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lexwang 于 2018-7-3 09:38 编辑
% u8 w1 o; ^. k9 P3 }8 t( Z" f6 f0 N" _2 ^: @
0.5mm pintch QFN封装如何优化Crosstalk?这里有解决方案! ?1 k3 N: n; ?: K
+ e' h) l% j- Y一、引言 随着电路设计高速高密的发展趋势,QFN封装已经有0.5mmpitch甚至更小pitch的应用。由小间距QFN封装的器件引入的PCB走线扇出区域的串扰问题也随着传输速率的升高而越来越突出。对于8Gbps及以上的高速应用更应该注意避免此类问题,为高速数字传输链路提供更多裕量。本文针对PCB设计中由小间距QFN封装引入串扰的抑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 ~ `% V# h1 H; ^) ?, ]: p5 g) R二、问题分析7 n v! @1 L% |7 X6 ?7 b4 y7 Y3 @
在PCB设计中,QFN封装的器件通常使用微带线从TOP或者BOTTOM层扇出。对于小间距的QFN封装,需要在扇出区域注意微带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并行走线的长度。图一是一个0.5pitch QFN封装的尺寸标注图。 图一 0.5 pitch QFN封装尺寸标注图
2 z# N( P# n! R! F图二是一个使用0.5mm pitchQFN封装的典型的1.6mm板厚的6层板PCB设计: 图二 QFN封装PCB设计TOP层走线 / H* Z) w8 w- T4 ]0 I W& j: x
差分线走线线宽/线距为:8/10, 走线距离参考层7mil,板材为FR4. % {: c7 D3 U2 f) q3 V* I3 v4 y5 e
图三 PCB差分走线间距与叠层 3 R+ @' C! Q2 {, o
从上述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在扇出区域差分对间间距和差分对内的线间距相当,会使差分对间的串扰增大。 图四是上述设计的差分模式的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的仿真结果,图中D1~D6是差分端口。 $ E( h& W1 i: J8 C1 W/ s3 t- I+ m
图四 差分模式端口定义及串扰仿真结果 0 J5 M; ]$ C9 W# _) d" t) T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即使在并行走线较短的情况下,差分端口D1对D2的近端串扰在5GHz超过了-40dB,在10GHz达到了-32dB,远端串扰在15GHz达到了-40dB。对于10Gbps及以上的应用而言,需要对此处的串扰进行优化,将串扰控制到-40dB以下。 4 I5 u9 k8 P0 g ~8 Q4 X# a9 M8 k2 X! L
三、优化方案分析
9 \! S; p0 P6 E2 Z" n& ?! n 对于PCB设计来说,比较直接的优化方法是采用紧耦合的差分走线,增加差分对间的走线间距,并减小差分对之间的并行走线距离。 图五是针对上述设计使用紧耦合差分线进行串扰优化的一个实例: 图五 紧耦合差分布线图
! D3 x) {7 I8 _* e) E! {" y/ c+ A图六是上述设计的差分模式的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的仿真结果: 图六 紧耦合差分端口定义及串扰仿真结果 # u9 _$ n, }5 }
从优化后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使用紧耦合并增加差分对之间的间距可以使差分对间的近端串扰在0~20G的频率范围内减小4.8~6.95dB。远端串扰在5G~20G的频率范围内减小约1.7~5.9dB。
+ j& C* n( h8 S表一 近端串扰优化统计 ' L# |; v- d+ {/ U$ o2 Z$ F
表二 远端串扰优化统计 ) |! i# l& |( r! `4 J
除了在布线时拉开差分对之间的间距并减小并行距离之外,我们还可以调整差分线走线层和参考平面的距离来抑制串扰。距离参考层越近,越有利于抑制串扰。在采用紧耦合走线方式的基础上,我们将TOP层与其参考层之间的距离由7mil调整到4mil。
% W" D4 z+ ~2 e( M& \' K5 [4 Q图七 叠层调整示意图 1 ?; q5 l' S8 k. }$ E/ V8 _
根据上述优化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下图: 图八 叠层调整后串扰仿真结果 0 M) u& H' U6 y+ K1 Q8 C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调整了走线与参考平面的距离之后,差分线的阻抗也随之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差分走线满足目标阻抗的要求。芯片的SMT焊盘距离参考平面距离变小之后阻抗也会变低,需要在SMT焊盘的参考平面上进行挖空处理来优化SMT焊盘的阻抗。具体挖空的尺寸需要根据叠层情况进行仿真来确定。 图九 叠层调整后QFN焊盘阻抗优化示意图
* X. }" g+ I' c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调整走线与参考平面的距离后,使用紧耦合并增加差分对之间的间距可以使差分对间的近端串扰在0~20G的频率范围内减小8.8~12.3dB。远端串扰在0~20G范围内减小了2.8~9.3dB。 表三 近端串扰优化统计 ' o& h& g( P3 _8 ]
表四 远端串扰优化统计 四、结论
, Z: L- d' G4 C( C6 a通过仿真优化我们可以将由小间距QFN封装在PCB上引起的近端差分串扰减小8~12dB,远端串扰减小3~9dB,为高速数据传输通道提供更多裕量。本文涉及的串扰抑制方法可以在制定PCB布线规则和叠层时综合考虑,在PCB设计初期避免由小间距QFN封装带来的串扰风险。 TI公司的产品DS125BR820、DS80PCI810等芯片都采用了体积小并且利于散热的QFN封装。您可以在 www.ti.com/sigcon查询更多应用于server、storage以及telecom等领域的高速数据传输的repeater和retimer产品。 * D' {/ \3 h% H2 w M
其他相关资源 · TI的DS125BR820 40GbEQSFP+信号调理参考设计 · TI的DS80PCI810PCIe-Gen3卡参考设计 · TI的在线仿真设计工具Inte RFaceWEBENCH® Designer ) w, X; T8 I g8 K+ l&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