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千里之行 于 2020-2-26 15:35 编辑 w: c, ?) N: f D: s: F
# U/ i& J) Q' N
弗鲁姆,美国心理学家,于 1964 年提出该理论。人们在采取一定的行为之前,总是要对自己行为所指向的目标的价值及成功的概率进行一番估计。当他认为行为指向的目的物正是自己所期望的,对自己的价值较大时,其行动的激发力量就会增大;反之,则反之。同时,当他估计到自己的行为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时,其激发力量也会增大;反之,如果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或者根本不可能,那么他的激发力量也就微乎其微或者为零。用公式表示如下: (激励力量)M =(效价)V *(期望值)E 可以看出, V 和 E 任何一个出现其值小的情况,则 M 的值都将变小。
% W" \" C9 \1 p0 f9 T 根据该理论,在实际管理中,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3 Y4 ^- Q) G/ @+ m" Q 第一、努力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只有当预期达到目标的概率较高时,才能激发很强的工作力量。, ]4 L5 J0 J* Q% b5 K" @
第二、绩效与奖励之间的关系:只有预期完成绩效能获得奖励时,人才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 {; k' j$ z( J. Z$ O" ~5 U: c- M 第三、奖励与个人目标之间:如果获得奖励正是个人所期望的,即对个人的价值较大,则激发的工作力量也较大。* v5 H, o# z4 c# c; F" L3 @# \6 E
+ b$ g2 F" ^- q
, y& c* F8 u. h- A: F. z
+ C7 j: m) n7 w$ V' ?8 l0 m. {. n8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