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Ansoft仿真软件进行分析,系统EMC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可先根据系统EMC测试的结果做出适当的工程判断,并结合仿真软件对于超标项进行问题定位。在此阶段,可先不考虑单板及器件的具体结构,而是根据测试结果采用适当的等效源分析手段。然后,在设备级的设计中采用对单板和机箱的并行设计来改善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f p5 l+ O* N6 \* f
以下通过一个实际的系统EMC工程问题说明这种“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10]。图2所示为一个由四辆车构成的复杂电磁兼容系统,每辆车上各装有多幅天线及电子设备。完整的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既需要评估复杂的系统电磁环境,也需要关注具体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我们从模拟B、C、D三辆车的短波电台在工作时,对于A车内的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情况入手,由系统级到设备级,最终到器件级进行电磁兼容分析。 1 l. J! I$ f' P, H9 ~2 y
本文还对天线布局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采用HFSS对天线3的位置坐标进行参数化扫描,即得到图7中显示的天线3与天线4之间的隔离度随频率变化的一组曲线,通过考察敏感频点下的隔离度,即可直观的确定在满足与天线4良好隔离情况下的天线3的最优位置。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涉及到多幅天线的布局,必须兼顾多幅天线间的隔离度,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此处如结合设计经验会更高效。 3 ]0 o. \# O d" P2 Z, c6 K
发射天线在工作时,经过大功率射频电缆的电磁能量耦合到临近的设备电缆上,对车内不同位置处的六个电子设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如图8所示。仿真结果显示,经过设备1,2,6的干扰电流较大,在后续工作中,设计者可以对连接这些设备的电缆在Q3D和HFSS中进行布局分析,从而得到最优的布局方案。 8 v: K5 ]1 \3 [) K