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B- r) P: p5 I; z1 L o x
电压模式向电流模式转变 7 y' C0 e/ B8 G7 k5 R+ \
通常在讨论这两种工作模式的时候,所指的是理想的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电压模式的开关电源系统,即系统反馈环中没有引入电流取样信号,但也会采用其它的方式引入一定程度的电流反馈,电压模式向电流模式转变,从而提高系统动态响。0 M8 q7 ]+ x5 q5 H: V; P+ {
1 电压模式输出电容ESR取样形成平均电流模式
, Q- _# M# ]9 r7 D 理想的电压模式在一定的反馈网络参数下,很难在整个电压输入范围和输出负载变化范围内都能稳定的工作。输出负载变化可以通过加大输出电容同时使用ESR值大的电容来优化其动特性,尽管这样做导致系统的成本和体积增加,同时增大输出的电压纹波。
9 e! T" T( L' S( _/ s& T 通常,从直观上理解,输出电容ESR和输出电容形成一个零点,对于电流模式,这个零点不是必需的,因为电流模式是单阶的系统,而且这个零点导致高频的增益增加,系统容易受到高频噪声的干扰。所以电流模式或者使用ESR极低的陶瓷电容,使ESR零点提升到更高的频率,就不会对反馈系统产生作用,或者再加入一个极点以抵消零点在高频段的作用,加入极点的方法就是在ITH(Vc)管脚并一个对地的电容。" ?5 M' i& d5 e9 ?% ^
$ g3 R- p' O( M
! f1 ^; |) b2 T! z; y! W; S; ~
图1:输出电容ESR. i: D' B3 a; S# l5 G; o T
电压模式是LC形成的二阶系统,这个零点的引入可以一定的程度上抵消LC双极点的一个极点,使其向单阶系统转化。ESR越大,作用越明显。因此电压模式输出电压通常使用ESR大的电容。$ C# H5 Z6 C6 ~+ v( q. x! w% W
另一方面,注意到,输出电压为:
5 f- x% s k, uVo=Vco+ESR*DIL, t; A# C% s( g7 N1 N
DIL=a*Io
7 Z2 l9 r( W/ G7 d( N! [Vco为输出电容的容抗上的电压,DIL为电感的纹波电流,a为电流纹波系数,一般取0.2-0.4。0 {3 Z2 _7 X" `; q+ ?
输出电压的小信号值为:
W: A- ?" T8 C: ?DVo=VDco+D(ESR*a*Io)
+ h: e: \6 [ `9 e- v9 j1 m% a 若ESR小,式中后面的一项基本可以忽略;但是,由于电压模式通常使用ESR值较大的输出电容,这样ESR就不可以忽略,由于ESR的作用,相当于在输入电压的反馈信号中引入了一定程度的电流模式,电流模式反馈量为:D(ESR*a*Io)。/ J( L* ^1 ?. U5 [+ p& y0 |7 [' }* y' I
输出电容的ESR将采样的电流信号送到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电压信号加在一起,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放大,再送到PWM比较器,其工作的原理相当于平均电流反馈。在电压模式中,使用ESR大的输出电容,相当于引入一定程度的平均电流模式,从而增加系统对输出负载变化的动态响应,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n* m. v9 n1 f h# V( \3 J 2 电压模式中输入电压前馈引入电流模式, D' T) d- W7 g- K% t$ w5 N8 k) w* L2 N
对于输入电压的变化,目前通常采用输入电压前馈技术,来提高系统对输入电压变化的响应。电压模式中,内部时钟信号产生锯齿波的斜率固定为k,图2中的虚线所示。在没有电压前馈时,产生的占空比为D*Ts,则有以下公式:4 M6 G. z, k- [/ `3 A* Y4 A+ }
Vc=k*D*Ts- @% u4 K6 |; z. D8 z$ E
输入电压前馈就是在内部锯齿波上加入随输入电压变化的斜坡,或者从Vc信号减去此斜坡。若采用输入电压前馈加在内部锯齿波上的方式,若外加的前馈电压斜坡的斜率为ks,内部锯齿波和外加斜坡之和为:k+ks。
$ X1 ^" ?; F5 v1 k. G( U6 q 前馈前压的斜率随输入电压增加而增大,ks正比于Vin,即:ks正比于kVin*Vin,所以此时的占空比为:
( E7 h# ^- \* O/ bD1=Vc/(k+ks)Ts=Vc/(k+kVinVin)*Ts
, V8 _- b5 v# ]0 C& Z2 y 占空比随输入电压的增加立刻而减少,图2中的实线所示,系统提前对输入电压变化做出相应的响应。
1 h' ?6 M" u2 I ) k- a& S; V% r( \$ r* r
图2:电压模式加入输入电压前前馈0 z8 D4 Z& _( A7 F; x f
若不考虑效率,由功率平衡可以得到:Vin*Iin=Vo*Io,所以有:
; q. r6 x M$ v5 a/ B9 _ks=kVin*Vo*Io/Iin
3 s1 N6 B" v" | 从上式可以看到,所加的输入电压前馈信号也就是输入的电流信号。事实上可以这样理解:输入电压前馈技术也就是在理想的电压模式中,叠加一定的电流反馈,以形成一定的电流反馈,从而增加系统对输入电压变化的响应。
% y. {3 }7 Y; V. n* P! i) l4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