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lexwang 于 2019-1-11 14:07 编辑 6 Q* k; Q6 `8 W
' K9 s8 n! V1 V7 U# GI2C七宗罪之第三罪 EDA365原创 作者:John - Y. ]9 W _) G; h
1 S9 \) H9 H; r4 z
我们都知道I2C是open drain的,不是普通的push-pull,我们也知道open drain的接口信号需要加上拉电阻,那么为什么要用open drain呢?上拉电阻的阻值是否需要计算考量呢?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
; [0 k( u; {7 R, S7 ?$ b
请看下图,I2C总线的拓扑往往是由于多个设备直接线与连接在一起的,最常用的就是一个master(一般是一个CPU)和多个slave设备(比如EEPROM, Thermal Sensor等等)。这样子的连接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可是你知道吗?这也会有坑。
1 n, F3 k, I; e
# ^" ^2 f7 l& P) ~; U+ R7 e
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不能用普通的push-pull,而是一定要用open drain,一张图告诉你二者的区别,所谓的push-pull就是由一个PMOS和一个NMOS组成的。
* k7 q# M8 S5 K7 |- C F* |5 b+ C
3 A) y/ i: t( D6 T$ w$ c
如上面的图左,此PMOS和NMOS交替打开和关闭,分别输出方波的高低电平,但是图右的open drain buffer则只有下面的NMOS:
/ A! H6 Z" X& q" j
1.当输出高电平时NMOS关闭,输出处于floating的状态; 5 g7 }$ @3 Z9 p0 G8 }/ u3 Y
如此我们看出,open drain的输出高一定要借助外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检查I2C的设计时,一定要确保外部有上拉电阻才行。那么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用push-pull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
6 G; { u3 l# H# \
上面第一张图已经解释了,I2C是有很多设备线与连接而成,如果采用push-pull的output buffer的话,难免会出现下面的情况,一个设备输出高,另外设备输出低,也就是左边设备的PMOS打开而右边设备的NMOS打开,这样就在VCC和GND之间形成短路,此时大的电流会把设备烧毁,后果是灾难性的。这种现象还有专门的英文名字叫bus contention。 6 Z& j' T/ J7 E3 n
为什么取了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呢? * L- V% X- C( r
这还得从老的那些个公用总线说起,对于I2C来说,解决bus contention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使用open drain,因为一共就两根信号线嘛。但是,老的产品很多并行的共用总线,比如一个32bit甚至64bit的总线,那就不能用open drain了,因为那么多的上拉电阻加在板子上,那PCB工程师可吃不消啊。 + [/ ]- o8 ]( G6 k, O
所以人们就发明了三态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 我们知道64bit的数据总线是双向的,如下图所示:
8 {0 C9 W7 \- w) J
5 E! ?. M7 y' I: _
当系统在复位或者紊乱时,总线的所有设备都自动把自己的data buffer设为三态,那么什么叫三态门呢?顾名思义就是:
: m( ~) G3 n- x; f
1.输入、2.输出、3.三态
1 q# f M/ n* g- p3 e
接着上图,绿色为输出buffer,红色为输入buffer,当两个buffer都被disable时,就是所谓的第三态输出。
; f. ^2 t; m4 h! o9 Z9 s- O6 R! q
故此,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但凡多个设备直接相连并且双向输出的总线, 要么设计成open drain,要么设计成三态门。回到上面的bus contention,这个名称其实不是来自于I2C这种低速简单的总线,而是来自于高位宽的并行总线。看下图如果左边任意两个buffer同时为输出的话,那么就产生了bus contention,后果不堪设想。 8 @$ n3 _& [8 A) ^5 K$ |# l" x4 J- O
4 i+ T7 Z- B' \$ S" ^+ c4 P0 t1 u
, a: t0 {2 m. X' O! D* v
& m; z, h" q V5 n: Y% N
现在我们明白了I2C为什么一定要用open drain加上拉电阻的方式,那再来说说上拉电阻的选择,曾经我在C公司的一块ASR路由器的板子上,有一颗I2C芯片在高温时,就访问不了,但是在常温和低温下就一切正常,其实现在我们根据结果来说这个问题,就没有啥意思了,因为说者有心,听着无意。 我们刚刚开始压根没有怀疑上拉电阻的事情,各种调试手段都上了,比如更换不同的芯片,用协议分析仪找出高温失败时的读写波形,另外在高温温箱的情况下,捕捉并且定位这种问题也是非常困难的,最痛苦的是这种fail的问题很少能复现。
% Z1 c; }- m: K0 t$ O2 W
这里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I2C是latch,不是flip-flop,再通俗一点说就是电平触发,不是边沿触发,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关心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可是偏偏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的芯片会对SCL和SDA的边沿提出要求,这又是为什么呢? % `& y1 q1 N: ^; Z& q) ~
& n$ j1 J' C7 T4 f- j3 E
先把这和个问题留着,看下面这张图,当SDA输出高电平时,是蓝色的箭头,有VCC通过上拉电阻和电容充电,而当SDA输出低电平时,是红色的箭头。 J: }2 K. ^" O8 G# V ?
5 Z7 m0 y1 R* M$ _/ ?
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输出高比较慢,因为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挡,需要通过RC进行指数充电,而输出低电平就比较快,因为从电容放电到地全程无遮挡啊,所以下面我们之研究上升沿。 : g- q. c* m5 i" c) V
3 }' m( Q/ F( ?- P1 }- D
这里有人会问,这里的电容是从哪里来的,问得好。我们知道复杂的大板子上面芯片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走线的杂散电容比较大,另外板子的I2C接的芯片数量比较多,每个芯片的输入pin的电容加起来,就形成了这里的一个总的电容,为了描述方便,我们就用一个电容代替。
6 q0 G, R4 A! I4 ^) [" i
现在我们来回答为什么I2C会Rise time提出要求呢? 太慢了会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先看下面的表格,I2C其实也有fast mode的形式,据说I2C的频率也会有到5Mhz的,图表中我只看到400Kbit/s,我们在表格的最右面已经看到对上升时间的要求随着频率(或者叫速率)的提高,也越来越苛刻。 我们来用一张图来表达,当上升时间太慢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图中SCL信号如果Tr够快的话,就是红色的信号,而Tr不达标太慢的话,那么就会是蓝色的信号。 5 j& J+ e" C2 g r- \( W+ E" Y
/ o( F1 @" q! k" s7 f3 L. p( P
不难看出,蓝色线越过绿色的threshold的时间太短,导致接收端不能正确识别出高电平,当然接收端也就不能正确latch SDA的数据了。
! I3 t$ D0 J4 x9 R- R
好的,现在我们明白了I2C信号的上升沿是有要求,尽管只是Latch,但是对边沿仍然有要求,而且只对上升沿,下降沿因为很快,所以无需担心。下面我们来讨论什么情况下会让I2C的Tr太慢导致问题呢?请参考上面有一张RC充电的公式以及下面这张图, 我们看到t=RC, 也就是两个因素: % F6 v% f5 Y& r( I5 M0 g- j2 d& H
1.电阻值、2.电容值
: f+ A1 Z0 m. j$ L1 h8 c% T$ S& w5 A$ w* Y- q
$ s* U4 C# t# l7 Y5 Z
首先来说电容值,这个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如前面所说大板子面积大,总线上的设备多,走线非常复杂,导致各种芯片的输入电容相加,再加上又长又复杂的走线带来的杂散电容,我们是无法改变的,除非重新设计板子,加双向buffer,但是打工的工程师都知道,老板不允许啊。 ; @- y; I! n6 a5 Z6 o7 W. W% u
我们能改变的其实就是电阻了,我们先来看下面示意图,通过适当调整电阻值,我们可以获得比较合理的上升时间,满足接收芯片的要求并有一定的margin就可以了。 : X; O) d- @" y3 q( T2 w0 R
9 P, @/ N p; d2 F
但是电阻值的改变是需要精心计算的,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而是要合理,我个人建议分为两步走:
4 ~! t. w0 H$ Q: e
1.先确定最大值:取值太大的话,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芯片接收端驱动能力不足,而是上升时间不够,下面的两个公式分别对应这两个现象,我们去其中更加小的值。
% o' l2 T- W, D2 j) W- i; m( h: M: {5 L/ m5 \7 ?4 i
2.再确定最小值:电阻取值太小的话,会导致Vol太大,芯片低电平下不来,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上拉电阻为0时,不能产生低电平,下面的两个公式都是一个意思,一个精确考虑了电流,一个精确考虑电压,思路都是一样的。
& M4 |- R# y+ v最后揭晓一下前面我在C公司遇到的问题,经过很多实验,我们证明了I2C设备确实对信号的上升时间有要求,尽管只是电平触发的Latch。很多事情当你遇到了,历经苦难地解决了,才能记得清楚牢靠,也最能理解。希望工程师们在解决一个问题后,不要忙着开心欢喜,而是要多做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经验。
# {1 L. ]' f1 y" B
注:本文为EDA365电子论坛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 l1 w5 z9 w7 e! |1 K5 u2 l% X+ B,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