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参数的秘密,大家还记得前两篇说了什么吗?
" K: F* i, d# I! e; C3 u
都还给老师了是不是?不记得的点下面进去好好看看!
% b( i1 z% t* l/ [ [# ^' T; {- T. k: }# ?- M! }6 o
, v4 [- D. j; }1 B h O
2 D2 D( _6 s- p8 h8 i3 Q' A
4 x. h) \! B- P2 A/ k7 \/ y8 r' r! _6 S
揭开s参数的秘密第三期:
8 m& G' [, u9 t% E/ X8 ~
1、S参数的应用
9 _- ~6 V- A' }, c: H
前面说了那么多,最后终于来到S参数的应用了,我们学习它,就是为了让它为我们服务。
2 d# h" E" C3 u& e- p# B7 _
不知道大家忘了没,我们在第一期,什么是S参数的章节中讲到:
& ~& ~, y0 R5 ~+ r
7 B& N' [! F5 F m7 u5 i
S参数是用于描述射频网络频域性能的直接表现。它直接描述了某个频率下射频信号,在射频网络内,端口到端口的传输过程中所发生的电性能的变化!
1 \% ^5 r- G4 E9 c' }/ a
# d& j5 o' N6 L- @1 p5 w: I- G' Z* p" e, s* c* x% U; F
" |4 I8 A. T. Y; C5 Y是的,有了S参数,我们将可以很轻易的知道,射频信号在通过网络以后所发生的变化。
6 {3 b! D! Q+ ~0 O. X6 J. D
这里用一个移动终端所用双工器的规格书为例,为大家讲解S参数的实际应用。
( z- y& a6 M1 m, e5 {, L8 v
如图所示,双工器是一个3端口器件。1端口为TX,2端口为RX,3端口接天线ANT。
$ E' y- I1 @% y
6 w9 Z* r [ j/ w2 E4 j0 i3 f1 S: \# R5 g3 f2 y5 v: l
发射信号从1端口进入,从3端口输出,而接收信号从3端口进入,从2端口输出。
" k$ H+ {( J9 T1 I/ O! W双工器可以同时起到滤波和信号隔离的作用。我们需要关注它的:
7 k( e: P1 r2 P' l4 Q& s3 w$ ~; T R: _7 O; ]) j& t8 Q( P# \
S31: 1端口到3端口的传输,即13通路的插损
S23: 3端口到2端口的传输,即32通路插损
S21: 1端口到2端口的传输,即1端口到2端口的能量泄漏
S31,TX到ANT的插入损耗。可以看到,通带频点的损耗很小,而阻带频点的损耗则很大:
7 ~) I7 I x5 }% E' v0 C* D' j
: {3 ^& c+ r, mS23,ANT到RX的损耗。同样可以看到,通带频点的损耗很小,而阻带频点的损耗则很大:
% L- Q% R8 E Z- ]5 ^8 R, P! N! g7 e
5 L: a/ g2 z. @: n4 b# \+ z1 U# h( ]4 g0 I
e. b( F# I' iS21,TX到RX的能量泄漏,又叫1端口到2端口的隔离度。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频带范围内,能量泄漏都非常小:
' K4 l4 P- R- v( P& K% l, o$ R
) L0 \2 e7 V- s" v; e" ~7 f# ?) B4 N9 J: ^+ R2 x: B) T, P* F
这个三个指标都是传输系数。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频点下,其S参数的值是不一样的。
+ ~# `7 n' u. T4 P- e# }
通过S参数的频域扫描,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器件的频率响应。这对于我们比较器件优劣,预期通路增益都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
' |! w& O, c' O& `& l- x/ R6 ~9 j: v% p6 w! A+ c
我们再来看看TX端口的匹配情况,这里分别以VSWR和阻抗圆图为表征。 % A! V9 b: C' z) v h( H( Z
6 ^! c# Z+ e- {9 Q
我们看到,通带内的VSWR非常接近1,这说明阻抗匹配良好,反射很小。
1 R8 H/ _: ?3 B& A3 w. `+ i- |3 |5 }" u+ ^8 m: h0 f& r1 T: _
3 l6 u( R; C+ \3 H从阻抗圆图,我们也可以看出,通带频点非常靠近圆图中心,即端口阻抗在通带内是接近50欧姆特性阻抗的。
5 j h+ ?5 e1 N, r6 l7 W* S+ B: Y; m9 k4 ?9 `, b
以上的双工器是一个无源网络,下面让我们再看看有源电路。
/ X2 t0 J: ?! s0 Y6 K- C
下面以一个低噪声放大器,LNA为例做一个简单介绍。
% Y5 D! t* ?1 F/ o9 l+ R
5 _) E+ u, i2 q( w g/ k1 i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直接用S21来表征放大器的增益,而用S12来表征放大器的反向隔离度。
. `! I. @' w! k0 M5 B- i5 _: J& l. {% _+ w% y0 H7 ^4 m
这里分享一个小知识点:
7 q# F3 }/ M# Z! ]- G, j
# d3 W9 I8 N- o, N, w# x' Y9 j6 N& ~- J! ]% j
/ ~9 y' [% d4 _8 I如前图所示,厂商用|S21|^2 来表示增益,而大多数厂商是直接用|S21|来表示增益的。
5 O$ f' x* j1 y! I4 g8 `4 n% \# K
为什么两者会有不同呢?
. k2 g6 F# ?$ V0 j8 L0 m
其实这也涉及的我们前两讲说过的内容,即S参数有多种表现形式,S21用幅度相位的形式表达则为传输系数T, 而用dB表达则为10*lg|S21|^2 = 20* lg|S21|。所以才会有|S21|^2和|S21| 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9 y& \5 y% d2 i, K3 b: O+ L% C! U0 A3 j
至于对反向隔离度用1/|S12|^2 来表示则是因为实际对|S12|^2取lg为-23dB,取倒数后才得到后面的23dB的数值。
8 |4 K3 j! p# C/ t
* a; d, b: ]( a% m# o6 @6 B0 Y
通过对双工器以及LNA的S参数的解析,不知小伙伴们是否对S参数的应用有了一点初步的概念呢?
0 ^) A7 }' f- E: ^
如果还是没明白,也没关系,后续的公众号内容将会有大量涉及S参数应用的内容,敬请期待。
, C4 [' J2 S# y
2 V6 i. c0 @% N3 F) \' H% R6 i: J
2、SNP文件的应用
7 f2 N6 Z( ~( B8 o: ~
当前的射频电路设计中,计算机辅助仿真设计被大量采用。对于已知S参数的射频网络,我们通常会直接调用其S参数进行仿真计算。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S参数都是图形化界面,无法直接用于仿真计算,有没有一种文件格式可以直接被仿真软件所调用呢?
6 b1 k+ \; k: P0 W- u1 V
1 d. I% f* v( f" I7 N0 Z t- j0 i8 |)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安捷伦(现在叫是德)提出了一种Touchstone文件格式,用于规范描述射频网络在给定频域内S参数,因为它是数字化的表现形式,所以可以被仿真软件直接调用。因为此文件的后缀名都是SNP(N代表端口数),所以大家都习惯称之为SNP文件。
, T8 I+ f5 W3 V1 R/ b+ X, j. C( A0 x+ n/ H2 o1 K# ~
如今,SNP文件已经成为各大仿真软件的通用文件格式了。
( S/ Y7 ]( u$ o* n' Z
6 a, E4 @9 l; W
![]()
! A9 g* [1 z( D G' v: H! B, ^2 I! ]2 C5 ?- ~- B1 d
SNP 文件可以用来描述S参数,Y参数,Z参数,还有噪声系数指标。
9 k2 }: w+ V4 f, f0 Y
下面例举出几个SNP文件的实际格式。
/ J3 o1 e/ x3 A
/ d, y. f% G1 I3 V. Y, X0 n1 d3 o
这是一个以幅度相位的形式表征的单端口网络:
7 s; n- }2 r( }" \4 e: L1 X$ ?; D' ~4 J8 v7 V- V+ m K
5 X" [( f6 b. ^& E这是一个双端口Z参数文件,以复数的形式来表征:
! G! Z% `, w% O' a& E- u" r, A& i0 ^0 b6 {* }3 m
: D, i; Z2 B, [: N# H0 |8 T. i$ x/ G$ k. n. T% v) V* K
这是一个噪声系数文件,包含有5个信息点。注意,噪声系数文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跟在S,Z,Y,H参数的后面。
8 V( u+ `/ ?4 I, `$ x/ \( }3 }1 m' k; C/ z1 l
8 u; Z3 `" J$ C) w
好了,关于SNP文件的介绍到这就结束了。
9 `# I9 }7 i, ?/ ?. B# [, g' O. F& j+ @
+ X7 R. m7 n8 p) n. y* {) }
我们对于整个S参数的系列介绍,也到此告一段落啦。
0 O( x, T3 w5 I: D
小伙伴们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内容,欢迎到论坛发帖询问!我们下期再见!
# V6 y9 \+ n% f% j# K
+ x2 H# p( e, k( p; B5 U$ T5 o3 T v7 Z
x& T% D8 Q" s x8 f
8 ^, O! \* U) x/ G' n- I6 i9 t9 _8 _5 `8 U7 R$ J. Y* l# r1 @! s
插画绘制丨弯弯
. Y; y4 B9 w: {7 }2 S1 E2 [
注:本文为EDA365电子论坛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