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lexwang 于 2020-5-7 09:46 编辑 $ D# M& t: t9 c" m! o6 _
& n* [0 a2 X, A
EDA365原创 作者:汪洋大海 ( H! {, n9 Q/ q5 c3 ~6 @9 D: j
这几天,天文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发布了第一张黑洞照片,这让人类第一次通过肉眼看到了真实的黑洞面貌。
$ I# [7 O) N7 D. _# }# v$ V# b' c- j3 r0 ~
当人们纷纷讨论什么是黑洞的时候,我们来一起聊一聊,这次观测黑洞的功臣---射电望远镜。 * l9 g. i1 {* E* U' u
; U! z$ i- A- R
提到望远镜,大家的通常的概念是这样的:
8 J F6 s/ I8 {$ \2 t7 Q
& P- T+ x. |1 W) e/ c普通的天文望远镜只能用于观测可见光波。但是受限于光学望远镜的尺寸,很多遥远的天体无法用光学望远镜来探测。 9 f0 q- @) r, k
5 q; p. W* g- Q+ F. p; ]! P" Y
直到科学家发现,宇宙天体不但会辐射可见光波,它同时也在不断的向外辐射波长大于光波的电磁波。 P8 {3 C* k' ?9 U
+ \) a3 E/ |7 {) _这时候,就是射电望远镜出场的时候了!
: \$ i6 V/ V! {& d2 }: k/ Z) n
/ x+ q/ J6 F$ @) a, F" F- P射电望远镜既然是用来接收电磁波的,那么它本质上就是个接收机系统。 简单来说它包括接收天线,接收放大电路,变频输出电路: ( d# T6 _: T. h/ i9 o3 `
0 T+ U w1 H4 W% R# n. Y接收机系统的灵敏度做的越高,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就越强,在给黑洞拍照的时候,图像就会更清晰。 提高灵敏度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提升天线的接收增益,二是降低接收机本身的噪声。 受限于当前科技水平,降低接收机本身的噪声已经做到极致,而且白噪声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所以,提升天线的增益是提高灵敏度最重要的途径。 : `. c5 z; |( r/ q- Z
9 F; l$ E4 L W' c9 C! x$ T& `" S) }; _8 C* s1 ?$ v/ `
- r# @& Q: B; t, Z0 X如何提高天线增益呢?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多次提到,天线口径越大,则天线增益越高。而对深空天体的探测又同时要求超强的方向性。 所以大尺寸的抛物面天线是射电望远镜的理想选择,它不但具有超高的效率和增益,同时又有超强的方向性。
& X+ q; K( U. N% C [( u
" z% _( ~4 ]6 ?% j4 ~3 ^2 `它可以是这样的: % W' Y, T: \' D) m$ H
7 T$ D% z- z; {也可以是这样的:
" d) R: @8 i2 ]& i* L9 F
6 m) j' j0 ^& ]. H+ a1 U* L还可以组成天线阵,带来更强天线增益,和接收灵敏度: 0 Z) c: T) Q* i4 d9 r) [
2 q8 B* m1 g3 E, m2 }: K* g5 h- c此次观测中,位于智利的ALMA 望远天线阵就对提升整体观测灵敏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9 ~; b8 l# l2 [9 y& v* l
Z& x$ Y- W3 T+ x提升接收机系统的灵敏度,还有一个途径是降低接收机本身的噪声。学过射频的同学都知道,热噪声功率是-174 dBm/Hz。热噪声是固有噪声,无法被滤除。 但是,这里有个隐藏点,就是-174dBm/Hz是在常温17℃下测得,当温度向绝对零度靠近时,热噪声功率将大幅下降。 假设将整个接收电路系统都泡在液氮中,那么在-197℃的低温下,接收电路的热噪声将下降到-180dBm/Hz,这对灵敏度的提升大有帮助. 而实际射电望远镜接收机系统可能工作在比液氮温度更低的温度下。 $ L( f6 s+ R" o2 ?$ E$ S" a s
$ \9 s7 b. I2 p: }
给黑洞拍照,不但需要超高的灵敏度,还需要超强的分辨率。否则,你看到的黑洞照片将是这样的:
& F% j2 K$ m0 o8 n" W7 f( p1 D3 B6 ~$ W; a
这是因为,如果天线没有足够的分辨率,它将无法区分辐射点源。要提升天线的分辨率,就需要让天线的辐射波束宽度变窄, 让分辨角度变小。
# L$ x, Y V$ k! s( l
* @" U3 K7 q; ]' e; `' @% V. ?. }虽然,不断增大天线口径,以单个天线的超强的方向性也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分辨率,但是,对黑洞观测所需的分辨率来说,不但难以实现,而且非常不经济。
_$ ?% l1 m9 [' @" a" J. Q8 H
! o# t5 [* [" V$ Z1 `3 a7 P怎么办呢?这次的黑洞观测采用8地联合观测的方法来提升观测分辨率。8地联合组成一个口径合成阵列射电天线系统,用天线名词解释就是: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
( `* H3 L6 B6 p @4 x! A5 [/ a% e* D" j* n
其基本原理可以近似的用光的干涉来解释。光干涉的原理是,来自同一光源的光线在穿过两个有一定间距的细缝后,在光照空间中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 1 g2 W4 P1 ^$ I1 T- T3 L8 S% z
# a) T B$ S6 Y而电磁波本质上属于不可见光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干涉原理,获得类似的结果。
* R( z" n2 h- ~! Y* ]* @
3 s3 B$ K) N' i; b: N看,干涉波出现了很多波瓣,每个波瓣的宽度相比原天线的波瓣宽度有了大幅度的减小,每个波瓣都携带不同可见函数信息,然后需要通过非常复杂的计算,得到的实际的观测结果。 波瓣减小,则分辨角度变小了,天线的分辨率也就得到了提升。这样的干涉仪,其最小分辨角度为为:
$ `) S, L% y+ ~( U- P) k1 Y, R- L$ W! K9 [6 f
从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构成干涉仪的天线间距越大,其分辨角度越小,分辨率越高。 所以此次视界面望远镜阵列中,位于南极的SPT望远镜,和位于格陵兰岛的亚毫米波望远镜在提高天线分辨率的工作中,功不可没。它们之间10000千米的距离让VLBI的分辨角度达到了角微秒级。这相当于能够用肉眼看清5公里外的一根头发丝!
+ f4 t m2 z' b5 a& E
; K/ X- J- X7 T4 m但即使如此高的分辨率,黑洞照片仍然比较模糊,因为它实在是太远了,在观测面的角跨度也刚刚达到和VLBI相当的级别。也就是说,整个黑洞在我们的每次观测中可能仅仅是一两个像素点。
; v) u. c& B$ R& Z5 @
/ P5 }7 x' o1 N) M# s- E! P人类的未来在于星辰大海,这次给黑洞拍照仅仅是射电望远镜工作的一小部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中,射电望远镜将继续充当深空观测的先锋。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一定会有由外太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的VLBI阵列,为大家带来更清晰的天体大片。 % x ~( G4 z, J, k( s- o% U4 U5 ]
插画绘制丨弯弯
$ _$ y' g* [* h2 t9 E注:本文为EDA365电子论坛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d& b& k4 G4 A* A7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