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341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20载华为人的自述丨版主采访(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9 15:05
  • 签到天数: 339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31 18: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lexwang 于 2020-4-28 09:55 编辑 2 C" \: n" i/ H' q) I

    ( N. ~+ J% i% n4 w0 q
    一个20载华为人的自述丨版主采访(四)
    6 I+ B+ e' \) }( w- t& Z! f
    EDA365原创   作者:巢妹
    ; W6 \+ \2 P; S2 w9 s. E0 g* Z

    3 l- F" h% T: [, T- J

    6 ]) Y: V6 v# V) R
    自“版主采访”栏目推出以来,巢妹私下收到了很多小伙伴发来关于职业问题的困惑,他们其中不乏相似经历的人,同时也有新的问题等待解答……

    7 T" B: X: I% e6 A4 O9 U$ m
    电子硬件这条路,很多人走的并不顺利,但也总有人不曾放弃……

    * K  m* U' K3 S1 z" X3 S! x5 s# [1 D
    好在,我们的前面,还有很多“引路人”,他们经历过电子硬件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
    , w2 e- d5 t- {. d) ^
    尝过不为人知的心酸;熬过刚刚起步的窘迫;听过无数否定的声音;也欣然接受看起来不可跨越的差距。
    & `3 ^+ w% _% ]3 d4 {) G$ c$ H
    我97年进入华为,到02年带领华为互连团队奋起直追,06年成为硬件设计行业的世界一流水平。也不过几年时间,只要专注,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
    ——胡庆虎老师
    4 {2 Z  p, _5 H: ~
    胡庆虎老师
    原华为首任互连设计部、中央硬件部、美国研究所中央平台部部长
    % {6 v7 F3 L6 `* K
    电子硬件之路上,他,一定是很多人的引路人!

    9 x( i# h5 E" N. H* j5 H# u) c/ I6 V! n) k( U" b6 l' M4 R

    2 h( F; ^. C! w' y
    01、新硬件时代是什么?
    2 e) f' K. ]+ y: f' ^7 `
    我们常常说的硬件,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应用软件。
    8 ?$ Z0 K' j+ r9 x/ M( Y* w
    芯片产业有很多是“很硬”的硬件,常规的就是先出来板子、之后调试、测试等等。虽然很是枯燥,但是竞争却还是很激烈的。

    " X# U+ d' c! I8 z1 M4 h6 h

    * Y$ q2 [: M( A. v8 N9 {1 a* |0 k% k, f' m7 l6 L4 U5 M4 N

    ' f5 h# o! V+ I, `
    因为新的硬件时代已经到来的缘故,现在已经不那样做了。
    6 ?* ?& S9 h  l! Y
    那么新硬件时代又是什么呢?
    , l/ n/ `$ [+ D1 a2 D
    先打个比方:手机,是属于老硬件时代里比较超前的产品。现在新硬件时代的产品,可以包括智能音箱、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
      e7 I5 @0 Y$ Y5 z+ w2 C$ J
    这些产品在新硬件时代,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就是大数据平台。
    * J% d  B8 U1 y: w, Q+ _3 J

    . o. M$ |: G, Z/ M* R: ~! Q) K. p* U! s& O) v

    9 G( K, K# x: b# Z
    具体来说,是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接到大数据平台上;第二,产品是小型化的;第三,数模混合。
    ; ^" F6 O. Y/ x) |) f

    " F* c- ^0 X% T, @) n! g' G
    : v1 D; z& ]1 a/ A# o. M: ?- U" v
    02、为什么软件更吃香?

    5 w, ?; r2 A, b4 A2 z; o" S
    纵观现如今的整个行业,软硬件相比较,软件比较吃香,算是一个软件吃掉硬件的时代。但是,再牛的软件都得在硬件上跑。
    4 {; d0 L# n0 V
    那为什么硬件人员看起来好像没有软件行业吃香呢?

    , c. c% w# ~# {8 ]
    $ p# R3 ~+ j" i+ q5 O# C9 z
    , S/ Z2 \& i3 K. d* ?5 z( y

    7 w# N" [& I8 |# p
    首先,硬件的门槛比软件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7 N. i5 g- Q8 }+ D; F
    第二,硬件的价值也会比软件高,因为软件能被替代的太多了,这个行业对软件的需求虽然多,但低层次的也多。
    . t7 J7 m* n9 E. X1 b# P
    在将来的新硬件时代里,真正需要的是有创意、有灵感的硬件人,那种滥竽充数做硬件的,终将被淘汰。
    + y* l5 A% w0 J; f4 y
    在软件上面,或许可以靠东拼西凑抄代码来完成任务,但硬件领域的南郭先生是很少的。

    1 \3 X7 ~" w. B- J+ z. h7 X
    因为做硬件需要具备的技能,写软件的人是没办法帮你完成。若是硬件做得差,那软件写的再好也没用。
    1 C0 o! n* c, a" w1 K: F$ `

    ) h7 ~' ^6 V* Y* D  S* Q7 J4 w  k" S9 O4 S0 s/ \5 @$ K

    . E1 c" }4 o$ Z/ a1 e: w
    所以,硬件行业的人在将来会活得会比软件人舒服,但比软件里的南郭先生活得痛苦。
    6 o" `: ]! [- s4 O! y
    如若遇到裁员,南郭先生肯定会先被裁掉。在硬件领域,没有办法滥竽充数。只要一两个项目做不出来,那基本上就没法继续了。" C0 a: o! @, h( }" b0 P% o
    9 u! B& y$ g8 z3 L" N6 u, O

    ! m' I, G9 k! k0 u: q
    # H) A! Z' c7 E1 A4 _, l- k& o3 U7 ^& k
    所以说坚持下去,在硬件领域还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 k$ x& m! n$ ]0 n0 [0 R+ U' ?* o
    硬件人对周围环境的协调能力可以使他成为一个天然的领导者角色。但在软件行业,很可能只有leader是这样的人。

      U' D; i  {. ?
    其次,软件跟硬件比,在就业机会上,会相对多一些。但如果硬件水平有真才实学,一般五年的工作积累之后,在深圳,去找一个2w-3w的工作还是有的。
    $ v' x# F# B8 D
    这里也要考虑产业问题,确实有些比较低端的产业支撑不了。
    " p% D. X  |# t" p
    比如一个电动牙刷的研发,找一个硬件人员,开2万月薪的工资,不一定负担得起。因为电动牙刷这个产品很简单,一个电机、几个电阻、电容、电池就行了,并不需要专业的硬件人员,即使是一个结构人员、软件人员,也可以替代。
    + ^# g9 s# c& T% x

    0 G# X0 t- S0 p# N1 s6 m1 [% e( g( O- e% i% W. D' |6 M0 `, _
    * k# z$ d, |0 x( {/ F0 `
    这样的产品是够不上新硬件时代产品的,因为是一些简单的状态控制,包括电子玩具,收音机等,都属于低端消费品。

    ) G: I1 }7 _/ Q1 a
    但是在以前,比如1928年的时候,还没有电路板,摩托罗拉做出来了第一台收音机,就是用线拧起来的,都不存在焊锡、烙铁等,但那绝对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了。

    + i; e9 I9 B% T+ r

      z+ l5 A# i( u2 d2 i# c
    * x" h3 i! I9 E2 d6 C$ I

    ! V; J4 l( K/ {, p1 Y, k* X$ q: N6 Q* b3 M2 h% d
    03、新时代对硬件人的要求?

    % b& Q  g; C& p9 q* }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进步,所以如今的新硬件时代对硬件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 g& K( y% K. W% C6 O/ I! q
    首先是综合能力要强;其次是情商要高,因为要跟人打交道:要么是找你来做设计,要么你找别人去做设计。
    ) _- E: r5 E$ ?) {" f. T
    你做设计的时候要跟周边的人搞好关系,每个人都有两把刷子,只有合力才能把产品做稳定、做出高质量。

    6 B1 E# [1 c7 ^* g# ]6 [6 T

    ( B8 d+ `. h+ N$ K
      e+ m- h9 @' I4 k* O/ L: _9 g( z& ^% c$ [& m/ |
    但是一般在企业里,低端的硬件人员也容易被取代,就比如这个电动牙刷的硬件人。

    ( I5 U  \  ]" T5 r" S) S
    当然,如果水平高是不容易被取代的,而且越老越吃香,因为工程经验越来越丰富。但是反观软件行业,一般是越老越不值钱了。
    * D7 W# Z( t$ M3 I; z1 {5 h
    如果软硬件要相互转行,硬件转软件容易,软件转硬件难。

    - ~. z/ o+ |+ U2 Z0 v

    # L+ Q5 }3 D8 s3 N2 ~% @+ c6 V
    : ^1 J% U- g/ {( `2 k; k3 c& R! f  G" s, K+ {+ @" U0 l
    因为硬件是有特定的设计环境的,硬件必须有一个参照物,然后把这个参照物做出来,再去测试,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

    8 I) Z/ B" O% T# `* Y( G
    软件的环境是在电脑上装一个代码,于是会有很多资源可以用,只要看过开源的软件以及能读懂别人的代码,就都可以有参照物。

    / v+ y, m3 m: ^! k9 H* b
    这两者是不太一样的,所以硬件的门槛明显会比软件高。我见过身边很多硬件转软件的人,没见过软件转硬件的。
    . O& T) Q; Y4 U( s9 Y: U5 S

    7 z7 M7 B9 m( t: ?" X  n6 U( C, c; [* F, F! l5 H! o# ~
    / ?( N+ A4 S4 ]4 C/ k
    如果软件做到一定程度想转做硬件的,这是没有意义的。软件人员必须往更高的软件层次发展。
    & \, H( V0 _' ]/ W' O
    但是在业界总是有那么一种人,软件硬件都都厉害。比如我们的贾可老师,他是软件硬件都相当的厉害。
    # G( h) F+ n7 U, C( f

    ) k" V1 N  D$ r0 }) h; a
    : O1 O8 i$ Z: r
    04、硬件人的舞台在哪里?

    ' b0 n* L4 q( U
    硬件这个行业,如果可以,我建议尽可能去一线城市寻求发展。

    $ _: _7 K- C. {
    在你年轻时该奋斗的时候,不去一线城市寻找机会,而是留在二三线城市,你的眼界会打不开。哪怕是在一线城市拼杀之后觉得生存不下去了,再回去,那几年的经历和阅历也是赚的,竞争之后被留下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7 T( t' A( l8 @6 l2 E3 C0 W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到最热的地方去感受。不然等你老了,会后悔当年的自己没有那样的胆量。
    ; e1 k. n. o: b% F
    这些道理,我年轻的时候就是没有太明白,其实我应该更早的出来历练的。
    $ P  ^* |7 A4 Z; d
    7 V# a7 X3 H4 C: B

    ; s% Y+ F, m& R* H/ ~
    0 q+ r* w4 q3 }, a6 f9 k% X
    这就好像我喜欢的羽毛球:不一定要跟世界冠军比,但一定要知道羽毛球馆里谁打的最好,因为羽毛球馆都有教练,那肯定是要和这些经过了专业训练的人比。
    - K3 A: U3 P4 P0 U! H6 @1 ^' X4 B
    我天天跟自己这帮兄弟打,觉得打得挺好的,跳出自己的圈子之后,其实水平很差,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外有人的道理。

    5 V% ^9 h( T9 ^  X* A& c9 }
    你现在抱怨的东西,能够做出行动积极去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f. m8 t8 F% x
    在新的领域新的疆界去跟水平最高的人一起拼搏,自己也才能跑得起来。

    3 x2 p# a- ]0 T" h
    之前也有学员问我,想从技术到管理,要怎么做?0 ~( Z8 I4 d+ ]6 Y

    % x! [; q' z& B) |/ R# M1 k# P

    + i$ Z* _3 c. a% t2 D1 ?+ K+ ]& @/ J- z$ ?' f
    # z+ Y+ ]& |1 L. t  F1 z
    我的观点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要把管理作为事业追求。因为这是一个需要顺势而为的事情。
    ) O) \- K* W" X$ K
    现在很多管理层都是跑步上岗,最初也是搞技术的,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就走上了管理岗。
    : a/ u9 ~# V0 |& j9 K
    管理必须先是管事和管项目,其次才是管人。年轻人择业的时候就关注两件事情,第一:我学什么技术,这是我安身立命之本。第二:我怎么服务他人?只有先服务好别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 X& _% l: Q' r4 n$ V
    华为的CEO孟晚舟,她到华为来的时候是高中生,她老爸把她放在前台。先学习怎么服务好别人,怎么接待客户,怎么对别人是有用的。
    + v. J7 Y6 Q: ]6 J$ S1 j# D
    0 d. Y6 ^6 W! ?2 V0 H! }4 p8 |: u

    + v" ~. d( E& e9 T5 t$ z: c& `  m& v- P3 D% S! y
    在华为,技术和管理是两条路线。一开始都是技术人员,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开始分化。如果技术水平都不行,那管理什么呢?
    $ C5 {4 d+ q4 e6 z/ Z
    真正的管理者都是在技术学习中、在工作中打拼出来的。管理和技术并不是矛盾的,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把某一项工作做精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素质,才有可能升到管理职位上来,而不是直接追求一个管理者的岗位。
    1 P  ?. a' T0 h3 q0 y* l8 f$ P  v* a
    我在华为时有一个同事,研究生毕业,他有一个同学,本科生毕业到华为,已经干了三年。他硕士毕业以后再加入华为,发现原来那个本科生同学在华为已经是一个项目经理了。他上了三年研究生,来到华为没有钱,也没有股票,觉得很失落。

    2 V) I1 C  c0 c3 t  M* H+ R8 C
    9 x! q- ~: i; Q/ n5 C. B
    ' q# o. G3 H2 C' F3 z( ]1 R

    * u, d& x2 a/ m# U
    但是他很愿意服务大家,后来居上,15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产品线总裁了,比他那个早进来三年的同学更厉害。
    ! n! a' C9 ?# Z5 }) F$ u; l
    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对于年轻人来说都要扎扎实实的。因为做管理的核心是一种责任,就看你愿不愿意承担。相对来说做技术要单纯一些,也成长的快一些。
    , O+ g. e) ?% k7 z5 x

    8 v1 X4 t) T$ K3 _% E9 j
    05、我在华为的那些年
    2 E' ^2 C3 `9 v3 _4 }& X* j
    走上管理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别人对你的认可。

      ?3 x  m6 F3 a; o
    我97年进入华为的时候,硬件人员跟layout人员是分开的。
    - T5 M" R: X* e- x, O" F+ z
    华为92年开始做交换机,开始做研发。在那之前是卖货的,就是你给我钱,我去帮你买,买回来给你安装。92年挣了一笔钱之后,老板说:通讯设备很赚钱啊。但是那时候太贵了。平民百姓家里要装一个电话线,要押5000块钱,可能相当于如今的五万,这谁装得起?

    ( Y' G6 a. ~8 ~5 D
    8 v; l. Y3 Y! C( b) d, O, x% p( L

    1 _1 \6 ^0 k& W+ v6 L! p% l1 Q
    5 U' \1 ^- n# Y, d6 {" Q9 R' s
    那时候的华为,起点就比较高,做硬件的就是专门做硬件,做pcb就专门做pcb。
    * V& X' V6 }( G- T- r
    我97年到华为,2000年负责互连设计部,到02年为止,华为在研发layout这方面都有十年的经验积累了。一直在岗五六年的、甚至十年的都有,人员流失很少,都觉得自己水平很高。

    ; L2 s0 ~' ~7 S/ V
    我说:既然你们都觉得水平很高了,那我们跟国外比一下!
    " V; B3 r3 K1 F+ L" v; X
    ; l% O3 D, b& |9 M
    2 \. ~) z7 A8 P5 n$ {* X

      `7 y0 P3 D8 b! R
    于是我们拿了一个设计,自己评估要做12层板甚至14层板,这样安全。后来拿给一个美国公司,他们评估10层板可以做。于是我让他们每天来进行对比。当时是毛忠宇老师负责这个项目。

    ' C7 Q. r5 _" Z$ V3 Z  }
    做好之后我们一看:别人才是职业化、专业化的东西。我们干了十年,整个部门三四十个人,和别人的相比,差距太过明显,全体一下子清醒了。

    ! A5 o- A- @. E$ ?. D% w8 U

    , y  H+ Q, B/ A6 D, d9 U* h
    0 P$ A+ L1 a0 x: D% b
    4 }9 y3 K2 e' m! w- r) T% h- p
    后来我们每年向他们学习,请国外的专家进来,跟他们最高层交流。请专业的设计师给我们做培训。

    & ?0 E8 D6 m# U% q# j) @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研究之后,我们也做了革新。到零五零六年,我们的水平绝对是一流了。我零六年去美国,也走访了一些厂家,对华为做出来的东西,他们都是翘大拇指!

    3 Q! l7 U  Q' f) ~1 ^8 T8 h
    经过革新之后的华为,在硬件设计上做的很好,pcb设计再加信号仿真配合起来,包括信号完整性仿真、电源完整性仿真,EMC,全都做了。所以我们每个部分都能展现的很好很稳定。
    / }7 q. \$ O$ L+ p) ~* O9 k3 M) A
    8 j2 t3 ]/ B/ L- S6 ]- |6 N5 ^1 w

    * g: e* R! I2 G% O- ~
    1 [! a  o' c/ ^* O$ q  S
    所以今天,M国人一上来想收拾HW,以为就能像收拾之前的一样,使其跪倒。但是不好意思,收拾不了!我们的设计水平都是这么多年扎扎实实的硬功夫。

    ( Y# y" O" O9 x" t$ U9 @- y
    我讲华为的这个故事就是想说:尽管很多人说自己做layout十几年,觉得很厉害了,想找别的出路。但是这么多华为人拧成一股绳,也做了十几年了,觉得自己很牛了,和别人一比较,还是差距明显。

    : N1 w9 U6 e8 z( t& {

    - H+ W  M( Y6 ]  @( L$ E
    ' |! i: v, V0 ~$ p1 e
    $ X  r/ T; Z& R+ `; G1 T) Q
    我们从华为出来的那批人,做系统设计可以说:蜘蛛腿上的一个毛刺都要看的很清楚。华为对我们的设计能力就影响到了这种程度。

    ' D' r1 V6 [# ?: F" v, v
    华为的设计人员,开始的半年会进展慢。但是三年以后,如果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小骨干,比在别的公司干十年要强,因为他身处大树丛林,见得多,也学的多。

      j$ a$ N3 j/ q8 o) K, ?
    在那之后,我们每年都向国外学习,花钱请优秀专家来培训。现在很多企业花钱培训的意识是没有的。
    5 i% m6 P" x2 `( J; P9 ]

    6 j( C- ~6 y" a9 B5 M5 {
    . E- a+ F8 w6 L- M* J# F1 J" ]/ c' X7 {  |
    06、硬件行业,圈子很重要

    9 p. n! b- Z; d1 e- D5 h
    我们中国的从林,目前没有比较良好的设计圈子。国外有,他们有工程师协会的圈子,相互学习就会越做越好。也就是说如果交流圈单一的话,就成长的很缓慢。

    + s# u6 z! P' \* Q
    华为的交流圈是不停的螺旋上升,最后就能往最高层的圈子去见识。9 n! i' g8 Y7 P  \* R. }9 A
    0 a: o% E+ G; H
    现在一般layout的人员,做一个板子出来,好或坏他自己不知道,没有闭环。做出来的产品客户没说什么,到底是好在哪里?哪里不好?没有反馈,就没法成长。
    4 e, @3 X* e: I2 q5 m0 [& \
    而且很多做了十几年的layout人员都是这种状态。要么做砸了,被客户骂一通;做好了,客户也不理,他自己也没有总结。

    6 Z) v; @, q) A5 c
    ( e2 A& S6 S; O, N# w5 q
    3 r9 i9 f: Q/ {' C1 ?( f
    & m+ _6 o/ \" ^% B3 B  ~
    华为以前也是,一开始没有总结。后来我提出说:做完以后你要自己回去测,就算不测,也要把别人的测试报告拿来,了解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 U' S4 _& N+ S
    现在的华为,这些流程已经很顺畅了。但是其他的平台,没有这样的积累,那必然就会遭遇瓶颈。

    # F, Z& W8 @! u+ }4 h* x/ L
    这个瓶颈的产生是由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局限性,解决瓶颈的方法,第一是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是很枯燥也很累的,学了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能不能用到,但是必须坚持。第二,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通过周围的人来帮你打开眼界。比如EDA365电子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圈子,这里也有很多来自华为的老师。

    9 I1 i  |: A: K- [. N- R0 [
    ; M3 R" v: {4 O3 w9 t6 x4 }
    , m8 Y% F2 w, G" z8 z

    : L$ r" q5 L4 M, l/ q  Z9 \& k$ G
    07、人生需要“引路人”

    ) Q; w2 J2 l- M% {" E$ D4 R: A
    我当年也遇到过瓶颈,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
    9 h. K, l# H8 P5 l$ y, }
    我毕业的时候,没条件用eda软件,都是在坐标纸上画电路图、版图。版图也是照相、虹膜、然后再刻板,这一道道工序。那时候eda软件是有,但是国企没有电脑给你用,只能用铅笔画。

    5 V' d7 i5 M+ S/ v, C6 D* s
    我90年刚出来是就是这样,到94年的时候才用eda软件来画,当时是用pads来画的。

      c$ g# k5 p7 ~' q2 T% w
    94年我离开国企。如果当时一直待在那里,自己的眼界会低很多。

    % C  Z( t  p5 B6 i" G8 d
    有人layout干了好多年,说要去转型。我倒不认为是真的转型,他应该是要冷静的考虑一下,要怎么样来提升。

    0 [7 ]& h7 e# G; b
    类似的问题,如果放在软件行业就是:我已经写了15年代码了,现在也快40了,若有朝一日被裁掉了怎么办?
    ! \( d, ]- ^: W9 z- T1 q2 Z
    那这时候就要学新东西了。而不是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否则久而久之,就会被当做体力活来干。

    ; K; ?6 L/ {6 x; G7 z1 C( Y
    所以在一些人生的十字路口,真的很需要前面引路人的指导。
    $ q  K4 T8 e: R

    3 U: m4 e! R' [+ T, A  _( R2 q1 |" {8 H  O6 L
    & f( f7 \5 E- }) l
    提到这个,有时候我就在想,我刚毕业那会儿,如果也有人来指点我一下,我可能会走的更顺畅一点,做设计也好,管理能力也好,个人情商也好,都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 o9 \: @1 l, T5 {) }5 G8 G( H- V
    若能有名师指导,而不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明显会少走弯路,能接受更好的指导去历练,能提前进入状态,这个真的很重要。
    7 ?  q2 v0 v  p! f4 A
    在国外,有一种叫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不像导师,导师会在工作中带你,职业规划师是预先就把你心里不切实际的想法摒弃掉。
    6 U: b  G6 a5 M! N) y) a7 _

    9 |0 N; r7 m' K5 F) N  Y) x) P- c2 |1 f; X: C# ^- K& {

    3 i' c* g( M# \/ ^/ d  i: X
    目前国内也有职业规划师,指导你要脚踏实地,不要有好高骛远的心态。否则懵懵懂懂两三年,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成。

    & O6 t6 r- t* M1 q
    职业规划师是破碎了你的职业,让你回归现实。但如果你跟着真正的导师,除了帮你破碎不切实际的想法,还能指明方向,你能从导师那里借力,你要的资源、眼界、他都可以给到你。
    - ~: O9 n5 n6 v3 Q8 {1 g$ V4 \2 U' k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能拥有这样的导师,那真的太好了!

    4 o* e! u  n/ q" {) _7 D
    所以我经常跟有些企业讲,新员工入职要有一个专业的设计训练。当然我讲的时候,他们听着都在认真点头,但是对方心里的认同度有多少,我就不得而知了。

    . ~6 W/ l) d$ X# t$ W

      E) H% z. e0 d: v
      Z5 z) o0 w/ H7 j  M7 k: Q4 q7 M3 i$ S5 k$ }. Q
    我也能理解这些企业担心的问题:投入成本培养人才,结果人才跑了。
    ' Y) s' s. A: k6 \/ k$ j& M) ^
    但是如果企业对这第一批人都不愿意有所投入,那第二批,第三批……不是照样会跑么?反过来,若是企业持续对第一批人投入,跑了也不怕,再来一批人,继续投入。这样留下的人就多了,而且留下的人都是经过自己公司训练的人,贡献出来的东西更好。所以,企业必须要有这种境界。
    " T; M" {' @; q% J. w+ \
    深圳初创公司很多,但是做到这种境界的初创公司其实很少,也很难得。

    ' x0 P+ K. R! r. C
    讲到初创公司,当年马云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就在马云家里的大客厅,每个人都说未来要干啥干啥。那时候谁知道电商能走在时代前列呢?他们做出来之后,大家都说:哦~这好简单啊!其实是九死一生,其中艰辛,外人没法感同身受。

    / y" x& U' }5 C8 x  Z! [
    . }: C* p" |7 S- K) }8 m& W8 v
    08、有借鉴,也要有创新

    $ ~  n8 ^& J8 j7 \
    时代来了,风口来了,有没有抓住很重要。6 I4 C6 F) i  ~) p- G1 N( z

    # }7 ]9 K! ?8 `
    6 d; ~4 H3 }! @& g" C0 c

    . g+ A$ N' i7 _- Z$ X9 x8 ?- k* i1 _, i) b' m+ E4 ~& r
    但是对个人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圈子,单凭个人力量孤军奋战是很难的。
    / g; g" I- A9 [$ w2 g
    中国人从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喜欢参照别人,而不是定适合自己的规划,以为参考别人就少走弯路了。殊不知参考别人更变得没有自己的特色了。

    3 f" q0 D' Q% [4 K
    现在硬件里面很多都是抄板,拿别人家的东西直接调用。不然怎么说中国的山寨水平高呢?当山寨水平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了。
    9 v6 N9 {2 S  J' ~8 E
    比如前面提到的电动牙刷的例子,抄板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把别人家的代码原封不动的反编译回来。弄上去以后,别人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东西,牙刷工作的好好的。但是到了你这里,牙刷就老出问题。

    ; a- \9 f+ R0 ^* ]6 r, }

    ' y) h0 a& M2 I( R
    9 d0 Q/ L; W" R) k6 d5 V5 H1 W* @! ~
    于是他们来找我们解决,我们的何平华老师去帮他们解决,最后发现里面什么都一样。分析了以后,在代码里面加几个空语句,就解决了。否则用户正刷牙呢,突然倒转了,这怪吓人的。
    - W/ R+ }% ]& N1 a
    这是因为别人原创的东西,里面有设计很多小心思和小陷进。山寨的复制过来硬抄,就中了别人的陷进。但是如果加入自己的想法,或通过老师的检查分析,把这个小陷阱避开了,这个产品的质量就提升了。
    " Z  c$ S+ o* s2 X0 V
    说到底,抄别人还是不对的。我们国家如果足够重视知识产权的话,是不会让这样的企业做大的。当然这样的企业也能够存活。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硬件人员入职了这样的企业,那成长起来就非常缓慢了。
    7 t3 r3 B! z$ W+ T1 L, ^0 |3 t
    : b) k2 o' ?1 {2 K; M3 r" ^2 G& ?. I

    / _( [0 m# ]7 f. m7 H9 l5 l9 d* W' Q! s% ^# t  T4 _9 W4 F/ w
    09、当你迷茫时,多做少想

    8 d. Z. J6 p; y/ G" N, H7 p% @( b9 [
    到年底了,很多人问我对一些新进入硬件行业的,或者跳槽到硬件行业的人,有什么建议。

    . O$ I' `6 }+ S2 j6 p1 F
    其实什么事都要自己经历了才深有体会。因为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在硬件领域摸索了二三十年,每年看着这些人在这个职业兜兜转转都没有办法,他们必须要经历这个路程。我们最多是充当一下导师的角色,给他一些指导。
    : L5 P% {! s2 T3 ?- A
    但其实有很多人还认识不到导师的作用。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比如打羽毛球,有人愿意花上万块钱请教练来教。有人说要自己练。这两种选择方式最后是走向不同的结果。

    8 O( ^% A5 q: H0 }: s
    教练的启蒙作用太大了,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如果小时候没有教练就教他标准动作、基础技术,他靠自己野路子出来是没戏的。将来越往后走,越会发现那些基础纯正的人,胜出的几率更大,这就是导师的作用。

    6 b; C5 Q5 z7 F" m% N1 y

    & q6 S* D) K- Z6 G1 y3 e4 K. `* V+ g& v+ m

    ( }- W4 |5 J8 Q& \
    就好像体操运动员退役之后会去当体操教练,因为他亲身经历过那个过程,知道哪些动作是对的,哪些动作是对身体有伤害的,那可能是他之前用伤痛和折磨得到的经验教训。

    * V( H1 \5 s6 L7 w
    可能业余选手不需要达到那样的水平,但是这些专业的启蒙教练帮你打的基础,非常关键。

    ( Z: G- C, V4 w0 m
    再比如说电巢,教研组的老师们正在去某个企业做培训,如果他们现在能用到我们教的这一套纯正的方法,并在工作中继承发挥出来,那肯定可以在技术层面渐渐领先其他的企业。

    * o9 b. i. T& k( @6 }
    去年我们给一个企业的员工们做培训,做完跟以前所有的人相比,这批人的基础要好得多,他们将来上升的平台和空间,也会高很多。不说别的,至少他们突破困难的能力、承受压力和打击的能力要比其他人强很多。

    ! H% ]. s" a8 e- z# c
    7 }) c9 m, Z8 R0 z1 a' R
    1 a+ J6 ^& E$ d% Q1 m/ U) q
    % \. [- l$ @% [. l/ a0 S4 u
    虽然说会有人才流失,也在正常范围。人有职业选择,没有人必须一辈子要坚定地只干某一件事儿,但是你做那件事情所表现的职业态度、专业精神,这是无论去哪里、做什么都需要的!

    / c0 u  I0 P2 i' |/ X
    如果一定要给新人一些嘱咐和建议的话,我就想说:无论干什么事要先想着怎么去提升能力,要先做,再畅享未来。现在正是赚阅历、累积经历的时候,要是在该拼搏的时候想太多,做的太少,那永远也不会成功。

    $ s: y# Y7 m6 R# ^
    年轻人就要做得多,多年之后才得到的多。

    $ n6 q6 M% c6 p6 ~9 ]- T( y
    总结我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我在没有能力去设定目标的时候,就少想一点多做一点,反正也没有钱,就先充实自己,之后有机会了再去发光。

    0 L( F6 Q  `  r0 W/ d% s
    不要老看别人,好像别人没使劲就成功了,那只是你能看得到的地方,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说不定藏着更多的艰辛。

    6 g4 H: L. N1 U' D# n

    0 x) ?& u2 b( f4 z% q
    0 J2 r7 O9 m# k( V% O
    # k2 R* L& B. V1 n
    还是要坚定自己,勤奋、努力、多学、多交流、多实践、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 h; `* @* W! ^! A+ |0 a

    ) h% l6 W$ s: j: S8 ^: r8 f  g
    : `) y) Y$ k% b! z, V$ G9 J  F
    4 o* h/ w1 b) I& t- r4 a7 T* {
    8 `3 k8 X) j+ H3 @1 h

    * q4 G: R0 a+ p# V) h! ^7 U- ^6 ?' r8 u" m: _4 z7 S/ T
    + e8 i! R6 N) e- o0 _/ \" R
    出品丨EDA365
    原创作者丨巢妹
    插画绘制君君
    9 w- D" A  E$ T: |/ e; T& _3 E9 `8 j7 B' y2 C" j; S" g* ]  Y7 ~
    9 b) K, s( P4 z) ^' K) @
    注:本文为EDA365电子论坛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9 b/ {2 t) J) \7 {

    4.jpg (25.72 KB, 下载次数: 4)

    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wupeng3635 + 1 EDA365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0-1-8 12:14 | 只看该作者
    导师确实很重要

    “来自电巢AP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1-27 15:22
  • 签到天数: 77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发表于 2020-4-25 08:2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0-5-3 12:29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20-5-15 16:05 | 只看该作者
    点赞
    6 H( d, n# {' k: h7 }' ~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20-8-24 10:42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20-8-24 21:50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很实在,谢谢老师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20-10-19 12:09 | 只看该作者
    手机设计软件现在用哪款呢??

    “来自电巢AP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0-3 15:3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
    发表于 2020-10-19 14:44 | 只看该作者
    没导师,没行业,怎么办?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20-10-19 15:3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认真看完

    “来自电巢AP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11-24 15:05
  • 签到天数: 127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3#
    发表于 2020-10-20 06: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来自电巢AP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23 15:12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4#
    发表于 2020-12-8 19:56 | 只看该作者
    有个导师会少走很多弯路,感慨自己以前没有遇到!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20-12-9 08:51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看完了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21-7-6 17:39 | 只看该作者
    FS 发表于 2020-10-19 12:09:23
    ' T$ s: g5 b" h" i4 h# f4 x- u手机设计软件现在用哪款呢??
    ; J6 i. E3 \4 Z& H. S
    % F0 K; R: T2 w
    没有吧
    6 ?8 k1 [, C+ X- p
    ! l6 o% X0 C' H9 S5 R' a

    “来自电巢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24 21:18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