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应用工程师之前,我是 IC 测试开发工程师。我的项目之一是对 I2C 温度传感器进行特性描述。在编写一些软件之后,我手工焊接了一个原型设计电路板。由于时间仓促,我省去了比较麻烦的去耦电容器。谁会需要它呢,对吧?) A6 |, _% i/ K+ S, k8 s- _ z8 ? i
我收集数据大概有一个星期了,但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无法与预期结果相匹配。于是我做了大量更改,试图提升性能,但都没有效果。最后,我决定添加一个去耦电容器,不出所料,问题解决了。 8 h; q3 W/ I% N1 }
这让我不禁思考,会不会总是需要使用去耦电容器?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 z- t- H* t, }" M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证在不使用去耦器件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 S3 y, N1 u( b8 M9 _图 1 为带去耦电容器和不带去耦电容器(C1 和C2)情况下用于驱动 R-C 负载的缓冲电路。我们注意到,在不使用去耦电容器的情况下,电路的输出信号包含高频 (3.8MHz) 振荡。对于没有去耦电容器的放大器而言,通常会出现稳定性低、瞬态响应差、启动出现故障以及其它多种异常问题。
4 w1 N( D }& \; ^* t9 W6 B2 J2 I' {0 d& E# |
![]()
4 J, ]6 d, u5 z" ]- d, v图 1:采用去耦和不采用去耦的缓冲电路(测量结果)$ c9 m r: Q4 X$ ]% E' J/ l
3 x9 v _) T+ T1 l I
& r+ f4 z8 d; R- `+ N" P
7 f ~- u N% G7 T! S' i
0 }" }8 ]$ F) O; c1 o图 2 阐述了为什么去耦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电源线迹的电感将限制暂态电流。 ' ~5 G) A' T' ?6 y# z
去耦电容与器件非常接近,因此电流路径的电感很小。在暂态过程中,该电容器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向器件提供超大量的电流。 7 x& p" k* s V8 |
未采用去耦电容的器件无法提供暂态电流,因此放大器的内部节点会下垂(通常称为干扰)。无去耦电容的器件其内部电源干扰会导致器件工作不连续,原因是内部节点未获得正确的偏置。 ! f) G3 x% M8 D: k
2 b; a' Y- W9 }4 S8 s# f
![]()
5 v- \5 m6 P/ Z$ }: W图 2:带去耦合和不带去耦合情况下的电流0 H) F& W, u1 O H. f7 @
, b- n' ~ c: [- T
2 Y5 z9 D. j7 g( p( H9 o除了使用去耦电容器外,您还要在去耦电容器、电源和接地端之间采取较短的低阻抗连接。
5 V. S) p" a& T1 B& b图 3 将良好的去耦合板面布局与糟糕的布局进行了对比。您应始终尝试着让去耦合连接保持较短的距离,同时避免在去耦合路径中出现通孔,原因是通孔会增加电感。大部分产品说明书都会给出去耦合电容器的推荐值。如果没有给出,则可以使用 0.1uF。 ' I% N- }; H, {/ ^: C, f
( w0 ^$ q5 `. z% f( `
- \- ~* h% \1 m: \
图 3:良好与糟糕 PCB 板面布局的对比 _& ?4 T. f+ M, K4 E8 V: M& G
3 v0 Z! |9 j6 [$ \& I' P: a5 D0 h$ J, y4 g6 y) @
正确连接去耦电容器会给您省去很多麻烦。即便在试验台上不使用去耦合电路也能工作得很好,但若进入量产阶段时再因工艺变化和其他实际因素的影响,您的产品可能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