系,给你一个已知长宽高的长方体,给你姿态信息,然后你就可以在坐标系里把这个长方体画出来了,你知道在哪个位置上画,也知道是怎么放置的,是某个角朝上还是某个楞平行于坐标轴,这些都能知道。这就是姿态信息的意义。
8 c1 m( c8 u4 U( f) f( L
2 d, e& j& |, M4 p: p姿态的表示方法有很多,有四元数,欧拉角,旋转矩阵,轴角表示等。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且都能相互转换,有相应的公式。四元数,旋转矩阵在数学计算上比较方便。欧拉角物理意义最为明确,直观,方便用于控制。所以,可以用四元数,旋转矩阵来进行计算,将结果转化为欧拉角,用欧拉角进行PID控制。/ [' u$ p3 K$ O% ?
, g1 l8 ]( I1 U+ Q
8 @0 g8 |; N1 D7 I S i(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