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集成电路与FPGA
7 M+ Y2 ?+ j% I, n纵观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不同的阶段。发展到现在,主要有3类电子器件:存储器、处理器和逻辑器件。 存储器保存随机信息(电子数据表或数据库的内容); 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以便完成各种任务(运行数据处理程序或视频游戏); 逻辑器件可以提供特殊功能(器件之间的通信和系统必须执行的其他所有功能)。 逻辑器件分成两类: ①固定的或定制的。 ②可编程的或可变的。 其中,固定的或定制的逻辑器件通常称为专用芯片(ASIC)。ASIC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用途而设计的芯片,例如MP3解码芯片 等。其优点是通过固化的逻辑功能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降低了芯片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随着集成度的提高,ASIC的物理尺寸也在不断的缩小。 但是,ASIC设计的周期很长,而且投资大,风险高。一旦设计结束后,功能就固化了,以后的升级改版困难比较大。电子产品的市场正在逐渐细分,为了满足快速产品开发,产生了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 自1984年Xilinx公司推出了第一片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至今,FPGA已经历了20几年的快速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更是发展迅速。FPGA的逻辑规模已经从最初的1000个可用门发展到现在的1000万个可用门。 FPGA技术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其根本原因在于:FPGA不仅可以解决电子系统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等问题,而且其开发周期短、投入少,芯片价格不断下降。FPGA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上ASIC,特别是在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市场方面。 - i9 z# f5 d; Z2 {1 Y1 ]
0 l* m; H1 }9 j/ _- ^) ^- l8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