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滞损耗
磁芯材料磁化时,送到磁场的能量有2部分,一部分转化为势能,即去掉外磁化电流时,磁场能量可以返回电路;而另一部分变为克服摩擦使磁芯发热消耗掉,这就是磁滞损耗。
磁滞回线,如下图:
1 J7 \$ i! r/ U/ y! ?: o5 S
- N( g, T c" _# Q- L9 n/ I3 y5 P
! r( B( Z0 @2 j$ ]
9 k. E. d! o+ Q- p- ~% z
磁化曲线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了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磁芯在磁化过程中由磁滞现象引起的能量损耗。如上图可知,影响损耗面积大小几个参数是:最大工作磁通密度B、最大磁场强度H、剩磁Br、矫顽力Hc,其中B和H取决于外部的电场条件和磁芯的尺寸参数,而Br和Hc取决于材料特性。电感磁芯每磁化一周期,就要损耗与磁滞回线包围面积成正比的能量,频率越高,损耗功率越大,磁感应摆幅越大,包围面积越大,磁滞损耗越大。
2、涡流损耗
在磁芯线圈中加上交流电压时﹐线圈中流过激励电流﹐激磁安匝产生的全部磁通Φi在磁芯中通过﹐如下图。磁芯本身是导体﹐磁芯截面周围将链合全部磁通Φi而构成单匝的副边线圈。
" @: v2 `+ N; V% _9 c X2 c7 L
5 A6 [/ x' X1 A5 n% @( J4 z
7 }! c* p* \8 ]5 T1 v; a
0 {8 y1 N0 e4 Z# w/ t* i磁芯中的涡流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可知:U= NdΦ/d t;每一匝的感应电势﹐即磁芯截面最大周边等效一匝感应电势为
% a, v3 z8 z1 e$ C
9 t2 l8 f* L0 R: t因为磁芯材料的电阻率不是无限大﹐绕着磁芯周边有一定的电阻值﹐感应电压产生电流ie即涡流,流过这个电阻,引起ie2R损耗﹐即涡流损耗。
3 t6 {9 t/ G2 D7 b: D! V3、剩余损耗
剩余损耗是由于磁化弛豫效应或磁性滞后效应引起的损耗。所谓弛豫是指在磁化或反磁化的过程中,磁化状态并不是随磁化强度的变化而立即变化到它的最终状态,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间效应’便是引起剩余损耗的原因。它主要是在高频1MHz以上一些驰豫损耗和旋磁共振等,在开关电源几百KHz的电力电子场合剩余损耗比例非常低,可以近似忽略。
选择合适的磁芯,要考虑不同的B-H曲线和频率特性,因为B-H曲线决定了电感的高频损耗,饱和曲线及电感量。因为涡流一方面引起电阻损耗,导致磁材料发热,并引起激磁电流加大,另一方面减少磁芯有效导磁面积。所以尽量选择电阻率高的磁性材料或采用碾轧成带料的形式以减少涡流损耗。因此,铂科新材料NPH-L适用于更高频率、高功率器件的低损耗金属粉芯。如图所示:
8 M7 I' S2 j2 g
7 V; S- m m0 E; r1 A9 ~2 v4 r. n
1 ^. E8 x% C! z! X7 ?+ X3 x磁芯损耗是磁芯材料内交替磁场引致的结果。某一种材料所产生的损耗,是操作频率与总磁通摆幅(ΔB)的函数,从而降低了有效传导损耗。磁芯损耗是由磁芯材料的磁滞、涡流和剩余损耗引起的。所以,磁芯损耗是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磁损耗的总和。公式如下:4 z7 ]9 ^* c/ \- e/ f) A
- W7 }, ?6 [/ ~. Z4 D# S _5 g- b
/ C9 l8 E9 @: b6 O: W8 G6 v, D$ \$ C& d4 L6 G. Z
( F. h, {- o: E/ g0 j) H;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