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NP型半导体三极管和NPN型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完全一样,下面以NPN型半导体三极管为例来说明其内部的电流传输过程,进而介绍它的工作原理。半导体三极管常用的连接电路如图15-3(a)所示。半导体三极管内部的电流传输过程如图15-3(b)所示。半导体三极管中的电流传输可分为三个阶段。
# q3 o( [: f& U: K( p# x* o( e' h8 |- `6 q- u: m0 X! l
3 q2 ^" C3 J* H- k. Y6 B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 ]% Z# ~9 m" r+ `
* X4 R) I& ^* y& u8 X2 D
/ \, M) i# R5 g5 ]# c3 l/ C
电源接通后,发射结为正向连接。在正向电场作用下,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的扩散运动加强。因此,发射区的电子很容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电子流IEN(注意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当然,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也会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流向发射区,形成空穴电流IEP。但由于基区的杂质浓度很低,与从发射区来的电子流相比,
x5 u8 T/ A5 L6 q9 C Z, o5 V# P0 E+ P u! w
0 N K& N+ V- |
IEP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发射极电流为:
+ j$ c& G0 t B7 ?
% J7 y' t1 ^9 z' b, \
* _* W& C5 W9 x9 A2 J2、电子在基区中的扩散与复合
4 j' w6 j3 z) v! s+ \7 O# U! u
+ D ?5 E+ F0 m+ I/ ]& t8 O) q+ `% @& A) U2 B+ U( Y- }- [
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电子到达基区后,由于基区靠发射区的一侧电子浓度较大,靠集电区一侧电子浓度较小.所以电子继续向集电区扩散。在扩散过程中,电子有可能与基区的空六相遇而复合,基极电源、EB不断提供空穴,这就形成了基极电流IBN。由于基区很薄,而空穴浓度低,电子与空穴复合的机会很少,大部分电子继续向集电区扩散。此外,半导体三极管工作时,集电结为反向连接,在反向电场作用下,基区与集电区之间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加强c因基区载流子很少.电子更少,故漂移运动主要是集电区的空穴流向基区。漂移运动形成的电流ICBO的数值很小,而且与外加电场的大小关系不大,它被称为集电极反向饱和电流因此,基极电流为:( r. B/ a9 T2 G: t% ?$ a! o. N
$ \8 _; r: F; `' g! [
9 }* u2 n$ a s. ^, Q
3、集电极电流的形成9 y# F r- c1 [$ g
Z8 f+ f4 m3 s( d5 o8 l" Y5 ?! C
5 V# b! `8 @, x- Q" P6 `8 K* l+ I' I, R由于集电结加的是反向电场,经过基区继续向集电区方向扩散的电子是逆电场方向的,所以受到拉力,加速流向集电区.形成电子流ICN。如果考虑集电极饱和电流ICBO的影响,集电极电流应为:
- i4 r7 H7 W9 p: ?" y3 F3 N# R" n" y# Q
" D* m0 I1 ?( M& n
从半导体三极管外电路看,流入管子的电流必须等于流出的电流,所以
k/ y8 j! {4 e
, i0 U+ z: u4 c u# M" b# Q/ b+ D7 S6 J
从半导体三极管电流传输过程中可以看出,集电极电流IC很大,而基极电流IB很小。另外,由于三极管本身的结构已定,所以IC和IB在相当大的一个范围内总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即; P% D( O# Y6 L( s
. M% P2 }% h! G4 \$ \) I
& D1 F |* `+ c8 @% [
其中β表示IC与IB的关系.称为共发射极的直流放大系数,β大于1,一般为20-200。
* v9 J7 D- P& R% k! n$ @# u6 S5 R6 q' B
' w+ ?1 U) L( }3 v% [
由于IC和IB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且IE=lC+IB,所以半导体三极管起着一种电流分配器的作用,即把发射极电流IE按一定的分配关系分成IC和IB。IC远大于IB。因存在这种分配关系,所以只要使IB略有增加,IC就会增加很多,这就起到了放大作用。
$ D/ C1 [7 N! S; S. f* l' W" n/ j6 \% Q
6 X J5 C; P$ s! W2 v0 J) H
2 Q& h$ o) v f
: c$ |; _: ?$ ?7 A( `; T& v8 @2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